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写出来吧,他们应该被看到

    第168章 写出来吧,他们应该被看到
    “老师,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晴!”刘一民夸讚道。
    曹禹警了他一眼,笑著说道:“朱霖这姑娘很不错,肯用功性格也好,既然决定处对象,那就好好处!”
    蓝天野这个大嘴巴,见到曹禹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曹禹。
    曹禹又说道:“不过,你们两个在人艺还是要注意点影响。”
    刘一民点了点头,这道理他明白,树大招风,一个编剧和一个演员走在一起,难免有些人会议论。但真要议论,他也不怕。
    曹禹跟刘一民聊著天,茅盾敲响了曹禹办公室的门,看到刘一民也在场后,笑著说道:“没有打扰你们师生聊天吧?”
    刘一民微微一笑,搬了一张凳子放在茅盾的面前。面对茅盾的突然拜访,曹禹也是一愣:“老哥哥,你今天怎么来了?”
    “春天来了,一个人呆在屋里面也闷,出来转一转,想著想著就想到你来了!”茅盾坐下后,
    刘一民正准备离开,茅盾又说道:“一民也坐,又不是聊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还没来得及向你获奖的事情道喜,这一期唯一一个获得多个奖项的作家。本来颁奖的那天想去的,可惜身体不方便,没能成行。”
    茅盾不紧不慢地说道,偶尔要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茅盾今年已经84岁了,
    上了年纪了,身体自然虚弱。
    寒暄了一会儿,茅盾直截了当地聊起了自己的来意。
    “现在国內短篇和中篇小说都有文学奖项,可是长篇还没有。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甚至很早就在想。我是写长篇的,看到目前长篇小说的还没有相关的奖项,心里面是有遗憾的。长篇小说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优秀作品的鼓励。
    老曹,一民,我相信你们两个明白。”
    茅盾讲完自己的想法后,又开始对长篇小说的创作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到了鼓励长篇小说创作的时候了,要不然优秀的长篇小说越来越少。
    加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出来的时间跨度过长,作家最后的稿费可能並不多,生活也有压力。如果能获得小说奖,对於作家的个人从物质和精神上都是一次鼓励。
    刘一民明白了,茅盾是想成立长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的成立是在1981年茅盾去世之后,根据他的遗愿设立的。既然是遗愿,必然是想了很久。
    曹禹点头表示认同,並且从国外的很多奖项进行分析,认为我们国內確实缺乏长篇小说奖。曹禹还分析了一下自己所在领域的剧本奖,不过没好意思直接称呼“曹禹剧本奖”。
    曹禹鼓励茅盾向文联和文化部建议,成立长篇小说奖。
    茅盾摆了摆手说道:“现在文联的预算也紧张,加上已经有短篇和中篇,文联和作协现在都没有成立长篇小说奖的打算。所以,我有一个想法,我这么多年,写了这么多书,也得了不少的稿费,这些稿费对我已经是没用。我想捐给作协,专门成立一个长篇小说奖,这笔钱当做评奖的经费和奖金。”
    “老哥哥,你这怎么行,你还要生活,还有几个孩子。”曹禹脸色一变,没想到茅盾竟然是这个想法,要將自己的財產捐出去。
    “我如今已到耄之年,如风中残烛,隨风摇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见马克思了。”
    茅盾谈及死亡的时候,自己看的很开。曹禹嘆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一阵伤心。
    “要是作协不要这笔钱,那就等我去世的时候,我立个遗愿,我这个老傢伙的遗愿,总得有人尊重吧!一民,你怎么看?”茅盾將目光望向刘一民。
    刘一民刚想说话,又被矛盾打断了:“不要说好听的话,就事论事来说!”
    “如果能成立一个长篇小说奖的话,肯定对於长篇小说的未来发展有好处。鼓励优秀的作家,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进行长篇创作。如果要成立的话,当然是要儘早的成立才好。”刘一民老实地说道。
    早一点成立,茅盾也能早一点看到,不至於没能看到国內长篇文学奖的诞生,成了一个遗憾。
    顿了顿,再次说道:“我建议,长篇小说奖的名字就以您的笔名来命名,可以称为茅盾文学奖。”
    茅盾连忙说道:“这不行,乾脆就以长篇文学奖命名就好。”
    刘一民又讲了讲自己的看法,茅盾沉默不语,旁边的曹禹讲道:
    “一民刚开始讲我也觉得不妥,剧本文学奖命名为曹禹文学奖的时候我的內心有很大的牴触心理,但另一方面,一民也没说错,我们这些老傢伙的名字,在国际上还有点用,能最后为国內的文学奖做点贡献,我们应该高兴。”
    茅盾没有再说话,刘一民理解他的顾虑,无非就是怕人骂沽名钓誉。
    良久之后,茅盾对著曹禹说道:“你这个学生....你收了个好学生,一民,你怎么就不是我的学生呢?”
    曹禹得意地说道:“你们啊,老巴也是这样说的,我说,你们的目光別总是放在我学生身上,
    有机会你们也可以收一两个学生嘛!”
    茅盾低声笑了笑:“想收也没精力嘍,一民,你有时间或者有什么问题,可以隨时去我那里坐一坐。你还没有写过长篇小说吧,什么时候写出一篇来,让我看一看!”
    刘一民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最近正在写一篇长篇,可惜没有带过来,要不然得当面向您请教请教。”
    茅盾来了兴趣,急忙让刘一民讲一讲,刘一民简单的讲了讲后,茅盾忙问稿子在什么地方?
    曹禹听到在四合院里面后,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说道:“走吧,反正也不远,去你的四合院参观参观。买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去参观过。正好,我跟老哥哥两个人去转一转。”
    刘一民陪看曹禹和茅盾,三个人一边步行一边聊天,二十分钟左右,才走到了四合院。
    茅盾和曹禹在外面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四合院,曹禹说道:“房子確实不小,看这样子和地址,
    以前原主人还是个不小的官儿。”
    茅盾意有所指地说道:“四合院嘛,这里面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推开门,曹禹还想好好的欣赏一下里面的建筑和景观,茅盾已经等不及了,看到刘一民的书房,使了一个眼色后就准备往里面进。
    曹禹哭笑不得的跟在身后,劝说道:“您老悠著点,还当是年轻人,上街喊口號的时候!”
    “见猎心喜,见猎心喜!”
    书房內,茅盾聚精会神的看著稿子,曹禹打量著书房,看到裱好的字,心里面满意地点了点头。茅盾在看,曹禹即使想看,也没有上前爭著看的意思。
    我学生的稿子,自己相当於半个主人,身为主人,自然得先紧著客人来嘛!
    当老师的,这点风范还是要有的。
    曹禹看著读者来信,感嘆自己这个学生,不知不觉间,已经在读者心中有了如此高的地位。衝著刘一民笑著说道:“日后的创作,不要辜负了读者的信任。”
    等一两个小时后,曹禹还是坐不住了:“老哥哥,你把前边的给我,我也看一看!”
    茅盾没有说话,只是转了一下身子,告诉曹禹不要打扰自己。
    曹禹无奈,只能自己动手去拿。刘一民也不管他们,捧起手里面的书看了起来,只是时不时的给他们加点水。
    三个小时后,茅盾无奈地將目光从稿子上移开:“老了老了,看几个小时身子就受不了,年轻的时候,我一坐可以坐一天。”
    茅盾起身在四合院里面转了转,休息了一阵,才重新回到书房看起来了稿子。
    等两人看完后,茅盾率先说道:“很精彩的一个故事,如果长篇小说奖成立,第一届必定有这本小说。题材新颖,藏地人民的抗爭故事,也是一部可以写的史书。以前,见过不少的藏地同袍。
    你的这本书,我相信,统战的同志肯定很喜欢。
    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写完?”
    “至少还要有一个月!”
    “一个月,好好好,我等得及,我等得及!”茅盾放怀大笑:“你可別光放炮,你要是一个月写不出来,我可是要找你的。”
    “绝不放空炮,不过写个书,您老不至於让我立个军令状吧!”
    茅盾看向院子里开始日渐茂盛的庭院树:“年轻真好,年富力强,你现在正是写书的好年纪,
    怎么老曹就先遇到你了?”
    曹禹將稿子放到桌子上:“我们有缘嘛,不过老哥哥,这是文坛的后辈,是你我的学生,你看看有什么要修改的地方,可以指点指点!”
    茅盾戳穿曹禹道:“你是想让我给你培养学生吧?”不过茅盾还是拿过稿子,又重新看了起来曹禹讲起自己的看法,只是他的观点紧紧围绕著改编成话剧来看。他作为刘一民的老师,自然想让他在话剧创作方面继承自己的衣钵。
    他觉得整篇改编成话剧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改编出来肯定不会特別的精彩。
    “从全篇来看,如果改编成话剧,故事的张力不够!”
    刘一民神色一动,听他这意思,全篇没法改编,那局部是不是可以?
    “你倒是机灵,如果能把前半部分单独拎出来做一个故事,改编成剧本的话,一定会受到观眾的欢迎。一场藏地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曹禹神色略显激动,將自己的观点全盘托出,甚至包括如何修改都讲了出来:“明年就是藏地和平解放三十周年,我觉得写得好的话,这部话剧可以当做藏地和平解放三十周年献礼话剧。
    我们现在正需要这样的话剧,来团结各族同胞,一起奋进!”
    茅盾本来在想办法修改稿子,听到曹禹的话,不自觉地也加入到了討论的范围之中。
    茅盾还讲了一段往事,2000名藏地士兵前往寧波和各族战士一起抗击英国侵略的故事。
    这段故事很少人知道,但茅盾是浙省人,他知道:“2000多名千里驰援的藏军几乎全部牺牲,
    他们死后辫子剪掉送回了川省,於是阿坝三江乡有了独有的辫子坟。”
    说著说著,感慨於这段歷史,茅盾竟然流起了泪。
    曹禹看向刘一民,热情地鼓励道:“写出来吧,將这段歷史写出来,人民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需要被人看到!”
    茅盾同样地点了点头,拉著刘一民的双手说:“写出来吧!”
    这段歷史,刘一民也是第一次听说,听到后也为之感动不已。看著两人热切的目光,刘一民点了点头。
    曹禹说道:“既然决定要写,那就不能急,一定要写好,写精彩,你去一趟川省吧,到藏地看一看,采採风,好好写一写!”
    曹禹甚至在想,自己要是不久即將出国的话,自己跟学生一块去一趟。
    一个年轻人到异地採风,可不是一件简单事。他曾经到疆省、蒙省、风沙洗面还有语言不通、
    习俗不同,都是採风的难点。
    要是同是汉地採风,难度还小的多。
    茅盾想了想,出主意说道:“这件事情,这部剧要是写出来,也不单单是你们人艺的事情。统战的同志们,不能坐享其成,该让他们出出力,帮帮忙,联繫一下当地的同志,该有的方便全都提供一下!”
    “哈哈哈,那既然如此,我在出国之前找一找文化部和统战部门的同志,问一问他们的意见,
    徵求一下他们的想法,再做决定!”
    得,两个人几句话下来,接下来一阵子刘一民的日子,基本上是被预定出去了。
    茅盾又给《追风箏的人》讲了讲修改意见,等走出四合院,才想到隔了一顿中午饭没吃,三人到人艺的食堂,厨师下厨做了三碗面,解了三人肚子之苦。
    “身体怎么样?”曹禹问道。
    茅盾今天来了一趟,脑子里的顾虑全部没了,心情自然舒畅:“今天出奇的好,我准备现在就去找一趟夏言和周杨同志,討论一下文学奖的事情,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曹禹没有犹豫:“我跟你一起去,话剧创作的事情,也跟他们讲一下。”
    当然曹禹去还有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提文学奖的命名,茅盾总不好意思自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