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开业,林湾村一日游。……
“好,到时候我一定去。”龙泉沟的苹果品质好,去年几乎都是特级果和一等果,姜广军赚了不少钱,今年当然不会错过。
听到自己想要的承诺,宋大牙满意地笑起来,又说了半天才挂断电话。
姜广军舒了口气,转身坐到沙发上,刚吃过晚饭,全家都在客厅里。
电视机开着,孩子们正聚精会神的看着动画片,安静得很。
于红霞手上拿着针线,缝补着皓皓的练功服,臭小子就是费衣服,三套练功服没有一件完好的,不是□□挣开线了,就是衣襟刮出个大口子。
她一边缝一边无奈的摇头,赶明个儿还得做两身,不然这么下去没的换洗了,还有演出服也要准备起来。
姜广军坐过来,瞅了瞅,没吱声。
于红霞随口问了一句,“电话打完了?”这个宋大牙她知道,好几次来电话都是她接的。
“嗯,也没什么事儿,就是让我早点去。”姜广军给自己倒了杯水喝着。
“明天咱们早点走。”去晚了,天气太热,吉普车可没有空调。
“皓皓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他不是休息吗?”
姜广军记得很清楚,武术班上六休一,明天正好放假。
于红霞恍然,她给忘了,“那我得去准备准备。”说着已经缝完最后一针,低头咬断线头,将针收好,就上楼去了。
姜广军轻笑,他媳妇儿这是好久没出门了,一时有些迫不及待。
他想了想,便给顾砚宽打电话,问对方有时间吗?要不要一块去乡下玩。
“明天饲料厂开业吧?行,我去。”顾砚宽很快答应了,他想去看看,给姜广军捧个场,顺便带家人去溜达溜达,散散心。
定好出发时间,姜广军又问乔梁去不去。乔梁还在店里,有方便车当然去。
本来饲料厂开业,他不想这么大张旗鼓的,不过见媳妇这么期待,就干脆多叫上几个朋友,人多一起玩才热闹。
也是时间不凑巧,如果赶上星期天,还能把父母跟二姨一家带上。
姜广军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电话给曹永年问一声。
曹永年说不去了,琳琳也没时间,姑娘大了有自己的交际圈,姜广军没勉强。
次日早上,五点多他就起来了。
先去卤肉店,拿些冰冻的食材,新鲜的担心天热路上捂臭了,又去市场买了齐调料,再回家把烧烤炉子找出来。
还有遮阳伞,这伞是顾砚宽从南方带回来的,一直没用过。
东西装好,草草吃过早饭,三家人,两辆车就出发了。
乔梁带着田芯蕊,他不会开车,只能坐顾砚宽的车。
阚心怡抱着儿子坐副驾驶,箐箐在后排,刚刚好,反正都是熟人,也没什么不自在的。
姜广军在前面带路,他车速不快,到林湾村时已经八点了,走了一个多小时。
下车时,曹祁山父女还有陈烁陈彪兄弟都迎了上来。
姜广军给众人做了介绍。
大家一顿握手寒暄,先在养殖场转转,之后结伴往饲料厂走。
饲料厂在养殖场西边,考虑以后运输方便,选址离乡里公路更近一些。
此时阳光明媚,还不是那么毒辣,于红霞和阚心怡并排走着。
安安早被顾砚宽接过去了。
“红霞姐,这里空气真好,到处都是花花草草,还能听见鸟叫,那边还有山。”
阚心怡深深吸了口气,放眼望去,远处皆是青山绿水和大片的庄稼地。
“我也是第一次来,没想到景色这么好。”于红霞之前听姜广军说过,但没往心里去,不然早来了。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由陈彪的大女儿带着跑到前头去了。
曹祁山的爱人身体不好,没过来,他女儿萱萱,兴趣班结束就过来了,已经玩了好几天,见到媛媛很高兴。
小姑娘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的,欢快极了。
田芯蕊有些跃跃欲试,她也想去奔跑,又不好意思,乔梁让她跟着嫂子。
于红霞看出她的心思,笑着道:“好妹妹,去帮我看着点媛媛她们,别往人少的小路上去。”
田芯蕊点点头,追了过去。
很快响起几声惊呼,随即一片笑声,田芯蕊跟孩子们在草地上嬉闹到一起。
于红霞看着,感叹道:“年轻真好。”她要是再年轻几岁也会毫不犹豫的跑过去。
阚心怡挽着她胳膊,“咱们也不老。”
“不行了,我这几年体力活干的少,缺乏锻炼,跑不动了。”
“我还不如你呢。”阚心怡说完,摸摸肚子,上面全是赘肉,她胖了好多。
“不过这个小田,性格是真好,无忧无虑的,特别爱笑,乔梁就该找个这样的,生活才不会一潭死水。”
乔梁喜欢李广婷的事阚心怡知道,不过她一个外人不好多做评价。
是执着也好,是偏执也罢,感情上的事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根本不受控制。
于红霞笑了笑,也觉得田芯蕊挺适合乔梁的,希望两人能走到一起。
吉时已到,八月八号,上午九点零八分,林湾村兴隆饲料厂正式开业。
鞭炮点燃,噼里啪啦响,声音有些震耳,引来很多村民围观,还挺热闹的。
小小的开业仪式结束,男人们在厂里到处参观,讨论着产能,女人们转了一圈就去外面,到树荫下坐着聊天。
孩子们跑累了,一个个瘫坐在地上。
于红霞拿着毛巾给擦去汗水,又把带来的汽水分了分。
“谢谢婶婶。”
道谢的这个小姑娘是陈彪的大女儿陈夏,她比媛媛大一岁,因为上学晚,九月份也才上初中。
她家就在下面村子,今天是特意跟陈彪来看热闹的,除了她还有很多孩子,不过这会儿都跑开了,没凑过来。
“不用谢。”于红霞给她毛巾让她也擦擦脸上的汗。
这孩子长得十分秀气,一点不像陈彪五大三粗的,也很有教养,这么会儿功夫就跟媛媛她们成了好朋友。
皓皓最野,胡乱喝了几口水,又跟村里的一帮半大小子去玩了。
他们在附近的找到一处小溪,聚在一摸鱼抓虾,嬉笑打闹,弄得一身泥。
欣欣像小尾巴似的跟着哥哥。
于红霞时不时看他们一眼,不让孩子离开自己视线。
十点多,男人讨论完一块找过来,支开红色的遮阳伞,商量好之后,各司其职。
姜广军和乔梁把烧烤炉子点上,曹祁山去张罗午饭,他已经叫人宰了两只鸡,还炖了一锅排骨,顾砚宽负责打下手。
于红霞几个女同志则洗洗刷刷的,还做了两道简单的凉拌菜。
“妈妈,一看!”欣欣拎着小桶跑过来,里面装着很多小鱼小虾。
“哇!捞到这么多,都够炒一盘了。”
于红霞找盆倒出来,刚要拿去收拾,就被姜广军接过去了。
将鱼虾分开处理干净,做成爆炒小河虾跟炸酥鱼,端上来惹得孩子们一阵哄抢。
田芯蕊自己吃的同时还不忘了投喂忙着烤串的乔梁。
“姜哥厨艺真好,小鱼炸得又酥又香。”她不太会做饭,最近正在学。
“这里热,去树荫下坐吧。”
尽管支着伞,可仍挡不住太阳的直射,何况还有碳火烘烤,乔梁后背都湿透了。
田芯蕊一趟趟跑过来,喂他喝水吃东西,也不嫌热。
“我带着帽子呢。”她想陪着乔梁,“肉串还要多久能好?我闻到香味儿了。”
“快了。”乔梁手上不停的翻动着,撒上调料,又烤了一会儿,才将其中一串递给身边的女朋友。
田芯蕊高兴得眯起眼,家里人都说乔梁这人不解风情,是块榆木疙瘩,让她不要太执着,其实才不是。
乔梁只是太直,没谈过恋爱,不懂怎么讨女孩子欢心。
田芯蕊家庭条件优渥,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但并不是傻白甜。
她身边有很多追求的男生,经常花言巧语的,她一点不喜欢。
乔梁是她一眼看中的,这人不但长得高大壮实,让她有安全感,待人又真诚没什么花花肠子,还能吃苦,会赚钱,她如果错过了,绝对会后悔一辈子!
见她吃得开心,乔梁烤得越发卖力,大家也默契的没过来打扰。
一顿令人愉快野餐结束已经下午了,所有人都又热又累,便收拾收拾回了饲料厂。
饲料厂后院有一排宿舍,虽然是平房,但基础设施和日用品一应俱全,大家可以洗洗澡换换衣服,或坐或躺着休息一会儿。
当初建厂的时候,曹祁山不仅给姜广军留了间办公室,还有接待室。
办公室很大很宽敞,里面还连着休息室,风扇开着,凉风徐徐,孩子们并排躺在床上睡着了。
于红霞靠在外间的沙发上小憩,她平时没有午睡的习惯。
姜广军出去了。
饲料厂刚开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曹祁山约了几位供货商,还有附近几个村长,详谈今年秋天玉米跟豆粨收购的事。
之前签了一部分合同,姜广军觉得不够,因为仅仅今天上午,打电话来预定猪饲料的就有十几个。
其中一半是顾砚宽帮忙联系的,他开运输公司的,接触的人比较多。
而京市周边还有其他地区养殖育肥猪的农户并不在少数。
他忙完已经下午,孩子们睡醒了,吃了西瓜又惦记出去玩。
姜广军就带他们去村里转转。
林家湾是座有几千人口的大村子,附近有山有水,四通八达,这里发展得很快,村民生活富裕。
姜广军经常来,跟村民都混熟了,许多都能叫上名字。
听到自己想要的承诺,宋大牙满意地笑起来,又说了半天才挂断电话。
姜广军舒了口气,转身坐到沙发上,刚吃过晚饭,全家都在客厅里。
电视机开着,孩子们正聚精会神的看着动画片,安静得很。
于红霞手上拿着针线,缝补着皓皓的练功服,臭小子就是费衣服,三套练功服没有一件完好的,不是□□挣开线了,就是衣襟刮出个大口子。
她一边缝一边无奈的摇头,赶明个儿还得做两身,不然这么下去没的换洗了,还有演出服也要准备起来。
姜广军坐过来,瞅了瞅,没吱声。
于红霞随口问了一句,“电话打完了?”这个宋大牙她知道,好几次来电话都是她接的。
“嗯,也没什么事儿,就是让我早点去。”姜广军给自己倒了杯水喝着。
“明天咱们早点走。”去晚了,天气太热,吉普车可没有空调。
“皓皓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他不是休息吗?”
姜广军记得很清楚,武术班上六休一,明天正好放假。
于红霞恍然,她给忘了,“那我得去准备准备。”说着已经缝完最后一针,低头咬断线头,将针收好,就上楼去了。
姜广军轻笑,他媳妇儿这是好久没出门了,一时有些迫不及待。
他想了想,便给顾砚宽打电话,问对方有时间吗?要不要一块去乡下玩。
“明天饲料厂开业吧?行,我去。”顾砚宽很快答应了,他想去看看,给姜广军捧个场,顺便带家人去溜达溜达,散散心。
定好出发时间,姜广军又问乔梁去不去。乔梁还在店里,有方便车当然去。
本来饲料厂开业,他不想这么大张旗鼓的,不过见媳妇这么期待,就干脆多叫上几个朋友,人多一起玩才热闹。
也是时间不凑巧,如果赶上星期天,还能把父母跟二姨一家带上。
姜广军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电话给曹永年问一声。
曹永年说不去了,琳琳也没时间,姑娘大了有自己的交际圈,姜广军没勉强。
次日早上,五点多他就起来了。
先去卤肉店,拿些冰冻的食材,新鲜的担心天热路上捂臭了,又去市场买了齐调料,再回家把烧烤炉子找出来。
还有遮阳伞,这伞是顾砚宽从南方带回来的,一直没用过。
东西装好,草草吃过早饭,三家人,两辆车就出发了。
乔梁带着田芯蕊,他不会开车,只能坐顾砚宽的车。
阚心怡抱着儿子坐副驾驶,箐箐在后排,刚刚好,反正都是熟人,也没什么不自在的。
姜广军在前面带路,他车速不快,到林湾村时已经八点了,走了一个多小时。
下车时,曹祁山父女还有陈烁陈彪兄弟都迎了上来。
姜广军给众人做了介绍。
大家一顿握手寒暄,先在养殖场转转,之后结伴往饲料厂走。
饲料厂在养殖场西边,考虑以后运输方便,选址离乡里公路更近一些。
此时阳光明媚,还不是那么毒辣,于红霞和阚心怡并排走着。
安安早被顾砚宽接过去了。
“红霞姐,这里空气真好,到处都是花花草草,还能听见鸟叫,那边还有山。”
阚心怡深深吸了口气,放眼望去,远处皆是青山绿水和大片的庄稼地。
“我也是第一次来,没想到景色这么好。”于红霞之前听姜广军说过,但没往心里去,不然早来了。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由陈彪的大女儿带着跑到前头去了。
曹祁山的爱人身体不好,没过来,他女儿萱萱,兴趣班结束就过来了,已经玩了好几天,见到媛媛很高兴。
小姑娘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的,欢快极了。
田芯蕊有些跃跃欲试,她也想去奔跑,又不好意思,乔梁让她跟着嫂子。
于红霞看出她的心思,笑着道:“好妹妹,去帮我看着点媛媛她们,别往人少的小路上去。”
田芯蕊点点头,追了过去。
很快响起几声惊呼,随即一片笑声,田芯蕊跟孩子们在草地上嬉闹到一起。
于红霞看着,感叹道:“年轻真好。”她要是再年轻几岁也会毫不犹豫的跑过去。
阚心怡挽着她胳膊,“咱们也不老。”
“不行了,我这几年体力活干的少,缺乏锻炼,跑不动了。”
“我还不如你呢。”阚心怡说完,摸摸肚子,上面全是赘肉,她胖了好多。
“不过这个小田,性格是真好,无忧无虑的,特别爱笑,乔梁就该找个这样的,生活才不会一潭死水。”
乔梁喜欢李广婷的事阚心怡知道,不过她一个外人不好多做评价。
是执着也好,是偏执也罢,感情上的事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根本不受控制。
于红霞笑了笑,也觉得田芯蕊挺适合乔梁的,希望两人能走到一起。
吉时已到,八月八号,上午九点零八分,林湾村兴隆饲料厂正式开业。
鞭炮点燃,噼里啪啦响,声音有些震耳,引来很多村民围观,还挺热闹的。
小小的开业仪式结束,男人们在厂里到处参观,讨论着产能,女人们转了一圈就去外面,到树荫下坐着聊天。
孩子们跑累了,一个个瘫坐在地上。
于红霞拿着毛巾给擦去汗水,又把带来的汽水分了分。
“谢谢婶婶。”
道谢的这个小姑娘是陈彪的大女儿陈夏,她比媛媛大一岁,因为上学晚,九月份也才上初中。
她家就在下面村子,今天是特意跟陈彪来看热闹的,除了她还有很多孩子,不过这会儿都跑开了,没凑过来。
“不用谢。”于红霞给她毛巾让她也擦擦脸上的汗。
这孩子长得十分秀气,一点不像陈彪五大三粗的,也很有教养,这么会儿功夫就跟媛媛她们成了好朋友。
皓皓最野,胡乱喝了几口水,又跟村里的一帮半大小子去玩了。
他们在附近的找到一处小溪,聚在一摸鱼抓虾,嬉笑打闹,弄得一身泥。
欣欣像小尾巴似的跟着哥哥。
于红霞时不时看他们一眼,不让孩子离开自己视线。
十点多,男人讨论完一块找过来,支开红色的遮阳伞,商量好之后,各司其职。
姜广军和乔梁把烧烤炉子点上,曹祁山去张罗午饭,他已经叫人宰了两只鸡,还炖了一锅排骨,顾砚宽负责打下手。
于红霞几个女同志则洗洗刷刷的,还做了两道简单的凉拌菜。
“妈妈,一看!”欣欣拎着小桶跑过来,里面装着很多小鱼小虾。
“哇!捞到这么多,都够炒一盘了。”
于红霞找盆倒出来,刚要拿去收拾,就被姜广军接过去了。
将鱼虾分开处理干净,做成爆炒小河虾跟炸酥鱼,端上来惹得孩子们一阵哄抢。
田芯蕊自己吃的同时还不忘了投喂忙着烤串的乔梁。
“姜哥厨艺真好,小鱼炸得又酥又香。”她不太会做饭,最近正在学。
“这里热,去树荫下坐吧。”
尽管支着伞,可仍挡不住太阳的直射,何况还有碳火烘烤,乔梁后背都湿透了。
田芯蕊一趟趟跑过来,喂他喝水吃东西,也不嫌热。
“我带着帽子呢。”她想陪着乔梁,“肉串还要多久能好?我闻到香味儿了。”
“快了。”乔梁手上不停的翻动着,撒上调料,又烤了一会儿,才将其中一串递给身边的女朋友。
田芯蕊高兴得眯起眼,家里人都说乔梁这人不解风情,是块榆木疙瘩,让她不要太执着,其实才不是。
乔梁只是太直,没谈过恋爱,不懂怎么讨女孩子欢心。
田芯蕊家庭条件优渥,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但并不是傻白甜。
她身边有很多追求的男生,经常花言巧语的,她一点不喜欢。
乔梁是她一眼看中的,这人不但长得高大壮实,让她有安全感,待人又真诚没什么花花肠子,还能吃苦,会赚钱,她如果错过了,绝对会后悔一辈子!
见她吃得开心,乔梁烤得越发卖力,大家也默契的没过来打扰。
一顿令人愉快野餐结束已经下午了,所有人都又热又累,便收拾收拾回了饲料厂。
饲料厂后院有一排宿舍,虽然是平房,但基础设施和日用品一应俱全,大家可以洗洗澡换换衣服,或坐或躺着休息一会儿。
当初建厂的时候,曹祁山不仅给姜广军留了间办公室,还有接待室。
办公室很大很宽敞,里面还连着休息室,风扇开着,凉风徐徐,孩子们并排躺在床上睡着了。
于红霞靠在外间的沙发上小憩,她平时没有午睡的习惯。
姜广军出去了。
饲料厂刚开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曹祁山约了几位供货商,还有附近几个村长,详谈今年秋天玉米跟豆粨收购的事。
之前签了一部分合同,姜广军觉得不够,因为仅仅今天上午,打电话来预定猪饲料的就有十几个。
其中一半是顾砚宽帮忙联系的,他开运输公司的,接触的人比较多。
而京市周边还有其他地区养殖育肥猪的农户并不在少数。
他忙完已经下午,孩子们睡醒了,吃了西瓜又惦记出去玩。
姜广军就带他们去村里转转。
林家湾是座有几千人口的大村子,附近有山有水,四通八达,这里发展得很快,村民生活富裕。
姜广军经常来,跟村民都混熟了,许多都能叫上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