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敲定合作
第189章 敲定合作
四合院的木门因为长时间没开,推开门的那一剎那,门枢“吱扭”一声,又像是二胡的长吟。甚至,门框上方还落下些许积尘。
影壁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影壁前的竹影杂乱,还有一些杂草。
“编辑同志,多担待,刚回来,也没有专门的茶水!”刘一民將东西放下后,洗了洗脸,推开了书房的门。
书房的书卷味扑鼻而来,又给文竹浇了浇水,叶子已经泛黄,也不知道能不能活。
“刘一民同志,是我打扰你了,你刚回来是很累的,应该我跟你说一声担待。没办法,我们商务印书馆的陈经理说了,出一本我们抢一本!”
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毫不掩饰他们的野心,说话的时候带著一种粗獷之极的豪迈。
经过聊天,原来这名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已经在四合院的门口呆了一上午了。车本来是早上到的,但是晚点后就到了中午。
刘一民举起了拇指,可真够拼的!
“按理说你们商务印书馆有很多的外国稿件正等著出版吧,你们没有稿件缺口啊!”
如今的外国名著很受国內的文学界欢迎,班里的张曼菱在书店排队排了那么久才买到一本《欧也妮.葛朗台》。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里面外国著作占比很大,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他们不至於这么急著拿国內的稿子。
“水库里面確实特別多,雪莱、尼采各种各样的稿件都有,年初陈元同志向上面报告,要出版一百种的世界名著,现在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
水库就是稿件库,他们內部人將书稿库称之为水库。
“所以,你们完全可以不用这么急嘛!”
“刘一民同志,你想必不知道,国外的名著翻译和整理工作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大家抢著买还买不到。也有需求的原因,还有就是印的比较少。商务印书馆琉璃厂书店復馆开业的时候,买汉译名著的读者把玻璃都给抢碎了。
有的只能卖几千册,我们也不敢多印。读者群体最大的,还是咱们国內的书。”
编辑解释道。
“所以你们用洋拐杖的时候,土拐杖也不能丟!”
编辑了一下,而后开口笑道:“你这个比喻很奇妙,我非常喜欢,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才有了,跟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出版你的单行本的事情。《追风箏的人》作为一本长篇小说,我们很想拿到出版权。”
“编辑同志,一直在谈,还没问你怎么称呼?”刘一民笑著问道。
“我叫黄春雨,在商务印书馆算是新编辑。刘一民同志,我们知道以前他们出版社给你的是百分之三的印数稿酬。7月份印数稿酬正式恢復,基本稿酬的標准提高到了千字3一10元。我们愿意按照千字10元付基本稿酬,百分之三付印数稿酬,並且五万册以上不递减。”
黄春雨诚恳地说道。
刚恢復的印数稿酬是万册百分之三的基本稿酬,跟人民文学没恢復的时候给刘一民的一模一样。看来李书当时给刘一民印数稿酬的时候,是吃透了以前的政策。
但恢復的百分之三不是一直是百分之三,卖到五万册以上,这个標准就要开始递减,
也就是说,五万册以后,钱越来越少。
黄春雨给的条件,还算带点诚意。
“唉,我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书李编辑可是好朋友啊,老黄,你这让我很难办啊!”刘一民嘆了一口气,坐在书桌前无奈地说道。
黄春雨赶紧道:“刘一民同志,我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单行本的精美程度是人民文学没办法比的,还有厚重的歷史积淀,你在我们这里出版,绝对比人民文学要好。”
又从挎包里拿出了几本最新出版的外国名著放到了书桌上:“刘一民同志,这是最新出版的《基度山伯爵》还有另外的几本名著,专门给你带的,以后想看什么,可以跟我说。”
《基度山伯爵》也就是后来的《基督山伯爵》,翻译的名字不一样。
封面上,大仲马的名字印的很显眼,这是一本很典型的復仇爽文。
刘一民笑著说道:“老黄,你这么有诚意,我还能说什么呢,等李书来了,我再跟他说些好话吧!”
黄春雨激动地握住刘一民的手,高兴地说道:“说什么好话,乾脆以后就在我们商务印书馆出版算了。”
“老黄,你们一个个的..:”刘一民拍了拍黄春雨的手,无奈地笑道。
此时黄春雨,恨不得刘一民跟李书闹翻,少一个竞爭对手。
黄春雨连合同都准备好了,两人快速地签订了出版合同,徐驰送给刘一民的印章,此时派上了用场。
老徐同志,不仅答应了给刘一民刻章的承诺,还一连刻了好几个,其中就有严肃的签名章。
黄春雨看著章笑道:“一民同志,你这个章不错嘛!”
“是吗?徐驰同志刻章还是有一手的!”
黄春雨拿过章把玩了几下,羡慕地放回了原位置。
黄春雨走后,刘一民刚想休息一会儿,四合院的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打开门一看,老黄同志去而復返,还扛了两个大西瓜。
“一民同志,西瓜你拿著,天热解暑。你刚回来,好好休息!”
放下西瓜,黄春雨摆了摆手不让刘一民出来送,笑著离开了。一路上,骑著自行车跑的飞快,回到商务印书馆,就向编辑室主任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春雨,辛苦啦辛苦啦,说实话,对於能从人民文学手里面抢到稿子,我心里面是犯嘀咕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下该轮到人民文学傻眼了,等他们求著咱们来共同出版吧!”
编辑室主任想到以前人民文学那副样子,就气得牙痒痒!
黄春雨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也没啥,就等了七八个小时而已,小事小事!主要是打了一个时间差,一民同志刚从川省回来就被我给堵上了,估计人民文学那边,还不知道刘一民同志已经回来了!”
编辑室主任拍了拍黄春雨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辛苦,自己都记得。
又勉励了几句,最后说道:“以后刘一民同志的书就由你负责出版吧,你就是刘一民同志的出版编辑了,记住一定要维护好跟作者的关係。
你经验少,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多问!”
“好,谢谢主任,我先忙去了!”黄春雨高兴地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得意地品尝起来早上出发前剩下的半杯凉茶。
“春雨,恭喜你啊,拿到了刘一民同志的稿子!”
黄春雨抿了一口茶,喉咙里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啊”声:“没什么没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我本来还想等个24小时,没想到八小时就等到了.::::”
四合院里,刘一民切开西瓜,西瓜里面也被晒的发烫,不过吃著著实不错,脆甜多汁,不是那种沙沙的口感。
到二进的院子里,用水冲了冲凉,將身上的汗褪去。坐在凉廊下,吹著小风,吃起了西瓜。朱霖种的指甲下面铺了一层枯黄的朵。
是时候买一台冰箱了,有台冰箱可以吃冰西瓜,平常煮点绿豆,也能喝个冰绿豆汤。
上次法国出版社寄来的七千多法郎还没有取出来,虽然没办法直接换成外匯券,但可以拿到点侨匯券。
侨匯券可以用来买稀缺物品,买台冰箱不是什么难事。至於买彩电之类象徵著財富的家电,刘一民暂时还没什么想法,因为真给他个电视看,他现在也看不进去。
吃了几牙西瓜,將剩下的用东西盖住。四合院原主人挖的有水井,可惜早已经被填上了。
西瓜吃饱之后,困意来袭,躺在四合院里的凉蓆上,就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直到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醒来,刘一民骑著自行车,悠悠晃晃的来到了木地。
鐺鐺鐺的敲门声,让门里面的李玉如纳闷地看向了大门,不知道这个时候谁会过来。
开门后,看到是刘一民,惊喜地说道:“一民,你从川省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我看看你,哎呦,瘦了也黑了,还没吃饭吧,一块吃饭!”
李玉如將刘一民拉了进来,不断地打量著。看著刘一民的样子,从心底里流露出心疼。
又拍了拍刘一民略显粗糙的手掌:“辛苦了,辛苦了,不过採风都这样!”
“师娘,还好,就是阿坝的海拔高,紫外线强一点,不过比咱们这里气温凉快!不是瘦了,是健壮了!”
刘一民笑著说道。
“哈哈哈,你想吃什么?”
“师娘,吃点家常菜就行。我刚回来,想著过来看看您,老师还没回来呢?”
“从法国回来了一趟,这不又去美国了。万方也跟著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这下好了,你也回来了,时不时过来陪陪师娘。”
李玉如开始动身炒菜,刘一民將从川省带回来的礼物放在了柜子上。
“还想尝一尝万方师姐的酱牛肉,看来还得等好几天了!”刘一民笑著说道。
“差不多半个月,就该回来了,你在阿坝採风怎么样?给我讲一讲!”李玉如双手没閒著,耳朵一直衝著刘一民。
刘一民给李玉如讲起了在阿坝发生的事情,以及各种各样的见闻。当听到土司的残酷时,李玉如气得用擀麵杖敲著案板骂了起来。
又听到草原上遇到狼时,心揪了起来,看著刘一民手上的菜都提心弔胆地忘炒了。
当听到没事的时候,才放下了心:“那位索泽郎同志也够勇敢的,敢在狠群里面救耗牛。你这阵子吃苦是吃苦了,可是也看到了不少在燕京看不到的事情!”
看得出来,李玉如也很想出去看一看。
刘一民笑道:“师娘,我跟老师都是你的眼晴,出去看到了什么,回来给您讲一讲,
你这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李玉如听到刘一民的话,嘴里发出爽朗的笑声:“我算哪门子秀才,在以前呀,唱戏的都是下九流。”
“所以,就需要新时代嘛!”
客厅里面,李玉如和刘一民两个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起了饭。
电视节目不是国內排的,是引入南斯拉夫的电视剧《巧入敌后》,李玉如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遍,记得从去年刚引进来的时候就开始看。
目前国內的电视剧市场小,电影拍的都比电视剧多,另一方面,电影所需要的经费也少,电视剧拍下来一二十集,所耗费的经费比电影要翻好几倍。
电视台很难拿出那么多的费用去拍摄电视剧,要不然《西游记》也不会拍的那么难了。
“一民,你的小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拍成电视剧?”李玉如忽然转头问道。
刘一民將嘴里面的饭菜咽下去:“师娘,那我再努努力!”
“哈哈哈,你都这样了还要努力,我看呀再努力下去,文坛的其他人可別活了。”
吃完饭,刘一民笑著走出了木地。
“路上骑自行车注意点啊一民!”李玉如摆了摆手,关心地说道。
“放心吧,师娘!”
夜晚的燕京跟之前没有什么区別,硬要说有什么区別的话,那可能最大的区別就是路边的路灯,又坏了一颗。
回到四合院里,刘一民因为下午睡过,倒是不太瞌睡,开始折腾起来了自己的剧本。
翌日,一大早,刘一民就到文化部告诉自己採风回来了,並领取了採风的补贴,一天两块钱,总共拿到了78块钱。
领完钱,准备顺便上楼去看望了一下夏言。
候客室里,有不少人正在等著。刘一民见这么多人,觉得来的时候真不巧。於是准备走,恰好被夏言的秘书给看到了。
“刘一民同志,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今天来给部里面说一声。”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秘书客气地问道:“您是来找夏言同志?”
“没什么要事,想过来打个招呼,不过这么多人,我看还是让有要紧事的同志先来!”
四合院的木门因为长时间没开,推开门的那一剎那,门枢“吱扭”一声,又像是二胡的长吟。甚至,门框上方还落下些许积尘。
影壁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影壁前的竹影杂乱,还有一些杂草。
“编辑同志,多担待,刚回来,也没有专门的茶水!”刘一民將东西放下后,洗了洗脸,推开了书房的门。
书房的书卷味扑鼻而来,又给文竹浇了浇水,叶子已经泛黄,也不知道能不能活。
“刘一民同志,是我打扰你了,你刚回来是很累的,应该我跟你说一声担待。没办法,我们商务印书馆的陈经理说了,出一本我们抢一本!”
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毫不掩饰他们的野心,说话的时候带著一种粗獷之极的豪迈。
经过聊天,原来这名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已经在四合院的门口呆了一上午了。车本来是早上到的,但是晚点后就到了中午。
刘一民举起了拇指,可真够拼的!
“按理说你们商务印书馆有很多的外国稿件正等著出版吧,你们没有稿件缺口啊!”
如今的外国名著很受国內的文学界欢迎,班里的张曼菱在书店排队排了那么久才买到一本《欧也妮.葛朗台》。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里面外国著作占比很大,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他们不至於这么急著拿国內的稿子。
“水库里面確实特別多,雪莱、尼采各种各样的稿件都有,年初陈元同志向上面报告,要出版一百种的世界名著,现在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
水库就是稿件库,他们內部人將书稿库称之为水库。
“所以,你们完全可以不用这么急嘛!”
“刘一民同志,你想必不知道,国外的名著翻译和整理工作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大家抢著买还买不到。也有需求的原因,还有就是印的比较少。商务印书馆琉璃厂书店復馆开业的时候,买汉译名著的读者把玻璃都给抢碎了。
有的只能卖几千册,我们也不敢多印。读者群体最大的,还是咱们国內的书。”
编辑解释道。
“所以你们用洋拐杖的时候,土拐杖也不能丟!”
编辑了一下,而后开口笑道:“你这个比喻很奇妙,我非常喜欢,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才有了,跟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出版你的单行本的事情。《追风箏的人》作为一本长篇小说,我们很想拿到出版权。”
“编辑同志,一直在谈,还没问你怎么称呼?”刘一民笑著问道。
“我叫黄春雨,在商务印书馆算是新编辑。刘一民同志,我们知道以前他们出版社给你的是百分之三的印数稿酬。7月份印数稿酬正式恢復,基本稿酬的標准提高到了千字3一10元。我们愿意按照千字10元付基本稿酬,百分之三付印数稿酬,並且五万册以上不递减。”
黄春雨诚恳地说道。
刚恢復的印数稿酬是万册百分之三的基本稿酬,跟人民文学没恢復的时候给刘一民的一模一样。看来李书当时给刘一民印数稿酬的时候,是吃透了以前的政策。
但恢復的百分之三不是一直是百分之三,卖到五万册以上,这个標准就要开始递减,
也就是说,五万册以后,钱越来越少。
黄春雨给的条件,还算带点诚意。
“唉,我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书李编辑可是好朋友啊,老黄,你这让我很难办啊!”刘一民嘆了一口气,坐在书桌前无奈地说道。
黄春雨赶紧道:“刘一民同志,我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单行本的精美程度是人民文学没办法比的,还有厚重的歷史积淀,你在我们这里出版,绝对比人民文学要好。”
又从挎包里拿出了几本最新出版的外国名著放到了书桌上:“刘一民同志,这是最新出版的《基度山伯爵》还有另外的几本名著,专门给你带的,以后想看什么,可以跟我说。”
《基度山伯爵》也就是后来的《基督山伯爵》,翻译的名字不一样。
封面上,大仲马的名字印的很显眼,这是一本很典型的復仇爽文。
刘一民笑著说道:“老黄,你这么有诚意,我还能说什么呢,等李书来了,我再跟他说些好话吧!”
黄春雨激动地握住刘一民的手,高兴地说道:“说什么好话,乾脆以后就在我们商务印书馆出版算了。”
“老黄,你们一个个的..:”刘一民拍了拍黄春雨的手,无奈地笑道。
此时黄春雨,恨不得刘一民跟李书闹翻,少一个竞爭对手。
黄春雨连合同都准备好了,两人快速地签订了出版合同,徐驰送给刘一民的印章,此时派上了用场。
老徐同志,不仅答应了给刘一民刻章的承诺,还一连刻了好几个,其中就有严肃的签名章。
黄春雨看著章笑道:“一民同志,你这个章不错嘛!”
“是吗?徐驰同志刻章还是有一手的!”
黄春雨拿过章把玩了几下,羡慕地放回了原位置。
黄春雨走后,刘一民刚想休息一会儿,四合院的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打开门一看,老黄同志去而復返,还扛了两个大西瓜。
“一民同志,西瓜你拿著,天热解暑。你刚回来,好好休息!”
放下西瓜,黄春雨摆了摆手不让刘一民出来送,笑著离开了。一路上,骑著自行车跑的飞快,回到商务印书馆,就向编辑室主任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春雨,辛苦啦辛苦啦,说实话,对於能从人民文学手里面抢到稿子,我心里面是犯嘀咕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下该轮到人民文学傻眼了,等他们求著咱们来共同出版吧!”
编辑室主任想到以前人民文学那副样子,就气得牙痒痒!
黄春雨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也没啥,就等了七八个小时而已,小事小事!主要是打了一个时间差,一民同志刚从川省回来就被我给堵上了,估计人民文学那边,还不知道刘一民同志已经回来了!”
编辑室主任拍了拍黄春雨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辛苦,自己都记得。
又勉励了几句,最后说道:“以后刘一民同志的书就由你负责出版吧,你就是刘一民同志的出版编辑了,记住一定要维护好跟作者的关係。
你经验少,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多问!”
“好,谢谢主任,我先忙去了!”黄春雨高兴地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得意地品尝起来早上出发前剩下的半杯凉茶。
“春雨,恭喜你啊,拿到了刘一民同志的稿子!”
黄春雨抿了一口茶,喉咙里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啊”声:“没什么没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我本来还想等个24小时,没想到八小时就等到了.::::”
四合院里,刘一民切开西瓜,西瓜里面也被晒的发烫,不过吃著著实不错,脆甜多汁,不是那种沙沙的口感。
到二进的院子里,用水冲了冲凉,將身上的汗褪去。坐在凉廊下,吹著小风,吃起了西瓜。朱霖种的指甲下面铺了一层枯黄的朵。
是时候买一台冰箱了,有台冰箱可以吃冰西瓜,平常煮点绿豆,也能喝个冰绿豆汤。
上次法国出版社寄来的七千多法郎还没有取出来,虽然没办法直接换成外匯券,但可以拿到点侨匯券。
侨匯券可以用来买稀缺物品,买台冰箱不是什么难事。至於买彩电之类象徵著財富的家电,刘一民暂时还没什么想法,因为真给他个电视看,他现在也看不进去。
吃了几牙西瓜,將剩下的用东西盖住。四合院原主人挖的有水井,可惜早已经被填上了。
西瓜吃饱之后,困意来袭,躺在四合院里的凉蓆上,就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直到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醒来,刘一民骑著自行车,悠悠晃晃的来到了木地。
鐺鐺鐺的敲门声,让门里面的李玉如纳闷地看向了大门,不知道这个时候谁会过来。
开门后,看到是刘一民,惊喜地说道:“一民,你从川省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我看看你,哎呦,瘦了也黑了,还没吃饭吧,一块吃饭!”
李玉如將刘一民拉了进来,不断地打量著。看著刘一民的样子,从心底里流露出心疼。
又拍了拍刘一民略显粗糙的手掌:“辛苦了,辛苦了,不过採风都这样!”
“师娘,还好,就是阿坝的海拔高,紫外线强一点,不过比咱们这里气温凉快!不是瘦了,是健壮了!”
刘一民笑著说道。
“哈哈哈,你想吃什么?”
“师娘,吃点家常菜就行。我刚回来,想著过来看看您,老师还没回来呢?”
“从法国回来了一趟,这不又去美国了。万方也跟著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这下好了,你也回来了,时不时过来陪陪师娘。”
李玉如开始动身炒菜,刘一民將从川省带回来的礼物放在了柜子上。
“还想尝一尝万方师姐的酱牛肉,看来还得等好几天了!”刘一民笑著说道。
“差不多半个月,就该回来了,你在阿坝採风怎么样?给我讲一讲!”李玉如双手没閒著,耳朵一直衝著刘一民。
刘一民给李玉如讲起了在阿坝发生的事情,以及各种各样的见闻。当听到土司的残酷时,李玉如气得用擀麵杖敲著案板骂了起来。
又听到草原上遇到狼时,心揪了起来,看著刘一民手上的菜都提心弔胆地忘炒了。
当听到没事的时候,才放下了心:“那位索泽郎同志也够勇敢的,敢在狠群里面救耗牛。你这阵子吃苦是吃苦了,可是也看到了不少在燕京看不到的事情!”
看得出来,李玉如也很想出去看一看。
刘一民笑道:“师娘,我跟老师都是你的眼晴,出去看到了什么,回来给您讲一讲,
你这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李玉如听到刘一民的话,嘴里发出爽朗的笑声:“我算哪门子秀才,在以前呀,唱戏的都是下九流。”
“所以,就需要新时代嘛!”
客厅里面,李玉如和刘一民两个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起了饭。
电视节目不是国內排的,是引入南斯拉夫的电视剧《巧入敌后》,李玉如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遍,记得从去年刚引进来的时候就开始看。
目前国內的电视剧市场小,电影拍的都比电视剧多,另一方面,电影所需要的经费也少,电视剧拍下来一二十集,所耗费的经费比电影要翻好几倍。
电视台很难拿出那么多的费用去拍摄电视剧,要不然《西游记》也不会拍的那么难了。
“一民,你的小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拍成电视剧?”李玉如忽然转头问道。
刘一民將嘴里面的饭菜咽下去:“师娘,那我再努努力!”
“哈哈哈,你都这样了还要努力,我看呀再努力下去,文坛的其他人可別活了。”
吃完饭,刘一民笑著走出了木地。
“路上骑自行车注意点啊一民!”李玉如摆了摆手,关心地说道。
“放心吧,师娘!”
夜晚的燕京跟之前没有什么区別,硬要说有什么区別的话,那可能最大的区別就是路边的路灯,又坏了一颗。
回到四合院里,刘一民因为下午睡过,倒是不太瞌睡,开始折腾起来了自己的剧本。
翌日,一大早,刘一民就到文化部告诉自己採风回来了,並领取了採风的补贴,一天两块钱,总共拿到了78块钱。
领完钱,准备顺便上楼去看望了一下夏言。
候客室里,有不少人正在等著。刘一民见这么多人,觉得来的时候真不巧。於是准备走,恰好被夏言的秘书给看到了。
“刘一民同志,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今天来给部里面说一声。”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秘书客气地问道:“您是来找夏言同志?”
“没什么要事,想过来打个招呼,不过这么多人,我看还是让有要紧事的同志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