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復《茶馆》之盛况

    第149章 復《茶馆》之盛况
    热火朝天的排队场景和跺脚驱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排在门口的人焦急地伸长了脖子往前面看还剩下多少人,见人丝毫没少,咒骂了一句后缩著脑袋往手心吹著哈气。
    “反正还有这么久,不如来根葫芦。你们知道刚才买葫芦的是谁吗?”卖葫芦的知青神秘地说道。
    “谁啊?”
    “谅你们也猜不出来,他就是燕大中文学的学生、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青年作家代表、《驴得水》和《狼烟北平》的作者,刘一民是也。”
    卖葫芦的知青是用京剧的唱腔,摇头晃脑的给唱出来的,说完后,排队的人一片譁然,纷纷说他吹牛。
    有老头用口地道的燕京儿话说道:“丫的这头衔比我的命都长。”
    “刘民我见过,是个壮实的男同志!”
    “嘿,你別不信,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呆在这儿三百六十天,风雨不断,里面都被我弄清楚了。刘一民啊,说起来《狼烟北平》写出来跟我这葫芦还有关係。”
    “有什么关係?总不能是吃出来的吧!”
    “您说对了,那天下著大白菜”,北风吹的那叫一个冷。刘一民同志问我要了一根葫芦,一边吃一边仰头望著空中飘扬的雪,猛然间,一颗山楂掉在了地上,刘一民同志就去捡,刚摸到葫芦,就猛然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有了!”
    “什么有了?”
    “《狼烟北平》有了!”
    “嘿,你可真能侃!”
    “不信,不信你们一会儿看一看,里面肯定有人背著葫芦的草把子!“
    “来一串,咱也吃一串刘一民同志吃过的葫芦。”
    周杨和夏言等人携手而来,听到卖葫芦的这么吹,於是笑著说道:“给我们也来两串。”
    周杨又看向茅盾,茅盾连忙说道:“不了,咬不动了。”
    今天,几乎文联的正副主席都来了,曹禹带著刘一民將大家迎了进去,一起坐在了最佳的观看位置,可惜巴金没有来。
    老马坐在了刘一民的侧面几排的位置,他觉得离的太近彆扭,还不如一个人看的自在,刘一民特意给他找的位置。
    “家宝公,这次看你的了!”周杨笑道。
    “对这部剧我们人艺上下都非常有信心,”曹禹说完,也坐在了旁边准备观看。
    一声铜锣响起,幕布缓缓拉开,舞台上传出嘈杂的叫卖声,老北平的味道扑面而来。
    大家一看手里面的葫芦,果然舞台上有人在卖葫芦。
    周杨低声將刚才的事情讲了出来,刘一民无语地说道:“这小子竟然编排起我来了,上次我买他的葫芦,是因为他在编排老佛爷。”
    “一民跟老佛爷並排齐坐了。”
    隨著话剧展开,大家都不再討论,目光紧紧地被郑榕的饰演的文三儿给紧紧地吸引了。
    文三儿坐在饭店里,正跟著大家侃自己跟燕子李三儿拜把子兄弟的事情,周围围著—
    圈人,有看乐子的,也有不屑的。
    一个个书里面的人物慢慢地从舞台上走出,带著大家体验北平往事。
    旁边不远处的於佳佳一边看,一边构思怎么写报导,最后將目光放在了周杨几人身上,要是能採访到他们,这次的採访算是画龙点睛了。
    只不过,部长级別的人物,能接受她一个小记者採访吗?
    两个多小时的话剧演完,大家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周杨说道:“老万,怎么才排这么短?这么精彩的话剧,三四个小时也不嫌长啊!”
    夏言也惋惜道:“一民,可惜啊,就是太短了,还没看过癮!”
    “—饱眼福,真是一饱眼福,老万,明天我再来!”茅盾笑著说道。
    其余的观眾也是看的如痴如醉,等演员上来深鞠一躬后才都反应过来已经结束了。
    “谁大嘴巴胡咧咧什么东施效顰,爷要是见了他,非得拿文三儿的鞋抽他丫的大嘴巴子。”
    “抽下不解气,得抽成陀螺才解气。”
    刘一民看了一眼手中的纸条,於佳佳的目光中带著一丝祈求和渴望。
    刘一民笑著说道:“周老,夏老还有几位前辈,你们可得为我做主啊,都说是东施效顰,最近我睡都没怎么睡好!“
    就差说自己,快玉玉了。
    夏呵呵笑:“你有你老师给你做主,的著我们?”
    周杨歪了歪头说道:“有些同志就喜欢拿著放大镜看別人,用自己的尺子比別人。比別人短一尺,比自己的时候宽一尺。”
    “要是老舍先生知道有人这么效顰,估计也很欣慰。一民同志,继续努力,我还想看你更多的作品。“茅盾鼓励道。
    “你想要我们怎么做主?”
    “《中青报》的名记者想採访採访,不知道?”
    周杨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於佳佳,思考了一下说道:“让这位小同志过来吧!”
    於佳佳拘谨地走了出来,曹禹专门找了一个办公室,让大家聊天,於佳佳採访的有点磕巴,周杨还教了教她採访的技巧。
    刘一民先把老马给送走,后回到了办公室里:“小贼,还真不错!马爷喜欢,但就是看著想哭!”
    马爷摆了摆手,骑著破旧的三轮车离开了人艺。风很大,偏偏在风中旧三轮最稳。
    等送老几位,於佳佳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浊气:“刘一民同志,刚才我紧张的都快说不出来话了,你竟然还能时不时的开个玩笑。“
    刘一民道:“呆久了,都一样。”
    “呆久了,都一样?这话容易遭人恨,跟他们待久的文艺界能有几人?报导我会儘快写好。刚才老个都说,《茶馆》后继有了!以此做標题,我看不错。”
    於佳佳的行动很快,1月3號《中青报》可就刊登出来了,听说是撤下了一篇报导,把这篇报导给刊登了上去。
    里面大量引用了文联老几个的话,称讚《狼烟北平》是《茶馆》《龙鬚沟》之后的又一佳作,最少得《茶馆》七分神韵。
    文联的几位大佬都发话了,那些唱衰《狼烟北平》的人一下子就闭上了嘴。有些惜春派作家坐蜡了,上面的大佬跟刘一民这个“偏左派”关係这么好?
    隨著《中青报》的报导刊登,接下来,整个燕京的报纸都开始围绕著《狼烟北平》进行了报导。话剧场场爆满,不蹲票根本买不到。
    “当年《茶馆》的盛景跟这个估计也差不多了。”于是之站在人艺的楼上看著排队买票的观眾,脸上带著缅怀之色。
    “是啊,有当年之盛况!”
    欧阳山尊抱著肩膀淡淡地说道:“你们猜,一民接下来会写出什么样的剧本?他可还年轻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