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孙父这话一出,桌上的……

    孙父这话一出, 桌上的几个人的目光瞬间全都落到了孙父身上。
    孙萱草的目光是震惊和难以置信,她弟弟的则先是一愣,然后是惊喜和惶恐。
    他作为家中长子, 自然没有夺取家中长姐前程的愧疚,这在他从小到大的教育当中是理所当然的。
    他媳妇也露出惊喜之色, 要是她丈夫成了大学生, 将来当了干部, 她作为她丈夫的媳妇,自然跟着水涨船高,鸡犬升天, 自然是欣喜莫名。
    就连孙母看看长女,又看看长子,都沉默地低下了头, 没有说话。
    孙萱草震惊之后,就难以置信地说:“阿爸?你是不是忘了, 我是女的,阿弟是男的, 人家录取名录上性别都写的清清楚楚呢,再说了,到了大学还要考试, 阿弟考试考不出来, 还会被退回来, 你不会以为随便什么人顶替就行的吧?”她知道这样说服不了父亲, 想起她这么多年在临河大队学到的东西,打大脑飞快的动着:“要是顶替别人上大学这么容易,那古代学子还要考试做什么?谁考得好就让家中兄弟顶替就行了呗?”
    她的话倒是让孙父想了起来,大女儿是女的, 大儿子是男的。
    他目光不由落到大儿媳妇身上。
    大儿媳妇才十七岁,与大女儿同岁。
    大女儿再是聪慧,嫁到别人家去就是别人家的人,而大儿媳妇嫁到自己家,就是自己家的人,内外亲疏他还是能分得清的。
    他拍板道:“那就让大丫娘去!”
    他大儿媳妇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还没有大名,还大丫大丫的叫着。
    孙萱草更是难以置信:“弟妹大字都不识得一个!”
    孙父吃了口菜,也不搭理孙萱草,说:“让大山和大丫娘一起去,大丫娘不识字,你弟弟难道还不识字?有他在大丫娘身边帮衬着,怕个啥?”他理所当然地吩咐道:“临河大队的书记不是给了你六块钱吗?你拿来给你弟弟。”
    孙萱草又岂会同意,含着眼泪摇头:“我不……”
    孙父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我看你是翅膀硬了,连你老子的话都敢不听了!给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说说你一个女娃子,考大学有什么用?你弟弟要是将来当了干部,能不给你撑腰吗?”
    见女儿还不同意,孙父更是怒气冲冲:“还不把钱拿出来!今后你弟弟当了干部,你这个姐姐不也沾光吗?”他直接吩咐一声儿子孙大山:“还不把你姐姐送到房间里去,把钱和那什么通知书拿着!”
    “我不!我不!阿爸!”孙萱草哪里禁得住两个男人的抢夺,还有她的弟妹在一帮死死的摁住她,她挣扎无果,只能对着她母亲求助:“阿妈!阿妈!你帮我劝劝阿爸啊!”
    可向来支持她读书的孙母,在帮助儿子还是帮助女儿之间,选择了坐在一旁无助的哭泣,并劝着她:“儿哎,儿哎,你听你阿爸的话……”
    她的这一声声的‘儿’,喊得不是孙大山,而是孙萱草。
    在她心中,女儿重要,可儿子丈夫更是她后半生的依靠,在丈夫没有做出这样的事情前,她连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可在丈夫选择了让她儿子去读大学后,她又选择了儿子。
    她知道这样的做法愧对女儿,所以流泪不止。
    外面其他人家也听到了孙家的喧闹声和哭声,还以为是她家激动的哭声呢,一直闹到后半夜,才听出来,是孙家想让儿子去上大学,把女儿关了起来。
    她家石屋不大,这么多年孙萱草一直住在学校,一个月才回来住两天,家里早已经没有了她住的位置,人是被关在了厨房。
    山里的厨房和柴房是一体的,山里的冬天比山外更加寒冷,可有柴草在厨房中,他们也不怕孙萱草冻死。
    在孙父看来,别的父亲早早就让女儿回家嫁人,他还同意让女儿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过了这么多年的好日子,哪家的父亲做的有他到位?
    他让女儿将读大学的机会让出来,也是为了家里好,为了她好,不光没有任何的愧疚之心,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他怕女儿晚上从厨房里逃走了,还特意在木门上绑了麻绳,绕了好几道圈,再用扁担在门强上拴上。
    山里的屋子,为躲避野兽和豺狼,都是用石头砌成,厨房的窗户只有不到十厘米的小木框,以孙萱草如今的身形,根本钻不出去,倒也不怕她跑了。
    晚上孙母担心女儿,孙父见她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对孙母道:“大丫娘和草丫一样大,娃儿都一岁了,草丫也该到嫁人的年纪了,早前我还想着让她多读几年书,嫁到山外头去,现在想想嫁到山里头也一样,你明儿就去山里问问,有没有出的起彩礼的人家,十块钱,就把她嫁出去吧。”
    孙母听着厨房方向拍打的木门,揪心不已。
    临河大队的老师同学们,还不知道孙萱草回家后的遭遇,之后隔不了三五日,就有信件送来,几乎全部都是录取通知书。
    临河大队去参加高考的学生占据整个吴城下面所有公社之最,考上的人数也多的吓人,有时候一天有两三封信传过来,都是录取通知书。
    其中以临河大队考中的本地学生最多,其中大山里出来的女生当中,除了孙萱草,还有两个女生也考上了大学,一个叫陈剑雨,一个叫杨诗雨,都是临河小学第二届入学的女生。
    陈剑雨原名叫陈贱女,当初开学的时候,她说她叫陈贱女,负责报名的知青老师还以为她听错了,加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巨大的差异,她在写名字的时候,就给陈贱女的名册上,写上陈剑雨,乍一听以为是男孩子的名字,实际上是个皮肤黝黑,学习刻苦如命的女生。
    后来她读了初中,读到知青老师们教的陆游的诗《剑门道中遇微雨》,再说起自己名字,她便说出自此处。
    一直到过了很多年,她人到中年,才终于与自己的名字和解,已经是大学老师的她,才和下面的学生,说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并非什么‘剑门道中遇微雨’,而是她小时候,知青老师的一次空耳,才有了这个颇具武侠之气的名字。
    杨诗雨名字的由来和陈剑雨类似,原名叫杨死女,可在知青老师们的笔下,她叫诗雨。
    本地人结婚结的早,一般十四五岁就看好了婆家定了亲,十六七岁就结婚嫁人。
    杨诗雨和陈剑雨两人在读书时,都是出了名的刻苦努力,成绩也算不错,自然都被临河大队的妇人们看中,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和临河大队的两户人家定了亲,就等着年后就嫁人结婚了。
    哪晓得这两个姑娘如此争气,居然都考上了大学,一时间两人的未来婆家高兴坏了,敲锣打鼓的庆祝!
    临河大队受许明月的影响,对女孩子考读书考大学当干部这事,接受度极高,况且两个姑娘都与他们家的男娃定了亲,年后就要成亲了,就是自家人,她们考上就是他们自家人考上,自然高兴的跟什么似的,未来婆家人比她们两人的娘家人都激动,还给她们增加了彩礼。
    临河中学每天都热闹不断,敲锣打鼓的声音传遍了附近的大队。
    一时间,临河中学在水埠公社和吴城都出了名!
    虽然大多都是本地的中专院校和大专院校,但对本地的学生来说,也足够了。
    原本这两人的录取通知书,本也该像临河中学考上的其他考生一样,让她们身披大红花,带着锣鼓队,一路敲锣打鼓的送她们回她们各自的大队和家里,对她们进行表彰和发奖学金的,可期间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大事。
    临河中学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在78年除夕夜的当天,穿着单薄的衣服,身上裹着茅草,赤着双脚,从下了一尺多厚的雪地里,跑出了深山,昏迷在了临河中学的校门口。
    要不是临河小学的门卫听到外面发出咚的一声,以为是山里的什么动物下山,撞到了校门上,走出来看了一眼,才看到昏迷在雪地中的孙萱草,孙萱草恐怕就要这么冻死在除夕夜的皑皑白雪中。
    门卫吓的不敢耽搁,忙喊了住在学校里的老师们出来,把孙萱草抬到了荒山的卫生院,一边抬一边喊:“出事喽!出大事喽!有人晕倒在校门口喽!”
    卫生院距离许明月家不足五十米,自然是听到了门卫和学校老师们焦急的叫喊声,忙出来看怎么回事,这才看到数日不见,整个冻的快要僵硬,脚上已经冻的一片青紫之色的孙萱草。
    有人立刻去许红荷家喊了许红荷和过年回来的许红桦等学校校长和公社干部们过来。
    一直把她救醒之后,大家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孙萱草的家人,居然想桃僵李代,让自己儿媳妇顶替女儿的身份去上大学。
    “他真当大学是他家开的,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这样黑暗的事情,让一向顺风顺水,从没遇到过这样事情的许红荷破口大骂:“这还是亲爹?这可是他亲闺女!”
    一直以来,家里最不重视女儿的家庭,他们的女儿早早就从临河小学或毕业、或辍学,早早就嫁人生子去了,他们都认为,还能留在学校读书的女孩儿,家里对女儿应该是有几分尊重和看重的,尤其是像孙萱草这样,第一届入临河小学,还能继续读书的女孩子,家里应该是很看重她才对。
    这也是他们敲锣打鼓的想要以孙萱草为榜样,宣传女孩子不比男孩子差,也能考大学,未来也能当干部,也能光宗耀祖,想要提高山里女孩子的地位,改善她们的生存处境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