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笑啊,怎么不笑了?

    第132章 笑啊,怎么不笑了?
    苏州城西,一派张灯结彩,足足两条街道,都被红绸裹树,红毯铺地,突出的就是一个声势,一个豪奢,一个普大喜奔!
    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后,精心筹备了十余日的典雅园子今日正式开业。
    门口牌匾上,【沧浪园】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据说来自于现任南京巡抚陆十安的亲笔手书。
    这不禁又让人们对沧浪园的背景多了几分猜测。
    心头不爽的同行们本打算将沧浪园那些看着闹心的红绸和红毯给悄悄剪了或者脏污了的,结果一听,他们居然声称是为了迎接新任知府到任的。
    真他娘的臭不要脸!
    明知道对方只是借着这个由头搞事,但人家的确能把新知府借过来,眼红的同行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地认了。
    耳听着周遭民众的议论越来越喧嚣,同行们的脸比他们手下酒楼灶上的锅底还要黑。
    为了扩大沧浪园的声势,确保开业即火爆,卫王此番刻意扩大了这场接风宴的规模。
    这些人当中,不少都拿到了今日的请柬,稍后能够进入沧浪园,去共迎知府大人。
    于是,手握请柬的他们,都在心头冷哼,狂吧,等会我们倒要去看看,到底有几分斤两!
    若是没个底蕴,没个特色,就算当着卫王殿下和知府大人,咱们也能让你下不来台!
    而沧浪园深处,层层园子隔绝了喧嚣,月门影壁阻断了探寻,齐政和沈千钟安坐在房中,在岁月静好的阳光下闲聊。
    今日是沧浪园开业的时候,但操盘这个庞大园子的两个人,交谈的内容却完全和沧浪园无关。
    不是他们不在乎沧浪园的“成绩”,而是他们都有信心。
    成功,是水到渠成,亦是板上钉钉。
    “他们都在迎接新知府到任,就连卫王都去了,你怎么不去凑热闹?”
    沈千钟给齐政倒了一杯冰镇酸梅汤,一边递去一边笑问道。
    这东西从清凉居推出,很快便俘获了苏州士绅的心,成了风靡苏州的顶级消暑饮品,顺带着让清凉居多赚了好一大笔。
    齐政笑着接过,“我以什么身份去呢?”
    沈千钟闻言眉头微皱,沉默片刻,认真道:“这倒也是,你这个身份问题,也到了必须要解决一下的时候了。以你之才,不可能永远只是作为卫王的一个幕僚藏在幕后,眼下又非开国乱世,谋主一说,并非堂皇正道。”
    齐政脸上的笑容也悄然敛去,“老实说,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沈兄有什么建议?”
    沈千钟挑眉调侃道:“这会儿知道叫沈兄了?”
    但他却低估了齐政的脸皮,齐政面不改色,十分光棍,“都要求人办事了,不得拿出几分态度来啊?叫你一声你就赶紧受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沈千钟笑着指了指他,也不计较,“最好的路子,就是如这位即将到任的知府一般,找个顶级的大儒拜师,别跟我提程硕,你若只想在苏州或者江南混迹,他的名声勉勉强强够用,但你要去中京,跟天下才子站在一个台上竞技,那他就差远了。”
    “甚至在我看来,以你之才,咱们这位新知府的先生,也是不够的,最好能拜入那两位声誉满天下,号称南孟北晏的文坛泰斗门下。”
    沈千钟侃侃而谈,“有了名师,便有了士林声望的基础,在此之上,你有才华便能展露出来化作名声,而名声便能使得你在科举之路更加顺畅,等你中得进士,便能走上一条当今天下最清贵也最快捷的仕途之路。”
    沈千钟没有去解释为什么名声能够在公平的科举之路上起效,他相信齐政能懂。
    齐政闻言也微微颔首,看似高大上的读书,跟江湖门派习武没什么两样。
    要想当个大侠,你最好是出身名门正派,然后有行侠仗义的事迹,再配合众人的吹捧,至于手上功夫,当然重要却也不那么重要。
    他对考试其实也并不害怕,这时空也有类似于八股文的答题规范,他以前大学无聊还跟着同样无聊的网友一起做过八股文的拆解和练习,若有名师指导,苦学一段时间,通过会试并不困难。
    到了殿试,那就是他的舞台了。
    只要能过了会试,哪怕是最后一名,他也有信心至少搞个二甲。
    但他也没急着下定论,而是问道:“还有呢?”
    “第二条,那就是进国子监,想办法走赐官、历事转正的道路,这个虽然会被人诟病,也会影响身后名声,但如今这么做的人家多了,大家也不会太过为难,勉强过得去。”
    “第三条,就是走保举之路,过去也不乏有权贵的幕僚,被保举出仕,为官一方,但这个也颇为人所诟病,都是没办法的时候才去试试的。”
    “至于这最后一条,说来也简单,就是军功路线。比如就靠你此番运筹帷幄,聚歼倭寇千人的功绩,只要卫王给你请功,陛下若同意,也是能给你赏赐的。但关键就在于,武将和文官,是两条线,你若以军功入仕,却又走文官之道,会面临很多莫名其妙的敌意和攻击。”
    沈千钟冷笑一声,“就比如咱们这位高知府,很有可能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卫王殿下是个沙场莽夫,从而生出些莫名其妙的优越之感。这种情绪,是几百年来,皇朝与士大夫治天下所形成的,你我纵有万般手段,也难抵抗。”
    齐政缓缓一叹,“我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
    沈千钟一愣,竖起大拇指,“一语中的。”
    阊门码头,卫王昂扬而立,在他身后,是苏州卫指挥使张世忠、暂行苏州府事的苏州同知蒋琰、巡查御史、织造太监、以及整个苏州班子的成员。
    常驻在苏州的朝廷衙门之中,也就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掺和政务的百骑司千户没有出现。
    还有的便是一些能够上得了台面的苏州士绅代表。
    看着卫王的背影,苏州城中这些官吏都不禁窃窃私语。
    “卫王殿下亲自到码头迎接,这可真是给足了新知府的面子啊!”
    “可不是么,按说人家是钦差,又是皇子,该是坐在府邸里等着新知府上门拜码头的。”
    “我要是那新知府,瞧见这阵仗,不得感动得哭起来啊!”
    听着身后这些隐隐的交谈,苏州同知蒋琰的嘴角也微微翘起。
    如今殿下整个苏州军政皆握于一手,如果殿下不配合,别管来的是谁,这知府位置都坐得不容易。
    但殿下却摆出了这样友好的姿态,相信这位高翰林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感恩。
    那么在陆大人掌控南京省,高翰林坐镇苏州府的情况下,整个南京省被缓缓蚕食便是指日可待之事了!
    至于他这位苏州二把交椅并没有成功升任这件事,他是没有怨言的,因为在事发之后,卫王殿下便亲自找他谈了,强行将他推上知府之位反而是众矢之的,他的未来,在别处。
    张世忠也看着面前的年轻身影,心头颇有几分感慨。
    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半点不看好卫王此行的,只不过是不自量力地来走走过场罢了。
    朱完如何?太子如何?不都是败走江南嘛!
    但没想到,卫王来了之后,智斗林满,收编流民,生丝商战,镇杀倭寇,直到最后的惊天破局,这一桩桩一件件,居然真的让这个年轻人办成了。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有才有能还年纪轻轻的卫王殿下,却有如此清晰的大局判断和气度。
    明明地位更高,明明已经掌控了整个苏州,却还能折节如此,反正张世忠设想了一下,换做是他,是做不出这样的举动的。
    在众人的浮想联翩中,楼船缓缓靠岸。
    当船停稳,舢板放下,在众人的眼前,先下来的,居然不是高远志,而是他的数位奴仆?!
    而后穿着官服的高远志才在一道道目光的聚焦中,缓缓从船舱走了出来,而后迤然地走下了船。
    缓步来到卫王面前,他振袖一礼,“下官见过卫王殿下,见过诸位同僚。”
    ???
    众人忍不住面面相觑,就这?
    这大热天的,卫王纡尊降贵来到码头上亲自迎接,哪怕是傻子都知道说一句久等了,有劳了,受宠若惊之类的话吧?
    你都知道你是下官了,你还摆这么大的架子?
    卫王却似乎不以为意,微笑道:“长路迢迢,高知府一路辛苦了。”
    高远志摆了摆手,“殿下言重了。此行一路,见中京之雄浑厚重,见两淮之壮美繁盛,大河滔滔,生民汲汲,皆是不同之风景,及至江南,观京口而忆郗文成护国之艰,临常州而缅季扎三让王位之贤,过无锡而品惠山泉得茶圣之真意,至于苏州,便可望寒山之钟,感枫桥之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般旅程,于我等读书人而言,谈不上辛苦,倒是乐在其中。”
    当高远志这番如同孔雀开屏般的卖弄出口,在场之人几乎齐齐色变。
    你这是在干什么!
    卫王殿下客套一句你辛苦了,你他娘的引经据典,显摆一通,然后说对我们读书人来说不辛苦。
    你是什么意思?
    卫王殿下是粗人,不解风情,所以觉得辛苦?
    纵然你没这个意思,但你也不懂人情吗?
    苏州城头面人物都来了这儿,晒着太阳等你,你装他娘的哪门子清高啊?
    苏州同知蒋琰的眉头几乎是明显地皱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悦。
    而一旁护卫的田七等人,更是眼神不善地盯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傻子。
    但位于队伍末端的苏州士绅们,确实暗暗兴奋,好好好!
    他娘的,受了这么久的气,眼看着卫王在苏州一手遮天,如今终于有能治他的了。
    若是皇帝的人和卫王斗起来,他们岂不是又有机会了?
    卫王微微眯眼,齐政一开始跟他讲这个可能的时候,他还觉得有些不现实,没想到还真叫齐政说对了。
    他不动声色,依旧微笑道:“如此甚好,得知高知府前来赴任,苏州上下都十分欣喜,本王为你介绍一番。”
    说着便神色如常地替高远志介绍起了身后众人,高远志这时候倒没拿捏架子,一板一眼地和众人见了礼。
    而后卫王笑着道:“本王也为高知府准备了接风宴,请吧。”
    高远志微微颔首,伸手一让,“殿下,请。”
    听见这半点都不谦虚的语气,田七登时忍不住一声冷哼。
    这声冷哼传入高远志的耳中,更让这位清贵翰林心头冷笑,果然是不懂规矩的兵痞子,只知道粗鲁示威,但你除了无能的愤怒又能如何。
    望着卫王和高远志的背影,许多人的心头,都生出了几分刺激的心思,这下有好戏看了!
    当看到铺着的红毯和树上的红绸,高远志的心头愈发确信,卫王就是想要招揽自己,作为他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基础。
    对于这个事情,高远志本身不是非常排斥的,毕竟他的根脚在陛下那儿,陛下来之前也有过一些隐晦的暗示。
    但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要想招揽本官为你所用,那本官就要看看你卫王有没有那个本事和心胸了!
    “卫王殿下,如今苏州方遭兵祸,如此铺张浪费,恐为不美吧?”
    高远志一句话,瞬间又让卫王身后的张世忠和蒋琰一愣。
    二人都开始忍不住想,他娘的,陛下手底下的人,都这么莽的吗?
    而后另一个让他们恐惧的念头又不由升起,难不成这是陛下的敲打?
    但这个念头旋即又被他们否定,如今卫王殿下在江南这是绝对的立功,这时候敲打卫王,陛下图什么?
    那就是单纯的这位高知府眼高于顶,看不清形势?
    听说这位从未外放过地方,一直都在翰林院,真就是这么蠢?
    卫王却只是平静地笑了笑,“这是一家新开业的园子,高知府也是新来,新上加新,欣欣向荣嘛!”
    高远志轻笑一声,“我曾听闻苏州府的玉液坊、长歌馆、烟雨楼,都是颇为有名的去处,颇具底蕴,殿下去旧向新,就不知此间可有江南之韵味了。”
    蒋琰忍不住开口道:“高大人,江南之底蕴,不在陈设之新旧,而在景,在人。”
    张世忠刚觉得蒋琰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忽然心头一动,这他娘的是在表忠心啊!
    当即也跟着开口附和,“不错,高大人还是等看过之后,再做评价吧。”
    被两人这么一怼,高远志不屑地笑了笑,甚至都没回话,而是对卫王道:“殿下,请吧。”
    卫王点头,在掌柜的谦卑伺候下,当先走了进去。
    等走入园子,高远志心头略多了几分讶异,别说,这园子还真有几分典雅的真意。
    这感觉是不好找寻的,就好比世人皆知梅兰竹菊为雅,琴棋书画为雅,但同样的东西不同的搭配那就是不同的味道。
    很显然,这个园子的设计之人,真得了其中真意的。
    和谐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置身其中,放眼四周,确有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之感。
    卫王微笑开口,“高知府以为此间如何?”
    这一句话,他也是在考量高远志其人的心胸。
    单纯有几分读书人的倨傲迂腐,那还有能救,但若是颠倒黑白,心胸狭隘而无容人之量,那就没什么争取的必要了。
    他就要用另一个方案,将高远志搞成一个摆设了。
    【祭则司马,政则世家】这种事情,在江南之地,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高远志点了点头,“殿下所选之处,的确是不俗,至少下官是非常佩服的。常听人说起苏州园林之美,此园可能得其中之真味?”
    卫王笑了笑,“这个我这个外人可不好说,咱们得问问本地人。”
    于是众人一边前行,一边叫来一个本地的士绅代表。
    听了问题,那士绅代表稍一沉默,开口道:“此地园景的确令人惊叹,但苏州酒楼的精髓在于菜肴,在于唱曲,在于评书,在宴饮之余,亦有丝竹之乐,雅俗共赏,便是寻常百姓也能得此乐。”
    卫王面色如常,但心头冷哼,果然如齐政所说,这帮士绅不可能真正老实。
    高远志笑着道:“殿下,不知此间可有这些?”
    卫王也点了点头,“自然是有的,走吧,咱们入座。”
    众人来到园子中间的一处湖畔。
    湖面不大,围绕这一方小湖,有着十多个小屋子。
    说是屋子,更像一个凉亭,四面的门都是活动可折叠的,夏日之时,将门折起,珠帘放下,便有习习凉风入内。
    自岸边一道走廊延伸入湖中,展开一个宽大平台,便是可被四面观看的舞台。
    卫王和高远志、张世忠、蒋琰、以及监察御史王御史、织造太监董公公六人一起坐入正对舞台,视野最好的位置。
    其余人也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井然有序。
    而等众人落座,沧浪园的掌柜便出来,先朝着卫王等的所在一拜,再向着四方一拱手。
    “今日是知府大人新到任之时,亦是鄙园开业之日,能得卫王殿下、知府大人、指挥使大人及诸位大人、员外等大驾,鄙园蓬荜生辉,特奉上新曲一首,新评书两段,聊表谢意。”
    高远志眉头微挑,“殿下,这园子是新的,曲子也是新的?”
    卫王不动声色,“听说是他们新编的曲子,本王也未曾听过。”
    “殿下,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曲子,还是越经典的越好嘛!”
    蒋琰再度开口反驳,“高大人,这再经典的曲子,也总是从新曲子来的,这沧浪园今日新曲,又何尝不能称来日之经典呢?”
    “呵呵!”
    高远志轻笑两声,不再言语。
    这经典之曲要是能那么轻易地造就,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苦心孤诣,如今也没几曲了。
    同样的笑声,也在其余几个亭子里响起。
    兴许是顾及着卫王的面子,笑声没有很放肆,但在这一片幽静之下,却还是颇为刺耳。
    就在这时,掌柜亲自来到卫王所在的亭前,“殿下,诸位大人,此乃苏州本地唱腔,又是新曲,恐诸位大人听不习惯,小的特来送唱词,供殿下及诸位大人一览。”
    其余亭子中,也有小厮送上唱词。
    不等卫王开口,高远志就笑着道:“拿进来吧,咱们就看看蒋大人说的经典之作是什么。”
    蒋琰面色微变,但在卫王平静的脸色下并未发作。
    当高远志拿过一本小册子,舞台之上的戏子也悄然就位。
    随着一声乐起,高远志翻开了册子。
    然后,他的面色便悄然一凝。
    册子一开始,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了整个故事。
    文字很短,但以高远志的见识,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故事的奇幻瑰丽,巧妙迭出。
    单从这个故事而言,还真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啊!
    而后当他根据介绍,看向这一个选段的正文时,舞台之上,伶人的声音便婉转而起。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钿,没揣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高远志看着手中的唱词,听着耳中动人的唱腔,整个人都傻了。
    这.这.这.
    这就算他也写不出来啊!
    而不仅是他,四周原本哄笑四起的亭子也悄然安静了。
    看着舞台上的表演,一张张嘴巴微张着,将惊愕凝结在了脸上。
    瞧见这一幕,田七心头那叫一个舒坦。
    不愧是齐公子!
    别管什么事儿,只要齐公子一出手,便能叫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傻眼!
    他嘿了一声,“笑啊,怎么都不笑了?”
    声音不大的一句话,却如一个响亮的巴掌,扇在了方才还恃才傲物的高远志脸上,也扇在了瞧不上沧浪园等着看卫王笑话的一众士绅脸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