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如今……
一场秋雨一场寒, 如今白天日短,夜里日长,中午在河圩里挑堤坝的人是不回来的, 尤其是现在家门口的堤坝都挑的差不多,堤坝越建越远, 回来一趟要三四十分钟, 回去又是三四十分钟, 有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都能在堤坝上搭建的小茅草屋内睡个午觉好好休息一会儿了,是以中午都是家里烧好了饭菜, 让孩子、老人送过去。
江建军负责的是监督水电站的建设工作,要建水电站,除了水电站发电机等设备外, 最重要的就是要挖通通往深水养鱼区的这一条河道,现在正是秋冬交替, 水落而石出的季节,竹子河水位的下降, 连带着河圩的河滩都露出了水面,这条正在挖的河道更是露出了河泥,河道里许多来自大山里出来的人, 都在埋头挖河泥, 拓宽和加深河道。
作为临河大队书记的江建军同样是一身泥的站在河道里, 一方面监督指挥, 同时自己也在卖力的干活,头上脸上都沾了不少的泥点子,就听着河堤上一声清脆的叫喊:“建军,上来吃饭了!”
江建军用肩膀处的衣服擦了下脸上的汗和泥, 手在泥水里摆了摆,顺手洗去手上胳膊上的淤泥,回了句:“今天怎么是你送饭来了?”
平时都是他女儿江国歌给他送饭。
江国歌八九岁大的年纪,要是在生别人家,这个年龄割稻插秧、砍草挑水,样样都能来了,但她爷爷是公社书记,她父亲是大队书记,她每日做的事情相较于她的同龄女孩来说就少的多,带带幼弟,看着他别乱跑掉水里,扫地洗碗,给江建军送送饭之类,做些较轻的活。
书记媳妇从菜篮子里拿出满满一大陶钵的黑陶碗,“我让国歌在家看着小强了,今天烧了汤,她那细胳膊细腿的,让她拎来别把她给烫了!”
“那确实!”江建军没想那么多,洗了手就拽着冬季枯死的蒿草杆爬上岸,又去堤坝的另一头的清水里继续洗了把脸,在水里摆动着腿脚,清洗着腿上、胳膊上的泥,穿上了丢在堤岸上的裤子和外套,走过来伸手接饭。
书记媳妇提着菜篮子推着他往要建水电站的高地上走,“我有话跟你说。”直到远离了人群,确定她说话没人听见了,才低声说:“我听说后来的十几个知青不老实,打架了,咋回事啊?”
江建军一听媳妇这话,就知道不对劲,接过陶盆吃饭的手一顿,转头问她:“是有这事,怎么了?”
书记媳妇将装着咸肉冬瓜汤的陶碗递给他,凑近了说:“这不是听说知青打架被蒲河口的那位撞见,取消了那些知青的考试吗?我听说连拉架的人都一起被罚了。”她叹了口气,怜悯地说:“唉,这些小姑娘也不容易,十七八岁的年纪,就到咱们这山沟沟里吃苦,好不容易有了个考试当老师的机会,考试名额还取消了……”
江建军闻言不由笑了一下,对他媳妇说:“是取消了,许主任也和我说过了,要我说,许主任做的对,这新来的十几个知青可不老实,之前在别的大队批斗人,那是搞的人家家破人亡的都有,你以为他们当初来咱们临河大队做什么来着?要不是我们江家村和许家村两个村子大,人又团结,还有许主任带着的民兵在,说不好我就是下一个老丁,胳膊石涧大队的丁书记被他们这么一搞,前些天我见到了,头上头发都白了大半,人老了起码十岁!”他扒拉了一口饭,缓解了一下饥饿,又狠狠灌了口飘着点油花的咸肉冬瓜汤,缓和了身子,这才接着说:“他们来我们临河大队才安静了多久?就又打起群架了,还五六个人压着人家叶甜知青和闫春香知青两个小姑娘打,不给她们点教训那还得了?不趁着他们刚来把他们压下去,以后就更不好管!”
他和许红桦的能力较之江天旺和许金虎到底差了些,又年轻,本大队的人都是许明月帮着他们压服的,要是这些刺头儿的知青不服管,回头再闹起来,就更难管。
他突然有些奇怪的问他媳妇:“你平时也不管这些事,今天又是亲自送饭,又是说这事的,说吧,什么事?”
他媳妇眼睛看了眼周围,这才有些纠结地压低声音凑近他说:“这不是有个叫赵丽娟的知青嘛,今天上午在山上预见了我,给我递来了个菜篮子,里面放着一桶麦乳精,说是给小强补身体。”她语气略有些黯然地说:“你晓得,小强只吃了我三个月奶,国荣、国昌、国胜几个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满地疯跑不知道野哪儿去了,就他安安静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奶吃少了亏到了,看到赵知青给的麦乳精,我就想着给小强补身子。”她抬眼看着江建军说:“我也不是那眼皮子浅的,看到好东西就想要,这要不是为着小强……”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书记媳妇虽还不是老太太,但她这个年纪,江国强估计也是她最后一个孩子了,又如此乖巧可人疼,她自然就偏爱几分。
江建军吃饭的手不自觉的停了下来,叹口气说:“回头你把麦乳精给赵知青送回去吧,真想要麦乳精给小强补身子,回头我问问老头子。”
书记媳妇撇撇嘴说:“爹有什么好东西不是给娘?”
江天旺因为年轻时参军抗日打仗,常年不在家,家里家外都靠着她婆婆的缘故,退伍回来后,家里什么事都捧着婆婆,有什么好东西都先想着她婆婆,家里掌管大事的人看似是江天旺,实际上什么事都是她婆婆说了算。
真有麦乳精,肯定是给她婆婆,哪有他们的份?
再说,她还有好几个小叔子呢,真有好东西,也不能只给他们大房一家,她男人当了大队书记,要是剩下的好东西还偏着她男人,家里不得闹翻天?
她可不敢想!
“那也不能拿人家东西!”江建军语气严肃的说:“现在外面有多乱你是不晓得,那些个知青又不是安分的主,真要给他们拿了什么把柄,回头再来批斗你,你都没法说!”
书记媳妇吃了一惊:“她敢!”想到她在公社里当书记的公公,她心猛地安稳下来,冷声说:“在我们临河大队她敢闹,有大山大河挡着,没有船她跑都跑不出去!”
“那是过去!现在咱们这都和炭山通路了,现在是没有货车,要是有货车,你看人家跑不跑的出去。”江建军哼笑一声,语气缓和了说:“你回头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人家许主任都定好的事情,你再给人家毁了,那不是打许主任的脸吗?”
“那就没有别的法子吗?她一个拉架的……”书记媳妇想想还是舍不得那一罐麦乳精。
“反悔是肯定不能反悔的,要是做什么事都出尔反尔,在后面拆台,以后还怎么带队伍?”江建军沉吟着想了想说:“你回去跟她说,小学刚建好,还不晓得能招来几个学生,第一次招老师,人肯定不多,但要是后面人多了起来,肯定还是要再招的,让她安安分分的,别闹事。”
毕竟临河小学面对的是整个大河以南的适龄儿童招生,光是临河、建设、和平三个大队都有多少个孩子了,要是大山里的人也愿意把孩子送到临河小学来上学,需要的老师肯定更多。
毕竟临河小学建造的规模在那呢,虽只有小二层,可四面围起来的全是教室,中间光是一个操场就有两亩地那么大,可以想象完全建好后,这个学校的教室有多少!
原来江地主家的房子都不一定有新建的学校大!
书记媳妇闻言眼睛一亮,说:“对啊,这次招老师没有她们,不是还有下次嘛?”
江建军笑道:“不然你以为许主任为什么要接收这么多知青?他们吃饭不要口粮啊?”
就是要解决他们大河以南的教育问题。
不过这群后来的知青思想教育还是要做一做的,先把他们性子压一压,免得他们以后闹事,教不好娃儿们。
江天旺原本在大队部就是抓思想政治这一块的,江建军看着他父亲当大队书记好几年,耳濡目染的也学了一些。
其实他不知道,后面十年还陆续不断的有知青和黑色五类人插队过来,以为分到他们临河大队的知青就只有罗喻义、叶甜四个,不然依他的意思,肯定不会愿意接收这批过来捣乱的红小兵知青的。
许明月是知道后面还会有知青陆陆续续的下来,但她对这批知青的排斥并没有那么大,更确切的说,她是知道现阶段大山里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别说大山里了,就是前世他们临河大队,扔在荒山的白骨还少了?
这些城里的女孩子被插队到大山里,会经历什么,可想而知。
好点的,自己熬不住农村的苦,正常结婚嫁人,要是遇到心坏的,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她都不敢想,是以她们说要调转到他们临河大队来的时候,许明月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劝江建军和许红桦接收了,哪怕她们当了红小兵,把过去欺负过她们,或者没有欺负过她们的人都拖去批斗了,她对她们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意。
当然,前提是别在她的地盘上闹事,别犯到她手里。
河边风大,湿气又重,哪怕还没到冬天,河风也吹的身体受不住的冷,书记媳妇得了消息也就不在这里多待,把菜篮子往旁边一放,提醒江建军说:“回来的时候别忘了把篮子带回去,趁着天气好我再挑两担松针回来!”
她家里虽有煤饼,可冬季烤火、引火只靠煤饼可不行,还得要柴火。
江建军嘱咐她说:“你砍了放那晒着我回去挑!”
江建军负责的是监督水电站的建设工作,要建水电站,除了水电站发电机等设备外, 最重要的就是要挖通通往深水养鱼区的这一条河道,现在正是秋冬交替, 水落而石出的季节,竹子河水位的下降, 连带着河圩的河滩都露出了水面,这条正在挖的河道更是露出了河泥,河道里许多来自大山里出来的人, 都在埋头挖河泥, 拓宽和加深河道。
作为临河大队书记的江建军同样是一身泥的站在河道里, 一方面监督指挥, 同时自己也在卖力的干活,头上脸上都沾了不少的泥点子,就听着河堤上一声清脆的叫喊:“建军,上来吃饭了!”
江建军用肩膀处的衣服擦了下脸上的汗和泥, 手在泥水里摆了摆,顺手洗去手上胳膊上的淤泥,回了句:“今天怎么是你送饭来了?”
平时都是他女儿江国歌给他送饭。
江国歌八九岁大的年纪,要是在生别人家,这个年龄割稻插秧、砍草挑水,样样都能来了,但她爷爷是公社书记,她父亲是大队书记,她每日做的事情相较于她的同龄女孩来说就少的多,带带幼弟,看着他别乱跑掉水里,扫地洗碗,给江建军送送饭之类,做些较轻的活。
书记媳妇从菜篮子里拿出满满一大陶钵的黑陶碗,“我让国歌在家看着小强了,今天烧了汤,她那细胳膊细腿的,让她拎来别把她给烫了!”
“那确实!”江建军没想那么多,洗了手就拽着冬季枯死的蒿草杆爬上岸,又去堤坝的另一头的清水里继续洗了把脸,在水里摆动着腿脚,清洗着腿上、胳膊上的泥,穿上了丢在堤岸上的裤子和外套,走过来伸手接饭。
书记媳妇提着菜篮子推着他往要建水电站的高地上走,“我有话跟你说。”直到远离了人群,确定她说话没人听见了,才低声说:“我听说后来的十几个知青不老实,打架了,咋回事啊?”
江建军一听媳妇这话,就知道不对劲,接过陶盆吃饭的手一顿,转头问她:“是有这事,怎么了?”
书记媳妇将装着咸肉冬瓜汤的陶碗递给他,凑近了说:“这不是听说知青打架被蒲河口的那位撞见,取消了那些知青的考试吗?我听说连拉架的人都一起被罚了。”她叹了口气,怜悯地说:“唉,这些小姑娘也不容易,十七八岁的年纪,就到咱们这山沟沟里吃苦,好不容易有了个考试当老师的机会,考试名额还取消了……”
江建军闻言不由笑了一下,对他媳妇说:“是取消了,许主任也和我说过了,要我说,许主任做的对,这新来的十几个知青可不老实,之前在别的大队批斗人,那是搞的人家家破人亡的都有,你以为他们当初来咱们临河大队做什么来着?要不是我们江家村和许家村两个村子大,人又团结,还有许主任带着的民兵在,说不好我就是下一个老丁,胳膊石涧大队的丁书记被他们这么一搞,前些天我见到了,头上头发都白了大半,人老了起码十岁!”他扒拉了一口饭,缓解了一下饥饿,又狠狠灌了口飘着点油花的咸肉冬瓜汤,缓和了身子,这才接着说:“他们来我们临河大队才安静了多久?就又打起群架了,还五六个人压着人家叶甜知青和闫春香知青两个小姑娘打,不给她们点教训那还得了?不趁着他们刚来把他们压下去,以后就更不好管!”
他和许红桦的能力较之江天旺和许金虎到底差了些,又年轻,本大队的人都是许明月帮着他们压服的,要是这些刺头儿的知青不服管,回头再闹起来,就更难管。
他突然有些奇怪的问他媳妇:“你平时也不管这些事,今天又是亲自送饭,又是说这事的,说吧,什么事?”
他媳妇眼睛看了眼周围,这才有些纠结地压低声音凑近他说:“这不是有个叫赵丽娟的知青嘛,今天上午在山上预见了我,给我递来了个菜篮子,里面放着一桶麦乳精,说是给小强补身体。”她语气略有些黯然地说:“你晓得,小强只吃了我三个月奶,国荣、国昌、国胜几个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满地疯跑不知道野哪儿去了,就他安安静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奶吃少了亏到了,看到赵知青给的麦乳精,我就想着给小强补身子。”她抬眼看着江建军说:“我也不是那眼皮子浅的,看到好东西就想要,这要不是为着小强……”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书记媳妇虽还不是老太太,但她这个年纪,江国强估计也是她最后一个孩子了,又如此乖巧可人疼,她自然就偏爱几分。
江建军吃饭的手不自觉的停了下来,叹口气说:“回头你把麦乳精给赵知青送回去吧,真想要麦乳精给小强补身子,回头我问问老头子。”
书记媳妇撇撇嘴说:“爹有什么好东西不是给娘?”
江天旺因为年轻时参军抗日打仗,常年不在家,家里家外都靠着她婆婆的缘故,退伍回来后,家里什么事都捧着婆婆,有什么好东西都先想着她婆婆,家里掌管大事的人看似是江天旺,实际上什么事都是她婆婆说了算。
真有麦乳精,肯定是给她婆婆,哪有他们的份?
再说,她还有好几个小叔子呢,真有好东西,也不能只给他们大房一家,她男人当了大队书记,要是剩下的好东西还偏着她男人,家里不得闹翻天?
她可不敢想!
“那也不能拿人家东西!”江建军语气严肃的说:“现在外面有多乱你是不晓得,那些个知青又不是安分的主,真要给他们拿了什么把柄,回头再来批斗你,你都没法说!”
书记媳妇吃了一惊:“她敢!”想到她在公社里当书记的公公,她心猛地安稳下来,冷声说:“在我们临河大队她敢闹,有大山大河挡着,没有船她跑都跑不出去!”
“那是过去!现在咱们这都和炭山通路了,现在是没有货车,要是有货车,你看人家跑不跑的出去。”江建军哼笑一声,语气缓和了说:“你回头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人家许主任都定好的事情,你再给人家毁了,那不是打许主任的脸吗?”
“那就没有别的法子吗?她一个拉架的……”书记媳妇想想还是舍不得那一罐麦乳精。
“反悔是肯定不能反悔的,要是做什么事都出尔反尔,在后面拆台,以后还怎么带队伍?”江建军沉吟着想了想说:“你回去跟她说,小学刚建好,还不晓得能招来几个学生,第一次招老师,人肯定不多,但要是后面人多了起来,肯定还是要再招的,让她安安分分的,别闹事。”
毕竟临河小学面对的是整个大河以南的适龄儿童招生,光是临河、建设、和平三个大队都有多少个孩子了,要是大山里的人也愿意把孩子送到临河小学来上学,需要的老师肯定更多。
毕竟临河小学建造的规模在那呢,虽只有小二层,可四面围起来的全是教室,中间光是一个操场就有两亩地那么大,可以想象完全建好后,这个学校的教室有多少!
原来江地主家的房子都不一定有新建的学校大!
书记媳妇闻言眼睛一亮,说:“对啊,这次招老师没有她们,不是还有下次嘛?”
江建军笑道:“不然你以为许主任为什么要接收这么多知青?他们吃饭不要口粮啊?”
就是要解决他们大河以南的教育问题。
不过这群后来的知青思想教育还是要做一做的,先把他们性子压一压,免得他们以后闹事,教不好娃儿们。
江天旺原本在大队部就是抓思想政治这一块的,江建军看着他父亲当大队书记好几年,耳濡目染的也学了一些。
其实他不知道,后面十年还陆续不断的有知青和黑色五类人插队过来,以为分到他们临河大队的知青就只有罗喻义、叶甜四个,不然依他的意思,肯定不会愿意接收这批过来捣乱的红小兵知青的。
许明月是知道后面还会有知青陆陆续续的下来,但她对这批知青的排斥并没有那么大,更确切的说,她是知道现阶段大山里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别说大山里了,就是前世他们临河大队,扔在荒山的白骨还少了?
这些城里的女孩子被插队到大山里,会经历什么,可想而知。
好点的,自己熬不住农村的苦,正常结婚嫁人,要是遇到心坏的,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她都不敢想,是以她们说要调转到他们临河大队来的时候,许明月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劝江建军和许红桦接收了,哪怕她们当了红小兵,把过去欺负过她们,或者没有欺负过她们的人都拖去批斗了,她对她们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意。
当然,前提是别在她的地盘上闹事,别犯到她手里。
河边风大,湿气又重,哪怕还没到冬天,河风也吹的身体受不住的冷,书记媳妇得了消息也就不在这里多待,把菜篮子往旁边一放,提醒江建军说:“回来的时候别忘了把篮子带回去,趁着天气好我再挑两担松针回来!”
她家里虽有煤饼,可冬季烤火、引火只靠煤饼可不行,还得要柴火。
江建军嘱咐她说:“你砍了放那晒着我回去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