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人艺邀请改剧本

    第83章 人艺邀请改剧本
    刘一民快速地穿好衣服,匆匆洗漱完毕,瞪了一眼旁边幸灾乐祸地三个人说道:“你们怎么不早叫醒我!”
    刘振云摊了摊手:“我倒是想,杨主任不让我们叫,我看他是想诚心捉弄你!”
    刘一民没有搭话,急忙朝著楼下跑去,屋內又是一片笑声,比刚才笑的更加放肆。几个人一边笑一边说:“刚才一民说別闹什么来著?”
    杨诲和蓝天野站在宿管窗口的旁边,一边交谈一边等刘一民。
    “杨教授、蓝先生,刚才实在是不好意思,让你们见笑了!”刘一民老老实实地说道。
    “瞎,这算什么,年轻人嘛,睡个懒觉很正常,像我们这些人,只有睡好觉,脑子才能清醒,清醒了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蓝天野一边跟刘一民握手,脸对著杨诲。
    上次刘一民见到杨诲的时候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今天见面,是说不出的慈祥。
    “一民,老蓝过来是想邀请你把《驴得水》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的剧本,他们人艺看上了,觉得非常有改编价值,相信万院长的那篇书评你也看了。”
    改编成话剧剧本?刘一民暗道果然如此,曹禹写了一篇书评就相当於释放了一个信號,他心里有猜测,没想到行动这么快。
    人艺內部已经恢復的差不多了,分散到各地的演员和导演回来的十之八九。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那是缺剧本。
    当然,要是一直演以前的剧本,尤其是《茶馆》和《雷雨》,观眾倒也不会少,只是话剧的发展总不能靠以前的剧本维持。
    曹禹作为院长,带著下面將最近比较好的小说授了一遍,看中了刘一民的《驴得水》。
    《驴得水》本身就是话剧改编的电影,只不过他只看过电影,没看过话剧。
    “蓝先生,我可以试试,就是怕写的剧本不到位。话剧和小说不一样,人物的心理等各种描写都是通过台词凸显出来的,对人物对话的要求很高。”
    刘一民迟疑地说道。
    “你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你是懂话剧的,交给你我放心。你只管改,改的不好还有我们这群老头子嘛,我们给你把关。另外话剧剧本重要,演员也重要,我们在一遍遍排练的时候也会做一些修改。”
    蓝天野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眼神中带著欣赏,示意他大胆地去改。
    “蓝先生,我要是遇到问题,能不能到人艺找找思路?”
    蓝天野没明白,杨诲咳嗽了一声说道:“老蓝,让一个年轻人改话剧剧本,確实有点难,人艺有老编剧,可以帮帮忙,另外听说万院长最近没什么事情,也可以指点一下我们燕大的晚辈。”
    蓝天野看了一眼刘一民,又看了看杨诲,这两人一唱一和是在打万院长的主意啊!
    刘一民感激地看了一眼杨诲,诚惶诚恐地说道:“万老如果能指点一二,够我受用一辈子了!”
    “家宝公亲自审这部剧本,对人艺来说,剧本至关重要,你们放心,一民有问题来人艺找我,我带你去找家宝公。另外,你要是想去人艺看话剧,可以直接去办公室找我,给你几张好位置的票。”
    蓝天野离开后,杨诲看了一眼刘一民,又將手背在了身后,略带生气地说道:
    “我也是专门写话剧的!”
    刘一民听到这话反应了过来,杨诲確实也写了不少优秀的话剧剧本,这位是吃醋了,
    正准备出口狡辩几句。
    杨诲又说道:“你要是能得到万院长指导,肯定比我强。不过毕竟我离的近,你要是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来燕东园找我,我住在67號楼。食堂的饭吃不惯的话,也可以来我这儿改善一下。”
    燕东园和燕南园都是燕大教授的住所,中西合璧的古典別墅。区別是燕南园在校內,
    燕东园在东门外。
    “杨教授再见!”
    刘一民將杨诲送出宿舍楼,杨诲衝著他摆了摆手,不再让他继续往前送了。
    送走杨诲回到宿舍,宿舍里面三个人忙问人艺的蓝天野找他干什么。
    “没什么,就是他们请我把《驴得水》改成话剧的剧本!”
    三人一听傻眼了,刚才好像笑的太大声了!
    “这不好改吧!”
    “慢慢来!”
    刘一民看了看一脸气的几个人,实在心有不忍,於是出言鼓励了他们几句。从挎包里拿出大白兔奶递给了他们,用刺激一下他们的多巴胺。
    再这样下去,他怕以后去厕所都找不到人跟他一起,因为他尿的太骚了。
    中华文化研究社第一次活动终於开始举办了,刘一民一直不举办,气得李聪仁去找了留办的领导。刘一民双手一摊,没场地啊!
    很快,留办专门找了一个小房子,刘一民上面掛了一个“外研社”的牌子,全称为一外国留学生中华文化研究社。
    留办的领导很无语,走之前看著刘一民了一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是厅局级的单位。”
    在李聪仁和克福的四处招揽之下,社里面的留学生达到了十二人,占据了燕大留学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穆拉土,埃塞人,目前是哲学系的学生。”
    听到李聪仁介绍,正在喝茶的刘一民差点被呛住,这可是以后的埃塞总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燕大不单单为国內培养人才,为国外也培养,这里的很多人学完汉语后归国,大部分人从事的很可能是对华外交的工作,像成为总同的不多见。
    埃塞的总同也是总同!
    小小的一间屋子里面,聚集了不少的狠人。
    “副社长,人都到齐了,开始吧!”李聪仁说道。
    “欢迎大家,我是刘一民,大家来自各个国家,但到了这间屋子,咱们就是同志。正所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使以后离开了中国,也不要忘了我。有你们的一口吃的,就要有我...咳,我的意思是好好学习中国文化里面的为友之道,当一个合格的朋友。
    李聪仁来华的时间长,你先给大家讲一讲你在中国的感受,其他人认真听。”
    刘一民说完,看向一旁的穆拉土:“穆拉土同学,要是他听不明白,记得问李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