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礼部尚书死了
第477章 礼部尚书死了
第二日,清晨。
死寂沉沉的城市,开始逐渐復甦。
大街上面一名名小贩,已经走出了家门,开始准备著货物,游街串巷贩卖烧饼的已经叫喊起来。
东西拿了,自然就是开干。
法家一次性驱赶,直接击溃掉他们,这是不现实的事情,法家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才成功在秦国站稳脚步,有了如今兴盛,但爭取一定利益,这是可以的,尤其是把山河盾的事情,处理的明明白白。
所以一大早上,竇长生专门把孙太傅请了过来,专门询问外界的变化。
孙太傅抚摸著长须,徐徐开口讲道:“自竇圣登门,主动化解误会。”
“法家就主动把消息传播出去了,咸阳城上上下下,都认为儒家服软了,不少人鬆了一口气,但更多的人认为法家厉害,哪怕是儒家也比不上法家。”
“很多法家的人,故意传播消息,藉此告诉法家比儒家强大。”
竇长生眉头微微皱了皱,然后就鬆开了,不是法家的人狂妄,法家当中自然不缺明白人,只是他们要藉此安定人心,毕竟智者是少数,大部分人是什么也不懂的。
要是去解释儒家强大,法家根本比不上儒家,那么他们就会认为法家要完,那么当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时,法家就真的完了。
竇长生再问道:“秦国朝堂以丞相为主,其次是六部。”
“自李严入秦后,相权经过数十年变法爭斗,可谓是急剧的膨胀起来,这也是李严登天后,秦皇要推迟立李嵩的缘故,相权必须要分解一下。”
“但如今只是没丞相,但相府依然健在,其中各国官员全部都被法家担任,这是法家的核心大本营,其次就是六部了。”
“刑部,礼部,吏部,户部,都已经被法家掌控,只有兵部尚书是安侯,工部尚书崇文理此二人不是法家。”
孙太傅嘆息一声道:“老夫愧对儒家啊。”
“没有坐稳礼部尚书的位置,更是没有救下王田文,也丟了吏部。”
竇长生摇头讲道:“我说这一些,不是在问罪,而是要问一声,现如今各部尚书出事了,或者是侍郎死了,那么我儒家可有人能用?”
孙太傅沉吟著讲道:“除了兵部外,我们这一些老傢伙不懂带兵打仗,但其他各部都不是难事,我们的资歷足够,每一位都有丰富的为官经验,不少人本来就是各部之中的官员。”
竇长生很是满意的讲道:“这就足够了。”
都是一些老傢伙,也有一点好,那就是他们资歷都很高,昔年都是辉煌过。
主动登门看似认输,实则留下了后手,藉此成功拖延住了法家的反应,而给自己爭取到了充足的时间,这安静的一夜,就已经说明奏效了。
当然不可能硬拖七日的,今天法家就要有动作了,但竇长生根本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该出事了。
这一次平静了五个月,积累了这么多的霉运,咸阳城如此平静,肯定是不正常的,夜晚没出事的话,就今天了。
他都来咸阳这么久,停留的时间也够多了,要是再不出事,这就是看不起霉运了。
正在竇长生梳理咸阳城局势,各方势力的时候,大门被疯狂敲击起来,最后一名白髮苍苍的老者,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看见竇长生和孙太傅后,立即开口喊道:“竇圣出事了。”
“礼部尚书石年安死了。”
倾听见这一句话,孙太傅神色骤变,以他的城府而言,不可能浮现出这样的情绪变化,但架不住刚刚竇长生才问,要是尚书和侍郎死了,儒家是否有人顶上去。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完全是赤裸裸的明示了。
孙太傅看向竇长生,能够看见这一位竇圣神色平静,对於石年安的死亡无动於衷,仿佛死的不是一位礼部尚书,而是阿猫阿狗一样。
孙太傅缓缓平静下来,心中不由生出惊嘆,不愧是竇圣,动作好快啊,怪不得竇圣能一路崛起,有此效率和本事,竇圣不成功谁成功。
这一波霉运有点凶啊,开局就死了一名尚书。
这可是秦国的大人物了,比他身份显赫的没有多少了,尤其是对方手中有著实权,不像是一些爵位虽然是超品,但只是空有名头而已。
竇长生问道:“这一位礼部尚书的名声,我也是略有耳闻的,对方是法家的一员干將,以秦国礼法为基,结合了法家的礼法,製作出了一套因地適宜,適合秦国的礼法。”
“如今近乎二百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法家能够兴盛,石年安可谓是出力极多。”
孙太傅沉声讲道:“法家在秦国有十个人,在变法之中立下大功,號称是变法十杰,
以李严为首,李嵩次之。”
“而这一位石年安也是其中之一,石年安並未衝杀在第一线,但对法家的功劳居功甚伟,他不光是制定了礼法,还把各个官学的经书,全部都换成了法家。”
“一名幼儿从小到大,学习的东西,都是与法家有关,未来自然会是法家潜在的门人。”
孙太傅目光浮现出复杂,也很无奈讲道:“石年安多次公开讲法,也是他与其他各家辩经,每一次都是大获全胜,他主学法,可对百家也是有著不低的造诣。”
法家在秦国的兴盛,自然不光是凭藉著武力,刀可以杀人,却是无法改变思想,但经文可以,石年安乃法家英杰,乃是实至名归。
最后目光看向竇长生,要说法家危害最大的,就是这一位石年安。
他改革官学,亲自撰写了各部启蒙书籍,生动易学,尤其是危害最大的,是这各部启蒙书籍,不完全是法家之物,也有各家思想,没有任何贬低,可让人观看后,却是会对法家心生好感。
石年安不是一开始入秦的,是李严站稳脚步后,才主动请回来的法家大贤。
石年安太危险了。
他太会教书育人了。
所以死的真好啊。
第二日,清晨。
死寂沉沉的城市,开始逐渐復甦。
大街上面一名名小贩,已经走出了家门,开始准备著货物,游街串巷贩卖烧饼的已经叫喊起来。
东西拿了,自然就是开干。
法家一次性驱赶,直接击溃掉他们,这是不现实的事情,法家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才成功在秦国站稳脚步,有了如今兴盛,但爭取一定利益,这是可以的,尤其是把山河盾的事情,处理的明明白白。
所以一大早上,竇长生专门把孙太傅请了过来,专门询问外界的变化。
孙太傅抚摸著长须,徐徐开口讲道:“自竇圣登门,主动化解误会。”
“法家就主动把消息传播出去了,咸阳城上上下下,都认为儒家服软了,不少人鬆了一口气,但更多的人认为法家厉害,哪怕是儒家也比不上法家。”
“很多法家的人,故意传播消息,藉此告诉法家比儒家强大。”
竇长生眉头微微皱了皱,然后就鬆开了,不是法家的人狂妄,法家当中自然不缺明白人,只是他们要藉此安定人心,毕竟智者是少数,大部分人是什么也不懂的。
要是去解释儒家强大,法家根本比不上儒家,那么他们就会认为法家要完,那么当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时,法家就真的完了。
竇长生再问道:“秦国朝堂以丞相为主,其次是六部。”
“自李严入秦后,相权经过数十年变法爭斗,可谓是急剧的膨胀起来,这也是李严登天后,秦皇要推迟立李嵩的缘故,相权必须要分解一下。”
“但如今只是没丞相,但相府依然健在,其中各国官员全部都被法家担任,这是法家的核心大本营,其次就是六部了。”
“刑部,礼部,吏部,户部,都已经被法家掌控,只有兵部尚书是安侯,工部尚书崇文理此二人不是法家。”
孙太傅嘆息一声道:“老夫愧对儒家啊。”
“没有坐稳礼部尚书的位置,更是没有救下王田文,也丟了吏部。”
竇长生摇头讲道:“我说这一些,不是在问罪,而是要问一声,现如今各部尚书出事了,或者是侍郎死了,那么我儒家可有人能用?”
孙太傅沉吟著讲道:“除了兵部外,我们这一些老傢伙不懂带兵打仗,但其他各部都不是难事,我们的资歷足够,每一位都有丰富的为官经验,不少人本来就是各部之中的官员。”
竇长生很是满意的讲道:“这就足够了。”
都是一些老傢伙,也有一点好,那就是他们资歷都很高,昔年都是辉煌过。
主动登门看似认输,实则留下了后手,藉此成功拖延住了法家的反应,而给自己爭取到了充足的时间,这安静的一夜,就已经说明奏效了。
当然不可能硬拖七日的,今天法家就要有动作了,但竇长生根本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该出事了。
这一次平静了五个月,积累了这么多的霉运,咸阳城如此平静,肯定是不正常的,夜晚没出事的话,就今天了。
他都来咸阳这么久,停留的时间也够多了,要是再不出事,这就是看不起霉运了。
正在竇长生梳理咸阳城局势,各方势力的时候,大门被疯狂敲击起来,最后一名白髮苍苍的老者,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看见竇长生和孙太傅后,立即开口喊道:“竇圣出事了。”
“礼部尚书石年安死了。”
倾听见这一句话,孙太傅神色骤变,以他的城府而言,不可能浮现出这样的情绪变化,但架不住刚刚竇长生才问,要是尚书和侍郎死了,儒家是否有人顶上去。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完全是赤裸裸的明示了。
孙太傅看向竇长生,能够看见这一位竇圣神色平静,对於石年安的死亡无动於衷,仿佛死的不是一位礼部尚书,而是阿猫阿狗一样。
孙太傅缓缓平静下来,心中不由生出惊嘆,不愧是竇圣,动作好快啊,怪不得竇圣能一路崛起,有此效率和本事,竇圣不成功谁成功。
这一波霉运有点凶啊,开局就死了一名尚书。
这可是秦国的大人物了,比他身份显赫的没有多少了,尤其是对方手中有著实权,不像是一些爵位虽然是超品,但只是空有名头而已。
竇长生问道:“这一位礼部尚书的名声,我也是略有耳闻的,对方是法家的一员干將,以秦国礼法为基,结合了法家的礼法,製作出了一套因地適宜,適合秦国的礼法。”
“如今近乎二百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法家能够兴盛,石年安可谓是出力极多。”
孙太傅沉声讲道:“法家在秦国有十个人,在变法之中立下大功,號称是变法十杰,
以李严为首,李嵩次之。”
“而这一位石年安也是其中之一,石年安並未衝杀在第一线,但对法家的功劳居功甚伟,他不光是制定了礼法,还把各个官学的经书,全部都换成了法家。”
“一名幼儿从小到大,学习的东西,都是与法家有关,未来自然会是法家潜在的门人。”
孙太傅目光浮现出复杂,也很无奈讲道:“石年安多次公开讲法,也是他与其他各家辩经,每一次都是大获全胜,他主学法,可对百家也是有著不低的造诣。”
法家在秦国的兴盛,自然不光是凭藉著武力,刀可以杀人,却是无法改变思想,但经文可以,石年安乃法家英杰,乃是实至名归。
最后目光看向竇长生,要说法家危害最大的,就是这一位石年安。
他改革官学,亲自撰写了各部启蒙书籍,生动易学,尤其是危害最大的,是这各部启蒙书籍,不完全是法家之物,也有各家思想,没有任何贬低,可让人观看后,却是会对法家心生好感。
石年安不是一开始入秦的,是李严站稳脚步后,才主动请回来的法家大贤。
石年安太危险了。
他太会教书育人了。
所以死的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