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昆明湖游玩
第132章 昆明湖游玩
7月初,考试进入了倒计时,预示著刘一民的大一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刘一民的考试及格成绩標准要比其余的同学高上十五分。
“一民,我看你今年还是咱们系第一名!”李学勤对比了一下已经出来的几科成绩,羡慕地说道。
陈大志手里面拿著讲义,摇头晃脑地说道:“我看咱们系里的几个老头子就是多此一举,提高及格成绩对一民来说没任何影响。”
“还是有影响的!”刘一民认真地盘著腿坐在上铺的凉蓆上。
“什么影响?”
“至少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请假!”
李学勤看向陈大志摇了摇头,继续背起了手中的讲义。李学勤的考试分数还是比较危险的,最近背起来比任何人都要努力。
刘一民起身从床上跳下来,认真地洗漱完毕后,从箱子里面拿出自己的崭新半袖衬衣换上后显得非常精神,海鸥洗头膏的味道夹杂著雪膏的香味在全身縈绕。
刘振云衝著李学勤挤了挤眉毛,示意他衝著刘一民看过来。
收拾完毕,刘一民对著镜子看了看,跟大家摆了摆手笑著走出了宿舍。三个人不断地猜测刘一民到底是去哪儿,甚至趴在窗户上,望著刘一民的背影低头议论了起来。
颐和园和燕大一样都在燕京西郊,前身是清漪园,属於圆明园的一部分,是清朝的皇家园林,
自从28年后,开始对民眾开放,不过以前的票价仍然非常昂贵,普通人没办法承受。
建国后颐和园的票价是2毛,后来还有一段时间是5分,大部分人都能进来玩的起。颐和园距离燕大近,几公里的路程,骑自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太阳刚刚升起,天气还没那么燥热,甚至还能感觉到风中的一丝凉意。门口的朱霖,远远地就看见了骑在自行车上的刘一民,右手在额头充当遮阳帘,挡住阳光的直射。
“刘一民同志,这儿!”朱霖笑著喊道。
今天的朱霖穿著粉色的碎布拉吉,显得皮肤十分白皙。昨天还特意的剪了剪头髮,微微內扣的齐肩短髮显得少女感十足,齐刘海打的比较薄,不显得土,反而给人一种恬静淡然的感觉。
邻家少女兼具文艺范儿,站在公园门口,引得不少人驻足偷瞄。
“来的这么早?”刘一民跳下自行车,有点意外。他还以为先到的是他,朱霖的家毕竟距离这里比较远。
“反正又没事,我习惯了早起,早上骑自行车过来还不热。”
停好自行车之后,朱霖递给他一根冰棍。
“你来多久了?”
“没多久,我也是刚到。”
朱霖来的早,先刘一民一步把公园门票给买了,现在的门票价格是一毛钱。
颐和园四周都有门,但是东门是最佳的游览路线。东宫门进去,离园里面的昆明湖不远。朱霖询问刘一民是先去游园,还是再划船。
刘一民期盼已久的学游泳项目,女王还是没有给刘一民安排上。
“昆明湖的名字由来继承了汉武帝命名的昆明池,湖以西湖为蓝本,冬天的时候很多人在这里滑冰,我也喜欢过来,我滑冰滑的可好了!”
刘一民想先吹一吹湖风,朱霖充当导游介绍了起来颐和园:“听说这里的园林是融合了南方的园林景观。”
7月初的颐和园可能是因为天气变热,来玩的人並没有想像的那么多。倒是湖边有不少的老头儿,在树下面下象棋。
朱霖和刘一民掏钱租了一艘小船,拿著船桨相对而坐。
“刘一民同志,我教你划船!”朱霖手中握著浆,认真地给他教著划船的姿势,以及如何控制方向。
刘一民是个旱鸭子,连游泳都不会,何况划船了。坐在上面感受著水的浮力,身子不由自主的隨著浮力左右倾斜。
“朱老师,我这样划怎么样?”刘一民笑著问道,
听到刘一民称呼她为朱老师,朱霖得意地说道:“有进步,只不过跟我比还差远了。你別用力,我来划,到湖中心转一转。”
朱霖的小臂发起力来,能看到明显的肌肉线条。她脸和胳膊上的细微绒毛清晰可见,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著金色的光芒。
刚开始体力还行,不过快到湖中间的时候,她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脸颊也因为用力,开始变得白里透红。
“我来吧!”刘一民说道。
朱霖不服输的又用力的猛地划了两下,彻底败下阵来。索性不再逞强了,侧躺在船舱里面,用手轻轻地拨动著水面上的水。
“让我们盪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著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著绿树红墙....”
朱霖感受著水流带来的丝丝凉意,开心地唱起了歌,一边观察著刘一民的动静。
到了湖中间后,微风从湖面掠起,吹动著两人的髮丝。刘一民跟朱霖,两个人侧坐在木船上,
笑著聊著天,任由风吹著小船不断地荡漾。
过了一会儿,太阳初盛,不能在湖中心待著了,两人合力將船划到对岸。这边有不少人在游泳,朱霖见刘一民一直盯看別人游泳。
不好意思地说道:“刘一民同志,以后有时间再教你游泳。”
“行啊!”
两个人在圆明园建筑中央区转了一会儿,这边的佛香阁是单独卖门票。佛香阁坐落在万寿山的台基上,不带地基就有三十多米高,从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
“刘一民同志,咱们要上去吗?”朱霖一路上丝毫不感觉到疲惫,蹦蹦跳跳的介绍著佛香阁。
“来都来了,自然要登高望远一番!”
中国人,最常说的话,来都来了。
朱霖跟在刘一民身后,羡慕地看著他的背影,诗人不愧是诗人,“登高望远”这个词说出来,
就极具诗情画意。
从佛光阁下来后,两个人去买了点吃的,当做午餐悠閒的吃了起来。今天晚上人艺还要演出《驴得水》,所以朱霖下午就得回去准备。
另外,曹禹准备让朱霖试一试《王昭君》话剧里面的王昭君,当b角。接下来的日子里,排练任务就多了起来。
朱霖抬起手腕,看了看手錶的时间:“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刘一民拍了拍衣服,笑道:“走吧,以后有的是时间!”
“教员教导我们,一万年太久,只爭朝夕!”朱霖开玩笑道。
“那爭一下朝夕?”刘一民问道。
朱霖眉头一挑,下一秒就变成了一只斗败的公鸡,抿了抿嘴说道:“还是爭一爭以后吧!
临到燕大分別的时候,朱霖问道:“刘一民同志,下次还能一起出来玩吗?”
“当然可以,隨时恭候!”
朱霖笑著摆了摆手,蹬著自行车顶著大太阳离开了燕大。
“呦,这是第二次见了?谁啊?”张曼凌舔了舔手上的冰棍,吡著牙说道。
刘一民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嚇了一跳:“张曼凌同学,我怎么感觉你每天都在盯著我?”
“恰好看见!”张曼凌塞给刘一民一根冰棍,哼著小调朝燕大校园里面走去。
考试结束后,刘一民不像上次,这次是先回家了一趟。准备在家里面待个一周的时间,再到人艺改剧本。
回到家后,刘家变了样子。刘福庆在院子的东侧將旧的房子给扒了,盖了两间一砖到顶的大瓦房,一间是刘一民的,另一间留著给大哥刘一国娶媳妇儿用。
汝县矿务局有家属院,但是现在的房子都有主了,要想再分房的话,不知道到猴年马月了。眼瞅著刘一国的年龄早已经到了,刘福庆也急了。
现在家里面也有钱,就直接起了两间青砖瓦房。麦积大队,最好的房子莫过於刘家的了。
走进刘一民的屋子里面,墙壁上是石灰和土、夹杂著麦秸秆混合而成刷的墙面,看起来质地比较粗糙,但现在农村的条件,也只能是这样了。
床头贴著许多的报纸,报纸上都是关於刘一民的內容。
看著满墙的他,刘一民无奈地说道:“爹,娘,你们这是干啥?”
刘福庆吸了一口烟后笑呵呵地说道:“报纸贴墙上好看!”
刘一民也不再说话,而是將箱子放在屋子里面,掏出里面的两瓶茅台递给了刘福庆。
刘福庆不知道茅台酒,但本能的看著瓶子就觉得这很贵,连忙说道:“一民,你买啥酒!这玩意儿很贵吧?我喝点散酒就行。”
“爹,这不要钱,这是送的酒。”
“,一民,我给你说,咱可不能收人家送的礼啊。你赶紧找个时间,给人家退回去!”刘福庆將酒在桌子上一放,严肃地说道。
“我就是个学生,谁给我送礼啊,这是出国的时候,坐飞机,飞机上发的酒,免费不要钱!”刘一民解释道。
杨秀云连忙走近了几步,问道:“一民,坐飞机是不是坐在飞机翅膀上?”
农村人没做过也没见过,农村放电影里面有飞机的影片也很少,战爭片里面会见到一些轰炸机炸弹。
没见过,就不懂,这倒不能说是农村人愚,这跟人的生存环境有关。
刘一民笑著说道:“爹,娘,飞机是坐在飞机的肚子里面,不是翅膀上。”刘一民给他们比划了一下。
刘一国拿著切开的葫芦瓢喝了一大口水,刚才接刘一民回来,两个人路上渴坏了。喝完后,又给刘一民留了一瓢。
“爹娘,这可是好酒,我在矿务局杨局长家里面见过这酒,是最贵的几种酒之一。”
刘福庆想拒绝,杨秀云推了他一把:“他爹,一民给你的你就拿著,孩子孝顺你还不行!”
“行行行,晚上我喊你大山叔过来喝一杯。”刘福庆高兴地用粗糙的手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
晚上,李兰勇的父亲李大山小心翼翼地品尝著茅台酒,酒盅里面生怕浪费了一滴酒。
“一民,你说这场仗还会打多久?你在燕京上大学,又认识不少的领导,你说一说?”李大山问道。
“估计短时间內结束不了,退回来后,只是激烈程度没有那么高了。不过这些狼崽子们贼心不死,还想著打过来。短时间內,肯定是结束不了。”
李大山听完后,又独自喝了一杯酒,没有再继续说话。
刘福庆安慰了一下李大山:“老大和兰勇不是没上去吗?你不用担心,再尝尝这茅台酒,便宜你这个老小子了,这酒比肉都贵。”
喝到了十一点多,李大山才摇摇晃晃地回到了家。
躺在新建好的砖瓦房里面,刘一民热的睡不著。不过据李大山所说,几个月后,家家户户都能通上电了。
那以后再回家,就可以吹电扇了。
在家的一周时间里,刘一民除了早上出去吹吹清风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家里面改稿子,到7月底,最起码要將《狼烟北平》的剧本改好,再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庐山恋》的本子也给写出来。
《狼烟北平》话剧剧本改编第一幕已经完成,剩下还有三幕。不过就是涉及到的人太多了,改编起来跟《驴得水》不是一个难度级別。
7月13號,杨秀云开始给刘一民收拾行李,跟春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样,一边收拾一边嘟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多待几天。
“急著回燕京,燕京到底有谁在啊!”
刘福庆叱喝了一声说道:“他娘,別说了,一民忙是好事,过了几个月就回来过年了。”
杨秀云衝著刘福庆摔打了一下,刘福庆也不敢再说话了。
“一民,这是醃的咸菜,你到了燕京吃。你平常太,要多说话,记得跟別人处好关係。这是芝麻和香油,到时候你送给老师。”杨秀云將东西都给刘一民安排到位了。
“放心吧娘,我跟別人关係都处的好著呢!”
刘一民笑著说道。
麦积大队今年买了一台拖拉机,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李大山开著拖拉机,带著刘家四口人,一起来到了火车站。
“爹,娘,你们回去吧!”
“记得拍电报回来!”
7月初,考试进入了倒计时,预示著刘一民的大一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刘一民的考试及格成绩標准要比其余的同学高上十五分。
“一民,我看你今年还是咱们系第一名!”李学勤对比了一下已经出来的几科成绩,羡慕地说道。
陈大志手里面拿著讲义,摇头晃脑地说道:“我看咱们系里的几个老头子就是多此一举,提高及格成绩对一民来说没任何影响。”
“还是有影响的!”刘一民认真地盘著腿坐在上铺的凉蓆上。
“什么影响?”
“至少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请假!”
李学勤看向陈大志摇了摇头,继续背起了手中的讲义。李学勤的考试分数还是比较危险的,最近背起来比任何人都要努力。
刘一民起身从床上跳下来,认真地洗漱完毕后,从箱子里面拿出自己的崭新半袖衬衣换上后显得非常精神,海鸥洗头膏的味道夹杂著雪膏的香味在全身縈绕。
刘振云衝著李学勤挤了挤眉毛,示意他衝著刘一民看过来。
收拾完毕,刘一民对著镜子看了看,跟大家摆了摆手笑著走出了宿舍。三个人不断地猜测刘一民到底是去哪儿,甚至趴在窗户上,望著刘一民的背影低头议论了起来。
颐和园和燕大一样都在燕京西郊,前身是清漪园,属於圆明园的一部分,是清朝的皇家园林,
自从28年后,开始对民眾开放,不过以前的票价仍然非常昂贵,普通人没办法承受。
建国后颐和园的票价是2毛,后来还有一段时间是5分,大部分人都能进来玩的起。颐和园距离燕大近,几公里的路程,骑自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太阳刚刚升起,天气还没那么燥热,甚至还能感觉到风中的一丝凉意。门口的朱霖,远远地就看见了骑在自行车上的刘一民,右手在额头充当遮阳帘,挡住阳光的直射。
“刘一民同志,这儿!”朱霖笑著喊道。
今天的朱霖穿著粉色的碎布拉吉,显得皮肤十分白皙。昨天还特意的剪了剪头髮,微微內扣的齐肩短髮显得少女感十足,齐刘海打的比较薄,不显得土,反而给人一种恬静淡然的感觉。
邻家少女兼具文艺范儿,站在公园门口,引得不少人驻足偷瞄。
“来的这么早?”刘一民跳下自行车,有点意外。他还以为先到的是他,朱霖的家毕竟距离这里比较远。
“反正又没事,我习惯了早起,早上骑自行车过来还不热。”
停好自行车之后,朱霖递给他一根冰棍。
“你来多久了?”
“没多久,我也是刚到。”
朱霖来的早,先刘一民一步把公园门票给买了,现在的门票价格是一毛钱。
颐和园四周都有门,但是东门是最佳的游览路线。东宫门进去,离园里面的昆明湖不远。朱霖询问刘一民是先去游园,还是再划船。
刘一民期盼已久的学游泳项目,女王还是没有给刘一民安排上。
“昆明湖的名字由来继承了汉武帝命名的昆明池,湖以西湖为蓝本,冬天的时候很多人在这里滑冰,我也喜欢过来,我滑冰滑的可好了!”
刘一民想先吹一吹湖风,朱霖充当导游介绍了起来颐和园:“听说这里的园林是融合了南方的园林景观。”
7月初的颐和园可能是因为天气变热,来玩的人並没有想像的那么多。倒是湖边有不少的老头儿,在树下面下象棋。
朱霖和刘一民掏钱租了一艘小船,拿著船桨相对而坐。
“刘一民同志,我教你划船!”朱霖手中握著浆,认真地给他教著划船的姿势,以及如何控制方向。
刘一民是个旱鸭子,连游泳都不会,何况划船了。坐在上面感受著水的浮力,身子不由自主的隨著浮力左右倾斜。
“朱老师,我这样划怎么样?”刘一民笑著问道,
听到刘一民称呼她为朱老师,朱霖得意地说道:“有进步,只不过跟我比还差远了。你別用力,我来划,到湖中心转一转。”
朱霖的小臂发起力来,能看到明显的肌肉线条。她脸和胳膊上的细微绒毛清晰可见,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著金色的光芒。
刚开始体力还行,不过快到湖中间的时候,她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脸颊也因为用力,开始变得白里透红。
“我来吧!”刘一民说道。
朱霖不服输的又用力的猛地划了两下,彻底败下阵来。索性不再逞强了,侧躺在船舱里面,用手轻轻地拨动著水面上的水。
“让我们盪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著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著绿树红墙....”
朱霖感受著水流带来的丝丝凉意,开心地唱起了歌,一边观察著刘一民的动静。
到了湖中间后,微风从湖面掠起,吹动著两人的髮丝。刘一民跟朱霖,两个人侧坐在木船上,
笑著聊著天,任由风吹著小船不断地荡漾。
过了一会儿,太阳初盛,不能在湖中心待著了,两人合力將船划到对岸。这边有不少人在游泳,朱霖见刘一民一直盯看別人游泳。
不好意思地说道:“刘一民同志,以后有时间再教你游泳。”
“行啊!”
两个人在圆明园建筑中央区转了一会儿,这边的佛香阁是单独卖门票。佛香阁坐落在万寿山的台基上,不带地基就有三十多米高,从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
“刘一民同志,咱们要上去吗?”朱霖一路上丝毫不感觉到疲惫,蹦蹦跳跳的介绍著佛香阁。
“来都来了,自然要登高望远一番!”
中国人,最常说的话,来都来了。
朱霖跟在刘一民身后,羡慕地看著他的背影,诗人不愧是诗人,“登高望远”这个词说出来,
就极具诗情画意。
从佛光阁下来后,两个人去买了点吃的,当做午餐悠閒的吃了起来。今天晚上人艺还要演出《驴得水》,所以朱霖下午就得回去准备。
另外,曹禹准备让朱霖试一试《王昭君》话剧里面的王昭君,当b角。接下来的日子里,排练任务就多了起来。
朱霖抬起手腕,看了看手錶的时间:“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刘一民拍了拍衣服,笑道:“走吧,以后有的是时间!”
“教员教导我们,一万年太久,只爭朝夕!”朱霖开玩笑道。
“那爭一下朝夕?”刘一民问道。
朱霖眉头一挑,下一秒就变成了一只斗败的公鸡,抿了抿嘴说道:“还是爭一爭以后吧!
临到燕大分別的时候,朱霖问道:“刘一民同志,下次还能一起出来玩吗?”
“当然可以,隨时恭候!”
朱霖笑著摆了摆手,蹬著自行车顶著大太阳离开了燕大。
“呦,这是第二次见了?谁啊?”张曼凌舔了舔手上的冰棍,吡著牙说道。
刘一民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嚇了一跳:“张曼凌同学,我怎么感觉你每天都在盯著我?”
“恰好看见!”张曼凌塞给刘一民一根冰棍,哼著小调朝燕大校园里面走去。
考试结束后,刘一民不像上次,这次是先回家了一趟。准备在家里面待个一周的时间,再到人艺改剧本。
回到家后,刘家变了样子。刘福庆在院子的东侧將旧的房子给扒了,盖了两间一砖到顶的大瓦房,一间是刘一民的,另一间留著给大哥刘一国娶媳妇儿用。
汝县矿务局有家属院,但是现在的房子都有主了,要想再分房的话,不知道到猴年马月了。眼瞅著刘一国的年龄早已经到了,刘福庆也急了。
现在家里面也有钱,就直接起了两间青砖瓦房。麦积大队,最好的房子莫过於刘家的了。
走进刘一民的屋子里面,墙壁上是石灰和土、夹杂著麦秸秆混合而成刷的墙面,看起来质地比较粗糙,但现在农村的条件,也只能是这样了。
床头贴著许多的报纸,报纸上都是关於刘一民的內容。
看著满墙的他,刘一民无奈地说道:“爹,娘,你们这是干啥?”
刘福庆吸了一口烟后笑呵呵地说道:“报纸贴墙上好看!”
刘一民也不再说话,而是將箱子放在屋子里面,掏出里面的两瓶茅台递给了刘福庆。
刘福庆不知道茅台酒,但本能的看著瓶子就觉得这很贵,连忙说道:“一民,你买啥酒!这玩意儿很贵吧?我喝点散酒就行。”
“爹,这不要钱,这是送的酒。”
“,一民,我给你说,咱可不能收人家送的礼啊。你赶紧找个时间,给人家退回去!”刘福庆將酒在桌子上一放,严肃地说道。
“我就是个学生,谁给我送礼啊,这是出国的时候,坐飞机,飞机上发的酒,免费不要钱!”刘一民解释道。
杨秀云连忙走近了几步,问道:“一民,坐飞机是不是坐在飞机翅膀上?”
农村人没做过也没见过,农村放电影里面有飞机的影片也很少,战爭片里面会见到一些轰炸机炸弹。
没见过,就不懂,这倒不能说是农村人愚,这跟人的生存环境有关。
刘一民笑著说道:“爹,娘,飞机是坐在飞机的肚子里面,不是翅膀上。”刘一民给他们比划了一下。
刘一国拿著切开的葫芦瓢喝了一大口水,刚才接刘一民回来,两个人路上渴坏了。喝完后,又给刘一民留了一瓢。
“爹娘,这可是好酒,我在矿务局杨局长家里面见过这酒,是最贵的几种酒之一。”
刘福庆想拒绝,杨秀云推了他一把:“他爹,一民给你的你就拿著,孩子孝顺你还不行!”
“行行行,晚上我喊你大山叔过来喝一杯。”刘福庆高兴地用粗糙的手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
晚上,李兰勇的父亲李大山小心翼翼地品尝著茅台酒,酒盅里面生怕浪费了一滴酒。
“一民,你说这场仗还会打多久?你在燕京上大学,又认识不少的领导,你说一说?”李大山问道。
“估计短时间內结束不了,退回来后,只是激烈程度没有那么高了。不过这些狼崽子们贼心不死,还想著打过来。短时间內,肯定是结束不了。”
李大山听完后,又独自喝了一杯酒,没有再继续说话。
刘福庆安慰了一下李大山:“老大和兰勇不是没上去吗?你不用担心,再尝尝这茅台酒,便宜你这个老小子了,这酒比肉都贵。”
喝到了十一点多,李大山才摇摇晃晃地回到了家。
躺在新建好的砖瓦房里面,刘一民热的睡不著。不过据李大山所说,几个月后,家家户户都能通上电了。
那以后再回家,就可以吹电扇了。
在家的一周时间里,刘一民除了早上出去吹吹清风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家里面改稿子,到7月底,最起码要將《狼烟北平》的剧本改好,再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庐山恋》的本子也给写出来。
《狼烟北平》话剧剧本改编第一幕已经完成,剩下还有三幕。不过就是涉及到的人太多了,改编起来跟《驴得水》不是一个难度级別。
7月13號,杨秀云开始给刘一民收拾行李,跟春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样,一边收拾一边嘟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多待几天。
“急著回燕京,燕京到底有谁在啊!”
刘福庆叱喝了一声说道:“他娘,別说了,一民忙是好事,过了几个月就回来过年了。”
杨秀云衝著刘福庆摔打了一下,刘福庆也不敢再说话了。
“一民,这是醃的咸菜,你到了燕京吃。你平常太,要多说话,记得跟別人处好关係。这是芝麻和香油,到时候你送给老师。”杨秀云將东西都给刘一民安排到位了。
“放心吧娘,我跟別人关係都处的好著呢!”
刘一民笑著说道。
麦积大队今年买了一台拖拉机,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李大山开著拖拉机,带著刘家四口人,一起来到了火车站。
“爹,娘,你们回去吧!”
“记得拍电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