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他目光由下而上,怨毒……

    他目光由下而上, 怨毒的看着许明月。
    他和许明月的交集地一直不在一块儿,之前他的活动区域一直在吴城,许明月在临河大队和蒲河口, 只要他不来找她,两人基本上就没有相交的地方, 没想到时隔几年, 他又支棱回来了。
    许明月也没有多说, 对她身后带来的民兵们说:“这人聚众闹事,阻挠国家建设,干扰农村生产与发展, 寻衅滋事,把他们都捆起来带走!”
    王根生还以为这次最多又跟前两次一样,被打了一顿后, 就把他放走,他回到五公山公社就还是革委会主任, 哪晓得许明月大手一挥,要把他们这些人抓走, 这下都吓住了,也顾不得嘴里牙龈疼的眼前发黑了,忙叫嚷道:“我是五公山公社革委会主任,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寻找我们公社失踪的知青的, 你们没有权利抓我, 我要告你们乱抓人, 举报你们,许主任,你不能抓我!”
    这回他不敢再喊许明月的名字了,直接喊许主任。
    他已经发现了, 跟许明月搞那些弯弯绕绕的害人没用,这女人直接跟你打直球,靠强大的武力镇压你。
    许明月根本不听他废话,让人把他们捆了扔大队部地窖里去。
    前两天刚给那十几个知青们捆过手腕和脚的麻绳又起了作用,许家村的人兴奋的上前,把他们一个个捆住手脚,被捆的红小兵们根本不敢反抗,实在是围住他们的人太多了,之前只一百多人,随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许家村爱看热闹的人也都陆陆续续的赶过来,足足小两百人围在打谷场上,围着他们指指点点,看着江家村人把他们又都扔到地窖里去。
    这个地窖前两天刚被那十几个知青们住过,里面的屎尿污秽尚未清扫,地窖一打开,一股难闻的恶臭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这些人直接吐了。
    尤其是王根生,王根生虽生在贫苦家庭,但他上面有好几个姐姐干活,他从小就没吃什么苦,长大后有了工作,就更加如鱼得水,前几年倒卖纺织厂仓库的布匹,今年算是被他抓住了机会,成了吴城革委会手下头号狗腿子,在吴城里可谓是横着走,怕他倒卖纺织厂仓库布匹的事曝光,直接把仓管搞死了,还弄掉了厂长,整日里批斗和拉厂长一家游街示众,现在又当了公社一把手,可谓是位不高,但权重。
    此时被绑着推到地窖里,闻着里面的恶臭位,早上刚吃的早饭顿时没忍住,哗一声吐了。
    里面味道本就难闻,又添加了呕吐味,真真是各种味道齐聚,五味混合发酵。
    地窖三十多平,扔了三十多人进地窖,挤挤挨挨的,居然还算宽敞,就是里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他们有些人被挤到某个方位的角落时,脚下踩的东西总觉得粘稠的很。
    山上干活的人,中午有护林员小屋的厨房给他们一起煮食物吃,吃的和山下差不多。
    知青们干了一天的活,有些知青手都被石头割破了,那些一直用全身力气铲石子的男知青,累的大腿跟蹲了三天马步似的,胳膊、手、腰,无一不在疼,下山的腿都在抖。
    那宽额头圆脸青年看到了还笑:“你们才干了一上午就抖成这样,还敢来我们临河大队捣乱?都还没让你们挑石头呢,你们看看那些挑石头的。”
    采石场距离下面的山谷高约六七丈,站在采石场的位置看从山里不断挑着石头,或推着独轮车走出来山民,看他们步履飞快,挑起东西来仿佛毫不费力的样子,他们只看到那用麻绳帮助的石条,就知道那担子有多重,更别说,他们还是走山路从山里挑出来,不知道走了多少路。
    从山谷往对面的山腰上望去,许多山里的人,为了能够近一点挑石头,就在靠近临河大队的山上敲石头,挑石头,抬石头,这一点临河大队的人并不禁止,山上石头多,他们敲石头时,落下的小石片,也都是临河大队筑堤需要的。
    下午依然是捡石头,铲石子,中途有个女生在捡石头的时候,不小心捡了一块稍大石头下面垫着的一块小石头,顿时引起了上面的山石向下滚落,哪怕有宽额头圆脸青年提醒,这女知青在山石滚下来时,躲过了这块没躲过那块石头,被一块成年男人三个巴掌大的石头砸到了小腿,当下鲜血便随着她的脚踝汩汩流出。
    宽额头圆脸青年也吓了一跳,上面一个敲石头的中年男人下来看了一下她皮开肉绽的脚踝伤口,云淡风轻的说了句:“还好,没伤着骨头。”
    他走到旁边用石头搭的土灶台处,手都没洗,从里面抓了一把茅草灰出来,一把摁在了女知青血流了一地的脚踝处,随手一挥说:“到那边歇会儿吧,这么点活都干不好,也不知道下乡来干嘛的。”
    语气里颇有些嫌弃。
    腿被砸了一个大口子,鲜血把茅草灰都染透了的女生都吓傻了,傻愣愣的坐在地上,手摁着脚踝上的茅草灰,哭的脸上手上又是血又是泪。
    她自己觉得天都踏了,脑海一片空白,可旁人都把这事不当一回事,仿佛一件极小的事情,可她腿差点就断了啊!她的腿断了啊!她不会残废吧?
    她哭,和她一起的几个女知青们也不好过。
    他们也不像前几年自愿下乡插队的那些知青们那么傻了,满腔热血的支援农村建设,建设了好几年都没回城里过,她们都是已经知道乡下条件艰苦,却不得不下乡的知青,她们已经预料到乡下农村会很苦很累,但她们万万没想到能绝望至此。
    刚到乡下,乡下的男人们就盯着她们瞧,没多久,知青住的茅草院外,就有人趴窗户,上工路上还有拦着她们说话的,要不是本地人说的方言她们听不懂,万事都冷着脸当做不懂来应对,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饶是如此,也把她们吓的够呛。
    尤其是她们都算的上分到这边的头一批知青,每个大队分的知青都不多,无法抱团。
    隔壁五公山公社又没有一个许明月这样的妇女主任可以送他们去下乡的大队,还帮着知青去警告那些书记、主任,时不时的还去他们插队的地方看她们。
    她们在那里能够依靠的,只有和她们一起下乡的男知青。
    当新来的知青们,喊着口号要带着他们一起‘反!革!命’,要把那些欺负过她们,想欺负她们的人拉去批斗游街的时候,这些年轻热血的知青们,全都沸腾了,几乎不用太多动员,一呼百应,天天这里斗,那里蹿,她们是真的把自己当做热血上涌为国除害的先进革命者的!
    可这一切的美梦,在来到临河大队后,又被打回了原型,放眼四周皆是山,他们干了一天的活,又累又饿,饿的四肢无力,就连逃都不知道该往哪里逃。
    一个女知青哭,一群女知青都跟着哭起来。
    男知青们愤怒的向监督他们干活的人向他们讨要的布,帮女知青包扎伤口,可这里的布,无一不是搭在肩膀上,用来擦汗的麻孝布,结实的麻孝布早就被他们擦汗擦的满是黄色汗渍和黄泥,破破烂烂,宛若稀碎的麻布,这样的东西用来包扎,这大夏天的,只怕会发炎流脓的更快。
    宽额头圆脸青年被她们哭的心下不忍,抬头望向上面敲石头的几个中年男人:“二叔,他们这样估计也干不了活了,不如让她们休息一会儿吧。”
    上面负责敲石头的中年男人用脖子上的麻布巾擦了下脸上的汗,不耐烦地说:“谁让他们干活了?你看看一天下来才捡了多少一点石头?害的我在上面都小心翼翼不敢把石头往下面放,生怕把她们砸死了。”
    他抬头看看快要下山的日头,又拿起锤子和铁楔子,“你先带他们下山去吧,别把狼哭来了。”
    宽额头圆脸青年将一辆独轮车里装满的石头,推到采石场下方一处梯形黄土陡坡前,将一车石头往黄土陡坡上倒,所有石头就顺着黄土陡坡滚下山,落下下方的石堆上,再将空了的独立车往旁边一放,擦着脸上混着黄土的汗水说:“走吧,我带你们下山。”
    有这些知青捡石头、铲石子,他们本地人只需一趟一趟的将堆到独轮车里的石头倒下山就可以了,倒不像平时那么累。
    由石头滚出来的黄土陡坡的两边长满了红色的刺玫,大额头青年顺手摘了几把,准备带下去给侄子侄女吃。
    知青们看到被灰尘盖的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刺玫,也想摘几颗尝尝,可惜陡坡实在太陡峭了,刺玫的枝条上面又长满了刺,很不好摘。
    山谷里就是一条水量丰沛清澈见底的小溪,宽额头青年先将手中的刺玫在溪水里清洗了一番,见被石头砸破了腿的女生还愣愣的在那哭,无奈地递了一把洗干净的刺玫给她,自己回到小溪中,将手中麻布巾在溪水中搓洗了一番,直接就着清冽甘甜的溪水就洗脸洗头,然后又猛灌了几口,再就着潺潺流动的溪水,脱了身上的麻布背心,就这么站在溪水里洗了个澡。
    见那些知青们还愣着,宽额头青年笑着说:“你们不洗一下?你们身上都臭了!”
    这话还是比较好懂的。
    早就忍受了一天的知青们,看到如此清澈干净的溪水,哪里还忍得住?男知青们头发短,干脆就和宽额头青年一样,直接跪在被溪水冲刷的平整光滑的石头上,将头埋进纯净透明的溪水中,甩动着短发,又将脸、胳膊,身上都狠狠的洗了一遍,之后又学着宽额头青年一样,张开嘴,对着上游的溪水,猛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