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真.女儿国和朱霖的自卑
第160章 真.女儿国和朱霖的自卑
《诗刊》编辑部內,刘一民扫视了一下,才发现葛落確实已经不在这里了,一问才知道现在调到《人民文艺》当副主编了。
“前几天已经走马上任嘍!”邹获凡笑著说道。
《诗刊》和《人民文艺》都是国家级的杂誌,按说级別都是相当。但《人民文艺》相比《诗刊》来说,在宣传上的地位更重要,重要性决定了地位。
另外跟《人民文艺》比起来,《诗刊》实在是太穷了,穷到主编严晨夫妇,有一阵子只能住办公室。
邹获凡看著诗歌,又看了看旁边的朱霖,也如同张广年一般调侃道:“年轻真好啊!”
其余的编辑看到后,也一起嘿嘿低声笑了起来,也有人在怀念,想起自己的爱情故事。
“老邹同志,別光笑啊,能发表吗?”
站在刘一民身后的朱霖,比刘一民更紧张。
“当然可以,我们《诗刊》也得接近一下年轻人,总不能天天被人骂是老傢伙的聚居地,你的这首诗歌,真...对年轻人的胃口。我读出来,浑身有一种酥麻的感觉。”
邹获凡的调侃,又让编辑部的人笑了起来,
几个新来的年轻编辑读著诗,感觉自己的內心深处,有什么东西一跳一跳的。
是自己一直渴望,但没有得到的东西!
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又顛倒身子,最后才明白,那是爱情啊!
越想,越按耐不住自己躁动的內心,不过片刻后,便又懊悔起来...:
“一民,我们《诗刊》这一届青春诗人创作学习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到时候欢迎你过来玩。”
“都有谁啊?”
邹获凡念了十几个名字,里面知名的有舒婷和顾诚两人,其余人的名字有听过,但都不是太熟悉。
“感谢《诗刊》的推荐,要不然,我也获得不了第一届诗歌奖。”刘一民谈起获奖的事情。
“说感谢就见外了,你的诗歌要是我们不推荐,別说你了,读者也是会骂我们的。到时候颁奖,期待著你上台发言,听葛落说你特別会作报告!”
邹获凡嘿嘿一笑,葛落是老乡,虽然现在人在燕京,肯定在老家有不少故友,经常通信也是正常。
临走之时,刘一民楼著邹获凡的肩膀,笑著问道:“作者嘛,就不用写我一个人了,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她叫朱霖!”
“写两个人?”邹获凡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又打量了一下朱霖,好傢伙,这么下本钱!
朱霖连忙摆手拒绝,话还没说出来,刘一民就说道:“这是我们两个人创作的,能写出来,还多亏了朱霖同志。”
诗歌后面署两个人的名字不常见,但也会有。邹获凡没有纠结很久,就痛快地同意了。
看著刘一民和朱霖背影,邹获凡低声乾笑了几句,便又开始忙著干活了。
回去的路上,朱霖將感谢的话从《诗刊》编辑部说到了《人艺》,直到分別的时候,朱霖才不再感谢。离开刘一民的视线,朱霖得意地哼起了歌,开心地嘴角绷都绷不住。
晚上,木地曹禹家,吃完饭,李玉如提出一台崭新的录音机放在了桌子上,衝著刘一民说道:“一民,怎么样?”
这年代,录音机都是小日子的,松下、夏普、日立、三洋等等。建交之后,小日子率先打开中国的市场,凭藉著自己的技术,占了不少贸易上的便宜。
彩电、录音机等各种家电,都是小日子的多,汽车、摩托也不例外。
这是一台夏普的单仓双卡录音机,比单卡的录音机贵了很多,从外形看,十分皮实。李玉如还贴心地拿出一盒磁带插上去,在客厅里放了起来。
音乐隨著磁带的转动,在整个客厅里面响起。曹禹仔细地听著音乐,將录音机的声音跟自己留声机的音质比对了起来。
凭良心讲,音质还不错!
刘一民估计,李玉如应该了两三百块钱。这金额实在是太高了,刘一民心里暗自琢磨,得什么时候买点其它的还回去。
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礼物太贵重。
看刘一民的样子,李玉如笑著说道:“我跟你老师现在又不怎么钱,你买房子是一件大喜事儿,以后住在燕京了,你来这儿就方便了,平常多来陪陪我们就行。”
曹禹接话道:“小日子这东西还真不错!咱们国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出比小日子的还好的,钱不能总让人家挣了去。”
“老师,相信咱们以后肯定能造出来更好的。”
谁都没想到,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逼得美国人大喊:“把工厂还回来!”
税王卖几顶“买噶”帽子和水杯,还得耍点小v心机,用標籤遮住madeinprc!
税王刚遮住了帽子上的產地標籤,再一看手上的標籤,嘿,也是madeinprc!
於是愤怒地狂按办公桌上的可乐按钮,尊敬的总统先生需要一杯原產地於美国的82年可乐冷静一下!
“你老师,也是个经济学家嘞!”李玉如调侃道。
曹禹笑了笑,没有接话。脑海里想著刘一民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更好的。
“《狼烟北平》和《驴得水》等过几个月要跟著剧组一块出去演出,到香江,现在上面批准了,和《王昭君》一起去。”
刘一民皱了皱眉头:“这一走,整个人艺不都要被掏空了?”
三个话剧的表演团队,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出去后,剩下还有多少人?关键是里面的演员也有不少是其他话剧的演员。
这一走,其余的团队也没办法演出了。
“去一个月时间,其余的团队凑一凑,演能演的。再说了人艺还可以演歌剧、演戏剧。”曹禹解释道。
晚上,坐在客厅里探討了一会儿之后。刘一民提著一台崭新的录音机,离开了木地!
有老师真好啊!
刘一民拍了拍比板砖还要薄的录音机,唯一可惜的是,没有什么好磁带。
刘一民站在四合院中央,看著一群女生,揉了揉眼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到了朱霖的女儿国。院子里,时不时地传出一阵女孩子的嬉笑声。
街道戴著红袖章的大妈脑袋在门口伸来伸去,悄咪咪的把握著全局。
將录音机拿到院子中央,插上唯二的两盒磁带,顿时传出美妙的歌声。
如果此时刘一民手里再拿著一个紫砂壶,时不时的往嘴里面倒口茶,活脱脱的一个地主恶霸的形象。
“刘一民同志,收拾房间这活儿,还得我们女孩子来!”朱霖的室友楚红,笑著说道。
这些人都是朱霖喊来的,她的九个室友虽然都毕业了,但是她们还在附近的研究所工作,离刘一民这里也只是几步路的距离。
除了几名室友外,另外的几个是室友的朋友,朱霖介绍了一遍后,自己还是没认全。
世界迷人眼,迷的他有点脸盲了!
一个个乾的十分起劲儿,偶尔还抬头跟刘一民一起探討点文学。得知刘一民的散文马上就要发表了,一个个兴奋地问刘一民写的是什么內容。
“刘一民同志,散文发表后,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出版散文集?”朱霖的室友梁玉问道。
刘一民笑著答道:“离出版还远著,最起码得有十几万字的散文才行!”
“到时候我们一定买来收藏!”
院子里嘰嘰喳喳的声音,显得非常悦耳。刘一民正要帮忙,其余几名女孩儿立即拦住了他,笑著说道:“刘一民同志,这些我们来,你要是嫌过意不去,就给我们念一首你发表的诗歌看看!”
“是呀是呀,刘一民同志!”
特娘的,这才是真.女儿国啊!
刘一民转身回了书房,准备写点什么。朱霖跟了进来,炫耀道:“我能干吧!”
“確实能干,只不过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忙活。我一会儿出去买点东西,租个铜锅,一起吃个涮锅。”刘一民笑道。
朱霖笑著离开了书房,也加入了清扫大军。
这群免费的劳动力,人家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要的回报。刘一民坐在板凳上,想到了后世的励志文案,又改动了一下,增加了一个对比。
【在燕京低头过著忙碌的日子时可能阿拉斯加的鱈鱼正跃出水面地球的极圈正变得五彩斑斕南太平洋的海鸥恰巧掠过海岸南极的企鹅刚睁开悍松的双眼也有可能一头鯨鱼正在舟山搁浅刚露头的海豹成为了因纽特人的晚餐但无论如何年轻人这些都需要你亲自去看见!】
刘一民写完之后,看了看,觉得还行,足以当成这群免费劳动力的精神食粮了。刘一民將稿子压在了录音机下面,打了个招呼骑著自行车来到大街上。
买了几斤牛羊肉和青菜,这时节也没什么青菜,但烫白菜也行,总归点缀一些比较好。
杂七杂八的东西买下来,也非常的繁琐。等什么时候,最难的是铜锅,好不容易才租了一个铜锅。
自行车上恍噹噹的带著东西,停到了大门口,看著往里瞅的大妈,刘一民笑著问道:“大妈,进去吃一口再走?”
“好...哎呀,你这年轻人...我是看看怎么回事儿,年轻人还是注意分寸,健康交友。”大妈警告了一声,扭著套著裤的屁股离开了。
感情是在看看这里是不是举办顏色聚会呀,不过听里面的动静,再看看外面没走远的大妈,心里暗道,还是要当心点。
推著自行车走了进去,一群女孩子看到后纷纷走上来帮忙,没拿到东西的在夸奖著刚才刘一民写得好。
“太美了,我感觉看完之后,我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舒缓了许多。”
“可惜后半部分有点伤感,海豹成了因纽特人的晚餐。”
“说起这因纽特人,地理上好像讲过!”
“刘一民同志,你是怎么能想出来这么美的句子的!”
刘一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著道:“这也不算什么诗歌,是送给大家的,感谢大家的帮忙!”
厨房里,朱霖和楚红几个人切肉,外面的人忙著摘菜,一边忙一边討论著文学。一顿刷肉吃的宾客皆欢。
“后罩房还没收拾完,等吃完饭,收拾了后罩房就没事了。”楚红吃饭的时候,笑著说道。
“辛苦大家了,辛苦大家了!”
“不辛苦不辛苦,一民同志,什么时候需要帮忙,儘管找我们!”
难怪《今天》的黄睿出去喝酒,每次都要叫一大堆小姑娘,有小姑娘在,这气氛不就有了。
等下午干完活,刘一民又请大家吃了一顿,一个个走的时候,抄上了刘一民写的几句鸡汤,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走的路上,楚红跟朱霖一起,楚红笑著打探起来了她跟刘一民的关係。朱霖蹭了蹭楚红的肩膀,低声道就是普通的同志。
“呦,普通吗?朱霖,咱们是室友,刘一民同志看你明显跟看別人不一样,你可得抓点紧!你在人艺,你们接触的机会多,要是我,我早就表明心意了!”
楚红的话简直大胆,在大街上儘管只有两人,她声音也压得极低,生怕被被人听到了。
朱霖嘆了一口气:“我觉得我配不上刘一民同志!昨天在这里,你知道我见到了谁吗?”
“谁?”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张广年,现在的作协主席。”
朱霖在庐山的时候决定要说,但是回来后,又支支吾吾的犹豫了起来。
“相信我,爱情是不分这个的!”楚红拍了拍朱霖的肩膀,鼓励道。
朱霖將自己的脑袋再次往厚衣服里面缩了缩,走到大路口后,跟楚红分道扬。
4月1號,隨著《人民文艺》最新一期的出版,刘一民的《法国行记》正式跟读者见面了。很多人都在明里暗里的关注著读者的议论方向,尤其是当初跟李记他们吵的那批人。
《人民文艺》配上了一篇评论,还是李记生前专门写的。拿到手里的样刊后,看著李记的名字,上面热情洋溢地文字,评论著刘一民在法国的所作所为。
《诗刊》编辑部內,刘一民扫视了一下,才发现葛落確实已经不在这里了,一问才知道现在调到《人民文艺》当副主编了。
“前几天已经走马上任嘍!”邹获凡笑著说道。
《诗刊》和《人民文艺》都是国家级的杂誌,按说级別都是相当。但《人民文艺》相比《诗刊》来说,在宣传上的地位更重要,重要性决定了地位。
另外跟《人民文艺》比起来,《诗刊》实在是太穷了,穷到主编严晨夫妇,有一阵子只能住办公室。
邹获凡看著诗歌,又看了看旁边的朱霖,也如同张广年一般调侃道:“年轻真好啊!”
其余的编辑看到后,也一起嘿嘿低声笑了起来,也有人在怀念,想起自己的爱情故事。
“老邹同志,別光笑啊,能发表吗?”
站在刘一民身后的朱霖,比刘一民更紧张。
“当然可以,我们《诗刊》也得接近一下年轻人,总不能天天被人骂是老傢伙的聚居地,你的这首诗歌,真...对年轻人的胃口。我读出来,浑身有一种酥麻的感觉。”
邹获凡的调侃,又让编辑部的人笑了起来,
几个新来的年轻编辑读著诗,感觉自己的內心深处,有什么东西一跳一跳的。
是自己一直渴望,但没有得到的东西!
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又顛倒身子,最后才明白,那是爱情啊!
越想,越按耐不住自己躁动的內心,不过片刻后,便又懊悔起来...:
“一民,我们《诗刊》这一届青春诗人创作学习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到时候欢迎你过来玩。”
“都有谁啊?”
邹获凡念了十几个名字,里面知名的有舒婷和顾诚两人,其余人的名字有听过,但都不是太熟悉。
“感谢《诗刊》的推荐,要不然,我也获得不了第一届诗歌奖。”刘一民谈起获奖的事情。
“说感谢就见外了,你的诗歌要是我们不推荐,別说你了,读者也是会骂我们的。到时候颁奖,期待著你上台发言,听葛落说你特別会作报告!”
邹获凡嘿嘿一笑,葛落是老乡,虽然现在人在燕京,肯定在老家有不少故友,经常通信也是正常。
临走之时,刘一民楼著邹获凡的肩膀,笑著问道:“作者嘛,就不用写我一个人了,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她叫朱霖!”
“写两个人?”邹获凡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又打量了一下朱霖,好傢伙,这么下本钱!
朱霖连忙摆手拒绝,话还没说出来,刘一民就说道:“这是我们两个人创作的,能写出来,还多亏了朱霖同志。”
诗歌后面署两个人的名字不常见,但也会有。邹获凡没有纠结很久,就痛快地同意了。
看著刘一民和朱霖背影,邹获凡低声乾笑了几句,便又开始忙著干活了。
回去的路上,朱霖將感谢的话从《诗刊》编辑部说到了《人艺》,直到分別的时候,朱霖才不再感谢。离开刘一民的视线,朱霖得意地哼起了歌,开心地嘴角绷都绷不住。
晚上,木地曹禹家,吃完饭,李玉如提出一台崭新的录音机放在了桌子上,衝著刘一民说道:“一民,怎么样?”
这年代,录音机都是小日子的,松下、夏普、日立、三洋等等。建交之后,小日子率先打开中国的市场,凭藉著自己的技术,占了不少贸易上的便宜。
彩电、录音机等各种家电,都是小日子的多,汽车、摩托也不例外。
这是一台夏普的单仓双卡录音机,比单卡的录音机贵了很多,从外形看,十分皮实。李玉如还贴心地拿出一盒磁带插上去,在客厅里放了起来。
音乐隨著磁带的转动,在整个客厅里面响起。曹禹仔细地听著音乐,將录音机的声音跟自己留声机的音质比对了起来。
凭良心讲,音质还不错!
刘一民估计,李玉如应该了两三百块钱。这金额实在是太高了,刘一民心里暗自琢磨,得什么时候买点其它的还回去。
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礼物太贵重。
看刘一民的样子,李玉如笑著说道:“我跟你老师现在又不怎么钱,你买房子是一件大喜事儿,以后住在燕京了,你来这儿就方便了,平常多来陪陪我们就行。”
曹禹接话道:“小日子这东西还真不错!咱们国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出比小日子的还好的,钱不能总让人家挣了去。”
“老师,相信咱们以后肯定能造出来更好的。”
谁都没想到,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逼得美国人大喊:“把工厂还回来!”
税王卖几顶“买噶”帽子和水杯,还得耍点小v心机,用標籤遮住madeinprc!
税王刚遮住了帽子上的產地標籤,再一看手上的標籤,嘿,也是madeinprc!
於是愤怒地狂按办公桌上的可乐按钮,尊敬的总统先生需要一杯原產地於美国的82年可乐冷静一下!
“你老师,也是个经济学家嘞!”李玉如调侃道。
曹禹笑了笑,没有接话。脑海里想著刘一民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更好的。
“《狼烟北平》和《驴得水》等过几个月要跟著剧组一块出去演出,到香江,现在上面批准了,和《王昭君》一起去。”
刘一民皱了皱眉头:“这一走,整个人艺不都要被掏空了?”
三个话剧的表演团队,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出去后,剩下还有多少人?关键是里面的演员也有不少是其他话剧的演员。
这一走,其余的团队也没办法演出了。
“去一个月时间,其余的团队凑一凑,演能演的。再说了人艺还可以演歌剧、演戏剧。”曹禹解释道。
晚上,坐在客厅里探討了一会儿之后。刘一民提著一台崭新的录音机,离开了木地!
有老师真好啊!
刘一民拍了拍比板砖还要薄的录音机,唯一可惜的是,没有什么好磁带。
刘一民站在四合院中央,看著一群女生,揉了揉眼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到了朱霖的女儿国。院子里,时不时地传出一阵女孩子的嬉笑声。
街道戴著红袖章的大妈脑袋在门口伸来伸去,悄咪咪的把握著全局。
將录音机拿到院子中央,插上唯二的两盒磁带,顿时传出美妙的歌声。
如果此时刘一民手里再拿著一个紫砂壶,时不时的往嘴里面倒口茶,活脱脱的一个地主恶霸的形象。
“刘一民同志,收拾房间这活儿,还得我们女孩子来!”朱霖的室友楚红,笑著说道。
这些人都是朱霖喊来的,她的九个室友虽然都毕业了,但是她们还在附近的研究所工作,离刘一民这里也只是几步路的距离。
除了几名室友外,另外的几个是室友的朋友,朱霖介绍了一遍后,自己还是没认全。
世界迷人眼,迷的他有点脸盲了!
一个个乾的十分起劲儿,偶尔还抬头跟刘一民一起探討点文学。得知刘一民的散文马上就要发表了,一个个兴奋地问刘一民写的是什么內容。
“刘一民同志,散文发表后,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出版散文集?”朱霖的室友梁玉问道。
刘一民笑著答道:“离出版还远著,最起码得有十几万字的散文才行!”
“到时候我们一定买来收藏!”
院子里嘰嘰喳喳的声音,显得非常悦耳。刘一民正要帮忙,其余几名女孩儿立即拦住了他,笑著说道:“刘一民同志,这些我们来,你要是嫌过意不去,就给我们念一首你发表的诗歌看看!”
“是呀是呀,刘一民同志!”
特娘的,这才是真.女儿国啊!
刘一民转身回了书房,准备写点什么。朱霖跟了进来,炫耀道:“我能干吧!”
“確实能干,只不过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忙活。我一会儿出去买点东西,租个铜锅,一起吃个涮锅。”刘一民笑道。
朱霖笑著离开了书房,也加入了清扫大军。
这群免费的劳动力,人家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要的回报。刘一民坐在板凳上,想到了后世的励志文案,又改动了一下,增加了一个对比。
【在燕京低头过著忙碌的日子时可能阿拉斯加的鱈鱼正跃出水面地球的极圈正变得五彩斑斕南太平洋的海鸥恰巧掠过海岸南极的企鹅刚睁开悍松的双眼也有可能一头鯨鱼正在舟山搁浅刚露头的海豹成为了因纽特人的晚餐但无论如何年轻人这些都需要你亲自去看见!】
刘一民写完之后,看了看,觉得还行,足以当成这群免费劳动力的精神食粮了。刘一民將稿子压在了录音机下面,打了个招呼骑著自行车来到大街上。
买了几斤牛羊肉和青菜,这时节也没什么青菜,但烫白菜也行,总归点缀一些比较好。
杂七杂八的东西买下来,也非常的繁琐。等什么时候,最难的是铜锅,好不容易才租了一个铜锅。
自行车上恍噹噹的带著东西,停到了大门口,看著往里瞅的大妈,刘一民笑著问道:“大妈,进去吃一口再走?”
“好...哎呀,你这年轻人...我是看看怎么回事儿,年轻人还是注意分寸,健康交友。”大妈警告了一声,扭著套著裤的屁股离开了。
感情是在看看这里是不是举办顏色聚会呀,不过听里面的动静,再看看外面没走远的大妈,心里暗道,还是要当心点。
推著自行车走了进去,一群女孩子看到后纷纷走上来帮忙,没拿到东西的在夸奖著刚才刘一民写得好。
“太美了,我感觉看完之后,我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舒缓了许多。”
“可惜后半部分有点伤感,海豹成了因纽特人的晚餐。”
“说起这因纽特人,地理上好像讲过!”
“刘一民同志,你是怎么能想出来这么美的句子的!”
刘一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著道:“这也不算什么诗歌,是送给大家的,感谢大家的帮忙!”
厨房里,朱霖和楚红几个人切肉,外面的人忙著摘菜,一边忙一边討论著文学。一顿刷肉吃的宾客皆欢。
“后罩房还没收拾完,等吃完饭,收拾了后罩房就没事了。”楚红吃饭的时候,笑著说道。
“辛苦大家了,辛苦大家了!”
“不辛苦不辛苦,一民同志,什么时候需要帮忙,儘管找我们!”
难怪《今天》的黄睿出去喝酒,每次都要叫一大堆小姑娘,有小姑娘在,这气氛不就有了。
等下午干完活,刘一民又请大家吃了一顿,一个个走的时候,抄上了刘一民写的几句鸡汤,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走的路上,楚红跟朱霖一起,楚红笑著打探起来了她跟刘一民的关係。朱霖蹭了蹭楚红的肩膀,低声道就是普通的同志。
“呦,普通吗?朱霖,咱们是室友,刘一民同志看你明显跟看別人不一样,你可得抓点紧!你在人艺,你们接触的机会多,要是我,我早就表明心意了!”
楚红的话简直大胆,在大街上儘管只有两人,她声音也压得极低,生怕被被人听到了。
朱霖嘆了一口气:“我觉得我配不上刘一民同志!昨天在这里,你知道我见到了谁吗?”
“谁?”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张广年,现在的作协主席。”
朱霖在庐山的时候决定要说,但是回来后,又支支吾吾的犹豫了起来。
“相信我,爱情是不分这个的!”楚红拍了拍朱霖的肩膀,鼓励道。
朱霖將自己的脑袋再次往厚衣服里面缩了缩,走到大路口后,跟楚红分道扬。
4月1號,隨著《人民文艺》最新一期的出版,刘一民的《法国行记》正式跟读者见面了。很多人都在明里暗里的关注著读者的议论方向,尤其是当初跟李记他们吵的那批人。
《人民文艺》配上了一篇评论,还是李记生前专门写的。拿到手里的样刊后,看著李记的名字,上面热情洋溢地文字,评论著刘一民在法国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