第十七章 程龙加盟嘉禾
“四百二十万港幣!功夫巨星程龙天价加盟嘉禾!”
《新报》头版头条报导了这一爆炸性新闻。
在去年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大红之后,今年二月份,程龙又带来一部《笑拳怪招》,轰下了五百多万港幣票房。
截止到目前,《笑拳怪招》暂列今年电影票房榜第一位,最终其也是1979年票房冠军。
三部电影直接將程龙捧成继李小龙之后又一位功夫巨星。
吴梦达的那点热度和程龙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程龙的爆红,也让他进入了目前香江两大电影巨头的视线,邵氏和嘉禾都想签下他。
邵氏出价五百万,嘉禾出价四百二十万。
还在罗维影业拿著几万块工资的程龙听到这个数字,蹬直了双腿在椅子上转起圈来。
最后在嘉禾保证给予他充分的创作自由,並且承诺可以像许关文一样让他成立自己的公司的情况下,程龙最终选择了签约嘉禾。
邵氏在继李小龙之后,又因为僵硬的大片厂制度失去了程龙。
这两次,邵氏给的签约金都比嘉禾的高,但却接连在人才的竞爭中输给了嘉禾。
这不由地让邵大亨有些懊恼。
陈家华陪他在半岛酒店吃下午茶的时候,他还专门向其吐槽。
邵氏这种大片厂制度是留不住也吸引不到那种非常出色的人才的。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在一二十年前,邵氏凭藉大片厂制度无往不利。
演员、导演、摄影灯光、服化道、拍摄场地以及后期各个部门,都是邵氏的。
他们每个月都是拿工资的而不是拿片酬,所以邵氏製作一部电影成本极低。
邵氏又有自己的院线,他们可以流水线般出產电影,然后快速上映。
票房或许不高,但是却还有得赚,数量一累积起来,邵氏的利润同样非常可观。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观眾对於电影的要求开始变高。
再加上先后有李小龙和许关文的电影提高了观眾的口味,邵氏那种流水线出来的电影,渐渐越发没有市场。
当初李小龙从好莱坞回到香江,最先是想和邵氏合作。
后来因为邵氏將所有人当工具、零件的制度,把李小龙推给了嘉禾。
许关文也是邵氏出身,最后也转投嘉禾。
现在又再次错失程龙,邵氏註定会走向衰落。
其实邵大亨更清楚邵氏的积重难返,不然也不会將重心转移到无线电视台。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连他也无法让邵氏重新焕发活力。
他不是没有尝试去改变,近些年在嘉禾的刺激下,邵氏不仅加大电影投资,还积极投资好莱坞。
但是效果並不好,尤其是今年上映的《星际钝胎》,这部模仿《星球大战》的科幻巨製巨扑,让他彻底有些心灰意冷。
《星际钝胎》投资三百万美元,票房不足三十万港幣,上映三天就惨澹下画。
今年下半年开始,邵大亨明显將大部分精力放到了无线这边。
现在的邵氏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几乎就是因为制度的惯性在运转著。
等什么时候到运转不下去了,也就是它报废下线的时刻。
……
隨著《新报》的报导,嘉禾和程龙也不再藏著掖著,联合对外公布了这件事情,其他媒体也开始纷纷报导。
陈家华坐在《新报》报社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脸笑意地看著其他报纸吃著《新报》的残羹剩饭。
《新报》之所以能够事先得到消息,也多亏他这个掛名的总经理助理。
倒不是根据他前世的记忆,他前世就算对这件事有印象也记不得那么详细。
这消息是他从邵大亨那里得知的。
邵大亨可是深度参与了程龙爭夺战,其中內情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新报》不仅第一个报导了程龙加盟嘉禾的新闻,隨后大家都在报导的时候,《新报》又开始报导起其中的具体细节。
一直走在其他报纸的前面。
这也算是他这个总助为报社做出的贡献,陈家华可不是光拿工资不干活。
这段时间以来,陈家华因为比较閒,除了写小说就是到《新报》上班。
去年大学毕业之后,陈家华就已经入职《新报》了。
虽然他更多地是在外面活动,但他正式的身份则是《新报》的总经理助理。
这次出手,让陈家华打响了他在《新报》的名气。
之前他在《新报》的名声也挺大的,不过那更多是因为他作家的身份。
现在陈家华直接参与报纸的新闻报导这一核心业务,也让公司的员工明白,他不仅是老板儿子,不是只会写小说,报纸具体业务他也会。
这次程龙加盟嘉禾事件,从消息获取到新闻排版再到报导顺序,都是他一手安排的。
《新报》可以说將这件事情的热度吃下大半。
这两天报纸的销量一度突破七万份。
要知道前不久《新报》的销量才突破六万份。
因此,报社员工现在看他的眼神都稍微有些不一样。
对此,陈家华倒不怎么在意。
论炮製新闻以及吸引眼球,现在的香江媒体差后世太多了。
此时的媒体还比较有节操,不像后世那样毫无下限。
陈家华前世耳濡目染了解到的一些点子,放到现在,那也是比较新颖。
现在看来结果非常不错。
陈兴见状,专门找到陈家华,让他能干就多干点。
陈家华只得把前世媒体一些报导新闻的方式告诉自己的老爸,让他亲自去做的话他可做不来。
隨著程龙加盟嘉禾,他的演艺事业將彻底开始起飞。
从香江走向全球,程龙一步步成为华人最具代表性的巨星。
而他的这条巨星之路,同时也一路伴隨著各种边新闻。
所以只要一直关注程龙的话,《新报》在娱乐新闻方面都能吃饱。
现在他的热度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正当陈家华瀏览著各个报社对於程龙的报导时,前台突然过来匯报说有人拜访。
自从他成名之后,也有人过来《新报》这边找他,一般人他当然是不见的。
不过这次来找他的人却有些不一样。
没多久,前台就领著两个人来到他的办公室,其中一个有著標誌性的大鼻子。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新报》头版头条报导了这一爆炸性新闻。
在去年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大红之后,今年二月份,程龙又带来一部《笑拳怪招》,轰下了五百多万港幣票房。
截止到目前,《笑拳怪招》暂列今年电影票房榜第一位,最终其也是1979年票房冠军。
三部电影直接將程龙捧成继李小龙之后又一位功夫巨星。
吴梦达的那点热度和程龙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程龙的爆红,也让他进入了目前香江两大电影巨头的视线,邵氏和嘉禾都想签下他。
邵氏出价五百万,嘉禾出价四百二十万。
还在罗维影业拿著几万块工资的程龙听到这个数字,蹬直了双腿在椅子上转起圈来。
最后在嘉禾保证给予他充分的创作自由,並且承诺可以像许关文一样让他成立自己的公司的情况下,程龙最终选择了签约嘉禾。
邵氏在继李小龙之后,又因为僵硬的大片厂制度失去了程龙。
这两次,邵氏给的签约金都比嘉禾的高,但却接连在人才的竞爭中输给了嘉禾。
这不由地让邵大亨有些懊恼。
陈家华陪他在半岛酒店吃下午茶的时候,他还专门向其吐槽。
邵氏这种大片厂制度是留不住也吸引不到那种非常出色的人才的。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在一二十年前,邵氏凭藉大片厂制度无往不利。
演员、导演、摄影灯光、服化道、拍摄场地以及后期各个部门,都是邵氏的。
他们每个月都是拿工资的而不是拿片酬,所以邵氏製作一部电影成本极低。
邵氏又有自己的院线,他们可以流水线般出產电影,然后快速上映。
票房或许不高,但是却还有得赚,数量一累积起来,邵氏的利润同样非常可观。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观眾对於电影的要求开始变高。
再加上先后有李小龙和许关文的电影提高了观眾的口味,邵氏那种流水线出来的电影,渐渐越发没有市场。
当初李小龙从好莱坞回到香江,最先是想和邵氏合作。
后来因为邵氏將所有人当工具、零件的制度,把李小龙推给了嘉禾。
许关文也是邵氏出身,最后也转投嘉禾。
现在又再次错失程龙,邵氏註定会走向衰落。
其实邵大亨更清楚邵氏的积重难返,不然也不会將重心转移到无线电视台。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连他也无法让邵氏重新焕发活力。
他不是没有尝试去改变,近些年在嘉禾的刺激下,邵氏不仅加大电影投资,还积极投资好莱坞。
但是效果並不好,尤其是今年上映的《星际钝胎》,这部模仿《星球大战》的科幻巨製巨扑,让他彻底有些心灰意冷。
《星际钝胎》投资三百万美元,票房不足三十万港幣,上映三天就惨澹下画。
今年下半年开始,邵大亨明显將大部分精力放到了无线这边。
现在的邵氏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几乎就是因为制度的惯性在运转著。
等什么时候到运转不下去了,也就是它报废下线的时刻。
……
隨著《新报》的报导,嘉禾和程龙也不再藏著掖著,联合对外公布了这件事情,其他媒体也开始纷纷报导。
陈家华坐在《新报》报社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脸笑意地看著其他报纸吃著《新报》的残羹剩饭。
《新报》之所以能够事先得到消息,也多亏他这个掛名的总经理助理。
倒不是根据他前世的记忆,他前世就算对这件事有印象也记不得那么详细。
这消息是他从邵大亨那里得知的。
邵大亨可是深度参与了程龙爭夺战,其中內情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新报》不仅第一个报导了程龙加盟嘉禾的新闻,隨后大家都在报导的时候,《新报》又开始报导起其中的具体细节。
一直走在其他报纸的前面。
这也算是他这个总助为报社做出的贡献,陈家华可不是光拿工资不干活。
这段时间以来,陈家华因为比较閒,除了写小说就是到《新报》上班。
去年大学毕业之后,陈家华就已经入职《新报》了。
虽然他更多地是在外面活动,但他正式的身份则是《新报》的总经理助理。
这次出手,让陈家华打响了他在《新报》的名气。
之前他在《新报》的名声也挺大的,不过那更多是因为他作家的身份。
现在陈家华直接参与报纸的新闻报导这一核心业务,也让公司的员工明白,他不仅是老板儿子,不是只会写小说,报纸具体业务他也会。
这次程龙加盟嘉禾事件,从消息获取到新闻排版再到报导顺序,都是他一手安排的。
《新报》可以说將这件事情的热度吃下大半。
这两天报纸的销量一度突破七万份。
要知道前不久《新报》的销量才突破六万份。
因此,报社员工现在看他的眼神都稍微有些不一样。
对此,陈家华倒不怎么在意。
论炮製新闻以及吸引眼球,现在的香江媒体差后世太多了。
此时的媒体还比较有节操,不像后世那样毫无下限。
陈家华前世耳濡目染了解到的一些点子,放到现在,那也是比较新颖。
现在看来结果非常不错。
陈兴见状,专门找到陈家华,让他能干就多干点。
陈家华只得把前世媒体一些报导新闻的方式告诉自己的老爸,让他亲自去做的话他可做不来。
隨著程龙加盟嘉禾,他的演艺事业將彻底开始起飞。
从香江走向全球,程龙一步步成为华人最具代表性的巨星。
而他的这条巨星之路,同时也一路伴隨著各种边新闻。
所以只要一直关注程龙的话,《新报》在娱乐新闻方面都能吃饱。
现在他的热度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正当陈家华瀏览著各个报社对於程龙的报导时,前台突然过来匯报说有人拜访。
自从他成名之后,也有人过来《新报》这边找他,一般人他当然是不见的。
不过这次来找他的人却有些不一样。
没多久,前台就领著两个人来到他的办公室,其中一个有著標誌性的大鼻子。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