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世界报》的小算盘
第119章 《世界报》的小算盘
晚上,徐驰在翻译的昏昏欲睡的时候,服务员敲响了他的房门,送来了“来自刘一民同志的爱刘一民喝完咖啡也没睡好,於是起身又坐在书桌旁挣起了法郎。经过这几天的接触,不只是法国人想要迫切地了解中国,还有一些华人也是如此。
想到这里,刘一民同志觉得挣法郎不是目的,自己也是为了满足法国人的好奇心,他们得谢谢咱!
直到写到深夜,刘一民才沉沉睡去。
翌日一大早,刘一民就被精气神十足的徐驰敲响了房门,高兴地將翻译好的稿件递给了刘一民“这么快?”刘一民下意识地问道。
“不算快,翻译起来比以前慢了许多,一夜才翻译完。昨天不知道谁挺好心,请我喝了咖啡,
晚上十二点又送来了一杯,一晚上精气神十足。”
徐驰问服务员是谁请他喝的,服务员很有职业道德,只是说是关心他身体的人。
“想不到,我在马赛也有忠实的读者,还以为只有老巴有!”徐驰走进刘一民的房间,得意地说道。
刘一民看了看自己看不懂的法文稿:“老徐同志,还喝咖啡了?这洋玩意儿贵的要死,真羡慕你!”
“一民,慢慢来,你在法国也会有读者的。”
刘一民拍马屁道:“照这样的进度,老徐同志,回去家里边就要添彩电啦,家里人知道肯定开心坏啦!”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哎呀,什么彩电不彩电的,我看冰箱也不错哈哈哈!”
早上,一群人吃完早餐,乘船去了伊夫堡。海浪在船底翻涌,海鸟在头顶飞旋,小岛在他们眼前越来越清晰。
伊夫堡是冰冷的监狱,城堡里面是一座座囚室,眾人登上岛就感觉到一阵阴凉。伊夫堡的全岛都被高大厚重的石墙围了起来,城堡的四周还有炮台。
建造之初是用来当做战爭要塞的,可惜要塞没用来抵挡敌人,全部用来关押囚犯了。
法国的朋友介绍道:“大仲马先生的《基督山伯爵》里面的主人公住的监牢就是在这里,这里关押了大量的政治囚犯,关押过米拉波(法国资產阶级革命活动家)。”
一行人走进城堡,刘一民抚摸著城堡的墙壁,透过小小的监窗往外看看地中海,海上的游艇跟城堡里面简直是两个世界。
从城堡走出来,代表团的人还在討论,有没有人囚犯能从这里活著出去。
坐船回到马赛,品尝了下当地鲜美的鱼汤后一行人又回到了宾馆,前台告诉刘一民,又有不少的人过来找他。
刘一民看了看名片,都是各个出版社的。
“一民,下次再谈让老徐跟著你吧,他懂法语。”巴金说道。
徐驰也自告奋勇的表示可以帮助刘一民跟对方谈判,李晓林也来了兴趣,想要在旁边听一听。
作为《收穫》编辑部的编辑,这些编辑才是她真正的同行,想要好好的听一听。
刚回到房间没一会儿,就有人找了过来。三人一块上去喝了一杯咖啡后,很快又回到了房间里面。
“千字二十七法郎,一民,我觉得是不是已经到最高了?”李晓林犹豫后问道。
“晓林师姐,我想跟他们谈谈版税,但是没一个人过来说,摆明了就是想搞信息差。等他们反应过来后,会主动提的。咱们现在提,他们一定会想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进步报》的记者看完刘一民的稿子后,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刘一民跑到徐驰的房间里面,
让他帮忙修改,修改完后报社的记者满意的拿著稿子离开。
“一民,这法郎可到手了?”
“半步到手!老徐,我这还有一篇稿子,你帮忙看看。”刘一民说道。
徐驰一听,赶紧摆了摆手:“不行,我得睡了,这上下眼皮直打架!”
“那你早点休息,稿子先放这儿了!”刘一民走出房间,准备关门的时候,转身问道:“老徐同志,一台彩电是多少钱来著?是不是还差点?”
徐驰听完后,眼皮抬起,思考了一下说道:“好像还差点!”
马赛,某宾馆內,两名《世界报》的记者正在做著准备,一人身穿蓝色西服,一人身穿黑色西服。根据代表团的行程安排,在马赛的最后一天將会安排一次记者会。
记者会结束后,他们代表团会直接前往里昂。
《世界报》和《费加罗报》等法国大报的记者会对代表团进行提问。提问是一件十分有学问的事情,提问的问题关係著接下来的报导,间接的影响著读者对代表团的態度。
身穿黑色西服的记者说道:“我们本来的提问重点是在巴金先生身上,但是经过对於目前读者的关注点分析,明天的记者会上,我们要调整一下新的侧重点。
向巴金先生提问一下比较平和的问题,对这样一位年长的文学大师,我们要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对於代表团里面的那位年轻人,我们可以提问一些尖锐的问题,我想,我们的读者会乐见於这一幕。”
《世界报》是二次大战后,在法国戴高乐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报社,受到法国政府的经费支持,
儘管一直强调独立,但实际上还是受到法国政府的影响。
毕竟吃人饭听人管,放到哪里都不过时的道理,
“目前我们的法国社会关注中国最多的是他们南边的那一场战爭,我想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寻找话题。”穿著蓝色西装的记者说道。
黑西装的记者说道:“如果不是中国,y南现在还是我们法国人的。二十多年前,我也在y南服役,是步兵团的机枪手。”
“因为中国?在雨林里你遇到了中国人?”
“你以为呢,真以为那些y南人能是我们的对手,要不是中国,美国人也不会离开y南。”黑西装的记者不屑地说道。
两人说完,开始討论起来了明天提问的內容。
翌日早上,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的时候,徐驰同志揉了揉的双眼,睁开眼的第一时间,
脑海里盘算起给孙子买彩电还差多少钱。
刘一民这篇稿子字数很少,他翻译到十二点就肝完了。
躺在床上,还没来得及打瞌睡就已经睡了过去。
徐驰看了看时间,必须得起来了。
一边穿衣服一边骂道:“他奶奶的,资本主义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吃人的本质!”
晚上,徐驰在翻译的昏昏欲睡的时候,服务员敲响了他的房门,送来了“来自刘一民同志的爱刘一民喝完咖啡也没睡好,於是起身又坐在书桌旁挣起了法郎。经过这几天的接触,不只是法国人想要迫切地了解中国,还有一些华人也是如此。
想到这里,刘一民同志觉得挣法郎不是目的,自己也是为了满足法国人的好奇心,他们得谢谢咱!
直到写到深夜,刘一民才沉沉睡去。
翌日一大早,刘一民就被精气神十足的徐驰敲响了房门,高兴地將翻译好的稿件递给了刘一民“这么快?”刘一民下意识地问道。
“不算快,翻译起来比以前慢了许多,一夜才翻译完。昨天不知道谁挺好心,请我喝了咖啡,
晚上十二点又送来了一杯,一晚上精气神十足。”
徐驰问服务员是谁请他喝的,服务员很有职业道德,只是说是关心他身体的人。
“想不到,我在马赛也有忠实的读者,还以为只有老巴有!”徐驰走进刘一民的房间,得意地说道。
刘一民看了看自己看不懂的法文稿:“老徐同志,还喝咖啡了?这洋玩意儿贵的要死,真羡慕你!”
“一民,慢慢来,你在法国也会有读者的。”
刘一民拍马屁道:“照这样的进度,老徐同志,回去家里边就要添彩电啦,家里人知道肯定开心坏啦!”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哎呀,什么彩电不彩电的,我看冰箱也不错哈哈哈!”
早上,一群人吃完早餐,乘船去了伊夫堡。海浪在船底翻涌,海鸟在头顶飞旋,小岛在他们眼前越来越清晰。
伊夫堡是冰冷的监狱,城堡里面是一座座囚室,眾人登上岛就感觉到一阵阴凉。伊夫堡的全岛都被高大厚重的石墙围了起来,城堡的四周还有炮台。
建造之初是用来当做战爭要塞的,可惜要塞没用来抵挡敌人,全部用来关押囚犯了。
法国的朋友介绍道:“大仲马先生的《基督山伯爵》里面的主人公住的监牢就是在这里,这里关押了大量的政治囚犯,关押过米拉波(法国资產阶级革命活动家)。”
一行人走进城堡,刘一民抚摸著城堡的墙壁,透过小小的监窗往外看看地中海,海上的游艇跟城堡里面简直是两个世界。
从城堡走出来,代表团的人还在討论,有没有人囚犯能从这里活著出去。
坐船回到马赛,品尝了下当地鲜美的鱼汤后一行人又回到了宾馆,前台告诉刘一民,又有不少的人过来找他。
刘一民看了看名片,都是各个出版社的。
“一民,下次再谈让老徐跟著你吧,他懂法语。”巴金说道。
徐驰也自告奋勇的表示可以帮助刘一民跟对方谈判,李晓林也来了兴趣,想要在旁边听一听。
作为《收穫》编辑部的编辑,这些编辑才是她真正的同行,想要好好的听一听。
刚回到房间没一会儿,就有人找了过来。三人一块上去喝了一杯咖啡后,很快又回到了房间里面。
“千字二十七法郎,一民,我觉得是不是已经到最高了?”李晓林犹豫后问道。
“晓林师姐,我想跟他们谈谈版税,但是没一个人过来说,摆明了就是想搞信息差。等他们反应过来后,会主动提的。咱们现在提,他们一定会想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进步报》的记者看完刘一民的稿子后,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刘一民跑到徐驰的房间里面,
让他帮忙修改,修改完后报社的记者满意的拿著稿子离开。
“一民,这法郎可到手了?”
“半步到手!老徐,我这还有一篇稿子,你帮忙看看。”刘一民说道。
徐驰一听,赶紧摆了摆手:“不行,我得睡了,这上下眼皮直打架!”
“那你早点休息,稿子先放这儿了!”刘一民走出房间,准备关门的时候,转身问道:“老徐同志,一台彩电是多少钱来著?是不是还差点?”
徐驰听完后,眼皮抬起,思考了一下说道:“好像还差点!”
马赛,某宾馆內,两名《世界报》的记者正在做著准备,一人身穿蓝色西服,一人身穿黑色西服。根据代表团的行程安排,在马赛的最后一天將会安排一次记者会。
记者会结束后,他们代表团会直接前往里昂。
《世界报》和《费加罗报》等法国大报的记者会对代表团进行提问。提问是一件十分有学问的事情,提问的问题关係著接下来的报导,间接的影响著读者对代表团的態度。
身穿黑色西服的记者说道:“我们本来的提问重点是在巴金先生身上,但是经过对於目前读者的关注点分析,明天的记者会上,我们要调整一下新的侧重点。
向巴金先生提问一下比较平和的问题,对这样一位年长的文学大师,我们要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对於代表团里面的那位年轻人,我们可以提问一些尖锐的问题,我想,我们的读者会乐见於这一幕。”
《世界报》是二次大战后,在法国戴高乐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报社,受到法国政府的经费支持,
儘管一直强调独立,但实际上还是受到法国政府的影响。
毕竟吃人饭听人管,放到哪里都不过时的道理,
“目前我们的法国社会关注中国最多的是他们南边的那一场战爭,我想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寻找话题。”穿著蓝色西装的记者说道。
黑西装的记者说道:“如果不是中国,y南现在还是我们法国人的。二十多年前,我也在y南服役,是步兵团的机枪手。”
“因为中国?在雨林里你遇到了中国人?”
“你以为呢,真以为那些y南人能是我们的对手,要不是中国,美国人也不会离开y南。”黑西装的记者不屑地说道。
两人说完,开始討论起来了明天提问的內容。
翌日早上,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的时候,徐驰同志揉了揉的双眼,睁开眼的第一时间,
脑海里盘算起给孙子买彩电还差多少钱。
刘一民这篇稿子字数很少,他翻译到十二点就肝完了。
躺在床上,还没来得及打瞌睡就已经睡了过去。
徐驰看了看时间,必须得起来了。
一边穿衣服一边骂道:“他奶奶的,资本主义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吃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