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法国出版商主动接触

    第118章 法国出版商主动接触
    如果说《费加罗报》上的內容是让法国的读者了解中国的话,那对於法国的出版社来说,则是看到了出版的潜力。
    巴黎左岸,也就是塞纳河左岸拉丁区,这里有诸多的学院和文化教育机构,文化气氛浓郁,久而久之这里聚集了一大批文化知识分子。
    知识中產阶级开始搬到附近居住,各大出版社和书店、咖啡店云集於此,无数的知识分子在这里手捧咖啡谈论学术。
    这里的咖啡馆很有名,因此有一句歌词“塞纳河畔,左岸的咖啡...
    1
    咖啡馆內,一名肤色偏白的法国人疲倦的喝著咖啡,支著耳朵听著大家的议论。手上的报纸显示,当前法国文学界最受关注的客人已经到了马赛。
    报纸上那一张年轻的脸庞最近连续出现在多家媒体上面,《费加罗报》上的稿子让大家再次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一一一位来自东方的现实主义作家。
    东方的现实主义作家群体在西方很有名气,另一位深受法国读者欢迎的现实主义作家是鲁迅。
    他叫马赛丹尼,一名弗拉马尔利翁出版社的编辑。他的日常工作是寻找可以出版並使出版社获利的图书进行出版,但是他的业绩很不好。
    疲惫的身体和褶皱的西装,显示他相比其他慵懒的法国人,他已经做足了努力。但他的心情跟今天的巴黎上空阴鬱的天气一样,成效不显。
    擦了擦嘴角的麵包渍,喝完最后一杯咖啡之后,马赛丹尼起身走到街头,低语道:“我想我是应该找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人好好聊聊了。”
    凭藉著这年轻人在媒体上的关注度,如果能將佩雷克在媒体前高举的书出版的话,在法国一定会有市场。
    “刘,让我帮你在法国出版吧!”
    马赛丹尼紧了紧领带,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走进编辑部,他並没有先去自己的工位上,而是直接敲响了主编的办公室门。
    马赛丹尼自信地说道:“我要请假前往马赛,我想见一位作者,他的书在法国一定有市场。”
    看著马赛丹尼激动的脸庞,主编嘴角闪过一丝嘲弄:“丹尼,你是要去找一民.刘吗?”
    “你怎么知道?”马赛丹尼大声地反问道,
    “因为在你之前,已经有编辑前往马赛了。丹尼,你为什么总是慢人一步?你表现的总像是有一个惊人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行动,但每次早你一秒有人捷足先登了。”
    主编站起来道,告诉马赛丹尼。在巴黎第五区,也有不少的出版社已经展开行动了,他直到现在才反应过来。
    :“丹尼,你就在这儿,等待那个可怜的傻子撞在你的工位上吧!“主编近乎咆哮的语气,让马赛丹尼脸上的自信变成了绝望。
    在马赛,刘一民隨著巴金跟他的一些老朋友漫步在海岸上,地中海的死鱼腥味直衝他的鼻腔。
    他们经过鱼市,看这里的家庭主妇为一家人准备早餐。
    他们一群人中有巴金的中国朋友、也有法国朋友、还有的是中法友协的人。
    谈论了许久,一行人才回到宾馆。
    这是一家非常现代化的宾馆,刚来的时候代表团的人还在研究如何开房门,刘一民在旁边装作不会开,但经过“正確”的尝试后终於打开了房门。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徐驰吐槽道:“怎么没有人给我们擦皮鞋?咱们在尼斯皮鞋放到门外,会有人过来擦!”
    罗孙看著自己的皮鞋,笑著说道:“兴许是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马赛他们就不擦,看来咱们得自己动手了!”
    看到刘一民穿著乾净的皮鞋,罗孙忍不住问道:“一民,你这皮鞋擦得好啊,你是四野的吧?”
    “就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標准,我看看能不能照出我的人影儿来?”徐驰做了一个要趴在皮鞋上看倒影的姿势,惹得大家哈哈哈大笑了起来。
    刘一民指了指旁边的擦皮鞋机,笑著说道:“我一个瓣玉米棒子的,哪里会擦皮鞋,那是个擦皮鞋机,我教教你们用。”
    教会他们之后,刘一民回到了房间里,桌子上摆著许多报纸的约稿函。他们的行程是公开的,
    想找到他们的地址只需要留心打探一下就行。
    这些约稿函在刘一民看来都是整整齐齐的法郎,回国后可以直接兑换成外匯券买稀缺物品。可惜,时间不够了。
    痛苦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於,挣钱的机会来了,挣钱的时间不够了!
    “一民,今天又收到了多少约稿信?”徐驰走进来问道!
    “没有多少,就这几封!“
    刘一民將一约稿信平摊在了桌面上,看得徐驰眼皮直跳,无奈地看了刘一民一眼,这还不多本来以为是代表团的小透明,现在混成了代表团的男二了。
    “这马赛的宾馆房间就是好,比咱们大使馆的招待所好多了。”徐驰酸酸地说了一句,就准备离开。
    这间宾馆软硬体都是现代化,刘一民打量了一下,最起码达到了后世的三星级酒店標准,就是这床一个人睡著有点大。
    “老徐同志,咱们商量一下,我再写几份稿子,你帮忙翻译,稿费咱们二一添作五怎么样?”刘一民忽然搂住徐驰的肩膀问道。
    “一民,什么钱不钱的,咱们出来不是挣钱的!”徐驰板著脸说道。
    刘一民装作不经意间提起:“喉,既然如此算了,听说咱们代表团回去的话,可以到出国人员服务部免税购买一些工业用品,就是得用外匯券,老徐,你们家有彩电吗?冰箱呢?洗衣机,有了它就不需要用手洗!”
    徐驰一听,又转身热情地说道:“一民,我的意思是,什么钱不钱的,咱们最重要的是宣传咱们国家的文学,如果能顺便为国家挣点外匯,那对国家而言,更是大贡献。
    你写,我翻译!”
    “老徐同志,这就对了,挣点外匯,虽然挣得少,蝇子腿也是肉,说不定咱们国家能用这点外匯买点工业零件,实现了技术革新。今天除了巴金先生去见朋友外,我们在宾馆休息,爭取写出一篇来。
    法国的《进步报》给出了千字不低於100法郎的標准,正好咱们过几天就去里昂,刚好有时间领稿费。老徐同志,加加油,以你这个级別,家里面早该看上彩电了!”
    法国《进步报》是法国最大的地方报纸,就在他们的下一站里昂。
    刘一民的话让徐驰十分受用,是啊,他早就该看上彩电了!免税的彩电,能省一大笔钱。彩电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更是地位的象徵,
    当即,徐驰就催促刘一民稿子写起来,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温习一下自己的法语了。
    李晓林和巴金离开了宾馆,刘一民吃过早餐之后,就將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写起来了稿子。
    晚上,一封出版社的拜访信送到了宾馆的前台,宾馆的服务员打电话给刘一民,旁边站著一名身著西装的法国人。
    “你好,一民.刘,我是巴黎友丰出版社的编辑,我叫艾尔兰德,可以叫我艾德,我能邀请你喝一杯咖啡吗?”
    宾馆的三楼就是咖啡厅,刘一民只能听懂简单的法语,难一点的就听不懂了,询问了一下艾德是否会英语,看到点头后,刘一民来到了三楼咖啡厅。
    “一民.刘,终於见到你了,这几天我在报纸上总是能看到你的消息。对你的文学素养,我是深表敬佩,法国文学界將你视为下一代中国文坛的代表作家。”
    咖啡厅里,刘一民点了一杯手磨咖啡,坐在艾德的对面,听他不断地吹著彩虹屁。
    终於,刘一民皱起眉毛忍不住打断道:“艾德,我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你有什么话直说。”
    “刘,你们中国人不是喜欢先寒暄一番吗?”艾德脸上闪过一丝意外。
    刘一民道:“中国人喜欢跟朋友寒暄,我们的寒暄是为了了解朋友的近况。”
    “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因为我是金钱的使者。刘,我直说了,我对中国一直有好感,我想让中国文学在法国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跟你签订《勇敢的老人和他的狗》的出版合同,我们会按照法国的標准向你支付稿费。
    对於你来说,法国的稿费是一笔巨款。”
    《勇敢的老人和他的狗》这是法国人翻译的名字。
    艾德像是一位虚偽的商人,挣了钱的同时,还扯著大旗,还得让刘一民说谢谢。
    “艾德,如果你这样说的话,我们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刘一民起身就要离开。
    艾德急忙拦住了刘一民,这个年轻人行事果然跟很多的中国人不一样。
    “我们可以向你支付千字25法郎的出版稿费,並且免费为你提供翻译服务。”艾德急忙说道。
    “然后呢?”
    艾德摊了摊手,激动地说道:“刘,难道千字25法郎的稿费还不够吗?你能够得到至少2000块法郎。”
    “艾德,这杯咖啡算是我请你的,我先回房间休息了。”刘一民起身说完,准备从口袋里面掏钱。
    “不不不,是我请你的,你可以再考虑一下!”艾德说道。
    “那谢谢你的咖啡,很好喝,但是今天放的太少了。”
    刘一民快步地走下二楼,碰到了回来的巴金和李晓林。李晓林疑惑地看了看三楼问道:“一民,你可够有钱的,上去喝咖啡了?”
    三楼的咖啡可不便宜,代表团的人每天闻著咖啡味,可没人的钱包能支持他们上去开一开洋荤。刘一民刚才说掏钱,只是说说,还以为他真要掏啊!
    “不是,出版社的法国人找我,想要在法国出版我的书!”刘一民一五一十地说道。
    李晓林惊喜地说道:“好事啊,怎么?你不愿意?”
    “我当然愿意,不过这些法国人,把我当成德国人整啊!”
    刘一民走到巴金的旁边,笑著说道“什么意思?”李晓林不明所以,直到刘一民解释了一句,她才明白过来,意思是法国人想坑他!
    不过李晓林觉得2000法郎不是小数字了,在中国,中篇小说出版能挣这么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代表团的其余人,也觉得刘一民应该答应。徐驰算了算,2000法郎,家里的冰箱彩电洗衣机都能够给配全了。
    刘一民向他们讲了讲目前法国的出版政策,除了基本稿酬外,还有版税。版税的一般是单册售价的百分之10一14%,可是这名法国人,闭口不谈版税,只谈基本稿酬。
    “这群洋鬼子可真够可恶的,还以为咱们什么都不懂!”罗孙生气地说道。
    徐驰道:“要是一民不说,咱们也不知道。那这么一算,一民確实是亏大了!但咱们是中国人,要想在国外出版本身就是不容易.....
    .
    巴金道:“他们这群书商都是如此,能挣钱才有跟他们谈钱的本钱,往往第一本书的价格很难谈。不过真要是谈成了,对咱们国內的文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对外匯来说也是好事情。”
    “在国外出版是不容易,尤其是咱们刚刚走出来。但是,也不能跪著挣钱啊!”
    “一民,你是想站著把钱挣了?”李晓林被刘一民的话给逗乐了。
    在大家的笑声中,刘一民点了点头。
    巴金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有些时候,谈判是要硬气点,不要急於一次机会,本来就是文化交流,交流的大门已经打开,相信不久后,这些外国书商就会主动前往中国。”
    眾人散去,刘一民拿著稿子找到了徐驰,徐驰翻看了几页稿子,忍不住问道:“你小子,速度怎么能这么快?”
    “老徐同志,挣法郎,要趁早,马上就要回国了!”
    “明白,我晚上熬夜翻译!”老徐戴上眼镜后,催促刘一民离开,他要开始翻译了。
    除了第一篇翻译,剩下的刘一民没有再找巴金。第一是给他老人家身体增加负担,第二是刘一民不好意思把钱全挣了,但给翻译费,对方当然不会要。
    晚上,一杯咖啡的威力体现了出来,刘一民躺在床上根本睡不著。想到这里,刘一民打电话给前台,让前台给徐驰送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