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两大导演爭剧本
第108章 两大导演爭剧本
普通人对於法国的了解不多,大多是从歷史和课本上了解的,大家都觉得法国在欧美这些国家中的革命性很强。
相对其它的西方国家,大家对法国还是比较亲切。
刘振云三人围坐在刘一民旁边,可惜刘一民对这次法国之行也所知不多,没办法给他们解答。
“一民,你什么时候认识的巴金先生?”刘振云好奇地问道。
“《收穫》转载过我的小说,应该是这个时候巴金先生关注到的我。”刘一民回道。
他没说在曹禹家见面才认识的,要不然说出来別人还以为是自己走后门。宿舍的三人可能不是那样的人,但传出去別人可就不这样想了。
“说起小说,我的小说只有个头绪,还什么都没有。一民,要不你给我们指导一下!”陈大志从床铺上將自己的稿子拿出来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接过之后看了看,陈大志讲的是一个村子里面的木匠,打的一手好柜子。为人诚实正直,在跟主家做家具的时候是尽心尽力,但是说话口齿不清,有点木訥。
他还有一个师弟,能说会道,但是心眼不好。师弟手艺不好,但因为嘴巴经常能够接到大活。
通过两个人在方圆十里的村子里面做工的时候,遇见的人和事儿。最后周围的人都想考察一下他们两个到底谁更有能力,於是让他们比赛,共同打造一件家具,看谁做的更好。
师兄毫不费力的贏得了比赛,师弟灰溜溜的溜走。通过遇见的人和事儿,和最终的比赛,向读者传达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
“乡村味道不浓厚,你也是晋城人,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赵树理先生的作品,把'土'味写出来,打开你的作品,要能够感觉到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既然是主要写遇见的人和事儿,遇到的人就需要好好写出来,写的精彩。
不需要將配角的复杂面写出来,只需要著力刻画一到两个点就行。贪婪、善良、险恶等等。”
刘一民讲完陈大志和李学勤的,刘振云的稿子也递到了刘一民面前。目前的草稿比上次多了一百来字,讲的是他爹觉得当兵回来,一事无成,肯定在农村娶不上媳妇儿。
刘一民让他重点放在复习班的故事上,多写几个典型的同学,最后劝他们不要心急。
“写作不是一天的事情,是不断打磨的,等写的多了,就水到渠成了!”刘一民宽慰道。
刘振云苦笑道:“怎么能不急,我可是为了这次写作费了好几块钱,口香的钱我都了,要是不挣点稿费,相当於这钱就是赔了。”
刘振云扒拉了一下手指,对於这篇稿子,他有自己的经济帐。
第二天上完课,同学们都起身离开,刘振云三个人没有动,而是眼巴巴的看著刘一民,暗示意味非常浓。
“欠你们的,走吧!”刘一民背上挎包,笑著说道。
李学勤也买了一辆自行车,不过是辆二手的,了他八十块钱,这下子宿舍里面就有两辆自行车了,出门四个人刚好够。
前阵子燕京天好,这两天却又开始经歷倒春寒,沙尘暴比过年前更猛烈了一些,刘一民不得不將军大衣的领子给竖起来挡住嘴和脸。
“一民,你这是什么?”李学勤见刘一民从挎包里面掏出坐垫,忍不住问道。
刘一民將坐垫套上后,给他演示了一下:“没看出来吗?这是坐垫套,有了这个,骑自行车就没那么凉了。”
“,狗长椅角闹洋事!”刘振云鄙夷道。
“就是!”李学勤摸了摸自己冰凉的自行车坐垫,嘴硬道。
“谁凉谁知道!”
刘一民见陈大志已经坐好,笑著蹬上自行车离开了原地,
来到长征食堂,三人一如往常点菜那样推推让让,还是肝尖那老一套。
“听说这里的鱼不错,我想吃鱼了,振云,你把鱼写上!”刘一民忍不住说道,鱼算是这里最贵的一道菜了。
刘振云看了看刘一民,吞咽了一下口水,想说一句菜已经够了,但是身体不听使唤,
还是鬼使神差的写了上去。
多年以后,刘振云功成名就,一定能想起刘一民请他吃鱼的这个晚上。
“要说吃鱼,还是得咱们那儿的黄河大鲤鱼。我们那儿做的那个鲤鱼培面特別好吃,
独有的延津做法儿!”刘振云兴奋地说道。
“你吃过?”李学勤问道。
刘振云抹了抹嘴,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嘴角上扬,得意地说道:“吃过,等你们什么时候去延津了,我请你们吃!”
实际上他也在琢磨鲤鱼焙面到底是个什么味道,能让十里八村的人一直对这道菜念念不忘,提起来就流口水。
李学勤讲起浙省的鱼:“我们那里的鱼好吃,西湖醋鱼!”
刘一民不著痕跡地了嘴,心想你確定是真的好吃?
鱼端上来后,刘一民率先夹了一筷子肉,肉质细腻,鱼上面的一层芡汁儿勾的是特別的入味,偏甜口,唯一的缺点就是鱼刺很多。
对於三个北方人来说,吃鱼是一件苦差事,鱼刺吐个不停,李学勤就好很多。不过他看大家的样子,也不好意思多吃,放慢了吐鱼刺的速度。
“一民,你从法国回来,可得好好的给我们讲一讲法国的事情。出国,我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出一次国。以前我觉得我们县城很大,走不出去,后来去了西北当兵,我觉得咱们西北很辽阔,来到了燕京,我觉得咱们国家很大,也走不出去。”
刘振云感嘆道。
“到时候从法国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作协那边还要求刘一民学一些常用的法语,去法国的访问团里面有法语翻译,但是翻译肯定是跟著巴金先生走,总不能每一个人都配备一个,还没奢侈到那种地步。
跟刘振云他们吃过饭,刘一民独自来到了留学生宿舍楼,找到了李聪仁,告诉了他自己即將去法国的事情,让他帮自己找一个法国的留学生,简单的学习一下。
作协並没有具体通知什么时间出发法国,只是说四月,就算是四月初,他们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学一些日常的句子应该是够了,也不要求能做到十分流畅的交流。
另外法国人懂英语的肯定多,用英语交流也行。
李聪仁听说刘一民要去法国,非常的高兴,带著他来到了留学生楼的4楼403,里面住著一名法国留学生和一名中国学生。
留学生楼里,充斥著留学生的体味还有各种香水的味道。
走进宿舍,留学生的宿舍是双人间,里面放著两张单人床,每个人有单独的桌子和柜子,看起来跟好一点的招待所差不多。
“刘,这是费尔南多,来自法国马赛!”
“费尔南多,这是一民.刘。中国作家,我们外研社的副社长,我想你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
李聪仁说完,费尔南多放下了手里面的法国书籍,笑著向刘一民伸出了手:“李聪仁,我懂中文,刘一民,你好!”
费尔南多一头黄色的短捲髮,眼窝像李聪仁一样很深,络腮鬍像短刺一样,脸部的肤色比其他地方红很多,像一根剥了皮的火腿肠。
“你好,费尔南多,我想要向你学习一些简单的法语。”
费尔南多一听,刘一民要去法国,立马来了兴趣,给他介绍起了法国的一些文化。费尔南多是典型的法国左翼学生,是带著一腔革命热情来到的中国。
法语的发音刘一民学起来比较吃力,费尔南多也告诉刘一民,法国讲英语的人很多,
只要会英语,不用担心语言问题。
“你如果到了马赛,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马赛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你到了一定要尝一尝马赛的茴香酒!”费尔南多高兴地说道。
茴香酒?茴字有几种写法的“茴”?
走出留学生楼的时候,外研社的社员就又多了一人。
周日,刘一民一大早骑著自行车前往人艺,今天休息,他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不过他特意到了西单mz墙看了一眼,看看这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东西。
mz墙是一道灰色的矮墙,现在位於西单文化广场南侧,刘一民推著自行车走了进去。
里面还有刘一民在外研社和中青报上的文章。看了一会儿后,觉得索然无味,骑著自行车来到了人艺,敲响了曹禹办公室的门。
看到刘一民,曹禹不满地说道:“怎么突然有时间来看我来了?你小子,我还以为你把我给忘了!”
“哪能啊,时时刻刻心里面掛念著您,这不一有时间就来了!”刘一民笑著说道。
“好了,去法国的事情通知你了吧!”
曹禹起身示意刘一民坐到沙发上,茶几上摆著最新一期的《人民文艺》。
“作协外联办的同志们已经通知我了,老师,谢谢您和巴老师!”刘一民主动给曹禹倒了一杯茶,感谢道。
曹禹轻轻地抿了一口:“不用谢我们,老巴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带著你去也是因为他觉得你行,要不然凭我说一句,老巴就没原则了?到了法国,不要给我丟脸就行,年轻人就应该好好走走,看一看。”
“瞧好吧,绝对不给您丟脸!”刘一民笑道。
曹禺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指著桌子上的杂誌说道:“《狼烟北平》写完了,剧本改编的事情得跟上。你在中青报上发表的文章我也看了,写的不错,但有的地方也欠缺打磨,
我给你写了一份意见,夹在了杂誌里面,你回去再看。”
“小说您觉得怎么样?”
“小说人物故事情节都很丰满,尤其是文三儿刻画的非常到位,文三儿的一生经歷了北平近代的所有大事儿,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嗯-比我预想中的要好。老蓝很满意,跟老苏抢起了导演的位置,两个人谁都不让谁。”
曹禹说完,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一暗:“要是老焦在就好了,他导演《茶馆》,对於这类的剧本,他最有经验了。”
在曹禹的办公室呆了一会儿,刘一民出来的时候挎包里面已经多了一包茶,曹禹专门送给他的,生怕他困了没时间写东西。
刚出门,就见一人迎面走了过来,拉著刘一民的手说道:“一民,我是苏民,你叫我老苏就行。走,去我办公室,咱俩坐那儿喝会茶聊一聊。存惜的事情也多亏你了,还没来得及谢你!”
刚走没几步,身后又响起咳嗽的声音:“老苏啊,喝茶的事情,你怎么不叫我?咱们两个是多少年的交情,喝茶还得偷偷摸摸的?”
苏民无奈地转身看著抱著膀子的蓝天野,赔笑道:“你要是想喝,过几天我单独请你,我得单独感谢你们两个。”
“別介啊!咱们两个喝多没有意思,三个人才有意思,走,煮茶论英雄。”
苏民不情愿地带著蓝天野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从柜子里面拿出一罐子茶,打开罐子,
茶叶的清香便传了出来。
“我说你怎么不请我喝,原来是有好东西,故意藏著掖著,等下次我来了,估计喝的就不是这罐了吧!”蓝天野阴阳怪气地说道。
“好了,老蓝,你知足吧,明人不说暗话,咱俩这么多年了,谁不知道谁!”苏民被蓝天野的阴阳怪气给气著了,於是不耐烦地说道。
“哈哈哈,狐狸尾巴终於露出来了!不谈剧本,就喝喝茶,一民,什么时候去我家吃个饭?”蓝天野询问道。
苏民正在泡茶的手抖了抖,老蓝是越来越不当人了!
“你现在导演《驴得水》,精力哪里够?就別爭了!”
“老苏,你现在不还在导演《王昭君》,你精力还蛮多的嘛!”
两章稍后更新,最近耳鸣,影响了码字速度
普通人对於法国的了解不多,大多是从歷史和课本上了解的,大家都觉得法国在欧美这些国家中的革命性很强。
相对其它的西方国家,大家对法国还是比较亲切。
刘振云三人围坐在刘一民旁边,可惜刘一民对这次法国之行也所知不多,没办法给他们解答。
“一民,你什么时候认识的巴金先生?”刘振云好奇地问道。
“《收穫》转载过我的小说,应该是这个时候巴金先生关注到的我。”刘一民回道。
他没说在曹禹家见面才认识的,要不然说出来別人还以为是自己走后门。宿舍的三人可能不是那样的人,但传出去別人可就不这样想了。
“说起小说,我的小说只有个头绪,还什么都没有。一民,要不你给我们指导一下!”陈大志从床铺上將自己的稿子拿出来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接过之后看了看,陈大志讲的是一个村子里面的木匠,打的一手好柜子。为人诚实正直,在跟主家做家具的时候是尽心尽力,但是说话口齿不清,有点木訥。
他还有一个师弟,能说会道,但是心眼不好。师弟手艺不好,但因为嘴巴经常能够接到大活。
通过两个人在方圆十里的村子里面做工的时候,遇见的人和事儿。最后周围的人都想考察一下他们两个到底谁更有能力,於是让他们比赛,共同打造一件家具,看谁做的更好。
师兄毫不费力的贏得了比赛,师弟灰溜溜的溜走。通过遇见的人和事儿,和最终的比赛,向读者传达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
“乡村味道不浓厚,你也是晋城人,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赵树理先生的作品,把'土'味写出来,打开你的作品,要能够感觉到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既然是主要写遇见的人和事儿,遇到的人就需要好好写出来,写的精彩。
不需要將配角的复杂面写出来,只需要著力刻画一到两个点就行。贪婪、善良、险恶等等。”
刘一民讲完陈大志和李学勤的,刘振云的稿子也递到了刘一民面前。目前的草稿比上次多了一百来字,讲的是他爹觉得当兵回来,一事无成,肯定在农村娶不上媳妇儿。
刘一民让他重点放在复习班的故事上,多写几个典型的同学,最后劝他们不要心急。
“写作不是一天的事情,是不断打磨的,等写的多了,就水到渠成了!”刘一民宽慰道。
刘振云苦笑道:“怎么能不急,我可是为了这次写作费了好几块钱,口香的钱我都了,要是不挣点稿费,相当於这钱就是赔了。”
刘振云扒拉了一下手指,对於这篇稿子,他有自己的经济帐。
第二天上完课,同学们都起身离开,刘振云三个人没有动,而是眼巴巴的看著刘一民,暗示意味非常浓。
“欠你们的,走吧!”刘一民背上挎包,笑著说道。
李学勤也买了一辆自行车,不过是辆二手的,了他八十块钱,这下子宿舍里面就有两辆自行车了,出门四个人刚好够。
前阵子燕京天好,这两天却又开始经歷倒春寒,沙尘暴比过年前更猛烈了一些,刘一民不得不將军大衣的领子给竖起来挡住嘴和脸。
“一民,你这是什么?”李学勤见刘一民从挎包里面掏出坐垫,忍不住问道。
刘一民將坐垫套上后,给他演示了一下:“没看出来吗?这是坐垫套,有了这个,骑自行车就没那么凉了。”
“,狗长椅角闹洋事!”刘振云鄙夷道。
“就是!”李学勤摸了摸自己冰凉的自行车坐垫,嘴硬道。
“谁凉谁知道!”
刘一民见陈大志已经坐好,笑著蹬上自行车离开了原地,
来到长征食堂,三人一如往常点菜那样推推让让,还是肝尖那老一套。
“听说这里的鱼不错,我想吃鱼了,振云,你把鱼写上!”刘一民忍不住说道,鱼算是这里最贵的一道菜了。
刘振云看了看刘一民,吞咽了一下口水,想说一句菜已经够了,但是身体不听使唤,
还是鬼使神差的写了上去。
多年以后,刘振云功成名就,一定能想起刘一民请他吃鱼的这个晚上。
“要说吃鱼,还是得咱们那儿的黄河大鲤鱼。我们那儿做的那个鲤鱼培面特別好吃,
独有的延津做法儿!”刘振云兴奋地说道。
“你吃过?”李学勤问道。
刘振云抹了抹嘴,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嘴角上扬,得意地说道:“吃过,等你们什么时候去延津了,我请你们吃!”
实际上他也在琢磨鲤鱼焙面到底是个什么味道,能让十里八村的人一直对这道菜念念不忘,提起来就流口水。
李学勤讲起浙省的鱼:“我们那里的鱼好吃,西湖醋鱼!”
刘一民不著痕跡地了嘴,心想你確定是真的好吃?
鱼端上来后,刘一民率先夹了一筷子肉,肉质细腻,鱼上面的一层芡汁儿勾的是特別的入味,偏甜口,唯一的缺点就是鱼刺很多。
对於三个北方人来说,吃鱼是一件苦差事,鱼刺吐个不停,李学勤就好很多。不过他看大家的样子,也不好意思多吃,放慢了吐鱼刺的速度。
“一民,你从法国回来,可得好好的给我们讲一讲法国的事情。出国,我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出一次国。以前我觉得我们县城很大,走不出去,后来去了西北当兵,我觉得咱们西北很辽阔,来到了燕京,我觉得咱们国家很大,也走不出去。”
刘振云感嘆道。
“到时候从法国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作协那边还要求刘一民学一些常用的法语,去法国的访问团里面有法语翻译,但是翻译肯定是跟著巴金先生走,总不能每一个人都配备一个,还没奢侈到那种地步。
跟刘振云他们吃过饭,刘一民独自来到了留学生宿舍楼,找到了李聪仁,告诉了他自己即將去法国的事情,让他帮自己找一个法国的留学生,简单的学习一下。
作协並没有具体通知什么时间出发法国,只是说四月,就算是四月初,他们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学一些日常的句子应该是够了,也不要求能做到十分流畅的交流。
另外法国人懂英语的肯定多,用英语交流也行。
李聪仁听说刘一民要去法国,非常的高兴,带著他来到了留学生楼的4楼403,里面住著一名法国留学生和一名中国学生。
留学生楼里,充斥著留学生的体味还有各种香水的味道。
走进宿舍,留学生的宿舍是双人间,里面放著两张单人床,每个人有单独的桌子和柜子,看起来跟好一点的招待所差不多。
“刘,这是费尔南多,来自法国马赛!”
“费尔南多,这是一民.刘。中国作家,我们外研社的副社长,我想你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
李聪仁说完,费尔南多放下了手里面的法国书籍,笑著向刘一民伸出了手:“李聪仁,我懂中文,刘一民,你好!”
费尔南多一头黄色的短捲髮,眼窝像李聪仁一样很深,络腮鬍像短刺一样,脸部的肤色比其他地方红很多,像一根剥了皮的火腿肠。
“你好,费尔南多,我想要向你学习一些简单的法语。”
费尔南多一听,刘一民要去法国,立马来了兴趣,给他介绍起了法国的一些文化。费尔南多是典型的法国左翼学生,是带著一腔革命热情来到的中国。
法语的发音刘一民学起来比较吃力,费尔南多也告诉刘一民,法国讲英语的人很多,
只要会英语,不用担心语言问题。
“你如果到了马赛,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马赛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你到了一定要尝一尝马赛的茴香酒!”费尔南多高兴地说道。
茴香酒?茴字有几种写法的“茴”?
走出留学生楼的时候,外研社的社员就又多了一人。
周日,刘一民一大早骑著自行车前往人艺,今天休息,他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不过他特意到了西单mz墙看了一眼,看看这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东西。
mz墙是一道灰色的矮墙,现在位於西单文化广场南侧,刘一民推著自行车走了进去。
里面还有刘一民在外研社和中青报上的文章。看了一会儿后,觉得索然无味,骑著自行车来到了人艺,敲响了曹禹办公室的门。
看到刘一民,曹禹不满地说道:“怎么突然有时间来看我来了?你小子,我还以为你把我给忘了!”
“哪能啊,时时刻刻心里面掛念著您,这不一有时间就来了!”刘一民笑著说道。
“好了,去法国的事情通知你了吧!”
曹禹起身示意刘一民坐到沙发上,茶几上摆著最新一期的《人民文艺》。
“作协外联办的同志们已经通知我了,老师,谢谢您和巴老师!”刘一民主动给曹禹倒了一杯茶,感谢道。
曹禹轻轻地抿了一口:“不用谢我们,老巴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带著你去也是因为他觉得你行,要不然凭我说一句,老巴就没原则了?到了法国,不要给我丟脸就行,年轻人就应该好好走走,看一看。”
“瞧好吧,绝对不给您丟脸!”刘一民笑道。
曹禺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指著桌子上的杂誌说道:“《狼烟北平》写完了,剧本改编的事情得跟上。你在中青报上发表的文章我也看了,写的不错,但有的地方也欠缺打磨,
我给你写了一份意见,夹在了杂誌里面,你回去再看。”
“小说您觉得怎么样?”
“小说人物故事情节都很丰满,尤其是文三儿刻画的非常到位,文三儿的一生经歷了北平近代的所有大事儿,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嗯-比我预想中的要好。老蓝很满意,跟老苏抢起了导演的位置,两个人谁都不让谁。”
曹禹说完,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一暗:“要是老焦在就好了,他导演《茶馆》,对於这类的剧本,他最有经验了。”
在曹禹的办公室呆了一会儿,刘一民出来的时候挎包里面已经多了一包茶,曹禹专门送给他的,生怕他困了没时间写东西。
刚出门,就见一人迎面走了过来,拉著刘一民的手说道:“一民,我是苏民,你叫我老苏就行。走,去我办公室,咱俩坐那儿喝会茶聊一聊。存惜的事情也多亏你了,还没来得及谢你!”
刚走没几步,身后又响起咳嗽的声音:“老苏啊,喝茶的事情,你怎么不叫我?咱们两个是多少年的交情,喝茶还得偷偷摸摸的?”
苏民无奈地转身看著抱著膀子的蓝天野,赔笑道:“你要是想喝,过几天我单独请你,我得单独感谢你们两个。”
“別介啊!咱们两个喝多没有意思,三个人才有意思,走,煮茶论英雄。”
苏民不情愿地带著蓝天野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从柜子里面拿出一罐子茶,打开罐子,
茶叶的清香便传了出来。
“我说你怎么不请我喝,原来是有好东西,故意藏著掖著,等下次我来了,估计喝的就不是这罐了吧!”蓝天野阴阳怪气地说道。
“好了,老蓝,你知足吧,明人不说暗话,咱俩这么多年了,谁不知道谁!”苏民被蓝天野的阴阳怪气给气著了,於是不耐烦地说道。
“哈哈哈,狐狸尾巴终於露出来了!不谈剧本,就喝喝茶,一民,什么时候去我家吃个饭?”蓝天野询问道。
苏民正在泡茶的手抖了抖,老蓝是越来越不当人了!
“你现在导演《驴得水》,精力哪里够?就別爭了!”
“老苏,你现在不还在导演《王昭君》,你精力还蛮多的嘛!”
两章稍后更新,最近耳鸣,影响了码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