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抢收
如今地里的麦子还没能完全成熟,它的產量就已经是翻倍了,要是在过个十来天收穫,眾人都无法想像最终的產量。
“我是不是在做梦,一亩地真的能產出这么多粮食吗?”
“七百斤,最少的一亩地都有七百斤!要知道以前我村子里最好的地,一亩都不一定能有五百斤!”
“別忘了我们这还是收早了,等麦子全部成熟,这一亩地最少也有八百斤!”
“翻倍了!还真的就是翻倍了!”
“要以前我们村子一亩地能有这么多粮食,我阿娘和阿姐也不至於饿死了……”
“老天保佑!”
“城主保佑!”
……
直到每亩地的產量之后,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有些人甚至激动地跪在了地上。
他们从没见过一亩地能產出这么多粮食,看著这惊人的亩產,想到关於城主各种神奇传说,眾人甚至都暂时忘记了即將来到的蝗灾。
他们城主不愧是得到上头庇佑的,如此高產的土地,也就只有他们城主治下能够拥有。
只要能够保持这样的產量,以后他们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白云城的田地有如此的收成,也的確是阮虞的功劳,除了她用了现代的种子和化肥之外,这里的土地受到了她木系灵力的滋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不然刚刚开荒出来的土地,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大丰收。
阮虞在吩咐人详细记录好每亩地的收成后,就將此事全权交给了下面的人。
当然白云城这边的田地,除了种植小麦,还种了一批红薯,土豆,芋头和南瓜。
所有的农作物全都採摘送入了仓库。
这里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这也让刚刚来到白云山的棲雪村村民大开眼界。
他们也参与进了这次的抢收,他们看著地里的收穫,只觉得不可思议。
白云山的一切都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
儘管他们暂时没有进入白云城的资格,但是在现在所在的地方,周围的人也都十分的友好,亲切。
这让村民们感觉到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太平年间。
起初他们来到这,忐忑,不安,可渐渐的他们融入这里,才发现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这里不缺吃喝,没有欺压,没有隨时会杀来的蛮人,不用担心莫名其妙就丟了性命。
只要你遵守规则,足够勤奋,每天都能得到积分,攒够一定的积分,就能去到如同仙境一般的白云城。
棲雪村的村民很快就融入了附属基地,这样有吃有喝,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他们无比的喜欢。
直接此次抢收,看著金灿灿的麦穗被割下来,一亩地最少也能產出七百斤粮食,他们再次被刷新了认知。
他们棲雪村一定是祖宗显灵,才让他们遇到阮姑娘后,跟著来到了白云山,他们说什么都要留在这里。
棲雪村眾人现在只盼著能早日进入白云城,因为只有进入白云城,才能算真正的融入这里。
抢收持续了整整五天,在这期间,白云城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阮虞算了下,算上这次的丰收,白云城如今全部的存粮,足够让城內所有人吃上整整一年。
也就是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算没有她空间的支持,他们白云城也不用再担心缺粮。
白云城这边忙著抢收,阮虞也没忘把蝗灾即將要到来的消息通知霍渊。
青州。
霍渊手腕的通讯器忽然响起。
“蝗灾?”
霍渊眉头微蹙。
“此事非同小可,你有多大的把握?”
“七成……”
阮虞可不敢给霍渊打包票。
毕竟现在可是一点蝗灾要来的预兆都没有,提前把抢收,损失的可是实打实的粮食。
阮虞在白云山这边可以说一不二,就算她的决策造成了损失,那也是在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內的。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蝗灾到底回不回来,又具体什么时间来,我全都不能確定,我只能说白玉山这边的田地,已经开始抢收了。”
阮虞没法告诉霍渊更加確切的消息,她很清楚霍渊若是做出跟她同样的决定有多困难。
一个是虚无縹緲的蝗灾,一个却是实打实的粮食减產,青州不是霍渊的一言堂,要眾人为了保住粮食而提前抢收,將面临巨大的阻力。
通信手环经过了一阵漫长的沉默。
阮虞知道霍渊是在分析利弊,也不敢出声打搅。
不知过了多久,阮虞听到通讯手环那边的霍渊轻声说道,“我会儘可能组织所有人进行抢收。”
“好的!”
阮虞知道霍渊相信她这毫无根据的预警,不由心中一暖。
“我这边有別的消息隨时跟你联繫。”
霍渊在决定相信阮虞的预警后,马上便到了国公府。
“怎么了?”
正在喝茶的老国公看著行色匆匆的霍渊,心头不由地一沉。
能让他外孙如此匆忙,必然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边很快就会爆发蝗灾,我们必须提前准备!”
老国公不愧是经过了无数大风大浪的人,他连脸色都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盯著霍渊的眼睛看了半晌,隨即下令。
“立刻通知下去,我们手下所有的田產全都开始抢收!”
“我在青州军那边还有几分薄面,归青州军所属的田地,我也会让他们儘快开始抢收,现在能收多少是多少!”
“特別是咱们在城南的峡谷基地,还有二合坝的粮仓,那两处是重中之重,绝不可有任何闪失。”
老国公迅速地做出了决定。
青州有十万青州军,粮草是大头。目前他们的储存量,最多也只够青州军半年的嚼用。
所有人都在等著这次的收成,若这些粮食出了问题,那对青州军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他们自己的田產想要提前抢收,那也只是他们一句话的事情,至於青州军那边,他们也能想办法照顾到。
然而整个青州的田地並不只他们能影响到的这些,不管是世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那些田地才是大头。
“我是不是在做梦,一亩地真的能產出这么多粮食吗?”
“七百斤,最少的一亩地都有七百斤!要知道以前我村子里最好的地,一亩都不一定能有五百斤!”
“別忘了我们这还是收早了,等麦子全部成熟,这一亩地最少也有八百斤!”
“翻倍了!还真的就是翻倍了!”
“要以前我们村子一亩地能有这么多粮食,我阿娘和阿姐也不至於饿死了……”
“老天保佑!”
“城主保佑!”
……
直到每亩地的產量之后,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有些人甚至激动地跪在了地上。
他们从没见过一亩地能產出这么多粮食,看著这惊人的亩產,想到关於城主各种神奇传说,眾人甚至都暂时忘记了即將来到的蝗灾。
他们城主不愧是得到上头庇佑的,如此高產的土地,也就只有他们城主治下能够拥有。
只要能够保持这样的產量,以后他们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白云城的田地有如此的收成,也的確是阮虞的功劳,除了她用了现代的种子和化肥之外,这里的土地受到了她木系灵力的滋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不然刚刚开荒出来的土地,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大丰收。
阮虞在吩咐人详细记录好每亩地的收成后,就將此事全权交给了下面的人。
当然白云城这边的田地,除了种植小麦,还种了一批红薯,土豆,芋头和南瓜。
所有的农作物全都採摘送入了仓库。
这里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这也让刚刚来到白云山的棲雪村村民大开眼界。
他们也参与进了这次的抢收,他们看著地里的收穫,只觉得不可思议。
白云山的一切都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
儘管他们暂时没有进入白云城的资格,但是在现在所在的地方,周围的人也都十分的友好,亲切。
这让村民们感觉到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太平年间。
起初他们来到这,忐忑,不安,可渐渐的他们融入这里,才发现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这里不缺吃喝,没有欺压,没有隨时会杀来的蛮人,不用担心莫名其妙就丟了性命。
只要你遵守规则,足够勤奋,每天都能得到积分,攒够一定的积分,就能去到如同仙境一般的白云城。
棲雪村的村民很快就融入了附属基地,这样有吃有喝,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他们无比的喜欢。
直接此次抢收,看著金灿灿的麦穗被割下来,一亩地最少也能產出七百斤粮食,他们再次被刷新了认知。
他们棲雪村一定是祖宗显灵,才让他们遇到阮姑娘后,跟著来到了白云山,他们说什么都要留在这里。
棲雪村眾人现在只盼著能早日进入白云城,因为只有进入白云城,才能算真正的融入这里。
抢收持续了整整五天,在这期间,白云城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阮虞算了下,算上这次的丰收,白云城如今全部的存粮,足够让城內所有人吃上整整一年。
也就是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算没有她空间的支持,他们白云城也不用再担心缺粮。
白云城这边忙著抢收,阮虞也没忘把蝗灾即將要到来的消息通知霍渊。
青州。
霍渊手腕的通讯器忽然响起。
“蝗灾?”
霍渊眉头微蹙。
“此事非同小可,你有多大的把握?”
“七成……”
阮虞可不敢给霍渊打包票。
毕竟现在可是一点蝗灾要来的预兆都没有,提前把抢收,损失的可是实打实的粮食。
阮虞在白云山这边可以说一不二,就算她的决策造成了损失,那也是在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內的。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蝗灾到底回不回来,又具体什么时间来,我全都不能確定,我只能说白玉山这边的田地,已经开始抢收了。”
阮虞没法告诉霍渊更加確切的消息,她很清楚霍渊若是做出跟她同样的决定有多困难。
一个是虚无縹緲的蝗灾,一个却是实打实的粮食减產,青州不是霍渊的一言堂,要眾人为了保住粮食而提前抢收,將面临巨大的阻力。
通信手环经过了一阵漫长的沉默。
阮虞知道霍渊是在分析利弊,也不敢出声打搅。
不知过了多久,阮虞听到通讯手环那边的霍渊轻声说道,“我会儘可能组织所有人进行抢收。”
“好的!”
阮虞知道霍渊相信她这毫无根据的预警,不由心中一暖。
“我这边有別的消息隨时跟你联繫。”
霍渊在决定相信阮虞的预警后,马上便到了国公府。
“怎么了?”
正在喝茶的老国公看著行色匆匆的霍渊,心头不由地一沉。
能让他外孙如此匆忙,必然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边很快就会爆发蝗灾,我们必须提前准备!”
老国公不愧是经过了无数大风大浪的人,他连脸色都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盯著霍渊的眼睛看了半晌,隨即下令。
“立刻通知下去,我们手下所有的田產全都开始抢收!”
“我在青州军那边还有几分薄面,归青州军所属的田地,我也会让他们儘快开始抢收,现在能收多少是多少!”
“特別是咱们在城南的峡谷基地,还有二合坝的粮仓,那两处是重中之重,绝不可有任何闪失。”
老国公迅速地做出了决定。
青州有十万青州军,粮草是大头。目前他们的储存量,最多也只够青州军半年的嚼用。
所有人都在等著这次的收成,若这些粮食出了问题,那对青州军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他们自己的田產想要提前抢收,那也只是他们一句话的事情,至於青州军那边,他们也能想办法照顾到。
然而整个青州的田地並不只他们能影响到的这些,不管是世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那些田地才是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