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一民哥哥真能挣钱(二分之一加更求月票)

    第191章 一民哥哥真能挣钱(二分之一加更求月票)
    到了商店,刘一民转了一圈,冰箱的柜檯上,只放著两三台,大小並不一样。几个冰箱如同高傲的公主一样,在一眾商品中格外的显眼,但是並没有多少人主动去问。
    没办法,太贵了。大家更愿意把钱到电视上,普通人家能买个电风扇、录音机就不错了。
    “同志,同志!”刘一民敲了敲柜檯的玻璃,昏昏欲睡的售货员用手扇了扇风,懒懒散散的看了刘一民一样。
    “什么事?”
    刘一民乐了:“来这里当然是为了买冰箱,冰箱多少钱?”
    售货员精神了一点,打量了刘一民一眼,又软塌塌地说道:“你要买?这是冰箱!”
    “买的就是冰箱!”
    “三洋冰箱,小的一千,要券!”
    “大的呢?”
    刘一民站在双开门冰箱前仔细地打量著,三洋,鬼子牌冰箱,这三台都是。燕京的雪电冰箱是国內第一台国產冰箱,可惜这里都没有。
    在燕京买雪冰箱,有的得拿著介绍信去买。
    此时距离砸冰箱的海尔生產冰箱还得有四年,三洋冰箱,从去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大的?大的二千三!同志,其实小的就不错了,没必要强上大的。”
    这是自从刘一民来之后,售货员给刘一民说的最长的一句话。
    “冷藏都有了,必须也得有冷冻。你们这里提供送货服务吗?”
    刘一民骑著个自行车,还真没办法带回去。
    “同志,是不是没带那么多钱?买个小的,结婚一样可以用!”
    “还真有,就是没有车,你们有三轮吗?我掏运费也行!”
    售货员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贝:“你要是能买,我自己给你找个车!”
    “这可是你说的!”
    售货员赌气道:“我说的!”
    刘一民从口袋里面哗啦啦地掏出二百多张大团结,放在了柜檯上,又继续说道:“数一数,看够不够!”
    售货员下意识地拿起钱,哗啦啦地数了起来,数到了一半臊著眉眼说道:“有钱还不行,还得有券!”
    於是刘一民,又把券放在了柜檯上。对方数完钱后,尷尬地说道:“正好,正好!”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又偷偷地打量著刘一民,这到底是哪家的公子哥,这么有钱!
    “同志,你不是说要给我找个三轮车吗?”刘一民笑著问道。
    售货员查拉著脑袋,想了想,跑到了后面,过了很久,才找到了一个人,是商场后勤负责上货的,他们有三轮车。
    人来的时候,表情十分不愿意,售货员在旁边赔著笑脸。
    刘一民掏出了两块钱,当做运费,递给了后勤,对方这才態度好了起来。售货员感激地看了一眼刘一民,低声向他说著抱歉的话。
    “没事,你这也算是帮我找到了车,我还得谢谢你!”
    售货员脸更红了,开始动手帮忙把电冰箱抬到人力三轮车上,售货员和刘一民到收银员那里结帐,並拿到了购买单据。
    临走的时候,售货员又道歉道:“不好意思啊,同志,是我服务態度不好!”
    “没事,至少比友谊商店强,要是比赛的话,你们能贏!”
    售货员冲刘一民的背影摆了摆手,心想是个大度的人。
    友谊商店的售货员態度差是出了名的,直接被华侨在人民报上指著鼻子骂:“友谊商店不友谊!”
    到了四合院,送货的后勤积极地帮刘一民把电冰箱给抬了进去,態度出奇的好,临走时还依依不捨地嘱附刘一民电冰箱应该怎么用。
    刘一民將冰箱放到了厨房里面,厨房里面的面积足够大。根据送货的工人嘱咐,刘一民没有第一时间通电,而是放到下午,才通上了电。
    通电后,就把大西瓜给放了进去。幸亏冷藏室足够大,要不然西瓜还放不下。
    还通过送货工人的渠道,批发了不少各种各样的冰糕,放进了冷冻室里面。运费这两块钱,还算没白。
    在冰箱里冰上绿豆汤,刘一民转身便回到了书房里面。文竹终究是生命力强,这几天叶子开始泛绿。
    晚上八点左右,四合院响起了敲门声。刘一民起身开门,看到了茅盾和夏言,夏言的怀里抱著猫,手里还牵著一个小姑娘。
    沈云用稚嫩的腔调喊道:“刘一民哥哥,你怎么开门开的这么晚?是不是在偷吃好吃的东西?”
    声音一出,三人都笑了起来。
    刘一民弯腰捏了捏沈云的脸,笑著说道:“就是在偷吃,走,带你一块进去吃!”
    “夏老、沈老,您两位怎么一起携手来了?”
    “来串个门,怎么?不欢迎?”
    “欢迎欢迎,正说这几天想去您家討只小猫帮我逮老鼠呢!”刘一民侧身让两人走了进来,然后牵看沈云的手走了进去。
    “刘一民哥哥,你家有老鼠啊!”
    “有啊!”
    “我家就没有!”
    “那是因为被猫给抓完了!”
    夏言抚摸了一下猫的脑袋,笑著说道:“正好家里有几只,改天让小云儿给你送来一只!”
    茅盾说道:“那我也要討一只哈哈哈!”
    走进四合院里,本来想让大家坐书房的,夏言提议就坐在院子的银杏树下乘凉。於是刘一民搬来了桌椅板凳,並拿出了西瓜,准备切。
    “刘一民哥哥,你这刀没有切蒜吧,我可不喜欢吃蒜味的西瓜!”沈云调皮地说道。
    大蒜味菜刀,可谓是西瓜噩梦。
    “哥哥这把刀专门用来切西瓜的!”刘一民將西瓜切好,放在了盘子里面,点上了沪市的三星牌蚊香,又在树下撒了一些露水。
    四个人在四合院的银杏树下聊起了天,沈云吃著凉西瓜和耗牛干,忙活的不亦乐乎。
    可惜茅盾和夏言年纪大了,不敢吃太凉的,看著只能扼腕嘆息。
    “你猜我们两个是为什么而来?”茅盾笑著说道。
    刘一民嘴角上扬:“不会是专门为了来表扬我吧!”
    “反正不是专门来吃你的西瓜,今天你去取钱,就是为了买个冰箱?”夏言说道。
    “对,夏天太热了,从阿坝回来一时间有点受不了这个热,於是就买了一台冰箱。”
    “你了不起啊,给国家创造了七千多法郎的外匯,老夏刚才到我家敲门给我说的时候,我还不相信嘞!”
    刘一民谦虚地说道:“您两位的书在外国出版,稿费肯定比我高!”
    “哈哈哈,你可別逗我们开心了,我们的知名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现在可没多少价值嘍!”
    茅盾去世后捐了25万元人民幣,刘一民这一笔稿费,相当於他目前一辈子存的稿费的二十五分之一了。
    “你带了一个好头啊,写作创匯。咱们现在號召的是出口商品创匯,你吃了一个螃蟹,放了一个卫星。我们知道你出版,没想到这么挣钱!你的书在法国卖了多少册?”夏言问道。
    “这是两万册的稿费!”
    夏言和茅盾对视了一眼说道:“外国的稿酬就是高呀。不过也正常,咱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薪酬制度,以前也高,但是大家都认为这会拉高收入差距。十年期间无稿酬,作家生活困难,现在嘛,正在逐步恢復,最近提高了稿酬標准和恢復了印数稿酬,接下来作家的生活会更有保障。”
    “要是咱们文艺界人人都像你一样,还能缺外匯吗?”茅盾道。
    “喔~一民哥哥好能挣钱哦!”沈云抹了抹嘴上的西瓜汁,用小手鼓著掌说道。
    刘一民看了沈云一眼,这可真是个好捧眼。
    夏言和茅盾笑道:“你不要光想著一民哥哥挣钱,你要向一民哥哥学习,学习他的文艺创作精神,他可是跑到高原上待了一个多月的人。”
    “我也能去!”
    “哈哈哈,我看你到了那里,就缺氧嘍!”夏言宠溺地颳了一下沈云的鼻子。
    沈云问为什么会缺氧,刘一民跟她讲了讲地理知识,不过看起来还是不懂,转头开始咬高原上的耗牛干了。
    茅盾道:“来的路上,老夏大致的给我讲了一下你的话剧创作思路,上下两部,可以啊!我前几天让朋友收集了一下当时的寧波府志,你可以当做参考。”
    茅盾將资料递给了刘一民,刘一民感谢了几句。接著说道:“商务印书馆要出版《追风箏的人》的单行本了,您有时间做个序?夏老,您也在这儿,正好,您也不能跑了!”
    茅盾哈哈哈大笑:“老夏,那就咱俩吧,我是主动找一民做的序,你嘛,不管主不主动,都得做,在一本书上,咱们也不算孤单。”
    夏言逗了逗怀里面的猫:“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四合院里,茅盾和夏言也都写话剧,能给刘一民提出不少的意见。话剧作为解放前后很重要的一种表现和宣传形式,不少作家也都是戏剧作家。
    尤其是左翼作家,更是將话剧在抗战时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三人在书房里聊到很晚,看著沈云困的坐在凳子上快要低下了头,夏言才起身准备离开。
    走到四合院外,沈云揉了揉眼晴,迷迷糊糊地说道:“一民哥哥再见,过几天我来给你送猫!”
    三个大人被沈云给逗笑了,都困成这样了,还不忘猫的事情。
    “好,我等著!”刘一民半蹲著身子给沈云的兜里面塞了不少奶。
    此时街道上已经没多少人了,月光下,茅盾往北走,夏言骑著自行车带著沈云往南走,沈云困的样子,夏言怕她掉下来,时不时地要跟她说几句话才放心。
    回来后刘一民就发现在闹市中真正做到安静是极为困难的,日头刚刚露头,一阵阵敲门声就把刘一民叫醒了。
    刘一民探头出去说道:“师兄,你起来的可够早的。”
    一民,不早了,这都七点多了,怎么你还在睡觉?走走走,我请你喝豆汁儿!
    刘一民撇嘴道:“你个东北人,你喝什么豆汁儿,你能喝习惯吗?这可是老燕京儿人喝的,尤其是不拉几的,那才叫一个地道!”
    “嘴皮子这么溜,看来你不困,走吧,看一看燕京七点钟的太阳。不是我说你,一民,写作嘛,就应该鸡鸣即起,洒扫庭除,先写个一两万字。”
    崔道逸紧跟在刘一民的屁股后面,走了进去。
    “人言否?”刘一民头也不回地说道,
    “我可是听了你的报告的,人生嘛,努力努力再努力。鲁迅先生说的,文字就像是海绵里面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嘛。你看看你这毛巾,一挤哗啦啦的流!”
    崔道逸扭了扭毛巾,递给了刘一民擦脸。
    “师兄,我的词儿是说给別人听的,不是给自己做的!再说了,鲁迅先生说的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一样嘛,对你来说时间就是文字!”
    “有了你这个师兄,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崔道逸嘿嘿一笑:“有你这个师弟是我的幸运!”
    “鲁迅先生说充足的睡眠是一天的开始!”
    “说过吗?我怎么不知道!”
    刘一民將毛幣掛在洗脸架上:“鲁迅先生说,如果你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那就是我说的。”
    崔道逸拉著刘一民来到早餐店,一个劲儿的问刘一民吃这个不吃,吃那个不吃,热情的刘一民还以为他要把自己骗到外面嘎腰子。
    最后刘一民要了包子和小米粥。
    崔道逸尝了一口豆腐脑,笑著说道:“豆腐脑必须得咸的才好吃!”
    “师兄,你找我什么事?”
    崔道逸没说话,溜了一口:“怎么?师兄找你就不能是单纯吃个饭?非得有事儿。
    一民啊,咱们两个交往,可没那么多的功利性,完全是同志加师兄弟关係!”
    刘一民嘆了一口气:“师兄,《追风箏的人》这篇似亏是吧,李晓林师姐总是来信,
    我也不能总是亏没稿子然后硬把稿子塞给你对吧!”
    崔道逸没有万话,又品了一口押丞脑:“一民啊,要不再来点?吃个油条吧!”
    “师兄...“
    过了一鬼儿,崔道逸痛心疾首地亏道:“师弟啊,你看错了师兄。咱俩这么久没见孤了,我就不能单纯的请你吃个早饭吗?你在阿坝怎么样?师兄梦里常常梦到你,不知道你瘦了没?黑了没?习惯没?
    一岸到你在阿坝,师兄就岸.......稿子写出来了没?....
    刘一民紧急撤回了一个感动,差点被气过去:“师兄啊,狐狸终究是鬼露出尾巴的啊!我刚才还蛮感动的。”
    “是吗?那师兄再给你讲两句!”
    “停,还是纯粹的谈一谈咱们之间的编辑情吧!对了,还有件事儿得告诉你,你转达一下李书,《追风箏的人》这个出版权,商务印书馆拿走了!”
    月票三百加更4000千字章节,將第三更变成四千字,等於是加更了两千,明天再来两千!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