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同来了分田地

    第204章 ,大同来了分田地
    崇禎三年(1630年)3月22日。
    肤施城沐浴在初春温暖的阳光里。陕北大地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温馨而优雅的翠绿渐渐掩盖了冬日肃冷的黑黛,一望无际的嫩黄色草地上,五顏六色的无名小竞相绽放,露出艷丽的笑。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湛蓝色的天空上欢快地追逐著朵朵白云,它们清脆的叫声洒满了生机盎然的原野。
    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大同都督府內大员齐聚。刘永、李文兵、胡益堂、常五早早来到了这里,他们神情严肃,总参谋部的王二、贺六、张献忠、朱治、周晓珊、沈荣、田见秀、杨秀头等军方高层也陆续到场,会议室里瀰漫著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气氛。
    张献忠率先起身,开始匯报关中各地的情况。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现在已经可以確定,寧夏镇已经联络了塞外的林丹汗,草原上的蒙古人再次集结起来了。镇北府留下了孙可望的骑兵旅,並且请求招募一万蒙古骑兵做后援。”
    徐晨道:“同意他们的请求。”
    王二听后,不屑地说道:“林丹汗现在已经是败兵之將,他的蒙古骑兵连將门都打不过,更不要说是我大同军的对手了。”
    贺六接著说:“这次要灭了林丹汗,如此等我等占据关中之后才没有后顾之忧。”
    徐晨沉稳地说:“一步步来,先击败林丹汗再说。”
    虽然蒙古人势力衰败,但漠北地域广大且环境艰苦,击败他们容易,想吞併他们却非常困难。
    “寧夏镇还有什么举动?”徐晨问道张献忠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说道:“还能有什么举动?收买军户,扩充军队,深挖壕沟,他们叫囂要把所有的城池变成堡垒,要让我们大同军撞得头破血流。”
    徐晨將目光转向常五,说道:“你们抗旱会要做好配合,只有拉拢住军户,孤立那些將门,寧夏镇的堡垒再坚固也不过是建立在沙子上的。”
    徐晨这一年时间虽然没有对关中进行军事打击,但渗透的动作却一直没有停止。抗旱会在都督府的支持下,不断地渗透在乡村地区,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靠近延安府的范围,大明的情报几乎对他们是单方面透明的。
    常五自信地笑道:“当地的农户军户早就盼望著我们打过去了,抗旱会肯定会配合好。”
    徐晨又对张献忠说道:“传令给大壮,让他把第三旅,第四旅,第六旅扩编为师。”
    只靠一两万士兵是很难攻下寧夏镇的,扩旅为师后,整个镇北府就有5万多接近6万的士兵,这个兵力消灭寧夏镇是比较合適的。
    “关中有何动向?”徐晨接著问道。
    张献忠回答道:“明朝的皇帝任命了洪承畴为新的三边总督,刘应遇为陕西巡抚,而后洪承畴派遣了五千士兵到富县,以此增强富县的防御。”
    他皱著眉头又说:“还有就是关中各县土绅都在成立乡勇,据说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了,这对我们下一步进攻关中非常不利。”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徐晨冷笑一声,说道:“晚了,我们大同社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张献忠文说道:“都督,不沾泥、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满天星、浑天猴、独行狼等人愿意为我军效力,帮助我大同军打击明军的后勤。”
    他详细解释道,本来在杨鹤和岳和声的招抚下,大量的义军变成了官兵。像不沾泥这些不愿意投降的义军,只能躲到山角落里。后来岳和声想办法盘剥大族,稳住了关中的局势。
    没有流民的持续加入,不沾泥等人也只能成为贼寇势力,难以扩张力量。但这几个月来,关中大族对重民社清洗,后面更是蔓延扩张到自耕农小地主阶级,再加上他们不讲武德,杀了已经被招抚的神一元、可天飞、郝临庵、点天星等人,吞併了他们的士兵,引起义军的惶恐,大量的士兵重新逃到了山里,加入了不沾泥等人的队伍当中。
    徐晨思索片刻后说道:“和他们说好,如果他们想加入大同军,我们派出军官和监军,以大同军的標准来整编他们,教他们如何打游击战。当然,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武器装备,双方结盟。攻占关中之后,我大同社也愿意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去想要去的地方。”
    张献忠点头道:“都督的指示,俺知道如何和他们交往。”
    “粮草军械运输情况进行得怎么样了?”徐晨问刘永道。
    刘永回答道:“按照都督的命令,肤施城的粮草和武器装备正源源不断地运到甘泉县、朔方城。为了运输这些粮草,政事堂徵召了10万民夫。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延安府大范围地修建了沥青马路,能减少一半的民夫需求,但到了廊州等地,尤其是深入关中,
    民夫的数量可能会不够。”
    这时,常五发言道:“除了延安府的民夫与我们抗旱会承包,只求都督给他们一些口粮。”他解释道:“关中的百姓不比我们大同社的地盘,我们这里最多吃不饱饭,而关中的百姓却快要饿死了。”
    徐晨说道:“出了延安府就儘量徵召本地的百姓做民夫,包他们的口粮,再给他们两升粮食作为报酬。”
    刘永皱著眉头道:“这样虽然不缺民夫,但粮食消耗增长太大。”
    徐晨冷笑道:“放心,农户吃不饱饭,不代表那些老爷们也吃不饱饭,他们手里肯定有粮食。你们政事堂要准备好,打下一地,要马上治理一地,清理一地的地主士绅,收缴当地的粮食。”
    “遵命!”
    徐晨將目光转向李文兵,神情严肃地说道:“对关中百姓的宣传要在我大军之前。要让关中所有百姓都知道,我大同军是为他们来爭取利益的。”
    他微微皱眉,陷入回忆,思索看合適的宣传方式,“要用歌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百姓了解。”
    接著,他缓缓念出改编后的闯王歌:“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大同,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大同,大同来了分田地。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够有大同。分田地,不当差,大家快活过一场。”
    不当差还能做得到,但不纳粮,现在是真没办法做到,宣传虽然可以夸大一些,但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分田这就是事实。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可以更通俗一点,大同来了分田地,五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你们自己也想一想,总之要通俗易懂,围绕著我们大同社最基层的分田和没有役这里这2点来宣传,多编一些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和歌谣。”
    刘永听后说道:“都督,我以为还是改成三十亩为好,关中不比陕北,人口稠密,如果一户分50亩地,只怕关中一小半的人口都没土地可以分了。”
    徐晨点头表示认可:“那就改成30亩地,总之一定要让关中的百姓知道,要让那些和我们战斗的士兵知道,大同军到了关中他们就可以分地。只要知道这条消息,我相信关中的百姓就会欢迎我们,哪怕是和我们敌对的那些军户,他们遇到我们枪口也会抬高三寸。”
    眾人听到徐晨这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会议的气氛也隨之轻鬆了一些。
    李文兵道:“有都督的指示,某知道该怎么办了。”
    徐晨接著说道:“第二旅由旅扩编为师,贺六你负责监督山西行省的情况,保护都督府。”
    贺六挺直身子,大声回应:“遵命。”
    “王二第一旅扩编为第一师,赵云飞的第五旅扩编为第五师,新增第七师由田见秀当师长,新增第八师,由杨秀头担任师长。”徐晨有条不紊地部署著兵力。
    “此次进攻关中的主力就是你们四个师。”徐晨目光坚定地看著王二、田见秀和杨秀头等,6万火器部队,足够打垮关中军事力量。
    四人齐声回应:“遵命。”
    而后,徐晨看向刘永和李文兵两人,神情变得更加严肃:“今日开始进攻关中之战正式打响。我隨军出征,都督府就拜託你们。
    一刘永和李文兵郑重地说道:“我等定不负都督重託。”
    战爭命令下达之后,大同都督府宛如一架精密的战爭机器,迅速开动起来。
    肤施城的沥青马路上,一片繁忙景象。车马如龙,人声鼎沸,数不清的民夫们正忙碌地驱赶著大车,抬著独轮车,向著关中前进。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陕北春耕结束之后,大同社就以1日10文招募民夫,
    到战区运输粮食价格还要翻一倍。延安府的农户们对大同军极其信任,他们踊跃报名,希望能为这场关乎未来的战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量的辐重车满载著粮草、军械和物资,浩浩荡荡地向著甘泉县进发。第一次参与大作战的高一功显得格外激动,他一边用力拉著车,一边兴奋地说道:“这沥青马路就是好走,拉的货多了一倍,但却不觉得累,还极其平稳,就是价格贵了一点,两千两才能修这样一里的路,这就是用钱铺出来的路。”
    李自成走在一旁,神情淡然地说道:“这算什么,都督府为了这场大战光发行的战爭债券就超过了300万两,从肤施城到甘泉县一路200余里沥青马路也不过就费40万而已,但这让辐重车多运一倍的粮食就值得。”
    他拍了拍高一功的肩膀,鼓励道:“你好好办事,这次只要关中被拿下了,都督府必然会大量缺少人手,到时候俺运作一番,爭取让你可以成为一县的转运司曹。”
    高一功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坚定地说道:“姐夫,放心,俺不会让你失望。”他们的身影融入了这忙碌的运输队伍中。
    肤施县,嶗山镇。
    阳光洒在镇山之上,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黄。李过全副武装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他身后整齐地排列著五百士卒,肃穆无声。镇上上千男女老少围在四周,眼中满是不舍,他们紧紧地盯著自己的亲人,仿佛要把他们的模样刻在心里。
    只有镇上的小孩还不懂得离別的愁绪,一脸好奇地看著这热闹的场景,仿佛在看一场盛大的表演。
    李过终究还是参军了。他在军官训练班里面刻苦训练了半年,然后以一名民兵连长的身份来到嶗山镇,组织当地民兵训练。三天前,都督府下达了命令,要求嶗山镇下属各村土兵集结,去甘泉县加入新组建的第五师。
    此时,嶗山镇镇长连同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抬著几坛酒,缓缓走来。他们神情庄重,依次给这些即將出征的土兵每人倒了一碗酒。
    镇长端起酒碗,大声说道:“喝了这碗践行酒,不要给嶗山镇的老少爷们丟脸,要建功立业。”
    李过等人毫不犹豫地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顺著喉咙流下,仿佛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热血。
    “还要活著回来。”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声音带著一丝颤抖。
    喝完酒之后,李过迈开大步踏上了道路,士卒们紧紧跟在他的身后,鱼贯而行。他们的脚步虽然沉重,但却义无反顾,带著整个嶗山镇的期望,向著未知的战场前行。
    3月27日。
    甘泉县军营,营地上旌旗飘扬,猎猎作响。以甘泉县为中心,无数的士兵如同一条条长龙,从四面八方踏入这军营当中。他们有的脚步匆匆,有的神情疲惫,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著坚定的光芒。
    士兵们进入营地后,开始接受紧张的整编和训练。他们认真地听从上级的指挥,熟悉著新的队列和战术。营地当中喊杀声不断,迴荡在整个军营当中。
    赵云飞、刘亚雄、陈诚三人站在一旁看著自己的部下训练。
    陈诚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这批土兵员的质量不差。队列模样比我们当初好多了。”
    刘亚雄也笑著附和道:“他们平时虽然种地,但空閒时间也在训练。从我们占据延安府算起,他们也接受了三年的训练,如果他们还不比当初我们要强,那我就要审问那些民兵队长是如何训练的了。”
    赵云飞皱著眉头,问道:“对面的情况如何?”
    陈诚收起笑容,严肃地回答道:“明军增加了5000援军,不过马俊豪非常警惕,在知道我们这边不断的徵兵之后,他把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富县当中,看样子是打算严防死守了。”
    刘亚雄冷笑道:“想死守,问过我军的重型火炮再说。”
    这次延安府赵云飞的第五师安排了一个炮兵团,12门轻型火炮,12门重型火炮,最重要的是都督府点开了新的炮弹科技树,开弹,一枚炮弹的杀伤力变得更大了,最適合用开蛋洗城楼。
    崇禎三年(1630年)4月2日。各地士兵集结完成,从延安府带来的火炮,火枪也下发到位,第五师满员。
    赵云飞当即带领第五师直扑富县,第五师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划破了平静的关中大地,开启了大同军进攻关中的第一枪。
    4月4日,大同军1万6千大军抵达了有1万五千人驻守的富县。
    而后开始在城下10里安营扎寨。营地中,帐篷林立,炊烟畏,士兵们忙碌地进行著各项准备工作,气氛紧张而有序。
    富县城內,参將马俊豪、参將杜弘域、游击將军李英三人围坐在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城下的大同贼寇。
    杜弘域一脸急切地说道:“將军为什么不出战挫挫敌人的锐气?”
    马俊豪无奈地嘆了口气,说道:“因为此时出战遭受打击士气的只能是我们,我和赵云飞对峙了两年了,太了解他的本事了,只要露出破绽就会被他抓住,而后就损失惨重。
    守城是减少损失最好的方法,我已经向总督府求援了。我们现在死守等援军就可以。”
    大明將门基本上没什么好人,说他们是土匪无赖一点也不为过。在这两年的对时当中,马俊豪的小动作不断。他时不时地派出小股部队去骚扰大同军,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但每次赵云飞坚决打击他的这种动。在损失几百土兵之后,他再也不敢做这种小动作了。
    但这个时候,抗旱会却来到了他的地盘上。马俊豪最开始对这事还不清楚,以为只是一些普通的民间组织。结果没多久,抗旱会就蔓延到上百个村落,这让他大为吃惊。他当即就派遣士兵想要抓住抗旱会成员。
    可是,他派遣的士兵少了,就会被这些“刁民”抓住破绽,用火枪、火炮、手榴弹把自己的部下给歼灭;要是派兵多了,这些“刁民”就会成群结队地逃到大同社的地盘。以至於他不敢轻易围剿。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隱蔽集结打个突然袭击,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抗旱会的报復很快就来了。有一次,他出城打猎,突然从天而降的炸药包直接丟到他身边,还好他反应快逃过一劫,但他的家丁直接被炸死了十几人。
    从那之后,他就知道了,剿匪不能太严,容易拼个两败俱伤。后面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不管乡村的事情,大同社也不在富县內搞事情。但如今大同军兵临城下,这种微妙的平衡即將被打破,一场激烈的战斗似乎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