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什么叫草台班子

    营销这个概念在八十年代还没出现,就连第一则gg都是在七十年代末才登报,更別说如何绞尽脑汁的扩大商品的销量。
    写文章同理,小说也好,信件也罢,同样能营销。
    所以许朝把那封登报的稿件命名为“待业青年”,没叫“一个译製人员的人生自述”,就是希望以此引起更广泛的共鸣。
    当然,標题还是次要的,內容有真情实感才行,这点造不了假。
    关於这点李凤祥也有暗示,什么不能来硬的,得软著来,接著又和他聊人生聊理想,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抒情,在文学潮流甚囂的今天,可谓是一招鲜吃遍天。
    许朝唯一没想到的是,他这篇文章还能上新闻联播!
    这事就更有意思了,先是部分报纸围剿北影新的译製片,然后又是京城日报刊登许朝的文章,再然后新闻联播报导了这事。
    个中风云不谈,反正肯定不是许朝能过问的。
    许朝只向厂里打了一个报告:无论哪家报社想要採访他,请厂里一概替他回绝,就说他正为电影业埋头苦干,发光发热。
    厂里总管人事纪律的领导是张奇,他肯定最先拿到报告。
    “这小子,还挺懂得收敛。”
    张奇在北影厂一眾领导里最保守,这点之前就提过,除了制度方面,用人观念也很老旧。
    比如汪洋当年决定启用刘小庆、支持谢铁驪,他就持很大的反对意见。
    这回张主任却对许朝有那么一丝改观。
    一般人,別说一般人了,就是他们这个岁数的同事,又上新闻又上报纸的,早就想尽办法接受各种採访,恨不得一炮而红,把尾巴翘天上去。
    这许朝能沉得住气,就说明孺子可教。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张奇想起了汪洋的“观察观察”,大嘆一声。
    ……
    北影译製组並没有想像中的忙碌,相比於整个热火朝天的北影厂,译製办公室每年最多出两项译製片。
    这回的《战火情天》算超额完成任务,中影方面对北影译製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许朝这头一早和张桂兰打了报告,他的工作阵地暂时从译製办公室转向了《神秘的大佛》剧组。
    导演张华讯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又是和编剧们商量情节要不要改动,又是想方设法招募合適的配角演员。
    许朝和刘小庆作为男女主角,也参与摄製组的一般会议。
    小办公室里,张华讯先发言:“拍摄地点方面,我想的是,咱们等人员到齐了,第一幕就到乐山去拍,我们的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佛財来的,就拍实景。”
    一位副导演说道:“拍实景,那我们就得外出勘测,住宿和通勤问题就要首先考虑好。”
    张华讯道:“我是四川人,对乐山那一片很熟,住宿和通勤方面不用担心,问题是我们要计算好胶捲数量,还有实景拍摄大佛可能会有难度。”
    许朝听来听去,只想说张华讯不愧是第一次执导电影,完全没有把重点想清楚。
    “张导,我有一个问题。”
    “你说,许朝同志。”
    “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无论是乐山大佛实景,还是峨眉山栈道,目前都属於文物保护范畴,咱们能实地拍摄么?”
    张华讯是真忽略了这个,因为文物保护文件都是近年才出的,他是四川人,彭县、乐山一片从小逛惯了,如果不是专门留意,很难意识到家乡成了文物保护自留地。
    “如果要拍摄文物本体,剧组就得打申请报告,先不说这申请报告一年半载能不能批覆下来,就算申请成功了,如果拍摄期间造成文物损伤,剧组能负责么?”
    张华讯等两位副导演对视一眼,不得不承认:“许朝说的有道理,是我的疏忽……看来咱们只能另选寺庙做拍摄地点了。”
    许朝道:“张导,我有个想法,就不知道能不能成。”
    “你先说。”
    “咱们虽然不能实地拍摄,但可以造景啊!此前的电影里確实没有关於乐山大佛的实景拍摄,要是不拍,是很遗憾的,我们可以先考察,按比例用石膏或者其他工具还原,但是……”
    许朝后话没说完,但小办公室里的剧组大伙都明白。
    造景是可以,那成本呢?
    北影厂会给张华讯出这笔钱么?要知道,他在北影厂没有其他作品,还是半道从上影那边“叛逃”过来的。
    大伙一阵沉默。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此时此刻太应景了。
    “造景成本方面,要不我来想办法?”
    说话的是刘小庆,小庆姐爽爽利利地一笑:“汪洋厂长邀请我进北影厂的时候,开了挺多条件,说不定我能和他交涉交涉。”
    刘小庆能说这话,就有了三成成功的可能性。
    张华讯很是激动地和刘小庆握手,他还挺不好意思的。
    为什么不好意思呢?
    因为刘小庆刚来试镜的时候,张华讯觉得她的外形太洋气了,不大適合女主角川剧艺人的身份,当时挺直接地质疑了对方。
    拍摄场景方面的问题待定,办公室里又提到了武术方面。
    “这次挺高兴的,咱们剧组请到了体委的人员来做指导,许朝、小庆两位同志,等体委的老师们到了,你们的培训要优先开始。”
    写武侠有了先例,真枪实刀地学武术许朝真是头一回。
    然后是分镜设计,化妆、道具,这就和许朝没什么关係了。
    总结来说,该剧组目前是个草台班子,导演是头一回执导,配角敲定不下来,剧组资金有限,唯一的优势是掛靠上了北影,又有国体协助。
    至於国体为什么会来协助《大佛》剧组,许朝了解的就不太深了,总之是导演组想了办法。
    散会后,许朝回到宿舍,翻起了剧本。
    完整剧本近期才到手,据说张导到了北影厂之后,前后还是改了好几遍。
    这两天许朝忙著写给《日报》的稿子,除了试镜的几场戏,暂时还没往后看。
    翻了几页,许朝便觉不大对劲。
    越往后翻,他的眉头锁的愈紧。
    这,这简直是和审查部门做挑战啊!
    改,必须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