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天德帝接刀斩江南

    第125章 天德帝接刀斩江南
    中京,这座见证过无数争斗,亲历过无数沉浮的巨大雄城,从物流与人口的角度来说,其实已经不适合作为一个愈发庞大的帝国的首都。
    但当初定鼎天下的大梁太祖,力排众议,在将都城从南京北迁的时候,依旧将都城定在了此间。
    在皇权的伟力下,许多困难都可以被克服。
    于是,这座被洛水滋润的雄城,再度成为了天下权力的中心。
    而城池之中的皇宫,则是中心之中的中心。
    这个世间,权力的阴影能够笼罩多大的范围,有着多恐怖的威势,都取决于那个人和权力之源的距离。
    此刻斜靠在皇宫御书房的那个老人,就是整个天下的权力光源。
    他是皇帝,是整个天下的太阳。
    虽然太阳终究会有落山的一刻,也会有新的太阳升起来。
    但只要还没落下,他就依旧是让人敬畏且无法直视的存在。
    所以,在房门外响起脚步声,都匆匆得很是小心。
    站在一旁的贴身老太监童瑞听到情况,脚下几无声息地来到门口,看着走来的小黄门以及他身后那风尘仆仆的信使,登时明白了过来。
    很快,童瑞回到御书房中,将手中火漆未拆的信筒双手递上,“陛下,卫王殿下急奏。”
    听见这样的话,天德帝的表情也没有一丝变化,只是伸手接过,不露痕迹地检查了一下火漆之后,将信筒打开。
    童瑞也习惯了天德帝这般的表情,尤其是在太子殿下薨了之后,陛下愈发地不见喜怒,让他这个陪在身边几十年的老东西都感觉到了一丝压力。
    但忽然,他的耳中,听见了天德帝悄然变粗的呼吸声。
    嗯?
    而后,他的余光更是瞥见,天德帝默默坐直了身子。
    童瑞心头不禁大震。
    这卫王殿下,是在苏州做了什么,竟然能引得陛下如此!
    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若是不好的事情,今夜的宫里,不知道又有谁要遭殃了。
    虽然如此想着,虽然对那封信报的内容无比好奇,但童瑞还是忍住了偷瞄的冲动,老老实实地垂首站在一旁。
    “童瑞,朕饿了,去长宁宫里替朕取些糕点来。”
    当天德帝略显苍老的声音响起,童瑞在躬身应下的同时,心头也明白,卫王这是干了件让陛下非常满意的事情。
    等童瑞走了,天德帝看着手中的信报,连连点头,甚至忍不住握拳轻轻挥了挥,眼神中藏着止不住的欣慰。
    这份欣慰,不止是对卫王在江南做下的事情,更是对卫王在信中所表现出来的坦诚。
    能干且忠诚的儿子,谁会不喜欢呢!
    并且,更让他更喜欢的,是这封信报末尾附上的清单。
    以千万两为单位的金银珠宝,哪个皇帝会拒绝呢?
    等童瑞回来,天德帝吃了一块糕点,缓缓道:“去请定国公入宫。”
    楚王府。
    在当今天下的顶层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被说烂了的话:
    陛下诸子,楚王最贤,齐王最狡,燕王最烈,蜀王最仁,代王最庸,卫王最勇。
    此刻的楚王府中,这井井有条的陈设,那秩序井然的仆人,着实没有辱没贤王的名头。
    楚王皇甫烨端坐在椅子上,看着书。
    他的椅子和市面上寻常的椅子有些不同,在椅子前方,支出来两个脚踏,当楚王坐在上面,将脚放在脚踏之上时,刚好就能保证整个人坐得笔直而对称。
    他双手持着书,左右展开的幅度都是一模一样,一派岁月静好,潜心向学的样子。
    “殿下!”
    一声呼喊,将这份宁静猝然打破。
    楚王缓缓合上手中的书,将它在桌面上放好,而后转头看向快步走入房间的心腹门客。
    来人样貌清癯,蓄着两撇八字胡,看上去颇有几分儒雅之感。
    但此刻他的脸上,却全无儒雅从容的样子。
    楚王看着他,轻声开口道:“你的帽子歪了。”
    来人连声焦急道:“殿下,苏州出了大事了!南京巡抚马有昌,苏州知府林满,死了!苏州商会会长洪成,也因为通倭被抄家处斩了!目前苏州方面给朝廷的奏报是,洪成勾结倭寇,倭寇入城作乱,杀了马有昌和林满!”
    楚王缓缓起身,走到他身前,“本王跟你说了,你的帽子歪了。”
    说着就伸出手,主动帮幕僚理正了帽子。
    然后,他才缓缓道:“如此说来,如今的苏州城,已经是老六说了算了。”
    幕僚也在这份从容气度下,缓缓冷静下来,“恐怕还不止。苏州位置重要,卫王又行抄家之事,恐怕已有诸多把柄在手。”
    楚王微微点头,神色并无慌乱沮丧,“如此看来,是本王低估他了。”
    “他那个手下,可还在京城?”
    “殿下如果说的是那个叫乔三的,是在的。”
    “看来本王需要与他再见一面了。你安排一下。”
    “是。”
    楚王看着幕僚,微笑着道:“又没多大事,别苦着个脸。”
    幕僚强挤出几分笑容,拱手叹服,“殿下之胸怀,实令属下佩服至极。”
    楚王平静地转过身,在椅子上坐下,重新捧起书本,“准备一下,该要入宫了。”
    幕僚点头,果然,片刻之后,宫中传旨的太监就来了,请楚王入宫议事。
    另一边,齐王府。
    比起楚王府的极致整齐和秩序,齐王府就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从里到外,从景致到人物,都突出两个字:豪横。
    高大挺拔,一身华贵的齐王原本豪迈随性地坐在坐榻上,斜倚着凭几,却在听见手下的消息后,震惊地起身,又惊又喜,“你说什么?”
    “回殿下,这是真的,苏州府、南京省的公文都送来了,江南总督俞翰文的折子也递到了政事堂。苏州商会会长洪成勾结倭寇,城中作乱,南京巡抚马有昌、苏州知府林满两人都死在了乱军之中。卫王和苏州卫指挥使张世忠联手平乱,斩杀倭寇数百人,但还是走脱了贼首中条三郎。”
    齐王兴奋地握拳在掌心一击,马有昌和林满都是楚王的嫡系,更关键的是,这两人死后,两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空出来了!
    他扭头看向房间一旁,“独孤先生,你怎么看?”
    房间内的书桌旁,还坐着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文士,轻捻着胡须,“江南人跟倭寇有勾结,此事不假。但要说洪成引倭寇入城,杀了马有昌和林满,这不可能,应该是卫王的手笔。而且那个中条三郎,恐怕落进了卫王的手中。”
    齐王皱眉,“那意思是此事还会有变数?”
    独孤先生笑了笑,“殿下多虑了,他们是怎么死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真的死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死是陛下希望看到的。江南的公文,便足以定性。”
    齐王闻言眼前一亮,缓缓点头,“不错,父皇本来就要整治江南,如今这两个位置空缺,父皇肯定乐见其成,独孤先生,你说我们要不要?”
    独孤先生摇头,“殿下既然都知道陛下乐见其成,还能想不到陛下会安排自己的人吗?殿下最好是趁机与卫王合作,驱虎吞狼,他那个手下不是还在京城嘛,可以再见一面,但切莫去争这两个位置。”
    齐王对这位独孤先生似是十分信任,闻言立刻点头,“先生说得是,本王知道如何做了。”
    “殿下可以思量一番,如果在下猜得不错,稍后,应该便有人前来请殿下入宫了。”
    话音方落,传召太监便在门房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在这位素重尊卑且生性豪迈的齐王面前,饶是宫中内侍也不敢有丝毫造次,恭恭敬敬地道:“齐王殿下,奴婢奉陛下之命,召您入宫议事。”
    齐王淡淡嗯了一声,朝独孤先生对了个眼神,点了点头,昂首阔步,入宫去了。
    当他从马车上跳下,楚王也缓缓走下了马车。
    “楚王兄。”
    虽然心头极其不情愿,但齐王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行了一礼。
    楚王看着他那故意弄歪的衣服,嘴角抽了抽,在袖中捏着拳头,嗯了一声,快步离开。
    齐王嘴角咧开几分得意的弧度,迈步跟了上去。
    当他们二人前后脚走进御书房,房间里面已经坐着好几位了。
    政事堂的五位相公不提,没想到定国公居然也来了。
    瞧见这位,楚王和齐王的心头俱是一震。
    虽然定国公并未插手储位之争,但他的好孙子凌岳却是跟着卫王去了江南,陛下在这个场合,将定国公叫来,是什么意思?
    二人几乎同时都想到了一个可能,齐王一喜,楚王却轻轻地皱了皱眉。
    瞧见人都到齐了,天德帝的声音也缓缓响起。
    “就在方才,朕收到了江南传来的消息,倭寇竟然攻入了苏州城中!那可是江南腹地的苏州啊!而且朕的南京巡抚,朕的苏州知府,就这么死在了倭寇的乱军中!朕想知道,他俞翰文是干什么吃的!”
    天德帝一巴掌拍在面前的案几上,老龙咆哮,亦能震铄山海。
    群臣齐齐起身,“陛下息怒。”
    一个政事堂相公硬着头皮开口道:“陛下,此事目前还未有定论,兴许还有别的说法也不一定。”
    对这等至尊而言,在人前显露的任何情绪都只是自己的工具,心头并没有任何愤怒的天德帝借着怒气冷哼了一声,“你的意思是,朕的江南总督、南京巡抚衙门、苏州知府衙门,所有离得近的人都在说假话?你韩相公远隔千里,倒看得真切?”
    那人连忙道:“微臣心忧失言,请陛下降罪。”
    天德帝看着众人,缓缓道:“那可是苏州啊!富甲天下的锦绣苏州啊!一位巡抚,一位知府,就这么被杀死在府衙,若非卫王和张世忠当机立断,浴血奋战,苏州的子民不知道还要经受多少的磨难!”
    “既然他俞翰文没本事抵挡倭寇,那就别挡了!让他滚回京城来!定国公,可愿替朕辛苦一趟,先稳住江南军务,待朕再寻良将相替?”
    定国公当即站起身来,慨然道:“老臣一家世受国恩,陛下但有所需,老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又一个心向江南的政事堂相公连忙开口劝阻,“陛下,定国公年事已高,江南情况复杂,仓促接手,但有闪失,岂不是让人遗憾?”
    身为江南集团在朝堂顶梁柱的政事堂首相杨阶,终于坐不住了,硬着头皮开口道:“陛下,如今江南倭寇作乱,定国公若能出马,自是极好。但中京离江南太远,定国公前去又需熟悉军务,一来二去,时间过长。依臣之见,倒不如对俞翰文严加申饬,所谓使功不如使过,俞翰文自知犯下大错,定会竭尽所能,清剿倭寇,以保全自身,以安大局,朝廷也可从长计议,根据其表现,再做定夺,不至于慌乱。”
    天德帝闻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点头叹了口气,“子升既如此说了,朕也给你这个首相的面子。”
    杨阶一听这话,猛地抬头,糟了!
    天德帝已经缓缓开口,“那就依你们的,俞翰文继续行江南总督之权,让陆十安原地起复,任南京巡抚,统领南京诸事,协助俞翰文,处理江南兵事。”
    他身子微微前倾,俯视着众人,“诸位没有异议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