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叶甜没有见识过农村最……

    叶甜没有见识过农村最深的黑暗, 胆子也大,每天早晚一个人这么从临河大队的江家村到汪家村,她也不怕。
    也幸亏汪家村和许家村离的不远, 汪家村地势低,许家村的堤坝又建的高, 站在许家村的堤坝上, 向河边的汪家村眺望, 中间被一道道田地隔着,只能看到上面小半汪家村的房子,却能把从许家村到汪家村的路看的一清二楚。
    叶甜每次经过那棵充满袅袅烟气的古树与坟堆时, 不是不害怕的,可她更怕住那个茅草屋,尤其是和两个男生住一个屋子。
    明明临河大队的三个知青也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可她在临河大队就有满满的安全感,一点儿也不怕, 可到了汪家村,看到村里人看她的目光, 她就害怕。
    汪家村的汪书记给他们派遣任务的时候,她也只做在距离许家村最近的汪家村的活儿,再远的村子, 她就装作听不懂他们的话, 要么不动, 要么不去。
    其实建设大队在三年灾害中, 来了很多北地的人,北方话虽也有不同地方的方言,但相互之间大致都是能听懂的,汪家村就有北地的女人落脚在汪家村的, 也有失了亲人的男子留在了汪家村,知青们来的第一天,汪书记见他们听不懂他说的话,就叫了北地媳妇过来跟他们翻译,另外两个男知青都能听懂,只有叶甜,有利于她的事情她就能听懂,叫她到远处干活的话,她就听不懂。
    她也是有小心思的,汪家村距离临河大队这么近,她就想写信或者发电报回家,叫家人帮她想想办法,能不能把她调到临河大队去。
    这些天两个大队的跑,她已经清楚明了的看到了两个大队的差距,临河大队,绝对是附近最富裕的大队。
    许明月完全不知道叶甜的打算。
    之前四年,整个临河大队的主要精力,都在开发那新开辟出来的一千多亩荒地,和打通通往炭山的马路型堤坝和石桥上,现在四年时间过去,两岸的道路型堤坝终于修好,中间的石桥也建好,那一千多亩的荒地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水稻。
    之前在灾荒年间,被挖绝了种的野生莲藕、芡实、菱角,在头两年的时候,只长出来稀疏的两根,过去每到夏日便一望无际的绿色荷叶粉色荷花,足足两年时间,只剩一汪平静的河水,直到第三年,才稀稀拉拉的见了些绿色,去年是第四年,那些差点被挖绝了的野生莲藕们,才又逐渐繁茂起来,只是和过去的绿色相比,还是稀疏细小,荷叶也没过去长的大。
    通过四年的恢复,今年河圩的野生荷叶们,再一次露出尖尖角,菱角藤也终于满满的扩大了它们的生长面积,芡实藤也宛若水上莲花般,一小朵一小朵的在水上绽开了它的叶面。
    还有在三年里,同样是被吃绝种的河蚌、螺蛳,也逐渐多了起来。
    许明月觉得河圩的生态环境恢复的差不多了,是时候把开办鸡鸭鹅厂的方案提上日程了。
    在雨水恢复之后,许明月就想建立鸡鸭鹅厂了,当时她以为只要下了雨,第二年春天河里水生植物的生态就会立刻恢复,却没想到,光是野生莲藕的恢复,就花了足足四年的时间。
    没有这些水生植物和河蚌、螺蛳,光要粮食喂养鸡鸭鹅,显然是不可能得。
    她将鸡鸭鹅厂的三个方案书写好后,先是和孟福生说了。
    随着外面形式一日紧张过一日,孟福生在临河大队的生活就越发的低调,刚开始两年,他偶尔还会随许明月去一趟水埠公社,这两年就闷头在荒山的院子里种地。
    现在临河大队和蒲河口的套种方案已经成熟了,去年指导临河大队的稻田养鱼,今年临河大队也都熟悉了,不需要他再去指导,他大多时候都是没什么事情做的,就在荒山研究如何其它蔬菜瓜果粮食的嫁接增产问题。
    在许明月的提醒下,他也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问题。
    孟福生大约是天生的种地圣体,六年前许明月在院子里种的桃树、葡萄树、板栗树、柿子树,在孟福生的照料下,全都长的硕果累累,桃子清甜脆爽,柿子又红又甜、葡萄树从刚开始结的果子稀稀拉拉,到现在一串串青色、紫色果子结满葡萄架,许明月家是彻底实现了水果自由。
    就连在院墙边种植的蔷薇花、月季花,都开的格外喜人,此时正值春天,那满墙的鲜花和大片坠在藤条枝头上的鲜红色枸杞子,把整个墙头挂的是满满登登。
    整个院墙被他打理的仿若世外桃源的隐居之所,果实繁茂,美不胜收!
    只一点,蔷薇花藤,格外的吸引蛇,搞的偶尔有被许明月家满墙鲜花吸引来的人,就越发觉得枸杞子是蛇果了,觉得那些水蛇,菜花蛇都是被蛇果(枸杞子)吸引来的。
    许明月和孟福生说起开班鸡鸭鹅厂的事,主要是想咨询他人工养殖浮萍的事。
    自家开过养鸡场的许明月自然是知道,浮萍不光是鸭子的主要饲料之一,同时也是鸡和草鱼的食物之一,它本身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的,同时它还能净化水质。
    浮萍这玩意儿,它不长在深水河中,只在浅水的池塘、河圩里生长。
    之前干旱,随着河圩和池塘的水都干没了,所有的浮萍也都干死了。
    现在虽又长出来一些浮萍,但那点浮萍,只够平时河边人家养的鸭子吃,想要大规模养殖鸭子,开办鸭厂,那点浮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许明月就想问他人工养殖浮萍的事。
    她知道浮萍可以作为鸡、鸭、草鱼食物,这还是从她家各种家禽类养殖的书上看的,但她家小时候开的是养鸡场,并没有养过浮萍。
    同时,开办养鸡场的话,许明月想的也是将近处的山用篱笆扎一块出来,养散养的走地鸡。
    鸡和鹅的食物她都不需要担心,这几年许凤发对于用米糠孵化虫卵,养虫子喂养鸡、鹅,作为主要饲料的技术已然很成熟了。
    其三就是要解决鸡鸭鹅的防疫和病害问题。
    许明月一项一项的在计划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孟福生也给了许明月肯定答复,如果她要开办鸡鸭鹅厂的话,他来解决浮萍的人工养殖问题。
    得到孟福生的肯定答复,许明月就带着许凤发和她的计划书,先去主管临河大队生产问题的许红桦家,和他说了开办鸡鸭鹅厂的想法。
    许红桦看到许明月的计划书,见里面一项一项的,将在养殖鸡鸭鹅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一提出了解决方案,也觉得可行,于是又一起去江家村找江建军。
    已经有许明月带给临河大队的巨大利益和改变在前,两人对于许明月提出的计划都十分重视,毕竟之前许明月提出的每一个方案,不是为临河大队增加田地和粮食产量,就是为他们的老父亲江天旺和许金虎升官,连带着整个临河大队都被带的经济腾飞了起来。
    现在哪个大队不羡慕临河大队能够一日三餐吃饱饭?
    三个人商量完,就不再迟疑,先去蒲河口找了许金虎,又一起去水埠公社找了江天旺。
    江天旺是现在水埠公社的书记,许金虎就是再想独占功劳,也知道这事是绕不开江天旺的,别的不说,光是建立养鸡场、养鸭厂、鹅厂的厂房问题,就得需要江天旺的支持,不然水泥从哪里来?砖头从哪里来?
    看到许明月做出的完整的企划报告,江天旺不禁伸手前后摸着他头顶的短发,问许明月:“你提的这防疫问题和病害问题,真的有方子能解决?”
    他们临河大队靠河,过去临河大队还有一千多亩地的河圩和河滩,哪里能不养鸭子,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养一些鸭子的,但养的都不多,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病害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家里要是养的鸭子多了,一旦发生禽类流感病害问题,一死就是一群,谁家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损失?
    所以现在农村,每户人家最多只能饲养四只鸭子,两只鹅。
    许明月说:“这样鸡鸭鹅防疫和病害问题,这四年里,我和许凤发已经经过多次实验,当然,后续肯定也要派人到外面去学习更先进的养殖家禽类的兽医技术。”
    江天旺看着他手上的计划书,摸着下巴,指着计划书上又问:“还有你这上面写的什么人工养殖浮萍、米糠孵化虫卵,养虫子当饲料的事……”
    这事他真是闻所未闻。
    听过养鸡养鸭养鱼的,这养殖浮萍和孵化虫卵养虫子的事,他是真没听过,感觉这上面写的就跟天方夜谭一样。
    这浮萍又没有种子,还能人工养殖?
    建鸡鸭鹅厂所需要的水泥和砖瓦可不是小数目,江天旺不可能什么都不问清楚,就点头同意建什么鸡鸭鹅厂的事。
    他揉揉额头:“那什么养虫子的事情,你先跟我说说,养什么虫子,怎样养,这鸡和鹅吃这虫子就行了?”
    鸡吃虫子嘛,他知道,可鹅,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东西是吃鱼虾和稻糠的,还能吃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