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人民报》转载表扬
第106章 《人民报》转载表扬
宿舍內,刘一民开始构思稿子的內容。除了他之外,其余的三人也在构思。得益於刘一民的启发,他们三个现在如同发疯了一般。
平常极为葛朗台的刘振云,破例地请所有人吃口香。於是整个宿舍,就像生產队的牛一般,时不时的要反芻。
“等我稿子发表了,钱全部买成口香!”刘振云恨恨地说道。
“不是要请我吃饭吗?”
“吃口香也能吃饱!”刘振云似乎已经看到,自己功成名就,口香不愁的那一天了。
对於刘振云来说,口香不仅仅是,还是自己通过努力所追求到的幸福生活象徵。
看到他这个样子,刘一民不禁侧目,自己隨口一说,不会让刘振云提前发育了吧!刘振云真正意义上叩响作家的大门,就是將他自己退伍参加高考的经歷写了出来,写出了一篇名为《塔埔》的小说,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
在这篇小说里,和参军前没啥两样的主人公回到了四年后没啥变化的农村,一群人为了高考的一个目標,聚集在了一起。大家高考的目的各不相同,但路却相同。
聚集在这里的学生各有各的故事,也各有各的不幸运。很多人中途没能参加高考,对主人公来说,女学生李爱莲的故事更让人心疼,他们在备考的过程中產生了朦朦朧朧的感情,可是李爱莲却因为病重的父亲没能参加高考,最后草草嫁人。
他们这群人只有主人公“刘振云”,幸运地考上了大学跃上了龙门。
爽文男主!
刘振云此时的写作极不顺利,废掉的稿子没能让他心疼,钱买来的稿纸让他心疼不已,最后到了思索再三才下笔的地步,越是想得多,就越是错的多。
刘振云狂躁地说道:“老子的脑子不值钱,这些纸可是了我的大价钱!”
狂躁了一阵后看到刘一民也撕掉一张纸揉成纸团扔在地上,心里面平衡了不少。
刘一民在稿纸上构思起来自己的思路,稿子最上面写著一一《我们是青年人,我们不是局外人》。
题目想好之后,接下来的行文逻辑整理出来就简单多了。
从这场战爭的必要性出发开始讲,第一、y南侵犯边境,保护领土和人民的需要。第二、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的需要。
何为统一思想,明確目標就是统一思想。接下来是身为青年人应该做什么,不同岗位上的青年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贡献。
【走远路的人不能被路边的野草绊住脚,野草不清理它就一直在那儿,手里有镰刀,
野草才绊不住脚。】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生逢其时,与国成长。新时代的青年,在蓬勃的新时代中,
即使是一滴水,也要做最炽热的那一滴!】
刘一民五千字修修改改,最后改了两天终於改完,亲手交给了於佳佳。
於佳佳看完內容之后,將稿子在手上轻轻一甩:“简简单单几句话,力量感便跃然纸上。我回去了,你等著看明天的中青报吧!”
刘一民回到宿舍,其余三人纷纷抬头看他,李学勤问道:“过稿了?”
“过了!”
“你写了多少字?”
“应该超过五千!”
刘振云抬头看著风轻云淡的刘一民,不著痕跡地赶紧用手將自己的稿子给遮挡住,他的嗓子像是被沙尘暴过了一遍,张了张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低头看稿纸上歪歪扭扭的几个字,脸上一片臊红。
只见上面写著:“两年前,我从部队復原,回到了家,爹说,我白混了。”
数了数自己的字数,才写了24个字,一周的时间才出来24个。再想到三天的时间已经写完了5000字的刘一民,还是能直接发表见报的稿子。
刘振云感觉脑子有点晕,於是摇摇晃晃地起身,拿著东西沉默地走出宿舍。陈大志看到后,赶忙问他要去干什么。
“我大抵是病了,头有点晕,出去透透气!”刘振云头也不回地说道。
宿舍里陈大志和李学勤对视了一眼,也起身说道:“一民,我们也出去透口气,你就別跟著来了!”
刘一民摆了摆手,看著这三个人,不由得想起刘福庆经常骂他跟大哥刘一国小时候的话。
一天天的,净是球疼蛋痒!
刘振云站在宿舍楼下,看到跟他们出来的李学勤和陈大志,疑惑地问道:“你们怎么也出来了?”
“那倒要问问你为什么出来?”
刘振云乾咳了一声,又煞有介事地说道:“可能宿舍不適合我写作!”
“我们两个也是这么想的!”
翌日,刘一民从传达室找到自己的信,回去的路上顺手买了一份今天的中青报。中青报將刘一民的稿子放在了重要的版面“时评”的位置。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生逢其时,与国成长。新时代的青年,在蓬勃的新时代中即使是一滴水,也要做最炽热的那一滴!】这句话被中青报特意的给標了红。
另外报纸的另一篇新闻也引起了刘一民的注意,报纸上讲滇省的知青在闹回城。刘一民感嘆了一句,大规模的知青回城即將开始。
刘一民最近每次去传达室,总能收到一的来信,各种信件都有。一些读者不往报社寄,直接寄到刘一民手上。
因为经常去传达室取信,传达室跟刘一民熟了之后,每次都將刘一民的信专门放一,到了直接取就行。
回到宿舍,一的信被刘一民给拆开,竟然还从信里面刮出了彩票,有读者寄了五块钱给他。
刘一民的自光立即被这名读者的稿子给吸引了,他讲的是马上就要高考了,越来越紧张,生怕自己考不上,所以希望刘一民鼓励鼓励他。
生怕刘一民不回復,特地偷偷在信里面夹了五块钱,美名其曰:“给的邮费。”
別的不回,这封信金主爸爸的信不能不回。
刘一民勉励了几句,写了写自己考试的心得。这些都是后世高考的时候,老师们经常掛在嘴边的话。
“先易后难、懂得取捨,抓住基础题....”
写完后,刘一民將其装进信封,顺便把五块钱又塞了回去。为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折腰,简直是笑话!
意外地扒拉到了李兰勇的信,刘一民快速地拆开,迫切地想要知道李兰勇的情况。
李兰勇告诉他,他们部队没有上前线,隔壁的炮团去了,还把他们团的炮拉走了一部分,羡慕的他牙痒痒。一直在写申请信,想要上前线。
“一想到我的炮已经上去了,我却没上去,我就觉得窝囊!”
刘一民给他写了封回信,看李兰勇这个样子,有机会的话,这傢伙还得上去,刘一民给他买了点东西东西,一块寄了回去。
再次嘱咐他好好练习军事技能,不过战爭一开始,想必部队也在狠狠地练。
人艺话剧院里,蓝天野拿著中青报走到了曹禹面前,笑著说道:“家宝公,来,看看今天的中青报!”
“怎么回事?往日你看的可都是《人民报》?”曹禹问道。
“今天不一样,报纸不一样,报纸上的作者他不一样!”
蓝天野將报纸递给曹禹,曹禹看到上面的名字后,对著蓝天野说道:“难怪你特意买了一份中青报,我看看,这小子又在说什么了?”
“一民这文章写的有气魄,落笔点和立意都很高。此类的文章,能做到高而不空,不是空话废话,已经是很难得了。”
“年纪轻轻,就知道谈国际环境,好小子!”曹禹说完,看向蓝天野问道:“一民多久没来人艺了?”
“这不才开学没多久?满打满算才还不到十天!”蓝天野数了数日子,说道。
“不到十天?老蓝,不行嘍,回到学校就把老师给忘了,你说说,这么久不来看看我,合適吗?”曹禹摘下眼镜,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蓝天野说道:“家宝公,我看你是太想他了!”
“身边有个年轻人在,心情都能好不少。好了,不谈他了,《驴得水》排练的怎么样?”
“排练的很顺利,朱霖和咱们人艺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演的非常棒。老苏家的濮存惜,把后期的小铜匠刻画的入木三分,是个好苗子,还是咱们人艺的子弟,我想..:..”
蓝天野没说完,曹禹也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调到人艺。苏民倒是没有找到蓝天野帮忙,蓝天野是动了惜才之心。
“朱霖怎么样?”曹禹没有接话,而是问起了朱霖。
“现在已经基本上做到看不出什么太大的瑕疵,以前是《驴得水》的短板,但是这姑娘刻苦,说是不能给刘一民丟脸,排练场下经常偷偷给自己加练,现在已经不是这台戏的短板了!”
“那就好,看来我这学生看人的目光不差。你刚才说的濮存惜的问题,等首演结束看效果。好的话,把朱霖和濮存惜都调到人艺。”
“好!”
蓝天野刚走,曹禹办公桌前的电话就响了起来,是文化部的领导打过来的电话,夸讚曹禹有一个好学生,十分有大局意识。
成功的为青年同志们解释了为什么要打这一仗的问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曹禹掛断电话后,嘴里面哼哼了几句戏词,继续忙碌了起来。
中青报刊登的两天后,《人民报》和《光明报》都转发了刘一民的文章,《人民报》
的编者按上写道:“任何情况都不能阻挡我们改革开放的脚步,歷史已经证明,和平发展的环境不是求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青年同志们,必须牢记四化目標,紧跟开放步伐,为四化添砖加瓦。刘一民同志用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要及时清理掉绊脚的野草。不仅是国家,个人亦是如此,集中精力,
扫除杂念,轻装上阵,不背包!”
《人民报》的渠道不是《中青报》能够比的,几乎是同时,在麦积大队的刘福庆和杨秀云两口子,就从李大山的嘴里面听到刘一民的名字出现在《人民报》上的消息。
社员们也很稀奇,第一次见到认识的人出现在报纸上,以前看不懂的那些字,也变得和蔼可亲了起来。
“老李,大队还有多少报纸?我得把这一期的报纸贴到我们家的墙上,不,得贴满!”刘福庆从兜里面拿出平常用来装门面的牡丹烟。
刘福庆自己確实不爱吸,但是没办法,现在他可是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跟他打招呼,到了公社,公社主任热情地搂著他的肩膀,像是许久不见得亲兄弟。
他那时候吸旱菸就觉得不合適了,得抽捲菸!
牡丹烟从口袋里面掏出来,立马就能镇住一批人。
“给你都给你,不够我从公社给你要,公社不行的话,我去县里面!一会儿大家在地里面上工的时候支著耳朵听,公社广播要念这篇稿子!”
李大山端了一脚磨磨蹭蹭不上工的社员,衝著刘福庆说道。
“,老李,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能这么没意识?沾公家便宜的事情我可不干,要不然传出去了给一民丟脸,有一份就行了!”
刘福庆接过报纸,又想起李大山的两个儿子都在外面当兵,於是拉著他蹲在土旁,
抽起了牡丹。
“老李,你也別担心,不会出什么事儿,咱们当年不也是枪林弹雨里面过来的!”刘福庆劝道。
“那能一样吗?咱们是民兵,跟在刘连长屁股后面,当然安全了。兰勇和兰伟是正规的解放军!”李大山道。
“民兵咋?民兵我也打死土匪了,还把你从山上给背了下来!”
“你他娘的別提这件事,你要是不背著我,那子弹能打到我屁股上?我在那儿捂著路膊猫的好好的。”
李大山提起这件事就屈,幸亏子弹没打中要害,要不然哪有李兰勇的事儿!
“救你还救出错了,应该让死球那里!”
刘福庆说完,生气地离开,准备回家將报纸贴到床头了。
李大山看著刘福庆的背影,笑了一下,也起身跟了上去。
宿舍內,刘一民开始构思稿子的內容。除了他之外,其余的三人也在构思。得益於刘一民的启发,他们三个现在如同发疯了一般。
平常极为葛朗台的刘振云,破例地请所有人吃口香。於是整个宿舍,就像生產队的牛一般,时不时的要反芻。
“等我稿子发表了,钱全部买成口香!”刘振云恨恨地说道。
“不是要请我吃饭吗?”
“吃口香也能吃饱!”刘振云似乎已经看到,自己功成名就,口香不愁的那一天了。
对於刘振云来说,口香不仅仅是,还是自己通过努力所追求到的幸福生活象徵。
看到他这个样子,刘一民不禁侧目,自己隨口一说,不会让刘振云提前发育了吧!刘振云真正意义上叩响作家的大门,就是將他自己退伍参加高考的经歷写了出来,写出了一篇名为《塔埔》的小说,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
在这篇小说里,和参军前没啥两样的主人公回到了四年后没啥变化的农村,一群人为了高考的一个目標,聚集在了一起。大家高考的目的各不相同,但路却相同。
聚集在这里的学生各有各的故事,也各有各的不幸运。很多人中途没能参加高考,对主人公来说,女学生李爱莲的故事更让人心疼,他们在备考的过程中產生了朦朦朧朧的感情,可是李爱莲却因为病重的父亲没能参加高考,最后草草嫁人。
他们这群人只有主人公“刘振云”,幸运地考上了大学跃上了龙门。
爽文男主!
刘振云此时的写作极不顺利,废掉的稿子没能让他心疼,钱买来的稿纸让他心疼不已,最后到了思索再三才下笔的地步,越是想得多,就越是错的多。
刘振云狂躁地说道:“老子的脑子不值钱,这些纸可是了我的大价钱!”
狂躁了一阵后看到刘一民也撕掉一张纸揉成纸团扔在地上,心里面平衡了不少。
刘一民在稿纸上构思起来自己的思路,稿子最上面写著一一《我们是青年人,我们不是局外人》。
题目想好之后,接下来的行文逻辑整理出来就简单多了。
从这场战爭的必要性出发开始讲,第一、y南侵犯边境,保护领土和人民的需要。第二、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的需要。
何为统一思想,明確目標就是统一思想。接下来是身为青年人应该做什么,不同岗位上的青年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贡献。
【走远路的人不能被路边的野草绊住脚,野草不清理它就一直在那儿,手里有镰刀,
野草才绊不住脚。】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生逢其时,与国成长。新时代的青年,在蓬勃的新时代中,
即使是一滴水,也要做最炽热的那一滴!】
刘一民五千字修修改改,最后改了两天终於改完,亲手交给了於佳佳。
於佳佳看完內容之后,將稿子在手上轻轻一甩:“简简单单几句话,力量感便跃然纸上。我回去了,你等著看明天的中青报吧!”
刘一民回到宿舍,其余三人纷纷抬头看他,李学勤问道:“过稿了?”
“过了!”
“你写了多少字?”
“应该超过五千!”
刘振云抬头看著风轻云淡的刘一民,不著痕跡地赶紧用手將自己的稿子给遮挡住,他的嗓子像是被沙尘暴过了一遍,张了张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低头看稿纸上歪歪扭扭的几个字,脸上一片臊红。
只见上面写著:“两年前,我从部队復原,回到了家,爹说,我白混了。”
数了数自己的字数,才写了24个字,一周的时间才出来24个。再想到三天的时间已经写完了5000字的刘一民,还是能直接发表见报的稿子。
刘振云感觉脑子有点晕,於是摇摇晃晃地起身,拿著东西沉默地走出宿舍。陈大志看到后,赶忙问他要去干什么。
“我大抵是病了,头有点晕,出去透透气!”刘振云头也不回地说道。
宿舍里陈大志和李学勤对视了一眼,也起身说道:“一民,我们也出去透口气,你就別跟著来了!”
刘一民摆了摆手,看著这三个人,不由得想起刘福庆经常骂他跟大哥刘一国小时候的话。
一天天的,净是球疼蛋痒!
刘振云站在宿舍楼下,看到跟他们出来的李学勤和陈大志,疑惑地问道:“你们怎么也出来了?”
“那倒要问问你为什么出来?”
刘振云乾咳了一声,又煞有介事地说道:“可能宿舍不適合我写作!”
“我们两个也是这么想的!”
翌日,刘一民从传达室找到自己的信,回去的路上顺手买了一份今天的中青报。中青报將刘一民的稿子放在了重要的版面“时评”的位置。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生逢其时,与国成长。新时代的青年,在蓬勃的新时代中即使是一滴水,也要做最炽热的那一滴!】这句话被中青报特意的给標了红。
另外报纸的另一篇新闻也引起了刘一民的注意,报纸上讲滇省的知青在闹回城。刘一民感嘆了一句,大规模的知青回城即將开始。
刘一民最近每次去传达室,总能收到一的来信,各种信件都有。一些读者不往报社寄,直接寄到刘一民手上。
因为经常去传达室取信,传达室跟刘一民熟了之后,每次都將刘一民的信专门放一,到了直接取就行。
回到宿舍,一的信被刘一民给拆开,竟然还从信里面刮出了彩票,有读者寄了五块钱给他。
刘一民的自光立即被这名读者的稿子给吸引了,他讲的是马上就要高考了,越来越紧张,生怕自己考不上,所以希望刘一民鼓励鼓励他。
生怕刘一民不回復,特地偷偷在信里面夹了五块钱,美名其曰:“给的邮费。”
別的不回,这封信金主爸爸的信不能不回。
刘一民勉励了几句,写了写自己考试的心得。这些都是后世高考的时候,老师们经常掛在嘴边的话。
“先易后难、懂得取捨,抓住基础题....”
写完后,刘一民將其装进信封,顺便把五块钱又塞了回去。为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折腰,简直是笑话!
意外地扒拉到了李兰勇的信,刘一民快速地拆开,迫切地想要知道李兰勇的情况。
李兰勇告诉他,他们部队没有上前线,隔壁的炮团去了,还把他们团的炮拉走了一部分,羡慕的他牙痒痒。一直在写申请信,想要上前线。
“一想到我的炮已经上去了,我却没上去,我就觉得窝囊!”
刘一民给他写了封回信,看李兰勇这个样子,有机会的话,这傢伙还得上去,刘一民给他买了点东西东西,一块寄了回去。
再次嘱咐他好好练习军事技能,不过战爭一开始,想必部队也在狠狠地练。
人艺话剧院里,蓝天野拿著中青报走到了曹禹面前,笑著说道:“家宝公,来,看看今天的中青报!”
“怎么回事?往日你看的可都是《人民报》?”曹禹问道。
“今天不一样,报纸不一样,报纸上的作者他不一样!”
蓝天野將报纸递给曹禹,曹禹看到上面的名字后,对著蓝天野说道:“难怪你特意买了一份中青报,我看看,这小子又在说什么了?”
“一民这文章写的有气魄,落笔点和立意都很高。此类的文章,能做到高而不空,不是空话废话,已经是很难得了。”
“年纪轻轻,就知道谈国际环境,好小子!”曹禹说完,看向蓝天野问道:“一民多久没来人艺了?”
“这不才开学没多久?满打满算才还不到十天!”蓝天野数了数日子,说道。
“不到十天?老蓝,不行嘍,回到学校就把老师给忘了,你说说,这么久不来看看我,合適吗?”曹禹摘下眼镜,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蓝天野说道:“家宝公,我看你是太想他了!”
“身边有个年轻人在,心情都能好不少。好了,不谈他了,《驴得水》排练的怎么样?”
“排练的很顺利,朱霖和咱们人艺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演的非常棒。老苏家的濮存惜,把后期的小铜匠刻画的入木三分,是个好苗子,还是咱们人艺的子弟,我想..:..”
蓝天野没说完,曹禹也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调到人艺。苏民倒是没有找到蓝天野帮忙,蓝天野是动了惜才之心。
“朱霖怎么样?”曹禹没有接话,而是问起了朱霖。
“现在已经基本上做到看不出什么太大的瑕疵,以前是《驴得水》的短板,但是这姑娘刻苦,说是不能给刘一民丟脸,排练场下经常偷偷给自己加练,现在已经不是这台戏的短板了!”
“那就好,看来我这学生看人的目光不差。你刚才说的濮存惜的问题,等首演结束看效果。好的话,把朱霖和濮存惜都调到人艺。”
“好!”
蓝天野刚走,曹禹办公桌前的电话就响了起来,是文化部的领导打过来的电话,夸讚曹禹有一个好学生,十分有大局意识。
成功的为青年同志们解释了为什么要打这一仗的问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曹禹掛断电话后,嘴里面哼哼了几句戏词,继续忙碌了起来。
中青报刊登的两天后,《人民报》和《光明报》都转发了刘一民的文章,《人民报》
的编者按上写道:“任何情况都不能阻挡我们改革开放的脚步,歷史已经证明,和平发展的环境不是求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青年同志们,必须牢记四化目標,紧跟开放步伐,为四化添砖加瓦。刘一民同志用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要及时清理掉绊脚的野草。不仅是国家,个人亦是如此,集中精力,
扫除杂念,轻装上阵,不背包!”
《人民报》的渠道不是《中青报》能够比的,几乎是同时,在麦积大队的刘福庆和杨秀云两口子,就从李大山的嘴里面听到刘一民的名字出现在《人民报》上的消息。
社员们也很稀奇,第一次见到认识的人出现在报纸上,以前看不懂的那些字,也变得和蔼可亲了起来。
“老李,大队还有多少报纸?我得把这一期的报纸贴到我们家的墙上,不,得贴满!”刘福庆从兜里面拿出平常用来装门面的牡丹烟。
刘福庆自己確实不爱吸,但是没办法,现在他可是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跟他打招呼,到了公社,公社主任热情地搂著他的肩膀,像是许久不见得亲兄弟。
他那时候吸旱菸就觉得不合適了,得抽捲菸!
牡丹烟从口袋里面掏出来,立马就能镇住一批人。
“给你都给你,不够我从公社给你要,公社不行的话,我去县里面!一会儿大家在地里面上工的时候支著耳朵听,公社广播要念这篇稿子!”
李大山端了一脚磨磨蹭蹭不上工的社员,衝著刘福庆说道。
“,老李,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能这么没意识?沾公家便宜的事情我可不干,要不然传出去了给一民丟脸,有一份就行了!”
刘福庆接过报纸,又想起李大山的两个儿子都在外面当兵,於是拉著他蹲在土旁,
抽起了牡丹。
“老李,你也別担心,不会出什么事儿,咱们当年不也是枪林弹雨里面过来的!”刘福庆劝道。
“那能一样吗?咱们是民兵,跟在刘连长屁股后面,当然安全了。兰勇和兰伟是正规的解放军!”李大山道。
“民兵咋?民兵我也打死土匪了,还把你从山上给背了下来!”
“你他娘的別提这件事,你要是不背著我,那子弹能打到我屁股上?我在那儿捂著路膊猫的好好的。”
李大山提起这件事就屈,幸亏子弹没打中要害,要不然哪有李兰勇的事儿!
“救你还救出错了,应该让死球那里!”
刘福庆说完,生气地离开,准备回家將报纸贴到床头了。
李大山看著刘福庆的背影,笑了一下,也起身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