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原来是学校的驴
天色渐暗,天边最后一丝云霞也终於消失不见。刘家的上空飘散著浓郁的油香味,馋的邻居的男女老少直流口水。
“队长家烙油饃得用了多少油啊!”有社员斜靠在自家厨房门口,鼻子对著刘家的方向,贪婪地呼吸著夹杂著油香的空气。
“队长家有喜事儿,不过这油用的也太多了,以后不过了?”
烙油饃是豫西农村能拿出的为数不多的好食物了,在没肉的时代,它们是最让人眼馋的食物。鏊子上倒上油,饼在上面烤至焦黄,麵饼里面夹杂著葱。
吃的时候既有油香,也有葱的香味。好吃是好吃,只不过太费油了。刘家也不经常做,今天杨秀云放的油比往常更多。
炒的菜里面加了一勺猪油,简直是生活大改善。
一家人坐在院子中间美美地吃了起来,杨秀云拿起还很烫的烙饃,一边用嘴吹著凉气,一边快速地撕开,一半递给了刘福庆,一半递给了刘一民。
“一民,尝尝怎么样。这油放多了,就是不一样,你看烙的金黄金黄的,看著就流油。”杨秀云笑著说道。
她看著刘一民尝了一口说完好吃,才笑著给自己撕了一半。
“一民,作家的事儿我跟你爹都不懂,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咱也不求挣多少钱,咱別跟政策对著干。”杨秀云担忧地说道。
对於作家,杨秀云除了知道“作家”两字外,其余的是什么都不了解。
正吃著饭,李兰勇和李大山两人推开大门走了进来,李兰勇咧著大嘴巴,嘴唇都快包不住牙齿了。
刘福庆两口子拿起“排子”上的烙饃递给两人,两人都摆手不吃,李兰勇拍著肚皮说道:“今天放映队的在我家吃,我也跟著沾光吃了顿好的。”
“排子”是用高粱杆製成的盛器,先是两根高粱杆呈十字交叉,用针线穿起来,然后依次继续放高粱杆,慢慢地全部串起来,最后用剪刀修剪成圆形。
农村用它来放饼、包好的饺子之类的食物。
放映队每次来大队放电影,大队都得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生怕到时候不好好放。有时候如果伺候的好了,还会临时多加一场不要钱的电影,实际他们大队一次都没加过。
李大山只求这些人,老老实实地放电影就行。
“一民,你写的是什么小说?”李兰勇好奇地问道。
这也是李大山和刘福庆想问的。
“小说的名字叫《驴得水》!”
“驴我知道,一民,你写的是咱生產队的驴?还是公社的驴?”李大山问道。
刘福庆立马接话道:“肯定是咱大队的驴,公社的驴一民也没见过。”
刘一民无奈地將故事给他们讲了讲,说是自己从公社荒废的民g小学找到的灵感。讲了半天,只有李兰勇听明白了。
刘福庆和李大山对视了一眼,原来写的是解放前学校的驴,顿时觉得没什么意思,要是大队的驴还能一起聊聊,告诉他什么品种和顏色的最好。
吃完饭,刘一民本来想睡觉,但是李兰勇非得拉著他去看电影,
等他们走到晒场上,人群已经围的水泄不通,不过身为支书和小队长,前排早已经给刘福庆和李大山留好了位置。
李兰勇也找人给刘一民他俩占了位置,挤开身边的人群不断地朝里面挤去。
“让一让!”李兰勇踢了一下前面站著不动的男生。
男生立马转头瞪了他一眼,眼睛中带著凶芒,似乎是想要动手。
“呦呵,胆子大了呀!”李兰勇调侃道。
旁边的几个姓李和姓刘的年轻人看到后,也不著痕跡地朝这边走来。男生姓韩,是一队小队长韩少民的孩子韩德强。
三姓的爭斗是自上而下的,孩子们之间也互相看不顺眼,他们也没少打架。
韩德强忌惮地看了一眼刘一民,缓缓地让开了路,衝著不远处的几名韩姓年轻人摇了摇头。
放映队在晒场中间竖起两根木桩,绑上幕布,在合適的距离打开放映机。放电影前会先播放10分钟的新闻简报,这更像是这个时代的新闻联播。
【1978年23號新闻简报:1、1978年高考將於7月20日举行,號召各地招生办做好考生政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zy关於政审的指令指示,不得违反政审政策。jy部负责人肯定了1977年招生成绩,批评了“择优录取是扩大三大差別”的观点。
2、《光明报纸》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
3、我国外交部发表《关於yn驱赶华侨问题的声明》,严正抗议本年4月初以来yn大规模的p华f华行动。
4、3月16日,义大利总l莫罗被kb组织“红色旅”绑架。在绑架55天后於5月16日被红色旅杀害。
............】
新闻简报並不是实时的,跟后世的新闻联播不同。所以看到的很多新闻,都是以前的,最新的也將近一个月。
等新闻简报放完之后,李大山站起来大声地说道:“我也说一条咱们麦积大队的新闻,刘福庆家老二刘一民当作家了,这不仅仅是咱们麦积大队的荣誉,也是咱们县革委会和石岭公社的荣誉。
我们要向一民学习,革命学习两不误,下地和写字两手抓。我就说球这么多,大家看电影!”
前来看电影的其他大队的人听到后震惊不已,麦积大队的社员得意地瞥了他们一眼,暗道没见识!
“至於吗?搞得天下皆知?”刘一民一脸无奈。
“得了吧,幸亏我爹没说你写的是解放前学校养的驴。”
各大队社员的议论声最终被电影的声音逐渐掩盖,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电影的幕布上,看著幕布上炸鬼子的画面,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鬨笑,接著又有人咒骂:“炸死你个小日子。”
一场战爭片《地雷战》,一场戏剧《朝阳沟》,老少都爱看。
等《朝阳沟》放完准备散的时候,放映队的人站在凳子上大声说道:“为了庆祝麦积大队出了一个作家,我们再给大家放一部电影《南征北战》。”
“队长家烙油饃得用了多少油啊!”有社员斜靠在自家厨房门口,鼻子对著刘家的方向,贪婪地呼吸著夹杂著油香的空气。
“队长家有喜事儿,不过这油用的也太多了,以后不过了?”
烙油饃是豫西农村能拿出的为数不多的好食物了,在没肉的时代,它们是最让人眼馋的食物。鏊子上倒上油,饼在上面烤至焦黄,麵饼里面夹杂著葱。
吃的时候既有油香,也有葱的香味。好吃是好吃,只不过太费油了。刘家也不经常做,今天杨秀云放的油比往常更多。
炒的菜里面加了一勺猪油,简直是生活大改善。
一家人坐在院子中间美美地吃了起来,杨秀云拿起还很烫的烙饃,一边用嘴吹著凉气,一边快速地撕开,一半递给了刘福庆,一半递给了刘一民。
“一民,尝尝怎么样。这油放多了,就是不一样,你看烙的金黄金黄的,看著就流油。”杨秀云笑著说道。
她看著刘一民尝了一口说完好吃,才笑著给自己撕了一半。
“一民,作家的事儿我跟你爹都不懂,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咱也不求挣多少钱,咱別跟政策对著干。”杨秀云担忧地说道。
对於作家,杨秀云除了知道“作家”两字外,其余的是什么都不了解。
正吃著饭,李兰勇和李大山两人推开大门走了进来,李兰勇咧著大嘴巴,嘴唇都快包不住牙齿了。
刘福庆两口子拿起“排子”上的烙饃递给两人,两人都摆手不吃,李兰勇拍著肚皮说道:“今天放映队的在我家吃,我也跟著沾光吃了顿好的。”
“排子”是用高粱杆製成的盛器,先是两根高粱杆呈十字交叉,用针线穿起来,然后依次继续放高粱杆,慢慢地全部串起来,最后用剪刀修剪成圆形。
农村用它来放饼、包好的饺子之类的食物。
放映队每次来大队放电影,大队都得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生怕到时候不好好放。有时候如果伺候的好了,还会临时多加一场不要钱的电影,实际他们大队一次都没加过。
李大山只求这些人,老老实实地放电影就行。
“一民,你写的是什么小说?”李兰勇好奇地问道。
这也是李大山和刘福庆想问的。
“小说的名字叫《驴得水》!”
“驴我知道,一民,你写的是咱生產队的驴?还是公社的驴?”李大山问道。
刘福庆立马接话道:“肯定是咱大队的驴,公社的驴一民也没见过。”
刘一民无奈地將故事给他们讲了讲,说是自己从公社荒废的民g小学找到的灵感。讲了半天,只有李兰勇听明白了。
刘福庆和李大山对视了一眼,原来写的是解放前学校的驴,顿时觉得没什么意思,要是大队的驴还能一起聊聊,告诉他什么品种和顏色的最好。
吃完饭,刘一民本来想睡觉,但是李兰勇非得拉著他去看电影,
等他们走到晒场上,人群已经围的水泄不通,不过身为支书和小队长,前排早已经给刘福庆和李大山留好了位置。
李兰勇也找人给刘一民他俩占了位置,挤开身边的人群不断地朝里面挤去。
“让一让!”李兰勇踢了一下前面站著不动的男生。
男生立马转头瞪了他一眼,眼睛中带著凶芒,似乎是想要动手。
“呦呵,胆子大了呀!”李兰勇调侃道。
旁边的几个姓李和姓刘的年轻人看到后,也不著痕跡地朝这边走来。男生姓韩,是一队小队长韩少民的孩子韩德强。
三姓的爭斗是自上而下的,孩子们之间也互相看不顺眼,他们也没少打架。
韩德强忌惮地看了一眼刘一民,缓缓地让开了路,衝著不远处的几名韩姓年轻人摇了摇头。
放映队在晒场中间竖起两根木桩,绑上幕布,在合適的距离打开放映机。放电影前会先播放10分钟的新闻简报,这更像是这个时代的新闻联播。
【1978年23號新闻简报:1、1978年高考將於7月20日举行,號召各地招生办做好考生政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zy关於政审的指令指示,不得违反政审政策。jy部负责人肯定了1977年招生成绩,批评了“择优录取是扩大三大差別”的观点。
2、《光明报纸》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
3、我国外交部发表《关於yn驱赶华侨问题的声明》,严正抗议本年4月初以来yn大规模的p华f华行动。
4、3月16日,义大利总l莫罗被kb组织“红色旅”绑架。在绑架55天后於5月16日被红色旅杀害。
............】
新闻简报並不是实时的,跟后世的新闻联播不同。所以看到的很多新闻,都是以前的,最新的也將近一个月。
等新闻简报放完之后,李大山站起来大声地说道:“我也说一条咱们麦积大队的新闻,刘福庆家老二刘一民当作家了,这不仅仅是咱们麦积大队的荣誉,也是咱们县革委会和石岭公社的荣誉。
我们要向一民学习,革命学习两不误,下地和写字两手抓。我就说球这么多,大家看电影!”
前来看电影的其他大队的人听到后震惊不已,麦积大队的社员得意地瞥了他们一眼,暗道没见识!
“至於吗?搞得天下皆知?”刘一民一脸无奈。
“得了吧,幸亏我爹没说你写的是解放前学校养的驴。”
各大队社员的议论声最终被电影的声音逐渐掩盖,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电影的幕布上,看著幕布上炸鬼子的画面,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鬨笑,接著又有人咒骂:“炸死你个小日子。”
一场战爭片《地雷战》,一场戏剧《朝阳沟》,老少都爱看。
等《朝阳沟》放完准备散的时候,放映队的人站在凳子上大声说道:“为了庆祝麦积大队出了一个作家,我们再给大家放一部电影《南征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