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洪承畴想议和

    第208章 ,洪承畴想议和
    崇禎三年(1630年)4月15日。
    富县的俘虏营地被一片祥和的氛围所笼罩,对,就是祥和。
    几战下来,大同军俘虏了近3万明朝土兵,他们被有序地关押在这里。大同军把百户以上的军官全部分开关押,土兵们被安置在一个营地,军官们则被关押在另外一边。
    这些明朝土兵原本以为做俘虏会受尽折磨,可他们惊讶地发现,在大同军的俘虏营里日子居然过得不差。伙食虽然不算丰盛,但一天也能保证有足够的口粮,而且大同军並没有抢走他们身上的钱財。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基本上每天都有戏曲团来给他们唱戏,而《白毛女》这是必上的曲目。每次这个曲目上演,台下总是哭声一片。毕竟在大明朝,普通百姓生活的苦难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白毛女》中所展现的悲惨遭遇,深深触动了这些土兵们內心深处的伤痛。
    戏曲表演结束后,团监军鹿信走上台来。他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
    俺叫鹿信,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是大明的士兵,三年前俺就是延安府的兵。”
    鹿信的这番话让很多人都来了兴趣,他这个出身让下面的士兵对他有了一丝信任。大家纷纷竖起耳朵,认真听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鹿信继续说道:“早些年俺听俺祖父说,我们家也是有一块土地的,可以让一家人过得温饱。但俺小时候不相信,因为从有记忆以来,我们全家都是给百户打工的。但后面俺知道朝廷的政策才知道,像俺们这样的军户是有50亩土地的,这是大明的太祖爷给俺们的。”
    说到这里,鹿信停顿了一下,然后大声问道:“你们当中家里还有土地吗?”
    “早没有了!这两年天灾不断,要交的租子越来越多,田地早被典当了。”下面的俘虏纷纷叫著,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鹿信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大声道:“大家觉得这世道对吗,在场的有一个是懒汉,我知道没有,大家都是起早贪黑的种地,浇水。全家老小一起忙碌,没有1日清閒。
    但我们已经这么劳累了,但却养活不了自己,也养活不了家人,为了活下去,甚至把自己家少的可怜的土地也给卖了,这世道公平吗?”
    “不公平又能怎么样,谁让我们是穷人没权没势。”
    鹿信道:“世道不公平,我们就要改变它。为什么我们的土地会没有了?难道是土地会飞掉?
    今天俺就来告诉你们,我们的地被那些將门、土绅、地主夺走了,他们就是通过这些不公平的制度盘剥俺们,凭什么粮食是俺们种的,俺们却没得吃,就是因为这个世道是地主的世道,不是俺们穷人的世道。
    “俺们大同军是穷人的军队,俺们的都督就是要把將门、士绅、地主夺走的土地全部抢回来。建立一个对穷人公平的世道,俺们在延安府均田,已经有几十万人得到了土地了。”
    鹿信的话引起了台下士兵们的强烈共鸣。一个士兵大声喊道:“这些俺们也知道,你们有个好都督啊,俺们就不行了,俺们这些將军们死抠死抠的,俸禄都不给俺们发钱。”
    另一个士兵也跟著附和道:“是啊,就是因为知道你们大同军好,俺们打仗的时候枪口都朝天的,就是想你们去我们的家乡把那些地主杀了。”
    听到这些话,鹿信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接著让一些士兵上台说自己的故事。这些明末百姓的不幸几乎都是相同的,天灾人祸不断,家里没了收入,只能借高利贷,而后还不上,最终一无所有。
    台下的俘虏们都是红看眼听完这些故事的,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去苦难生活的愤怒鹿信等大家情绪稍微平復了一些,又说道:“穷人要帮穷人,只有我们大同军打到你们的家乡,你们才能重新获得土地。下一步,俺们大同军要打下同州府,要打下州,还要打下西安,你们想要获得土地就加入我们大同军。”
    当即就有士兵大声说道:“只要你们接纳俺,俺可以加入大同军。”
    “俺也加入!”越来越多的士兵响应著,声音此起彼伏。
    虽然关中將门一直在污衊大同社,但双方靠得太近了,底层的士兵也知道大同社在分田地,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要是没有大同军存在,他们连吃顿饱饭都艰难。这两年上面的將军大方了些,难道是他们心善了?
    还不是因为大同军太强大了,那些將军也要他们这些大头兵帮忙打仗,拿著自己的俸禄当恩惠,这些士兵又不傻,他们心里都明白。
    大同军中军大帐,各师,旅长云集,眾人脸带笑脸,每个人的情绪都很高,大明的军队不堪一击,他们此时距离关中只有不到三百里的距离,没有人觉得明军会是他们的对手。
    徐晨道:“我们要快速吸纳这些俘虏的明军土兵,但又不能让他们太过於集中,按照老兵三分之一,新兵三分之一,明军士兵三分之一的编制整编。”
    “张献忠,你把这些士兵的籍贯整理出来,出身大同府,商州的士兵安排进第八师,
    出身州,凤翔府的士兵安排进入第七师,西安府士兵安排进入第一师和第五师。”
    张献忠道:“遵命!”
    而后徐晨看著杨秀头道:“土兵整编完成之后,你就带领第八师进攻同州府,商州,
    占领潼关。为我军全占关中守好门户。”
    杨秀头道:“遵命!”
    而后他看向田见秀道:“第七师向西攻占州,凤翔府。”
    田见秀道:“遵命!”
    而后徐晨看著范民道:“你暂时接管州政务,做好3点事务,一,安排好足够的民夫为大军押运粮草,二清洗本土地主士绅,我给你定个標准,拥有田地超过500亩的家族,一律算劣绅,剥夺他们的土地和財產。500亩以下的劝说他们分家,对於商贾则能不动则不动。”
    “三在全州开战均田事务,要儘快完成此事,不能影响这一季的秋收夏收。”
    范民道:“遵命。”
    而后徐晨看到其他人笑道:“我们主力进攻西安府,如此三面出击,定可以全占关中,大家爭取在夏收之前,全占关中。”
    “遵命!”
    崇禎三年(1630年)4月19日。
    长安城虽然烈阳高照,但城內却有一种阴冷慌张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一种末日將至之感,街道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
    三边总督衙门內,气氛压抑我紧张,每个人都慌慌张张的进进出出。
    洪承畴坐在总督府的主位上,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焦虑。自他坐上三边总督这个位置以来,才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艰难困苦,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与大同军的交战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月,可那钱粮的消耗却如决堤之水,滚滚而去,
    起来如流水一般,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线传来的却没有一个好消息,仿佛那无尽的钱粮都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一丝胜利的连漪。
    战爭的阴云笼罩著整个关中地区,百姓们人心惶惶,仿佛惊弓之鸟。粮食的价格如同脱韁的野马,直接翻了两倍多。长安城中粮价已经达到了斗米五钱,这对於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到了要逼死人的程度。
    洪承畴坐在椅子上,双手撑著头,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杨鹤、岳和声的面容。此时他终於理解了他们当年的无奈与苦衷。
    关中的那些大族,平日里养尊处优,享受著荣华富贵,可到了这关乎关中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一点都不顾全大局。他们眼中只有那白的银子,只想著在这乱世中赚钱发国难財,丝毫没有为关中的局势考虑过。
    等大同军真的打进了关中,你们赚的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难道等著大同军来抄你们的家吗。洪承畴心中愤怒地想著,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为了稳定关中的物价,洪承畴多次放下身段,亲自去找关中的大族们商议。他言辞恳切,希望他们能够放一些粮食出来,稳定市场物价,不要让关中在还未与大同军正面交锋时就自行崩溃。
    然而,那些大族们却像老奸巨猾的狐狸,和他打起了太极。有的大族哭穷,说什么“地主家也没余粮”,根本放不出粮食;有的大族则话里话外怪他要的钱粮太多,他们给总督府那么多钱,要是不想办法回点本,他们也扛不住。
    洪承畴听著这些话,气得浑身发抖,真想甩手离去,不再理会这些自私自利的傢伙。
    但他不能,他虽然任途顺利,年纪轻轻就坐到了三边总督的位置,可这也意味著他年轻,在关中地区的威望不够。而且,他没有像重民社这样的帮手来扶持他,很多事情都难以推行。
    三边总督府和巡抚衙门里,到处都是这些大族安插的人。一旦下达损害关中大族利益的命令,根本就执行不下去。那些人表面上唯唯诺诺,可一到执行的时候,就百般推,
    阳奉阴违。
    光是关中內部这些错综复杂的事务,就已经把洪承畴弄得焦头烂额,
    而战场上传来的消息,更是如同沉重的巨石,一块又一块地砸在他的心头。
    被压制了两年多的不沾泥、射塌天、独行狼等叛逆,仿佛闻到了血腥的鯊鱼,趁机出来捣乱。西安府、耀州、凤翔府等多个州县,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这些叛逆如同蝗虫一般,进攻朝廷的城池,掠夺朝廷的后勤部队。
    洪承畴不得不把本就不充裕的土兵分到关中各州县驻守,以防这些叛逆趁机攻破城池。可这样一来,他能够用於前线作战的兵力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前线的坏消息一个接著一个,如同汹涌的潮水,让洪承畴应接不暇。杜弘域部与大同军交战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大同军全歼。这让洪承畴既痛心又震惊,这两年来,杜弘域部练兵勤勉,可没想到在大同军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显然,大同军在这两年里变得更加强大了。
    两天前,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他派遣去支援富县的高从龙部和张应昌部,在野战当中被大同军全歼。这一战,朝廷损失了2万名精锐土兵。这个巨大的损失,
    如同沉重的锁,直接断了他想要救援富县的想法。
    而这也意味著,马俊豪部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果然,昨天就传来消息,马俊豪弃城投降,大同军攻占了整个廊州。耀州、同州府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三个地方是关中的门户,一旦大同军衝出了这三个地方,就將进入平坦的关中平原。在山区他们都防不住大同军的进攻,到了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就更不是大同军的对手了。
    就在洪承畴为前线的战事忧心的时候,寧夏镇的贺虎臣派来了使者。使者一脸焦急地走进总督府,向洪承畴诉说著寧夏镇的危急情况:“总督大人,寧夏镇如今危在旦夕,敌军攻势凶猛,若没有援兵,寧夏镇恐难保全啊!”
    洪承畴听了,心中一阵无奈。他自己守关中的兵力都不够,哪还有援兵去支援几千里外的寧夏镇呢?他无奈地对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贺將军,务必死守寧夏镇,等到朝廷反应过来,定会派来援兵支援我们的。”
    寧夏镇使者离开之后,洪承畴拖著沉重的步伐,来到了总兵府的作战室。作战室內,
    一个庞大的关中地形沙盘摆在中央,这还是刘南卿弄出来的。
    看到这个沙盘,洪承畴心中满是可惜。要是刘南卿和重民社还在关中,他这个三边总督也不至於做得如此艰难。他们或许能够帮他稳定关中的局势,组织起更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大同军。
    沙盘上,清晰地显示著现在的战力態势。寧夏镇方向,大同军派遣了两个师,共3万人马进攻;富县方向则是大同军的主力,共有4个师,6万多人向著关中方向进攻。此次大同军两路出击,共出兵10万人。
    这个数字不但极其庞大,更关键的是,这10万大军的战斗力远超那些將门的家丁。
    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这10万大军的战斗力,就能抵得上朝廷的百万之师。
    洪承畴看著沙盘,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羡慕徐晨,大同社能够组织起如此强大军队的人。但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养得起这样的大军,也不可能拿得出500万亩土地来组织起这支大军。这是要彻底砸烂大明现在的秩序才能做得到的事情。
    而他身为朝廷的高官,深陷在这套体系当中,根本不可能砸乱这套秩序。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笼中之鸟,被朝廷的这套秩序紧紧束缚著,一步步地被压得室息。
    总兵府的参谋们还在忙碌地收集各种情报,围在沙盘旁,激烈地討论著如何才能战胜大同贼寇,试图从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丝转机。
    然而,洪承畴內心已经知道,关中恐怕是没得救了。面对10万堪比將门家丁的精锐之师,他们掌什么去打?
    他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思绪放空了半天。
    直到天黑之后,他才被手下叫醒。看著窗外漆黑的夜色,洪承畴深深地嘆了一口气。
    洪承畴坐在椅子上,眼神呆滯地望著前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的惨烈景象和关中发发可危的局势。突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他猛地站起身来,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想了一想,决定前往总督府的监牢。
    昏暗的通道里,烛火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芒,將洪承畴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脚步匆匆,心情却异常沉重。来到监牢门口,狱卒赶忙上前行礼,打开了牢门。
    “子瞻兄,某来看你了。”洪承畴轻声说道,声音在寂静的牢房里迴荡被洪承畴称作子瞻兄的人,姓罗名伟,是长安的一个举人。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
    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和不屈。
    当初重民社在长安立足时,罗伟就被重民社的理念深深吸引1,毅然加入了进来。他满怀热情,希望能够通过重民社的努力,让天下再次恢復正常。
    几个月前,关中大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重民社进行了清洗。罗伟不幸被捕入狱但他毕竟有著举人的身份,在大明,举人已经可以算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了。下面的人根本不敢轻易打杀举人老爷,生怕惹上麻烦。就这样,罗伟才保住了一条小命。后来,大族想要斩草除根时,被洪承畴暗中保护了起来。虽然他依旧被关押著,但好互性命无忧。
    罗伟听到洪承畴的声音,冷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不要在这里假悍悍的,要杀要剐,给个痛快。某会在黄泉看著你们如何被大同社剿灭的。”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对洪承畴以及那些大族的所作所为充满了不满。
    洪承畴苦笑著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可能不需要子瞻兄到黄泉等待了。3月的时候,大同社已经兵分两路进攻关中和寧夏镇。如今,州已经被他们攻占,朝廷3万多的精锐被他们剿灭。只怕要不了一个月,大同军就会打进关中,包围长安。”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罗伟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愣,隨后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可笑的事情。“果然天道轮迴,报应不爽,你们也有今天。不是连一点租子都不愿意舍吗?好,现在你们想要减租减息也没有用了,大同社会把你们的家產和土地全夺走,分给农户。”他的笑声中充满了嘲讽和快意,对那些大族的贪婪和自私感到无比的痛恨。
    “某前两年还是有点天真,以为地主和农户还能和平共处。但现在看来,徐先生才是真正看破了地主的人。他们是一点亏不愿意吃,一点租不愿意减。既然你们一点亏都不愿意吃,那就让大同社彻底把你们消灭吧。”
    洪承畴静静地听著罗伟的话,没有打断他。等罗伟说完,他才苦笑著说道:“某这次来不是想和子瞻兄討论学问的。而是想要请子瞻兄为本官的使者,去找大同军的徐都督,
    商议如何和平解决关中的战事。毕竟两军交战,死伤的也是我华夏的子民。”
    这就可以看出拥有一个大义的好处了。徐晨建立大同社,高举大同之志,提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要建立公民之国,还成立了公民议会。最起码徐晨建立大同社这5年以来,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建立大同世界前进的。到目前为止,说徐晨他们是知行合一一点也不为过。
    这样一来,洪承畴投降的道德压力就低了很多。他可以说自己不拘一家一姓,为了建立公天下而投降。
    他只要躲进了徐晨建立的新理论、新道德体系当中,就可以抵挡封建体系下三纲五常道德体系对他的进攻。
    “你觉得徐先生会答应和你们和平解决关中战事吗?徐先生可不是我们他对世族,大族士绅可是强硬的。”罗伟冷笑道。
    洪承畴摇了摇头,说道:“某也不知道,但总要试一试。如今关中局势危急,再这样打下去,只会让更多的百姓受苦。”
    “徐都督既然说要建立公天下,建立公民之国,那关中的百姓也是天下的主人,让他们少受一点苦,让关中少经歷战火,这也是本官所愿。”
    罗伟道:“好吧,某可以帮你这个忙。但某要先声明,某只是帮你传达你的意思,至於徐先生是否答应,某可不敢保证。”
    洪承畴连忙说道:“多谢子瞻兄,某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