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这次算是全家总动员,……
这次算是全家总动员, 一家三口全都从头到脚洗了个干净。
许明月帮阿锦洗完头,还帮孟福生洗,三个人洗完齐齐躺在炕上烤头发。
阿锦性子活泼躺不住, 就缠着许明月给她讲故事。
昨晚上许明月没回来,她是在新屋跟小姨睡的, 现在见到许明月就格外亲热, 时时刻刻的缠着许明月。
孟福生就先陪阿锦做蝶泳的练习, 十组练完,又练自由泳打腿,仰泳打腿, 拉伸等各种体能锻炼。
以前许明月让阿锦坚持体能锻炼、拉伸练习,是想让她在游泳这件事上,取得一个好成绩, 增加她的自信。
现在许明月在阿锦每天练习拉伸的时候,对她说的是:“你看, 你以前每天拉伸,是不是个子长的很高?你现在也每天做拉伸练习, 很快个子就超过以前了。”
别人听到只以为她说的‘超过以前’,是五岁超过三四岁的时候,只有她和阿锦两人明白她说的是什么。
现在五周岁的阿锦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身高, 因为前世她第一次身高进入爆发期是幼儿园大班六周岁的时候, 她现在还小呢, 个子矮不是很正常的吗?
许明月也从不说她个子矮的事, 只说一切都是正常的,只是要多晒太阳,多户外运动。
全套的体能练下来,阿锦躺在炕上, 窝在妈妈怀里,听着爸爸给她讲故事,很快就睡着了。
得逞了的孟福生晚上终于可以拥着许明月睡了。
昨晚他可是也睡在水埠公社,没有许明月陪伴呢,此刻他只比阿锦更想念她,想念她身上温热的暖意。
许明月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感觉手指上被套了个什么冰凉的东西,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发现,自己无名指上多了个银色素圈。
这银色素圈是可以调节大小的那种,她小时候在她妈妈的缝纫机抽屉里也见到过,后来这个银色素圈就被哥哥戴了去。
她有些诧异的起床洗漱,就见到穿着围裙端着早饭出来的孟福生无名指上也有个银色素圈。
她略微诧异地挑眉,笑着问他:“这哪儿来的?你啥时候准备的?”
孟福生给她盛了一碗白米粥,知道她不爱干吃鸡蛋,就将鸡蛋用筷子捣碎,搅拌在白米粥里,还有一小蝶新鲜的香油炒豇豆角。
豇豆角是许明月自己腌制的,搭配着金黄的菜籽油,咸香四溢。
“你和许主任他们去了吴城,我看到水埠公社有银匠,就打了两枚。”他伸手过来拉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歉意:“现在只有这银戒指,委屈你了。”
许明月惊讶的笑了起来:“这是惊喜呀,怎么是委屈呢?你送我礼物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她拉着他也坐下:“你早饭吃了吗?”
“没呢,我等你一起。”他给自己也盛了碗粥,坐在她身边和她一起吃早餐。
许明月坐下来还没动筷子呢,就先把头靠在他肩膀上蹭了蹭,真心实意的夸了起来:“有你我可太幸福了,你来了后,我和阿锦每天起来都有现成的早饭吃,福生,福生,和你在一起我可太有福气了,你怎么这么好呀!”
直把孟福生夸的眉眼弯弯,唇角压都压不下来,声音也更加温柔了些,说:“粥的温度刚好,你尝尝烫不烫。”
只有在荒山,在她们身边时,孟福生才是最放松的时候,眉眼都是温和含笑的。
许明月爱吃粥,喝了一口温度刚好的白米粥,只觉得浑身熨帖极了,给孟福生竖了个大拇指:“厚薄适中,温度也正好,你这手艺都赶上我了,厉害啊我的宝儿!”
说着便甜蜜蜜的给了他一个虚空的亲吻。
已经吃过早饭,坐在门口拼搭许明月给她带回来的积木船的阿锦看到了,忙跑过来把脸凑到妈妈嘴边:“我也要!”
许明月在她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她热情的回了许明月一个大大的亲亲,这才满足的回到小椅子上,在大舅舅给她用竹丝给她打的正方形小竹桌上拼搭她的积木船。
家里的玩具她都玩了千百回了,这是妈妈给她的新玩具,她正稀罕着呢。
孟福生也笑着坐下来给自己盛了粥吃着,许明月见他没给自己煮鸡蛋,心里便将养几只鸡鸭的事放在了心头,开春了,正是可以养鸡仔的时候了。
休息了一天,许明月和孟福生就又要每天去蒲河口农场上班,现在蒲河口农场又走了一批北边来的灾民,人就越发少了,人少了,事情相对也少了起来,蒲河口农场现在最大的事情,也只是给那百来个北边来的女人们找对象。
现在她们基本都找到了合她们心意的,后续的事情就不需要许明月再操心,事情少了,便将阿锦也带到蒲河口,让孟福生在她的办公室里给阿锦上课。
这几天许金虎隔三差五的都要跑水埠公社,和江天旺一起往吴城跑,把筑堤引水开发农田的事尽快落实下来。
而临河大队这头,截留竹子河的事已经在风风火火的行动中了。
这时候的竹子河水位虽涨了些,却还不是一年当中最深的时候,涨水一般到二十四节气种的雨水开始降雨,一直到清明之后,在六到八月份,才会涨到最高位时。
所以虽然经过了这一冬天的降雨,河面上可以行小船了,但水位依然非常的低,挑堤坝这事要是干的快的话,可能在春耕之前,就能将那节两百来米的堤坝给筑完。
许明月也时不时的回到临河大队的堤坝上,看临河大队的人挑堤坝。
临河大队的人现在都怕她,原本还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的大家伙儿,远远的一看到她走过来了,就会心头一凛,立刻闭嘴低头,装作很忙碌很努力干活的样子。
许明月就笑嘻嘻的一路客客气气的打招呼,关心他们的身体,顺便询问下做事的进度。
又过了几天,许金虎又喊许明月去了趟吴城,这次不光是水埠公社的几个江天旺、许金虎都到期了,五公山公社的书记、主任也到了,众人开始合力商讨如何筑堤引水,解决从临河大队途经石涧大队,一直到五公山公社方向那上万亩土地用水问题。
对于河堤路线的修改,发起人是许明月,哪怕许明月跟他们说过了引水灌溉良田的事,更多的细则许金虎他们还是不太懂。
许金虎说:“这事情也好办,挖到哪个大队,就哪个大队的人负责哪段堤坝的建造,河道挖多深,多宽,都你们自己大队商量,至于河道的深浅和引来的河水够不够灌溉经过的那些田,你们自己计算!”
虽说这是个巨大的政绩,但许金虎这人自私惯了,他现在是水埠公社的武装部主任,就不太想管五公山公社那边的事,只想把自家这边的事情做好,至于五公山公社下属的几个大队,开垦出的田地,引入的河水够不够用,那关他许金虎屁事?
早已和许明月商量过,并对许明月提出的方案完全赞同的江天旺用笔盖敲了敲会议室的桌子说:“具体的改动方案,就请我们水埠公社的党委常委兼蒲河口农场的妇女主任许主任来给我们做个汇报。”
这一次的会议室坐了许多人,不光有吴城的县委书记、县长,两个副县长,两个公社的书记、主任等人,还有吴城附近几个公社的书记、主任全都来了,会议室里满满当当,围着大会议桌,坐了一圈的人。
许明月丝毫不怯场的起身,拿了粉笔站到黑板前。
习惯了做ppt来说具体的事情,现在没有ppt,她就只能给他们画具体的路线图:“我们临河大队呢,本来就有这一条河道,一直通到石涧大队,按道理来说,我们这条河道不用挖,只需要五公山大队出人去挖这条河道,把两边的堤坝建起来就行了,但还有周县长、孙县长和□□、许主任商量后,觉得不能只看眼前,眼光还是要放长远一点,所以我们打算把这条河道对岸的堤坝拓宽,和对岸炭山下面的堤坝连起来,再在河道口这里,再修一道起码可供两辆车通行的堤坝,连接两岸!”
现在建造的河堤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河以北的所有堤坝,堤坝路面全都是宽六到七米,几十年后的省道,全都是建立在大河以北的这些河堤上的。
而他们大河以南的河堤呢?堤面宽度仅有一米五到两米左右,并不具备形成的功能,而是作为防洪水的堤坝在使用。
这在许明月看来,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其实在最早建造堤坝的时候,既然数百里的堤坝都建了起来,又何必少了临河大队通往炭山的这一小段堤坝?
这要这条堤坝也建成堤面宽度六七米的路面,直接就把大河两岸给联通了呀,纠结大河以南几十上百年的行路难的问题,就解决了呀!
炭山因为巨型煤矿的缘故,早早就通了路,后来的省道便从水埠公社通往炭山,使得炭山的交通十分发达。
而河对岸的临河大队呢?是年年盼建桥,日日盼建桥,盼了几十年,路没从堤坝上通过,反而从石涧大队的深山里,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出去了。
搞的后来临河大队发展的还不如山里。
因为只要临河大队到炭山这条距离最近,最便捷的路不通,临河大队就永远被困在大河的中间,前面是河,后面是山,永远隔离于世界之外。
即使后来借了五公山公社,从山的那头通了路过来,可山里本就山路十八弯,山路深深不知深几许,更别提通到临河大队这里,中间的建筑材料也不知道被贪污了多少,在山路路口的时候还是正常的五米宽的路,修到里面,只有两米宽了,会车都做不到,一旦有车子从对面驶来,另一辆车就得退到田地里去,等对面的车过去后,才能继续行车。
许明月帮阿锦洗完头,还帮孟福生洗,三个人洗完齐齐躺在炕上烤头发。
阿锦性子活泼躺不住, 就缠着许明月给她讲故事。
昨晚上许明月没回来,她是在新屋跟小姨睡的, 现在见到许明月就格外亲热, 时时刻刻的缠着许明月。
孟福生就先陪阿锦做蝶泳的练习, 十组练完,又练自由泳打腿,仰泳打腿, 拉伸等各种体能锻炼。
以前许明月让阿锦坚持体能锻炼、拉伸练习,是想让她在游泳这件事上,取得一个好成绩, 增加她的自信。
现在许明月在阿锦每天练习拉伸的时候,对她说的是:“你看, 你以前每天拉伸,是不是个子长的很高?你现在也每天做拉伸练习, 很快个子就超过以前了。”
别人听到只以为她说的‘超过以前’,是五岁超过三四岁的时候,只有她和阿锦两人明白她说的是什么。
现在五周岁的阿锦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身高, 因为前世她第一次身高进入爆发期是幼儿园大班六周岁的时候, 她现在还小呢, 个子矮不是很正常的吗?
许明月也从不说她个子矮的事, 只说一切都是正常的,只是要多晒太阳,多户外运动。
全套的体能练下来,阿锦躺在炕上, 窝在妈妈怀里,听着爸爸给她讲故事,很快就睡着了。
得逞了的孟福生晚上终于可以拥着许明月睡了。
昨晚他可是也睡在水埠公社,没有许明月陪伴呢,此刻他只比阿锦更想念她,想念她身上温热的暖意。
许明月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感觉手指上被套了个什么冰凉的东西,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发现,自己无名指上多了个银色素圈。
这银色素圈是可以调节大小的那种,她小时候在她妈妈的缝纫机抽屉里也见到过,后来这个银色素圈就被哥哥戴了去。
她有些诧异的起床洗漱,就见到穿着围裙端着早饭出来的孟福生无名指上也有个银色素圈。
她略微诧异地挑眉,笑着问他:“这哪儿来的?你啥时候准备的?”
孟福生给她盛了一碗白米粥,知道她不爱干吃鸡蛋,就将鸡蛋用筷子捣碎,搅拌在白米粥里,还有一小蝶新鲜的香油炒豇豆角。
豇豆角是许明月自己腌制的,搭配着金黄的菜籽油,咸香四溢。
“你和许主任他们去了吴城,我看到水埠公社有银匠,就打了两枚。”他伸手过来拉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歉意:“现在只有这银戒指,委屈你了。”
许明月惊讶的笑了起来:“这是惊喜呀,怎么是委屈呢?你送我礼物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她拉着他也坐下:“你早饭吃了吗?”
“没呢,我等你一起。”他给自己也盛了碗粥,坐在她身边和她一起吃早餐。
许明月坐下来还没动筷子呢,就先把头靠在他肩膀上蹭了蹭,真心实意的夸了起来:“有你我可太幸福了,你来了后,我和阿锦每天起来都有现成的早饭吃,福生,福生,和你在一起我可太有福气了,你怎么这么好呀!”
直把孟福生夸的眉眼弯弯,唇角压都压不下来,声音也更加温柔了些,说:“粥的温度刚好,你尝尝烫不烫。”
只有在荒山,在她们身边时,孟福生才是最放松的时候,眉眼都是温和含笑的。
许明月爱吃粥,喝了一口温度刚好的白米粥,只觉得浑身熨帖极了,给孟福生竖了个大拇指:“厚薄适中,温度也正好,你这手艺都赶上我了,厉害啊我的宝儿!”
说着便甜蜜蜜的给了他一个虚空的亲吻。
已经吃过早饭,坐在门口拼搭许明月给她带回来的积木船的阿锦看到了,忙跑过来把脸凑到妈妈嘴边:“我也要!”
许明月在她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她热情的回了许明月一个大大的亲亲,这才满足的回到小椅子上,在大舅舅给她用竹丝给她打的正方形小竹桌上拼搭她的积木船。
家里的玩具她都玩了千百回了,这是妈妈给她的新玩具,她正稀罕着呢。
孟福生也笑着坐下来给自己盛了粥吃着,许明月见他没给自己煮鸡蛋,心里便将养几只鸡鸭的事放在了心头,开春了,正是可以养鸡仔的时候了。
休息了一天,许明月和孟福生就又要每天去蒲河口农场上班,现在蒲河口农场又走了一批北边来的灾民,人就越发少了,人少了,事情相对也少了起来,蒲河口农场现在最大的事情,也只是给那百来个北边来的女人们找对象。
现在她们基本都找到了合她们心意的,后续的事情就不需要许明月再操心,事情少了,便将阿锦也带到蒲河口,让孟福生在她的办公室里给阿锦上课。
这几天许金虎隔三差五的都要跑水埠公社,和江天旺一起往吴城跑,把筑堤引水开发农田的事尽快落实下来。
而临河大队这头,截留竹子河的事已经在风风火火的行动中了。
这时候的竹子河水位虽涨了些,却还不是一年当中最深的时候,涨水一般到二十四节气种的雨水开始降雨,一直到清明之后,在六到八月份,才会涨到最高位时。
所以虽然经过了这一冬天的降雨,河面上可以行小船了,但水位依然非常的低,挑堤坝这事要是干的快的话,可能在春耕之前,就能将那节两百来米的堤坝给筑完。
许明月也时不时的回到临河大队的堤坝上,看临河大队的人挑堤坝。
临河大队的人现在都怕她,原本还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的大家伙儿,远远的一看到她走过来了,就会心头一凛,立刻闭嘴低头,装作很忙碌很努力干活的样子。
许明月就笑嘻嘻的一路客客气气的打招呼,关心他们的身体,顺便询问下做事的进度。
又过了几天,许金虎又喊许明月去了趟吴城,这次不光是水埠公社的几个江天旺、许金虎都到期了,五公山公社的书记、主任也到了,众人开始合力商讨如何筑堤引水,解决从临河大队途经石涧大队,一直到五公山公社方向那上万亩土地用水问题。
对于河堤路线的修改,发起人是许明月,哪怕许明月跟他们说过了引水灌溉良田的事,更多的细则许金虎他们还是不太懂。
许金虎说:“这事情也好办,挖到哪个大队,就哪个大队的人负责哪段堤坝的建造,河道挖多深,多宽,都你们自己大队商量,至于河道的深浅和引来的河水够不够灌溉经过的那些田,你们自己计算!”
虽说这是个巨大的政绩,但许金虎这人自私惯了,他现在是水埠公社的武装部主任,就不太想管五公山公社那边的事,只想把自家这边的事情做好,至于五公山公社下属的几个大队,开垦出的田地,引入的河水够不够用,那关他许金虎屁事?
早已和许明月商量过,并对许明月提出的方案完全赞同的江天旺用笔盖敲了敲会议室的桌子说:“具体的改动方案,就请我们水埠公社的党委常委兼蒲河口农场的妇女主任许主任来给我们做个汇报。”
这一次的会议室坐了许多人,不光有吴城的县委书记、县长,两个副县长,两个公社的书记、主任等人,还有吴城附近几个公社的书记、主任全都来了,会议室里满满当当,围着大会议桌,坐了一圈的人。
许明月丝毫不怯场的起身,拿了粉笔站到黑板前。
习惯了做ppt来说具体的事情,现在没有ppt,她就只能给他们画具体的路线图:“我们临河大队呢,本来就有这一条河道,一直通到石涧大队,按道理来说,我们这条河道不用挖,只需要五公山大队出人去挖这条河道,把两边的堤坝建起来就行了,但还有周县长、孙县长和□□、许主任商量后,觉得不能只看眼前,眼光还是要放长远一点,所以我们打算把这条河道对岸的堤坝拓宽,和对岸炭山下面的堤坝连起来,再在河道口这里,再修一道起码可供两辆车通行的堤坝,连接两岸!”
现在建造的河堤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河以北的所有堤坝,堤坝路面全都是宽六到七米,几十年后的省道,全都是建立在大河以北的这些河堤上的。
而他们大河以南的河堤呢?堤面宽度仅有一米五到两米左右,并不具备形成的功能,而是作为防洪水的堤坝在使用。
这在许明月看来,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其实在最早建造堤坝的时候,既然数百里的堤坝都建了起来,又何必少了临河大队通往炭山的这一小段堤坝?
这要这条堤坝也建成堤面宽度六七米的路面,直接就把大河两岸给联通了呀,纠结大河以南几十上百年的行路难的问题,就解决了呀!
炭山因为巨型煤矿的缘故,早早就通了路,后来的省道便从水埠公社通往炭山,使得炭山的交通十分发达。
而河对岸的临河大队呢?是年年盼建桥,日日盼建桥,盼了几十年,路没从堤坝上通过,反而从石涧大队的深山里,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出去了。
搞的后来临河大队发展的还不如山里。
因为只要临河大队到炭山这条距离最近,最便捷的路不通,临河大队就永远被困在大河的中间,前面是河,后面是山,永远隔离于世界之外。
即使后来借了五公山公社,从山的那头通了路过来,可山里本就山路十八弯,山路深深不知深几许,更别提通到临河大队这里,中间的建筑材料也不知道被贪污了多少,在山路路口的时候还是正常的五米宽的路,修到里面,只有两米宽了,会车都做不到,一旦有车子从对面驶来,另一辆车就得退到田地里去,等对面的车过去后,才能继续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