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许明月并没有在河堤上多……
许明月并没有在河堤上多待, 只在高高的河堤上向远方看了眼雪河的风景,就又抓紧时间回家去了。
进了屋子的一瞬间,她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小阿锦在屋里听到动静, 忙跑了出来,“妈妈!”
许明月忙伸脚让她离的远点, “我身上冷, 别把你冻感冒了, 快回房间去!”
后厨的许凤莲听到动静,也来到堂屋,满脸笑容地喊:“阿姐, 你回来啦!”
许明月在蒲河口的时候,就是许凤莲来荒山照顾小阿锦。
自十一月份下了雨后,许凤莲就开始洗头, 用许明月给的洗发水。
许明月的洗发水不是装在洗发水瓶子里的,而是倒在了竹筒里, 竹筒的盖子是同一节竹筒切下来打磨成的盖子,盖不严实, 但正着放在窗户上,也并不会漏出来。
此时很多人家的水杯便是这竹筒做的。
她知道许明月很介意她头上的虱子,也不进许明月的房间, 晚上睡觉也是在客房睡。
客房里原本晾晒的很多干菜, 如今都被装入了各类坛子罐子里, 整齐的摆放在地窖。
许明月将自己身上的雪水拍了下来, 接着就去厨房烤火。
这也是她在这个年代很不习惯的一点,在现代时,她的房子全屋通铺了地暖,冬季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脱下厚重的外套, 换上轻便的居家服,可这里的冬天即使是在家,都得裹的严严实实的。
许明月已经注意到,许凤莲的手又肿了起来。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之前他们这里一直不下雨,一直到十月末,天虽然逐渐冷了,外面一件薄外套也是够的,今年是下了雨后突然天气骤然变冷的,之前许明月在蒲河口,也就没有给他们留防止冻疮的木瓜膏。
经过一个夏天,她这里已经多出了许多只木瓜膏,她找了几个十五毫升的分装瓶,将几只木瓜膏全都挤入分装瓶中,去拿给许凤莲:“这是我在邻市的百货商店买的蛤喇油,你和大哥、小弟、嫂子、阿娘一人一份。”
许凤莲的手背正因生冻疮痒的直搓背呢,见到阿姐又给她买了蛤喇油,高兴的都快要跳起来!
前两年是暖冬,又有阿姐给她的蛤喇油,她去年手背都没怎么冻了,只是稍稍红肿了一点,再没有像以前那样开裂、流血,只是今年天气突然冷了下来,之前没有水,她手冻的又干,手这才又冻了起来。
生冻疮刚开始是不疼的,但是痒,还不能挠,越挠越肿。
她拿出两双千层底的棉鞋出来说:“阿姐,这是阿娘和嫂子给你和阿锦做的棉鞋,之前天不冷,阿娘就没拿出来给你,现在天冷了,你和阿锦正好可以穿!”
许明月接过来,果然和之前阿娘给她做的那双布鞋不一样。
之前阿娘也给她做过布鞋,不过是单鞋,鞋底不是千层的底,鞋面也是一层薄布,很适合春秋季或者冬季在火桶里烤火的时候穿。
这双鞋子的鞋底十分厚实,捏着很硬,鞋面里面也是塞了保暖的棉的。
阿锦的那双虽也是黑色鞋面,上面还用彩线缝了两个虎头,童趣又可爱。
她翻来覆去的看,高兴地说:“替我谢谢阿娘和嫂子,我和阿锦都十分喜欢。”
千层底的鞋子难做,光是上山收集合适长度、宽度的蓼叶,整理和炮制蓼叶,都需要时间,其它的鞋底也要一层层的先做好,再将所有鞋底一层一层的缝合在一起,为了防止踩断了一根线,整个鞋底都崩盘不能穿,整个厚实的鞋底是被麻线给扎的密密实实。
由于鞋底又厚又硬,普通针根本无法穿透,都是先用木锥先扎孔再行针,做起来又费力又麻烦。
这两双千层底的棉鞋,是老太太和哺乳期的赵红莲花了很长时间做好的,毕竟到了秋季,两个人虽然不用做地里繁重的农活,却也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山砍柴砍草的时节了。
今年由于干死了许多树木,新的茅草又没有长出来,打回来的柴火全是枯枝枯树,许明月后院堆了好大一个柴火垛,都是赵红莲和老太太两人平时上山一点一点的捡的。
许凤莲见她喜欢,忙催促她:“你快试试大小,阿锦的鞋子我给她试过了,有点大,不过没事,今年穿了明年还能穿!”
新鞋子,许明月在蒲河口待了好几天,虽然是单独的屋子,自己车里也有洗漱用品,可她还是觉得好几天没换鞋,不能这样穿新鞋,说:“还没洗脚呢,等我洗了脚再试。”
“那也行,那阿姐,我回去了啊,家里就只有嫂子和阿娘带着大丫在,我怕她们忙不过来。”许明月回来了,许凤莲也就不多待了,拿着许明月给她的蛤蜊油回去。
又到了冬季农闲时节,各家各户都要趁着大雪不能出门干活的时候,洗藕粉的洗藕粉,做红薯粉的做红薯粉。
今年红薯种的多,虽也收上去了一部分,可他们今年分下来的红薯依然不少,得趁着下雪不忙的时候做成粉丝,方便储存。
新鲜的红薯储藏到明年开春就开始坏,或者发芽了,做成粉丝才能储存的更长久。
许明月之前一直在忙,她家的红薯粉就全是许凤莲、老太太、赵红莲她们帮着一起洗的。
许明月见许凤莲走出院子,才突然想起来,她之前看孟技术员衣着单薄,冻的瑟瑟发抖,答应给他做件狼皮坎肩的,忙追出来喊:“小莲,你等等,我拿些东西给你!”
许凤莲才刚下了荒山的高地,闻言又忙回去。
许明月回了房间,假装从她带回来的包里,拿出十几条狐狸毛领出来,给许凤莲:“之前不是答应剩下的狼皮给你和凤发做狼皮帽子吗?这次我去邻市的百货商场,看到他们有一些皮子的边角料在处理卖,我看不要票,就也买了些回来,这些你拿回去,看能不能给你和凤发都做个帽子,要是有多的,你看够不够给你和嫂子做的。”
许凤莲手捧着十几条柔软漂亮暖和的狐狸毛领都高兴的傻了,兴奋的直跳:“阿姐阿姐,这真的给我吗?”
她拿起一条毛领,毛领的一面是柔软暖和漂亮的皮毛,一面是早已缝好的细密的布面,还是红布面,针脚十分的细密。
她不敢置信地说:“这……这居然是边角料?”
之前打的狼皮和她手中的皮子相比,那简直就如钢针戳在了石头上,哪有这么漂亮这么软乎?
她简直不敢相信,城里居然把这么漂亮的皮子当边角料?
许明月说:“不然呢?我本来想这些碎皮子能不能拼成一个皮袄子穿在里面,回来的路上我看孟技术员没厚衣裳,冻的瑟瑟发抖,想着他是小阿锦的老师,就想把之前答应你们的剩下的狼皮给他看能不能做件坎肩,用这些狐狸毛的碎皮子给和凤发做帽子,这皮子虽然碎了些,大小做帽子倒是正好。”
许凤莲很是心动,可想了想还是还给许明月说:“阿姐,这些皮子太珍贵了,你还是给阿锦做件袄子吧,我看这些皮子拼凑一下,够做件袄子了,要是不够,做个坎肩也行。”
许明月进去,又拿了十几条毛领子出来:“呶,都在这了。”
一共存了三十六条毛领子,之前一直不敢拿出来,这次因为先是大雨,后是大雪,在蒲河口滞留了好些天,说自己去了邻市,并不会引人怀疑。
现在下雨了,开春后,河水水位就会涨回来,到时候行船方便,她又隔三差五的就去蒲河口,到时候很多东西拿出来,都有理由了。
许凤莲没想到自家阿姐居然如此好运气,带回来这么多皮子的边角料,这些皮子虽说是边角料,可一条也不小了,足有她的手臂长,皮子鞣制的非常漂亮,她闻了闻,居然一点皮子的腥臭味都没有。
不愧是百货商店出来的东西,哪怕是边角料也这样好。
许凤莲并没有去过邻市的百货商店,但是听村里人吹牛的时候说起过,说是在邻市最繁华的一条街上,有三层楼,里面什么都有!
所以她对邻市这样的大城市里,会有‘边角料’的碎皮子,是半点都不怀疑。
在大河以南的很多山里人心里,邻市就是他们够不着的大城市,是天堂一样的存在。
谁家姑娘,要是能嫁到邻市去,哪怕是嫁到邻市边上的村子里,都足够他们一家子吹牛吹上十几年,叫人高看一眼。
别说嫁到邻市了,就是嫁到河对岸的炭山,对他们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
屋里光线昏暗,许凤莲一时间也没有发现这些毛领子实际上一模一样,就算一样,许明月也可以说不知道,大概是城里机器一起处理出来的吧。
许明月把这些毛领子一起给她说:“这些碎皮子你一起拿回去,看够不够给全家每人做顶帽子的,要是不够的话,我下次再去邻市的百货商店看看,还有没有了,要是有,我再买些回来。”她说:“不过我估摸着存货肯定不多了,这种好东西,又不要票,是个人看到都会买的!”
许凤莲赞同的连连点头,这种好东西一般都可遇不可求,能遇到一次就不错了,哪里还会存在那里等你回去再买啊!
赵红莲看到小姑子抱回来的一个大包裹就知道,大姑姐这又是买了什么东西,让她带回来了。
从她结婚到现在,大姑姐可没少补贴她们,从吃食到衣服,全都是市面上没有票买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她大姑姐自己拿工资有供应票,供应票有期限,大姑姐每次都怕票证过期了买不到东西,时不时的就划船去趟邻市,家里什么冰糖、水果糖、牙膏……甚至连食用油都有,用大姑姐的话说:“能买到还不抢着买?外面有票都不一定买到东西,都是要抢的!”
进了屋子的一瞬间,她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小阿锦在屋里听到动静, 忙跑了出来,“妈妈!”
许明月忙伸脚让她离的远点, “我身上冷, 别把你冻感冒了, 快回房间去!”
后厨的许凤莲听到动静,也来到堂屋,满脸笑容地喊:“阿姐, 你回来啦!”
许明月在蒲河口的时候,就是许凤莲来荒山照顾小阿锦。
自十一月份下了雨后,许凤莲就开始洗头, 用许明月给的洗发水。
许明月的洗发水不是装在洗发水瓶子里的,而是倒在了竹筒里, 竹筒的盖子是同一节竹筒切下来打磨成的盖子,盖不严实, 但正着放在窗户上,也并不会漏出来。
此时很多人家的水杯便是这竹筒做的。
她知道许明月很介意她头上的虱子,也不进许明月的房间, 晚上睡觉也是在客房睡。
客房里原本晾晒的很多干菜, 如今都被装入了各类坛子罐子里, 整齐的摆放在地窖。
许明月将自己身上的雪水拍了下来, 接着就去厨房烤火。
这也是她在这个年代很不习惯的一点,在现代时,她的房子全屋通铺了地暖,冬季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脱下厚重的外套, 换上轻便的居家服,可这里的冬天即使是在家,都得裹的严严实实的。
许明月已经注意到,许凤莲的手又肿了起来。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之前他们这里一直不下雨,一直到十月末,天虽然逐渐冷了,外面一件薄外套也是够的,今年是下了雨后突然天气骤然变冷的,之前许明月在蒲河口,也就没有给他们留防止冻疮的木瓜膏。
经过一个夏天,她这里已经多出了许多只木瓜膏,她找了几个十五毫升的分装瓶,将几只木瓜膏全都挤入分装瓶中,去拿给许凤莲:“这是我在邻市的百货商店买的蛤喇油,你和大哥、小弟、嫂子、阿娘一人一份。”
许凤莲的手背正因生冻疮痒的直搓背呢,见到阿姐又给她买了蛤喇油,高兴的都快要跳起来!
前两年是暖冬,又有阿姐给她的蛤喇油,她去年手背都没怎么冻了,只是稍稍红肿了一点,再没有像以前那样开裂、流血,只是今年天气突然冷了下来,之前没有水,她手冻的又干,手这才又冻了起来。
生冻疮刚开始是不疼的,但是痒,还不能挠,越挠越肿。
她拿出两双千层底的棉鞋出来说:“阿姐,这是阿娘和嫂子给你和阿锦做的棉鞋,之前天不冷,阿娘就没拿出来给你,现在天冷了,你和阿锦正好可以穿!”
许明月接过来,果然和之前阿娘给她做的那双布鞋不一样。
之前阿娘也给她做过布鞋,不过是单鞋,鞋底不是千层的底,鞋面也是一层薄布,很适合春秋季或者冬季在火桶里烤火的时候穿。
这双鞋子的鞋底十分厚实,捏着很硬,鞋面里面也是塞了保暖的棉的。
阿锦的那双虽也是黑色鞋面,上面还用彩线缝了两个虎头,童趣又可爱。
她翻来覆去的看,高兴地说:“替我谢谢阿娘和嫂子,我和阿锦都十分喜欢。”
千层底的鞋子难做,光是上山收集合适长度、宽度的蓼叶,整理和炮制蓼叶,都需要时间,其它的鞋底也要一层层的先做好,再将所有鞋底一层一层的缝合在一起,为了防止踩断了一根线,整个鞋底都崩盘不能穿,整个厚实的鞋底是被麻线给扎的密密实实。
由于鞋底又厚又硬,普通针根本无法穿透,都是先用木锥先扎孔再行针,做起来又费力又麻烦。
这两双千层底的棉鞋,是老太太和哺乳期的赵红莲花了很长时间做好的,毕竟到了秋季,两个人虽然不用做地里繁重的农活,却也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山砍柴砍草的时节了。
今年由于干死了许多树木,新的茅草又没有长出来,打回来的柴火全是枯枝枯树,许明月后院堆了好大一个柴火垛,都是赵红莲和老太太两人平时上山一点一点的捡的。
许凤莲见她喜欢,忙催促她:“你快试试大小,阿锦的鞋子我给她试过了,有点大,不过没事,今年穿了明年还能穿!”
新鞋子,许明月在蒲河口待了好几天,虽然是单独的屋子,自己车里也有洗漱用品,可她还是觉得好几天没换鞋,不能这样穿新鞋,说:“还没洗脚呢,等我洗了脚再试。”
“那也行,那阿姐,我回去了啊,家里就只有嫂子和阿娘带着大丫在,我怕她们忙不过来。”许明月回来了,许凤莲也就不多待了,拿着许明月给她的蛤蜊油回去。
又到了冬季农闲时节,各家各户都要趁着大雪不能出门干活的时候,洗藕粉的洗藕粉,做红薯粉的做红薯粉。
今年红薯种的多,虽也收上去了一部分,可他们今年分下来的红薯依然不少,得趁着下雪不忙的时候做成粉丝,方便储存。
新鲜的红薯储藏到明年开春就开始坏,或者发芽了,做成粉丝才能储存的更长久。
许明月之前一直在忙,她家的红薯粉就全是许凤莲、老太太、赵红莲她们帮着一起洗的。
许明月见许凤莲走出院子,才突然想起来,她之前看孟技术员衣着单薄,冻的瑟瑟发抖,答应给他做件狼皮坎肩的,忙追出来喊:“小莲,你等等,我拿些东西给你!”
许凤莲才刚下了荒山的高地,闻言又忙回去。
许明月回了房间,假装从她带回来的包里,拿出十几条狐狸毛领出来,给许凤莲:“之前不是答应剩下的狼皮给你和凤发做狼皮帽子吗?这次我去邻市的百货商场,看到他们有一些皮子的边角料在处理卖,我看不要票,就也买了些回来,这些你拿回去,看能不能给你和凤发都做个帽子,要是有多的,你看够不够给你和嫂子做的。”
许凤莲手捧着十几条柔软漂亮暖和的狐狸毛领都高兴的傻了,兴奋的直跳:“阿姐阿姐,这真的给我吗?”
她拿起一条毛领,毛领的一面是柔软暖和漂亮的皮毛,一面是早已缝好的细密的布面,还是红布面,针脚十分的细密。
她不敢置信地说:“这……这居然是边角料?”
之前打的狼皮和她手中的皮子相比,那简直就如钢针戳在了石头上,哪有这么漂亮这么软乎?
她简直不敢相信,城里居然把这么漂亮的皮子当边角料?
许明月说:“不然呢?我本来想这些碎皮子能不能拼成一个皮袄子穿在里面,回来的路上我看孟技术员没厚衣裳,冻的瑟瑟发抖,想着他是小阿锦的老师,就想把之前答应你们的剩下的狼皮给他看能不能做件坎肩,用这些狐狸毛的碎皮子给和凤发做帽子,这皮子虽然碎了些,大小做帽子倒是正好。”
许凤莲很是心动,可想了想还是还给许明月说:“阿姐,这些皮子太珍贵了,你还是给阿锦做件袄子吧,我看这些皮子拼凑一下,够做件袄子了,要是不够,做个坎肩也行。”
许明月进去,又拿了十几条毛领子出来:“呶,都在这了。”
一共存了三十六条毛领子,之前一直不敢拿出来,这次因为先是大雨,后是大雪,在蒲河口滞留了好些天,说自己去了邻市,并不会引人怀疑。
现在下雨了,开春后,河水水位就会涨回来,到时候行船方便,她又隔三差五的就去蒲河口,到时候很多东西拿出来,都有理由了。
许凤莲没想到自家阿姐居然如此好运气,带回来这么多皮子的边角料,这些皮子虽说是边角料,可一条也不小了,足有她的手臂长,皮子鞣制的非常漂亮,她闻了闻,居然一点皮子的腥臭味都没有。
不愧是百货商店出来的东西,哪怕是边角料也这样好。
许凤莲并没有去过邻市的百货商店,但是听村里人吹牛的时候说起过,说是在邻市最繁华的一条街上,有三层楼,里面什么都有!
所以她对邻市这样的大城市里,会有‘边角料’的碎皮子,是半点都不怀疑。
在大河以南的很多山里人心里,邻市就是他们够不着的大城市,是天堂一样的存在。
谁家姑娘,要是能嫁到邻市去,哪怕是嫁到邻市边上的村子里,都足够他们一家子吹牛吹上十几年,叫人高看一眼。
别说嫁到邻市了,就是嫁到河对岸的炭山,对他们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
屋里光线昏暗,许凤莲一时间也没有发现这些毛领子实际上一模一样,就算一样,许明月也可以说不知道,大概是城里机器一起处理出来的吧。
许明月把这些毛领子一起给她说:“这些碎皮子你一起拿回去,看够不够给全家每人做顶帽子的,要是不够的话,我下次再去邻市的百货商店看看,还有没有了,要是有,我再买些回来。”她说:“不过我估摸着存货肯定不多了,这种好东西,又不要票,是个人看到都会买的!”
许凤莲赞同的连连点头,这种好东西一般都可遇不可求,能遇到一次就不错了,哪里还会存在那里等你回去再买啊!
赵红莲看到小姑子抱回来的一个大包裹就知道,大姑姐这又是买了什么东西,让她带回来了。
从她结婚到现在,大姑姐可没少补贴她们,从吃食到衣服,全都是市面上没有票买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她大姑姐自己拿工资有供应票,供应票有期限,大姑姐每次都怕票证过期了买不到东西,时不时的就划船去趟邻市,家里什么冰糖、水果糖、牙膏……甚至连食用油都有,用大姑姐的话说:“能买到还不抢着买?外面有票都不一定买到东西,都是要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