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苏州赠礼,中京风起(二
第138章 苏州赠礼,中京风起(二合一)
孟夫子和那些文章道尽天下事,不肯俯首见众生的儒士不同,他一贯是持仁爱之心,站在百姓这头的。
但即使是他,也很难想象,能有这样一个角度来解读世道的根基。
让被整个天下的权贵鄙夷和无视,甚至自己都视自己若草芥蝼蚁的平民百姓,变成决定天下兴亡的根本。
但慢慢他也懂了,齐政口中的百姓,是一个统称,是一种虚指。
具体到每一个人,他们依旧只是艰难求活的蝼蚁;
但当蝼蚁们都走投无路之际,聚集起来,便能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力量。
他想到了蚂蚁,想到了蝗虫,想到了大泽乡的怒吼,想到了黄巾旗下的呐喊,想到了那年秋天里的我开后百杀
正当孟夫子震惊之际,一个身影默默走了过来,蹲下身子,将一个软垫放到了孟夫子的面前。
孟青筠只是平静地看了孟夫子一眼,孟夫子就连忙老实地将垫子放在了屁股下。
而后孟青筠将另一个垫子递给了齐政,齐政微微一怔,旋即点头致谢,笑着接过。
孟青筠也没有多说,微微欠身,转身离去。
孟夫子得意道:“我孙女,怎么样,漂亮吧?”
齐政点了点头。
孟夫子却又叹了口气,“只可惜跟着我这个老头子,荆钗布裙,却误了她的年华啊!”
齐政摇头道:“老先生这就错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多少粉黛都买不来的。”
孟青筠离去的脚步悄然一顿,旋即快步走进了船舱。
关上房门,她背靠着门上,下意识地摸了摸脸,怎么好像有点烫呢!
她的心中,仿佛有个小人在不屑地冷哼:孟青筠啊孟青筠,枉你自诩饱读诗书,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是女儿身,定能不输天下豪杰,没想到别人随口一句诗就把你撩拨成这样,你也太没定力太没骨气了!
但同时,又有个刚刚冒头的小人弱弱地争辩:可是,那句诗真的写得很好啊,而且夸到我的心坎儿里去了。
夸夸夸,夸你两句,你就不知道姓什么了吗?你忘了你的志向和抱负了吗?
强壮小人跳起来,一巴掌将刚冒头的小人拍死在地上。
孟青筠也深吸一口气,缓缓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心绪。
来到临窗的椅子上坐下,借着最后一点残阳,为她爷爷缝补起破了的衣衫。
甲板上,孟夫子越看齐政越顺眼,“小友多大了啊?”
“马上十六了。”
“哎呀,小了点。”
“嗯?”
“咳咳,老夫的意思是说,本以为你已经年过弱冠,有此才学已是不俗,没想到还要更小。”
齐政讪笑两声,“老先生过誉了。”
“小友此行,欲往何处?”
“苏州。”
“以你之才学年纪,可曾过了乡试?”
齐政苦笑一声,“小子惭愧,连府院试都未曾考过。”
“你有一颗爱民之心,又兼如此之才,不入朝为官实在是可惜了,若要入朝为官,最好的还是走科举之道。”
齐政点了点头,“晚辈省得,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那就好。”
孟夫子并没有多说什么,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别的,待到天黑风渐起,便返回了船舱。
回到房间,孟夫子看着自己的宝贝孙女,笑着端详一番,“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错不错。”
孟青筠平静地看了他一眼,“我去给你端饭。”
看着孙女的背影,孟夫子眉头一挑,咦?这么平静?不应该啊?
他旋即笑着摇了摇头,不再计较这点小插曲,在椅子上坐下,望着窗外的河水,脸上的笑容悄然收敛,目光渐渐发直,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接下来的几日,齐政和孟夫子不时会聊聊天,周坚闲着无聊也打算凑凑趣,然后发现自己完全插不进嘴。
不过,当他偶尔开口,都能让孟夫子和齐政,感受到他的纯真,那种未被知识污染的清澈眼神和质朴语言,倒也给这趟旅途平添了几分乐趣。
当逆流的船终于遥望见了苏州码头,站在甲板上的齐政看着身边的老头儿,笑着道:“老先生,趁着停船装卸之际,不如下去走走,晚辈知道一个地方,就在码头上,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孟夫子摆了摆手,正要拒绝,周坚伸手搂着他的肩膀,“诶,老先生,来都来了,不说贪慕繁华,能不见识一番吗?下次再来这儿,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孟夫子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点头,“好啊,那就下去走走,待会老夫就去叫叫我那孙女。”
“这就对了嘛!”周坚满意地拍了拍孟夫子的肩膀。
这动作,看得远处的百骑司副统领嘴角直抽抽。
你他娘的是真虎啊!
陛下都不敢做这事儿!
当船靠在了阊门码头,孟青筠戴上轻纱帷帽,也从船舱出来,扶着孟夫子,和齐政周坚一道,走下了船舱。
百骑司几个人聚在一起,嘀咕道:“头儿,怎么说,咱们要不要下去?”
“这不废话吗?”
“但苏州这种地方,保不齐就有认识咱们的人啊!”
“这样,我不下去,你们下去,戴好遮阳斗笠,远远跟着就行。这会儿有这小子的护卫跟着的。”
众人随着看去,果然瞧见了一队护卫悄然将齐政等人保护住了,顺带着也保护了孟夫子和孟青筠。
如今才七月下旬,天气就像一个内燥上火的人,还未能凉快下来。
置身在阊门码头往来如织的人潮中,众人仿佛置身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只消走出几步,汗便从肌肤中渗出,顺着脊背流向腰间。
也正因为如此,当推开清凉居的大门,感受着那铺面而来的凉意时,众人心头那种舒爽和愉悦才来得如此强烈。
好在毕竟清凉居内只是冰鉴,而且人满为患,所以只是凉爽还不至于产生剧烈的冷热温差,否则齐政也不敢带这么大岁数的老头儿来这儿。
瞧见齐政的身影,跑堂的立刻上来迎接,很快掌柜的也凑了上来,毕恭毕敬地问候。
清凉居再满,属于齐政的那个雅间也是空着的。
将一行人请进去,掌柜的亲自奉上最好的茶与点心,而后识趣地退下。
“小友,看这个情形,你似乎是此间的主人?”
孟夫子活到这个份儿上,心思自然同样通透,他并未猜测齐政是什么贵客,而是一眼就看明白了齐政的身份。
周坚竖起大拇指,“嘿,老先生还没老眼昏啊!”
齐政看了周坚一眼,然后笑着对孟夫子和取下帷帽的孟青筠道:“二位旅途劳顿,在此稍作歇息,尝尝这个酸梅汤,消消暑热,也算感念老先生一路上的指点与教诲了。”
“言重了,互相探讨罢了,老夫亦有所得。”
孟夫子笑了笑,而后看着面前这杯黑乎乎如中药一般的东西,面露疑惑,“这便是你说的酸梅汤?”
齐政点头,“此汤去腥解腻,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实乃消暑之佳品。”
孟夫子和孟青筠都将信将疑地端起杯子,浅尝了一口,而后眼前一亮。
孟夫子笑着道:“果然清爽,一口下肚,沁人心脾。听闻前朝有一物,名曰缩脾饮,以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想来不及此汤远矣!”
齐政点头,“稍后晚辈让他们包上一些材料,老先生可以带上,只需以水熬制,便能饮用,此去中京,暑热仍旧,路途劳顿,聊作缓解。”
孟夫子闻言对齐政愈发满意。
他若亮明身份,前来谄媚于他,做得比齐政夸张无数的人都有;
但此番他刻意回避了身份问题,连姓氏都未曾透露,齐政却仍能待他如此,不管是尊重学识还是敬老尊老,都让孟夫子对齐政多了几分喜爱。
他笑着环顾一圈,“此间消费恐怕不便宜吧?”
齐政坦然点头,“开门做生意,各取所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倒也是。”
孟夫子点了点头,学问高到他这个程度,人自然并不迂腐,不会觉得什么做生意挣钱就有什么问题。
“既然都是做这些殷实富贵之家的生意,为何我方才进来的时候,看你在楼边又搭了两个凉棚,里面却都是些力夫啊?”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晚辈虽不才,但是力之所及,也愿意行些善事的。这码头上如此燥热,他们又那般辛苦,过来能稍得荫凉,喝一碗不要钱的茶,抑或一文钱一碗兑了水的酸梅汤,解解暑热,也算是晚辈的一点心意。”
孟夫子缓缓点头,故意问道:“既如此,那你为何又不干脆在这里面开辟一块地方,让他们体验得更好一些?”
周坚当即抢先道:“你个老先生,这话却也迂腐。若是将他们放进来,现在楼里这些人还愿意掏那么多钱吗?到时候不啥也没了?”
齐政笑了笑,“在下以为,经商其实和治国、治家、教书育人一样,不能片面地去追求绝对的公平,绝对的公平并非就是绝对合理,相反,人尽其用,各安所能,才是一个合理的生态之中好的状态。”
“就如这清凉居,有钱之人入内而坐,他们愿意高价,清凉居可以挣到钱,便也有余力为力夫们提供一些优惠和帮助,力夫们享受到了这些,平日里有点什么事儿也愿意搭把手,清凉居名声和实利都得了,楼内的人,和楼外的人,也都自在。”
孟夫子含笑点头,“是这个道理。”
一旁的孟青筠也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她历事不多,只是从书本上得了知识,此刻听见这种具体而微的行为,对人性和处事之法,也多了些许的感悟。
又闲聊了一会儿,再喝下一碗酸梅汤之后,孟夫子叹了口气,撑着膝盖起身,“时候也差不多了,感谢款待,我们也该走了。”
齐政连忙跟着起身,“我送送二位。”
孟夫子摆了摆手,“不必了,小友既然要行科举,必然会去中京,你我中京有缘再见。”
说到这儿,他解下腰间的一块玉佩,“到了中京,可以拿着这块玉佩,来中京城外的周山一见。”
齐政推辞几句,将玉佩收下,而后让掌柜的拿来酸梅汤的药料,亲自将爷孙二人送出了门。
看着二人的背影,周坚撞了撞齐政的胳膊,“政哥儿,问你个问题?”
“说。”
“我刚才盯着那个姑娘看了好几百眼,她最后终于看了我一眼,你说她是不是被我感动,喜欢上我了?”
齐政愕然扭头,看着他,“两种可能,第一你昨晚睡觉屁股没盖好,现在还在做梦;第二,你喜欢上她了。”
周坚眼前一亮,“真的吗?那我们岂不是两情相悦?”
齐政如遭雷击,默默竖起大拇指。
“怎么?瞧不起我,难道我这张脸,不能让这位美人倾心吗?”
齐政默默别过头去,“我说话太直,不太好听,所以就不说了。你还是好好操心一下你的学业吧!”
心大的周坚咧嘴一笑,“我的学业再操心也就那样,但这种事稍微操心一下就不一样了。”
“你倒是看得开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嘿嘿!”
“.”
齐政忽然脚步一顿,周坚差点撞上去来个男上加男,“咋了?你现在终于觉得我和那位姑娘般配了吗?”
齐政扭头道:“咱们是不是也该问问人家叫啥?”
周坚嘴角一扯,竖起大拇指,“你也是个人才。”
走出清凉居,孟青筠忍不住问道:“爷爷,你就这么把那玉佩送给他了?”
她身为孟夫子的亲孙女,跟在爷爷身旁照顾了十余年了,自然清楚这玉佩代表的意思。
孟夫子笑着道:“这些日子我与他交谈,其人见识深远,才情天纵,格局甚高,气魄极大,更兼有一颗仁者爱人之心。唯一欠缺的就是对经典的了解和掌握,恰好这正是你爷爷的长处。若能好生培养,将来必将是社稷之福啊!”
孟青筠秀眉轻挑,抿了抿好看的嘴唇,似有不服,“会不会有些太夸张了?”
孟夫子也没争辩,扭头看着她轻笑道:“和爷爷打个赌?”
孟青筠毫不扭捏,下巴一扬,露出雪白而好看的天鹅颈,豪迈道:“赌就赌!”
“输了你嫁给他?”
“你”孟青筠登时傻眼了,然后跺脚生气道:“哪有你这样的,成天就想着把孙女嫁出去!”
孟夫子笑着赔罪,等孟青筠稍稍消了气,才轻声道:“丫头啊,爷爷已经七十二了,你打小便没了父母,爷爷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
轻轻的一句话,便让孟青筠所有的气都消了,眼眶也红了,“爷爷.”
“好了,好了。又不是催着你嫁,爷爷要能赌赢,证明这小子本事、能力、心性都不差,那才能算配得上你的良人。慢慢来吧,爷爷争取多活些日子。”
孟青筠无言,只是默默紧了紧扶着老人的手。
走了几步,孟夫子忽然停步,“今日那小子说得对,此去中京,不知此生还有无机会回来,有些人还是见见吧。”
孟青筠疑惑道:“爷爷在苏州还有故人?”
“算是吧,一位故人的弟子,也曾在一场剡溪集会时向我求教,算是个心思正派的后生。”
二人找到随行的百骑司人员,弄了一辆马车,悠悠进了城。
一路来到程府,接管安防充作马夫的百骑司副统领便跳下马车,对门房道:“劳烦阁下与贵府主人说一声,就说剡溪有故人来访。”
门房看了看眼前人又看了看马车,撂下一句稍等,便匆匆进了府。
然后,他就惊愕的发现,当他将这个消息告知正在画画的老爷时,老爷竟然直接愣住,然后将手里画笔一扔,便匆匆跑了出去。
瞧见那几乎已经完工的画,被墨迹粗暴地污掉,就好似一个美人脸上被划拉了一刀,让他忍不住心痛。
接着更好奇起,来人到底是何身份,竟然能引得自己老爷这等大儒如此失态。
当程硕冲出府门,孟青筠已经戴着帷帽下了马车,站在一旁,轻声道:“程夫子请上车。”
程硕愣了愣,朝孟青筠拱了拱手,而后钻进马车,便瞧见了那张让他敬佩不已的面容。
他正要行礼,就被孟夫子一把按住,“车厢不方便,不必多礼了。”
程硕激动道:“镜湖先生,竟然真的是您?既然来了,进府喝盏茶,容晚辈向您讨教几句再走吧。”
孟夫子笑了笑,“此番偶然路过苏州,便来看看你,就不多叨扰了。”
程硕坚持,“那怎么行,您来了晚辈这儿,简直是蓬荜生辉,晚辈若是如此失了礼数,岂不为天下士林所耻笑!”
孟夫子摆了摆手,“此番老夫外出,并未告知任何人,还需要子丰替我保密啊!”
程硕一愣,旋即也不纠结,果断点头。
“这些年,听说你在苏州,名声渐起,很不错。”
孟夫子用一句话,开始了这场叙旧。
当程硕聊了两句,忽然,一个极其大胆的念头在他心里陡然升起:
既然自己已经没什么可教给齐政的了,也自觉没资格当齐政的授业恩师,那为何不向这位如今天下唯一的文宗举荐呢?
念头升起,便像过年的猪和生气的夫人一样,按都按不住。
他看着孟夫子,用很期待且很郑重的语气道:“镜湖先生,听说您还一直未收关门弟子,这些日子,晚辈遇见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后生,不知您能否拔冗一见?”
而后他仿佛生怕孟夫子拒绝一般,抢先道:“此子才情不凡,当初苏州三大书院招生文会,异军突起,斩落文魁。一首爱莲说,震惊全场。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宛若天成。而且治学态度端正,他曾写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晚辈以为,此子绝对值得镜湖先生考察一二。”
孟夫子缓缓点头,“听你如此说来,的确才情不凡。不过老夫现在已无再收徒之心,而且今日时候不巧,日后有缘再见吧。”
程硕还想替齐政争取一下,但孟夫子已经摆手道:“有你教导,已是足够,无需多虑。”
二人又说了几句,孟夫子便开口道:“好了,今日进城,就是来见你一面,如今面也见到了,老夫也该启程离开了。”
程硕挽留不得,只好依依不舍地退下马车。
“好了,也无需相送,好生治学,希望未来,这天下文坛,有你程子丰一席之地!”
孟夫子朝他摆了摆手,而后马车缓缓动了起来。
望着马车远去,程硕长叹一口气。
齐政啊齐政,这天大的机缘,我不是没帮你争取,可惜啊!
中京城,皇宫之中。
傍晚暑热稍退,天德帝缓缓推开窗户,望向南面,轻声道:“镜湖先生到哪儿了?”
身后不远处,百骑司的统领躬身道:“崔奇亲自去接的,三日前的信报,说已经自刘家港换船,将自运河而上。”
“让你查的那两个事情,如何了?”
“都已颇有进展,相信待卫王殿下回京,便能准备妥当。”
天德帝轻嗯了一声,望着天边。
“这中京城,也该吹几场风了。”
(本章完)
孟夫子和那些文章道尽天下事,不肯俯首见众生的儒士不同,他一贯是持仁爱之心,站在百姓这头的。
但即使是他,也很难想象,能有这样一个角度来解读世道的根基。
让被整个天下的权贵鄙夷和无视,甚至自己都视自己若草芥蝼蚁的平民百姓,变成决定天下兴亡的根本。
但慢慢他也懂了,齐政口中的百姓,是一个统称,是一种虚指。
具体到每一个人,他们依旧只是艰难求活的蝼蚁;
但当蝼蚁们都走投无路之际,聚集起来,便能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力量。
他想到了蚂蚁,想到了蝗虫,想到了大泽乡的怒吼,想到了黄巾旗下的呐喊,想到了那年秋天里的我开后百杀
正当孟夫子震惊之际,一个身影默默走了过来,蹲下身子,将一个软垫放到了孟夫子的面前。
孟青筠只是平静地看了孟夫子一眼,孟夫子就连忙老实地将垫子放在了屁股下。
而后孟青筠将另一个垫子递给了齐政,齐政微微一怔,旋即点头致谢,笑着接过。
孟青筠也没有多说,微微欠身,转身离去。
孟夫子得意道:“我孙女,怎么样,漂亮吧?”
齐政点了点头。
孟夫子却又叹了口气,“只可惜跟着我这个老头子,荆钗布裙,却误了她的年华啊!”
齐政摇头道:“老先生这就错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多少粉黛都买不来的。”
孟青筠离去的脚步悄然一顿,旋即快步走进了船舱。
关上房门,她背靠着门上,下意识地摸了摸脸,怎么好像有点烫呢!
她的心中,仿佛有个小人在不屑地冷哼:孟青筠啊孟青筠,枉你自诩饱读诗书,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是女儿身,定能不输天下豪杰,没想到别人随口一句诗就把你撩拨成这样,你也太没定力太没骨气了!
但同时,又有个刚刚冒头的小人弱弱地争辩:可是,那句诗真的写得很好啊,而且夸到我的心坎儿里去了。
夸夸夸,夸你两句,你就不知道姓什么了吗?你忘了你的志向和抱负了吗?
强壮小人跳起来,一巴掌将刚冒头的小人拍死在地上。
孟青筠也深吸一口气,缓缓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心绪。
来到临窗的椅子上坐下,借着最后一点残阳,为她爷爷缝补起破了的衣衫。
甲板上,孟夫子越看齐政越顺眼,“小友多大了啊?”
“马上十六了。”
“哎呀,小了点。”
“嗯?”
“咳咳,老夫的意思是说,本以为你已经年过弱冠,有此才学已是不俗,没想到还要更小。”
齐政讪笑两声,“老先生过誉了。”
“小友此行,欲往何处?”
“苏州。”
“以你之才学年纪,可曾过了乡试?”
齐政苦笑一声,“小子惭愧,连府院试都未曾考过。”
“你有一颗爱民之心,又兼如此之才,不入朝为官实在是可惜了,若要入朝为官,最好的还是走科举之道。”
齐政点了点头,“晚辈省得,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那就好。”
孟夫子并没有多说什么,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别的,待到天黑风渐起,便返回了船舱。
回到房间,孟夫子看着自己的宝贝孙女,笑着端详一番,“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错不错。”
孟青筠平静地看了他一眼,“我去给你端饭。”
看着孙女的背影,孟夫子眉头一挑,咦?这么平静?不应该啊?
他旋即笑着摇了摇头,不再计较这点小插曲,在椅子上坐下,望着窗外的河水,脸上的笑容悄然收敛,目光渐渐发直,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接下来的几日,齐政和孟夫子不时会聊聊天,周坚闲着无聊也打算凑凑趣,然后发现自己完全插不进嘴。
不过,当他偶尔开口,都能让孟夫子和齐政,感受到他的纯真,那种未被知识污染的清澈眼神和质朴语言,倒也给这趟旅途平添了几分乐趣。
当逆流的船终于遥望见了苏州码头,站在甲板上的齐政看着身边的老头儿,笑着道:“老先生,趁着停船装卸之际,不如下去走走,晚辈知道一个地方,就在码头上,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孟夫子摆了摆手,正要拒绝,周坚伸手搂着他的肩膀,“诶,老先生,来都来了,不说贪慕繁华,能不见识一番吗?下次再来这儿,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孟夫子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点头,“好啊,那就下去走走,待会老夫就去叫叫我那孙女。”
“这就对了嘛!”周坚满意地拍了拍孟夫子的肩膀。
这动作,看得远处的百骑司副统领嘴角直抽抽。
你他娘的是真虎啊!
陛下都不敢做这事儿!
当船靠在了阊门码头,孟青筠戴上轻纱帷帽,也从船舱出来,扶着孟夫子,和齐政周坚一道,走下了船舱。
百骑司几个人聚在一起,嘀咕道:“头儿,怎么说,咱们要不要下去?”
“这不废话吗?”
“但苏州这种地方,保不齐就有认识咱们的人啊!”
“这样,我不下去,你们下去,戴好遮阳斗笠,远远跟着就行。这会儿有这小子的护卫跟着的。”
众人随着看去,果然瞧见了一队护卫悄然将齐政等人保护住了,顺带着也保护了孟夫子和孟青筠。
如今才七月下旬,天气就像一个内燥上火的人,还未能凉快下来。
置身在阊门码头往来如织的人潮中,众人仿佛置身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只消走出几步,汗便从肌肤中渗出,顺着脊背流向腰间。
也正因为如此,当推开清凉居的大门,感受着那铺面而来的凉意时,众人心头那种舒爽和愉悦才来得如此强烈。
好在毕竟清凉居内只是冰鉴,而且人满为患,所以只是凉爽还不至于产生剧烈的冷热温差,否则齐政也不敢带这么大岁数的老头儿来这儿。
瞧见齐政的身影,跑堂的立刻上来迎接,很快掌柜的也凑了上来,毕恭毕敬地问候。
清凉居再满,属于齐政的那个雅间也是空着的。
将一行人请进去,掌柜的亲自奉上最好的茶与点心,而后识趣地退下。
“小友,看这个情形,你似乎是此间的主人?”
孟夫子活到这个份儿上,心思自然同样通透,他并未猜测齐政是什么贵客,而是一眼就看明白了齐政的身份。
周坚竖起大拇指,“嘿,老先生还没老眼昏啊!”
齐政看了周坚一眼,然后笑着对孟夫子和取下帷帽的孟青筠道:“二位旅途劳顿,在此稍作歇息,尝尝这个酸梅汤,消消暑热,也算感念老先生一路上的指点与教诲了。”
“言重了,互相探讨罢了,老夫亦有所得。”
孟夫子笑了笑,而后看着面前这杯黑乎乎如中药一般的东西,面露疑惑,“这便是你说的酸梅汤?”
齐政点头,“此汤去腥解腻,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实乃消暑之佳品。”
孟夫子和孟青筠都将信将疑地端起杯子,浅尝了一口,而后眼前一亮。
孟夫子笑着道:“果然清爽,一口下肚,沁人心脾。听闻前朝有一物,名曰缩脾饮,以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想来不及此汤远矣!”
齐政点头,“稍后晚辈让他们包上一些材料,老先生可以带上,只需以水熬制,便能饮用,此去中京,暑热仍旧,路途劳顿,聊作缓解。”
孟夫子闻言对齐政愈发满意。
他若亮明身份,前来谄媚于他,做得比齐政夸张无数的人都有;
但此番他刻意回避了身份问题,连姓氏都未曾透露,齐政却仍能待他如此,不管是尊重学识还是敬老尊老,都让孟夫子对齐政多了几分喜爱。
他笑着环顾一圈,“此间消费恐怕不便宜吧?”
齐政坦然点头,“开门做生意,各取所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倒也是。”
孟夫子点了点头,学问高到他这个程度,人自然并不迂腐,不会觉得什么做生意挣钱就有什么问题。
“既然都是做这些殷实富贵之家的生意,为何我方才进来的时候,看你在楼边又搭了两个凉棚,里面却都是些力夫啊?”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晚辈虽不才,但是力之所及,也愿意行些善事的。这码头上如此燥热,他们又那般辛苦,过来能稍得荫凉,喝一碗不要钱的茶,抑或一文钱一碗兑了水的酸梅汤,解解暑热,也算是晚辈的一点心意。”
孟夫子缓缓点头,故意问道:“既如此,那你为何又不干脆在这里面开辟一块地方,让他们体验得更好一些?”
周坚当即抢先道:“你个老先生,这话却也迂腐。若是将他们放进来,现在楼里这些人还愿意掏那么多钱吗?到时候不啥也没了?”
齐政笑了笑,“在下以为,经商其实和治国、治家、教书育人一样,不能片面地去追求绝对的公平,绝对的公平并非就是绝对合理,相反,人尽其用,各安所能,才是一个合理的生态之中好的状态。”
“就如这清凉居,有钱之人入内而坐,他们愿意高价,清凉居可以挣到钱,便也有余力为力夫们提供一些优惠和帮助,力夫们享受到了这些,平日里有点什么事儿也愿意搭把手,清凉居名声和实利都得了,楼内的人,和楼外的人,也都自在。”
孟夫子含笑点头,“是这个道理。”
一旁的孟青筠也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她历事不多,只是从书本上得了知识,此刻听见这种具体而微的行为,对人性和处事之法,也多了些许的感悟。
又闲聊了一会儿,再喝下一碗酸梅汤之后,孟夫子叹了口气,撑着膝盖起身,“时候也差不多了,感谢款待,我们也该走了。”
齐政连忙跟着起身,“我送送二位。”
孟夫子摆了摆手,“不必了,小友既然要行科举,必然会去中京,你我中京有缘再见。”
说到这儿,他解下腰间的一块玉佩,“到了中京,可以拿着这块玉佩,来中京城外的周山一见。”
齐政推辞几句,将玉佩收下,而后让掌柜的拿来酸梅汤的药料,亲自将爷孙二人送出了门。
看着二人的背影,周坚撞了撞齐政的胳膊,“政哥儿,问你个问题?”
“说。”
“我刚才盯着那个姑娘看了好几百眼,她最后终于看了我一眼,你说她是不是被我感动,喜欢上我了?”
齐政愕然扭头,看着他,“两种可能,第一你昨晚睡觉屁股没盖好,现在还在做梦;第二,你喜欢上她了。”
周坚眼前一亮,“真的吗?那我们岂不是两情相悦?”
齐政如遭雷击,默默竖起大拇指。
“怎么?瞧不起我,难道我这张脸,不能让这位美人倾心吗?”
齐政默默别过头去,“我说话太直,不太好听,所以就不说了。你还是好好操心一下你的学业吧!”
心大的周坚咧嘴一笑,“我的学业再操心也就那样,但这种事稍微操心一下就不一样了。”
“你倒是看得开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嘿嘿!”
“.”
齐政忽然脚步一顿,周坚差点撞上去来个男上加男,“咋了?你现在终于觉得我和那位姑娘般配了吗?”
齐政扭头道:“咱们是不是也该问问人家叫啥?”
周坚嘴角一扯,竖起大拇指,“你也是个人才。”
走出清凉居,孟青筠忍不住问道:“爷爷,你就这么把那玉佩送给他了?”
她身为孟夫子的亲孙女,跟在爷爷身旁照顾了十余年了,自然清楚这玉佩代表的意思。
孟夫子笑着道:“这些日子我与他交谈,其人见识深远,才情天纵,格局甚高,气魄极大,更兼有一颗仁者爱人之心。唯一欠缺的就是对经典的了解和掌握,恰好这正是你爷爷的长处。若能好生培养,将来必将是社稷之福啊!”
孟青筠秀眉轻挑,抿了抿好看的嘴唇,似有不服,“会不会有些太夸张了?”
孟夫子也没争辩,扭头看着她轻笑道:“和爷爷打个赌?”
孟青筠毫不扭捏,下巴一扬,露出雪白而好看的天鹅颈,豪迈道:“赌就赌!”
“输了你嫁给他?”
“你”孟青筠登时傻眼了,然后跺脚生气道:“哪有你这样的,成天就想着把孙女嫁出去!”
孟夫子笑着赔罪,等孟青筠稍稍消了气,才轻声道:“丫头啊,爷爷已经七十二了,你打小便没了父母,爷爷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
轻轻的一句话,便让孟青筠所有的气都消了,眼眶也红了,“爷爷.”
“好了,好了。又不是催着你嫁,爷爷要能赌赢,证明这小子本事、能力、心性都不差,那才能算配得上你的良人。慢慢来吧,爷爷争取多活些日子。”
孟青筠无言,只是默默紧了紧扶着老人的手。
走了几步,孟夫子忽然停步,“今日那小子说得对,此去中京,不知此生还有无机会回来,有些人还是见见吧。”
孟青筠疑惑道:“爷爷在苏州还有故人?”
“算是吧,一位故人的弟子,也曾在一场剡溪集会时向我求教,算是个心思正派的后生。”
二人找到随行的百骑司人员,弄了一辆马车,悠悠进了城。
一路来到程府,接管安防充作马夫的百骑司副统领便跳下马车,对门房道:“劳烦阁下与贵府主人说一声,就说剡溪有故人来访。”
门房看了看眼前人又看了看马车,撂下一句稍等,便匆匆进了府。
然后,他就惊愕的发现,当他将这个消息告知正在画画的老爷时,老爷竟然直接愣住,然后将手里画笔一扔,便匆匆跑了出去。
瞧见那几乎已经完工的画,被墨迹粗暴地污掉,就好似一个美人脸上被划拉了一刀,让他忍不住心痛。
接着更好奇起,来人到底是何身份,竟然能引得自己老爷这等大儒如此失态。
当程硕冲出府门,孟青筠已经戴着帷帽下了马车,站在一旁,轻声道:“程夫子请上车。”
程硕愣了愣,朝孟青筠拱了拱手,而后钻进马车,便瞧见了那张让他敬佩不已的面容。
他正要行礼,就被孟夫子一把按住,“车厢不方便,不必多礼了。”
程硕激动道:“镜湖先生,竟然真的是您?既然来了,进府喝盏茶,容晚辈向您讨教几句再走吧。”
孟夫子笑了笑,“此番偶然路过苏州,便来看看你,就不多叨扰了。”
程硕坚持,“那怎么行,您来了晚辈这儿,简直是蓬荜生辉,晚辈若是如此失了礼数,岂不为天下士林所耻笑!”
孟夫子摆了摆手,“此番老夫外出,并未告知任何人,还需要子丰替我保密啊!”
程硕一愣,旋即也不纠结,果断点头。
“这些年,听说你在苏州,名声渐起,很不错。”
孟夫子用一句话,开始了这场叙旧。
当程硕聊了两句,忽然,一个极其大胆的念头在他心里陡然升起:
既然自己已经没什么可教给齐政的了,也自觉没资格当齐政的授业恩师,那为何不向这位如今天下唯一的文宗举荐呢?
念头升起,便像过年的猪和生气的夫人一样,按都按不住。
他看着孟夫子,用很期待且很郑重的语气道:“镜湖先生,听说您还一直未收关门弟子,这些日子,晚辈遇见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后生,不知您能否拔冗一见?”
而后他仿佛生怕孟夫子拒绝一般,抢先道:“此子才情不凡,当初苏州三大书院招生文会,异军突起,斩落文魁。一首爱莲说,震惊全场。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宛若天成。而且治学态度端正,他曾写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晚辈以为,此子绝对值得镜湖先生考察一二。”
孟夫子缓缓点头,“听你如此说来,的确才情不凡。不过老夫现在已无再收徒之心,而且今日时候不巧,日后有缘再见吧。”
程硕还想替齐政争取一下,但孟夫子已经摆手道:“有你教导,已是足够,无需多虑。”
二人又说了几句,孟夫子便开口道:“好了,今日进城,就是来见你一面,如今面也见到了,老夫也该启程离开了。”
程硕挽留不得,只好依依不舍地退下马车。
“好了,也无需相送,好生治学,希望未来,这天下文坛,有你程子丰一席之地!”
孟夫子朝他摆了摆手,而后马车缓缓动了起来。
望着马车远去,程硕长叹一口气。
齐政啊齐政,这天大的机缘,我不是没帮你争取,可惜啊!
中京城,皇宫之中。
傍晚暑热稍退,天德帝缓缓推开窗户,望向南面,轻声道:“镜湖先生到哪儿了?”
身后不远处,百骑司的统领躬身道:“崔奇亲自去接的,三日前的信报,说已经自刘家港换船,将自运河而上。”
“让你查的那两个事情,如何了?”
“都已颇有进展,相信待卫王殿下回京,便能准备妥当。”
天德帝轻嗯了一声,望着天边。
“这中京城,也该吹几场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