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人家有权利选择不帮。……

    次日早上,两人一块来到金花服装店,不过没急着进去。
    在附近转了转。
    秦香云第一次来这边,对路况不熟,就跟在于红霞身后。
    于红霞对这边再熟悉不过,她一边往前走一边介绍着。
    “前面就是早市,晚上还有夜市,夏天能到九、十点钟,再往西走就是机械厂了。”
    也就是说这条街是很多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秦香云点点头,她们来的早,这会儿早市还没散市呢,还有许多人,买的卖的,吆喝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十分喧闹。
    “这边地里位置不错,离早市这么近,绝对不会缺客源。”
    可杨金花却把店经营得开不下去,急着出兑,只能说是她管理不善。
    “就是她那店不太大,顶多六十平方。”
    “暂时够用了。”
    “嗯,咱们去跟她谈谈。”
    两人说着往回走。
    杨金花早来了,在店里呢。
    她们推门进来时,店里冷冷清清的,原本挂在墙上的衣服都撤了下来,只剩门口塑料模特身上的几件,其他都胡乱的堆放在地上,左一堆又一堆的,走路都费劲。
    听见开门声,坐在椅子上发呆的杨金花抬起头来,见是她们,脸上表情明显一松,强撑着笑道:“你们来啦。”
    “怎么就你自己?”
    于红霞四下看了看,发现店里连个服务员都没有,这么快就全辞退了?
    “这两个月都是我自己,生意不好,留着那些人也没用。”
    一个个吃里爬外的,只要她不在店里就偷懒不卖货,丢了好几件衣服,扣工资还不乐意,她一气之下都给辞了。
    其实她也没赔什么钱,只是挣得不多,但比上班强。
    毕竟自己当老板,时间上自由,要不是家里出事急着用钱,她还想接着开下去。
    杨金花眼里闪过一丝怨恨,最可恶的是家里养的两个吸血鬼,等她把店兑出去,缓缓的,绝对饶不了她们。
    杨金花深吸了一口气,“你们随便看吧,货就是面前这些,我大致数了下,能有五百六七十件,里间还有些布料,你们要也一并低价给你们。”
    闻言,于红霞看向地上那些衣服,男款女款,薄的厚的都有,五颜六色的。
    她上手扒拉了几下,不是什么好料子的,做工都还行,好好处理一下能卖出去。
    秦香云去里面看布料,杨金花知道她是行家,跟在一旁陪着。
    里间跟外间差不多大,靠窗的地方放着两台缝纫机,还有操作台,上面放着一些做衣服用的工具,布料整齐的摆在靠墙的货架上,有六七十匹。
    秦香云转了一圈,上手摸了摸布料,除了常见的卡其、的确良、斜纹棉布,还有条绒和牛仔布之类的,她们都用得着。
    “杨老板,你说个价吧,合适的话我们就收了。”
    秦香云说完挑挑眉,外间的衣服不值几个钱,这些布才是大头。
    “连半年房租在内三千八!”
    秦香云直摇头,“太多了,据我所知,你这房租不到半年了吧?而且外间的衣服根本不值钱,两块一件都没人要,不然你也不会胡乱堆在地上!”
    “唯一值钱的就这些布料,但你都积压了一夏天,有些还带瑕疵,不能按进价给我们。”
    于红霞附和着点点头,“的确,杨老板,你要的太多了,布料我们并不缺,你若是不诚心兑就算了,我们想开分店完全可以在附近另外租门市。”
    她说的是实情。
    从别人手里兑来的店,不如新开一家,如衣坊开了一年多,早有了自己的口碑。
    杨金花想了想,“你们能出多少?”知道三千八不太可能,她留了还价的空间。
    “三千吧,钱我们都带来了。”
    “不行,三千太少了,最低三千五,我急着用钱。”
    她不是没找过别的老板,不过一听说她急着用钱,都把价压得特别狠,想捡便宜。
    不然她不会上杆子去如衣坊找于红霞。
    “要这样吧,咱们都各让一步,三千三,怎么样?”于红霞最后说道。
    三千三绝对值,不说别的,就是这些货架还有衣架,人型模特买新的就要不少钱。
    而且她刚才特意留意了一眼,附近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门市,不是太小就是位置太偏,好地方都被别人租完了。
    所以哪怕多几百块也成。
    杨金花想了想,同意了,这些钱够她解决家里的事了。
    三人都不是磨叽的,谈妥之后立马去见了房东,说清楚情况,然后到相关部门办理转让手续。
    钱款当面交割清楚,于红霞跟秦香云拿到钥匙,立马雇了两辆平板车,把店里的缝纫机跟货拉走,然后换上新买来的锁。
    年前开业是来不及,分店的事只能过了年再说,但可以找人过来收拾收拾,打扫下卫生,再给墙面重新粉刷一遍。
    布料就交给邵师傅和高师傅,她们会看着利用起来。
    衣服的话,让几个学徒分类拣开,好好检查一下,别有开线脱线的问题。
    然后再熨烫平整挂到店里,三块五块的低价处理,或者做为满赠福利,当赠品送给一些顾客,别说还真有许多人要,仅半个月时间就处理的差不多了,还小赚了一笔。
    进了腊月就是年,一晃到腊月二十三了,今年跟去年一样,公婆他们都来这边过,人多热闹。
    吃完饭,也没急着回去,在这边住一晚,反正房间够用。
    收拾完大家聚齐在客厅里,男人在一旁喝茶聊天,女人们吃着瓜子水果,看电视。
    孩子们围在一起,正摆弄着新玩具,家里气氛温馨又热闹。
    在姜凤淑起身去厕所的时候,李广婷悄声道:“嫂子,我二姐要回来了。”
    于红霞一愣,“广秀吗?”她都快忘了自己还有个二小姑子。
    她只在结婚那年见李广秀过一回,十年了,早不记得她长什么样。
    李广秀是十七岁那年下乡去的西北,后来嫁给当地青年,在那边扎根落户,孩子都生了两个,但一直没回来过。
    实在太远了,好几千里路,或者也不方便吧,毕竟来回一趟路费要不少钱。
    于红霞觉得还有些别的原因,她回城这么久,就没听婆婆提起过几回自己二闺女。
    李广秀对娘家人也不是很亲近,书信有,但每年就两三封。
    “她什么时候回来?”
    “还得几天呢,今天上午来的电话,我听咱妈说的。”
    程云在一边点点头,这事儿她知道,可能二小姑子在电话里说什么了,她感觉婆婆不是太高兴。
    于红霞若有所思的垂下眼帘,在梦里,李广秀是兄弟姐妹们六个当中过得最好的,夫妻恩爱,生活幸福。
    可她记得很清楚,李广秀不是今年回来的,比这要晚几年。
    而且后来在她家需要用钱的时候,李广秀并没有伸出援手。
    于红霞倒也不是怨怪,兴许当时就是手里不凑巧,再说人家有权利拒绝,谁让自家孩子不争气呢。
    晚上睡觉时,她跟姜广军提起这事儿。
    姜广军已经知道了,他哥说的。
    “媳妇儿,你不用太在意,正常相处就行,她们一家回来探亲的,住不了多久。”
    姜广军笑了笑,笑容很淡,他二妹妹那人一向没什么存在感,但有些自己的小心思,只不过比李广英懂得分寸,不会闹的大家很难看,就是跟兄弟姐妹们谁也不亲。
    于红霞点点头,心里有数了。
    李广秀一家四口是腊月二十八这天下午到的,李广城去车站接的。
    快过年了,店里比较忙,姜广军是没时间,他和于红霞晚点去。
    做了几天车,一家子风尘仆仆的到大杂院时,发现除了二哥一家,其他人都在。
    李广秀个子不高,顶多有一米六二,模样也只能算清秀,她长得不像姜凤贤,倒是有点像李昌顺,话不多,文文静静的,有些内秀。
    她现在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子五岁,小的是女儿,刚满两岁,她丈夫姓薛,叫薛卫国,是位转业军人。
    在当地的粮站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人长得也不赖,大高个,身材提拔,五官很周正,配李广秀是绰绰有余。
    于红霞跟姜广军带孩子过来了。
    “二哥,二嫂。”
    李广秀主动打招呼,她声音有些细,听起来柔柔的,有几分江南女子的温婉,给人感觉脾气很好的样子。
    姜广军点点头,于红霞则“哎”地笑着应了一声,两个孩子小声的叫着二舅二舅妈,媛媛她们也礼貌的叫着二姑,二姑父。
    于红霞掏出两个红包递过去。
    二小姑子结婚后头一次回娘家,她跟程云做嫂子的得表示一下,她们商量好的,给每个孩子十块钱,算是见面礼。
    “谢谢二嫂。”
    李广秀没推脱,让孩子们收下了。
    许久不见也不知聊什么,于红霞随口问道:“广秀,你婆家那边分田到户了吗?”
    “分了,今天秋天分的。”她是农户,也分了几亩地。
    “那挺好的,你们夫妻还是两地分居吗?”
    “没有,我们在公社买房子了。”
    李广秀说着挺直了腰杆,她原来是在家上工带孩子的,恢复高考后也考了一次,但落榜了,没再考。
    政策放开以后,她就跟薛卫国搬去公社住了,也做了点小买卖,主要是卖农副产品,还有一些她自己做的吃食。
    家里现在生活条件不错。
    李广秀看着面前的两位嫂子,眼神闪了闪,还真是一个比一个年轻漂亮,也很厉害,都在开店做生意。
    对二嫂她有些印象,比之前爽利了,新大嫂性格不错,感觉比卢美芳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