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赵红莲收到许明月给她的……
赵红莲收到许明月给她的蛤蜊油, 也是欣喜不已。
她做姑娘的时候,她阿娘在冬天也会给她买一盒蛤喇油,她都会抹的很仔细, 生怕抹的多了,很快就用完了。
没想到嫁了人了, 丈夫没给她买蛤喇油, 大姑姐给她买了, 她还从没听说过谁家的大姑姐还给嫂子买蛤喇油的,不得不说,大姑姐对他们一家是真的上心。
雪天太冷, 新屋的窗户、门都关的严实,屋里没有灯火,只靠一点微弱的炉光照明。
从赵红莲伸出的手, 也能看到她的手背上也是红肿的。
只要是第一年生过冻疮,除非今后都是暖冬, 不然今后每年都是会生冻疮的。
赵红莲哺乳期虽没有干地里的农活,其它的活计也并不少, 在许明月蒲河口、临河大队两头跑的时候,荒山和家里的柴火,大多都是她和许凤莲、许凤发三人在山上砍的, 老太太要留在家里带阿锦和小婴儿。
赵红莲月子做的好, 身体恢复的快, 沉重的柴火要等许凤台下工后挑, 她每次就先挑着松针和栗子壳下来,给婴儿喂一次奶,再拎着空扁担上山。
这几年大旱,山上干死了太多树木枯草, 许明月荒山的后院堆得满满的柴火垛,全是她们砍回来挑回来的。
许明月不在的这几日,许凤莲在荒山照顾阿锦,更是帮她把柴火都劈好,码在后院,整整齐齐。
荒山的藕粉、红薯粉丝,也全都是赵红莲、许凤莲他们在帮许明月一起洗了、晾晒了,饶是如此,赵红莲还抽出空来,为许明月母女一人缝制了一双棉鞋,就连荒山院子里的菜园子,日常的施肥、除草等,都是许凤发、许凤台在帮许明月在打理。
不然她一个农村长大,却没自己动手真正种过菜的人,哪里能种出涨势那么好的豇豆、辣椒、茄子等蔬菜?
虽然种出来的蔬菜,她也是带着一大家子在吃。
她们无法像许明月一样,日常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想着她们,也只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许明月方便。
如果没有这些家人在,即使许明月成了干部,日子也过不了这么轻松。
别的不说,每天光是洗衣服,都能洗累死她。
可现在,因为井水暖和,许凤莲隔几天来荒山的水池洗衣服,连带着许明月和阿锦的换洗衣服也一起洗了,不让她洗还不乐意。
虽然看不清,可包袱里拿出来的狐狸毛领,还是让赵红莲吃惊不已:“这都是啥皮子?咋这么软乎?”
“阿姐说是兔皮,都是些不要票的边角料、碎皮子,被阿姐挑了些好的能用的带回来了,说给咱家每个人做顶兔毛帽子呢。”
对于能做成衣服毛领的皮子来说,也确实称不上什么好皮子,也确实都是些瑕疵的边角料做成的。
赵红莲摸着软乎乎的毛领子,“咋摸着不像兔毛呢?”
但她也没见过狐狸,没有摸过狐狸毛,她弟弟倒是抓到过兔崽子,可因为不会鞣制皮子,那巴掌大的小兔子的皮子最终哪儿去了她也不知道。
但她还记得那小灰兔身上柔软的触感。
她拿起皮子,对着窗户那里微弱的光,细细的看着,感叹地说:“这么多好皮子,拼凑一下,都足够给大姑姐做个袄子了。”
说到袄子,许凤莲想起来说,“阿姐说,四张狼皮除了给大哥、阿娘做袄子剩下的,给大队部的孟老师做个坎肩,原本给我和凤发做帽子的皮子就用这些了。”
她拎起一条毛领子。
正坐在门口,就着白雪映照的光,凭着经验拿着木锥纳鞋底的老太太说:“别给我做了,我都有袄子了,不冷,给红莲做吧,我一个老太太了,做那么多衣服没的晦气。”
她说的是,等她死了,这些衣服传给下一代人穿,晦气。
可要不传给下一代人穿,这大好的狼皮,谁舍得一起埋入土中?
许明月在说给老太太做狼皮袄子时,是半点没想到这一点,赵红莲她们也不好说,老太太自己却明白的很。
赵红莲也说:“我有大姑姐给的红袄子,暖和着呢,给小姑姐做袄子吧。”
许凤莲只有许明月给的毛衣,是没有羽绒服的。
许凤莲也没有拒绝,笑嘻嘻地说:“我和阿娘身量差不多高,那就给阿娘做,阿娘啥时候不想穿了,再给我穿。”
老太太说:“直接给小莲做,我都一快入土的老太太了,别糟蹋了好东西。”
赵红莲看老太太在纳鞋底,笑着用与她们不一样口音的方言说:“那剩下的做不了衣裳的皮子,我垫在鞋子里,凤台老是在外面跑,出去一趟鞋子就湿了,有皮子垫在鞋子里,也能暖和些。”她又说:“我看孟老师和凤台差不多高瘦,那他的坎肩就照凤台的尺寸给他做,估计也能穿。”
孟技术员一个人住在大队部,她们一家子女眷,不好去大队部给人量尺寸,只能估摸个大致尺寸,能大不能小。
晚上一家子洗完脸,泡完脚,细细的将许明月带给她们的哈喇油涂抹在红肿的手背上,指腹上剩余的一点油脂在脸上抹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每一丝蛤喇油都涂抹在皮肤上,没有一点浪费。
许明月回到家,就是给自己和小阿锦舒舒服服的洗了个热水澡,然后两个人坐在温暖的房间内烘烤头发,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许明月是第二天上午,加了姜丝和料酒煮了蚌肉青菜粥,想到昨天一起回来的孟老师,在抱着小阿锦去大队部上课的时候,顺便给孟老师也带了一碗。
谁知平时大门都敞开的大队部,都快中午了,大门居然还紧闭着,敲门敲了半天也没人应。
她左右张望了一下,距离大队部最近的人家,也离了有五六十米,风雪天,几乎家家门户紧闭,窝在家里猫冬,也没人冒着风雪出来。
许明月原本想着是不是孟老师不在家,但想想不太对。
孟老师和她一样,是个超级宅男,他在临河大队语言不通,平日里极少与人交流,除了上工期间,他基本上哪里也不去,每天窝在自己房间,极少出来,最多就是中午的时候,在宽阔明亮的后院里,给小阿锦上两节课,课后他也是回到屋里不出来。
她又过去敲了敲孟老师的窗户,里面依然没有响动。
原本她该原路返回的,想到昨日他单薄的衣服,在冰冷的风雪中走了两个多小时,怕他出事,见周围没人,找了个最容易爬墙的地方,三下五除二,背着小阿锦就跃上了墙头,动作十分熟练的爬了进去。
她一边爬还一边教育小阿锦:“妈妈这样不经过别人允许,就翻墙进别人家院子的行为对不对?”
阿锦双手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奶呼呼地说:“这样是不对的,会被当成小偷。”
“那阿锦能不能这样做?”
小阿锦摇头:“不能~~”
“那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刚刚许明月在敲门喊孟老师的时候,就已经嘀咕了‘孟老师不会生病了吧?’,所以小阿锦很聪明地说:“是因为妈妈担心孟老师生病了吗?”
“对呀,妈妈这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和平常小偷进别人家偷东西是不是一样的?”
“不是。”
许明月托着她的小屁屁,将她往背上更稳了些,再将墙雪上的粥拿下来,“对,所以哪怕是担心别人,我们平时也不能怎么样?”
阿锦顺着她的引导说:“不能爬墙去别人家里。”
“对。”
说话间,许明月已经背着阿锦,踏过院子里厚厚的雪,进了大队部后院的屋子,敲了敲孟老师的房门。
孟老师的房间她们都没有进去过,但她们都知道是哪一间。
房门是从里面栓起来的,所以里面一定是有人的,许明月敲了半天都没人应,心底咯噔一声,心想孟老师不会在昨晚被冻死了吧?
她忙从车里拿了把新刷新出来的水果刀,将刀身插进门缝,一点一点的将里面的门栓拨开,好半响,才打开门。
她让阿锦站在门口不要动,也不要进去,她进去看一看。
阿锦也想进去,许明月却怕孟老师假如是感冒的话,会传染给小阿锦,不仅不让她进去,还给她戴了个口罩,自己也戴了口罩,这才进了孟老师的房间。
孟老师的房间光线也十分昏暗,她刚从外面进去,视线有一瞬间的不适,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关好的窗户缝透出一点光来。
她走到窗户边,先打开了窗户,一股清冽的冷空气透过窗子穿进来,这才让她看清了房间内的情形。
只见木质高床上,一个瘦削的人影安静的蜷缩在单薄的被子里,额头通红,昏迷不醒。
许明月伸手在他额头上摸了一下,嘶~!
这么热,不会烧出毛病了吧?
她也顾不得想太多,赶紧将自己车里新刷新出来的成人退烧药,剥了两粒出来,在大队部找了下热水,自然是啥也没有。
他桌子上的水,都快结冰了。
没有热水,她也只能临时开了瓶矿泉水,先是戳了戳孟老师的脸颊,看能不能唤醒他,戳了几下没反应,她嫌弃地看着孟老师脸上的大胡子,捏住孟老师的下巴,给他投喂了两颗退烧药,又灌了两口水,让他把药吞了下去。
然后遗憾的看着自己手中剩下的矿缺水,不能喝了,扔掉可惜,想到人发烧就是要多喝水,她又给孟老师灌了几口,见他房间冷的跟冰窖似的,想了想,把热粥放下,将窗户和门都关上,自己抱着阿锦又回去了。
她拿了个陶盆出来,再陶盆下面放了些干燥的栗子壳,再盛了些燃着的碎木炭盖在栗子壳上,再在燃烧着的木炭上盖了一层碎木屑,这才拎着炭盆,送到已经打开了门栓的大队部大门前,推开门,将炭盆放到了孟老师的房间里,掩上门又离开了。
她做姑娘的时候,她阿娘在冬天也会给她买一盒蛤喇油,她都会抹的很仔细, 生怕抹的多了,很快就用完了。
没想到嫁了人了, 丈夫没给她买蛤喇油, 大姑姐给她买了, 她还从没听说过谁家的大姑姐还给嫂子买蛤喇油的,不得不说,大姑姐对他们一家是真的上心。
雪天太冷, 新屋的窗户、门都关的严实,屋里没有灯火,只靠一点微弱的炉光照明。
从赵红莲伸出的手, 也能看到她的手背上也是红肿的。
只要是第一年生过冻疮,除非今后都是暖冬, 不然今后每年都是会生冻疮的。
赵红莲哺乳期虽没有干地里的农活,其它的活计也并不少, 在许明月蒲河口、临河大队两头跑的时候,荒山和家里的柴火,大多都是她和许凤莲、许凤发三人在山上砍的, 老太太要留在家里带阿锦和小婴儿。
赵红莲月子做的好, 身体恢复的快, 沉重的柴火要等许凤台下工后挑, 她每次就先挑着松针和栗子壳下来,给婴儿喂一次奶,再拎着空扁担上山。
这几年大旱,山上干死了太多树木枯草, 许明月荒山的后院堆得满满的柴火垛,全是她们砍回来挑回来的。
许明月不在的这几日,许凤莲在荒山照顾阿锦,更是帮她把柴火都劈好,码在后院,整整齐齐。
荒山的藕粉、红薯粉丝,也全都是赵红莲、许凤莲他们在帮许明月一起洗了、晾晒了,饶是如此,赵红莲还抽出空来,为许明月母女一人缝制了一双棉鞋,就连荒山院子里的菜园子,日常的施肥、除草等,都是许凤发、许凤台在帮许明月在打理。
不然她一个农村长大,却没自己动手真正种过菜的人,哪里能种出涨势那么好的豇豆、辣椒、茄子等蔬菜?
虽然种出来的蔬菜,她也是带着一大家子在吃。
她们无法像许明月一样,日常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想着她们,也只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许明月方便。
如果没有这些家人在,即使许明月成了干部,日子也过不了这么轻松。
别的不说,每天光是洗衣服,都能洗累死她。
可现在,因为井水暖和,许凤莲隔几天来荒山的水池洗衣服,连带着许明月和阿锦的换洗衣服也一起洗了,不让她洗还不乐意。
虽然看不清,可包袱里拿出来的狐狸毛领,还是让赵红莲吃惊不已:“这都是啥皮子?咋这么软乎?”
“阿姐说是兔皮,都是些不要票的边角料、碎皮子,被阿姐挑了些好的能用的带回来了,说给咱家每个人做顶兔毛帽子呢。”
对于能做成衣服毛领的皮子来说,也确实称不上什么好皮子,也确实都是些瑕疵的边角料做成的。
赵红莲摸着软乎乎的毛领子,“咋摸着不像兔毛呢?”
但她也没见过狐狸,没有摸过狐狸毛,她弟弟倒是抓到过兔崽子,可因为不会鞣制皮子,那巴掌大的小兔子的皮子最终哪儿去了她也不知道。
但她还记得那小灰兔身上柔软的触感。
她拿起皮子,对着窗户那里微弱的光,细细的看着,感叹地说:“这么多好皮子,拼凑一下,都足够给大姑姐做个袄子了。”
说到袄子,许凤莲想起来说,“阿姐说,四张狼皮除了给大哥、阿娘做袄子剩下的,给大队部的孟老师做个坎肩,原本给我和凤发做帽子的皮子就用这些了。”
她拎起一条毛领子。
正坐在门口,就着白雪映照的光,凭着经验拿着木锥纳鞋底的老太太说:“别给我做了,我都有袄子了,不冷,给红莲做吧,我一个老太太了,做那么多衣服没的晦气。”
她说的是,等她死了,这些衣服传给下一代人穿,晦气。
可要不传给下一代人穿,这大好的狼皮,谁舍得一起埋入土中?
许明月在说给老太太做狼皮袄子时,是半点没想到这一点,赵红莲她们也不好说,老太太自己却明白的很。
赵红莲也说:“我有大姑姐给的红袄子,暖和着呢,给小姑姐做袄子吧。”
许凤莲只有许明月给的毛衣,是没有羽绒服的。
许凤莲也没有拒绝,笑嘻嘻地说:“我和阿娘身量差不多高,那就给阿娘做,阿娘啥时候不想穿了,再给我穿。”
老太太说:“直接给小莲做,我都一快入土的老太太了,别糟蹋了好东西。”
赵红莲看老太太在纳鞋底,笑着用与她们不一样口音的方言说:“那剩下的做不了衣裳的皮子,我垫在鞋子里,凤台老是在外面跑,出去一趟鞋子就湿了,有皮子垫在鞋子里,也能暖和些。”她又说:“我看孟老师和凤台差不多高瘦,那他的坎肩就照凤台的尺寸给他做,估计也能穿。”
孟技术员一个人住在大队部,她们一家子女眷,不好去大队部给人量尺寸,只能估摸个大致尺寸,能大不能小。
晚上一家子洗完脸,泡完脚,细细的将许明月带给她们的哈喇油涂抹在红肿的手背上,指腹上剩余的一点油脂在脸上抹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每一丝蛤喇油都涂抹在皮肤上,没有一点浪费。
许明月回到家,就是给自己和小阿锦舒舒服服的洗了个热水澡,然后两个人坐在温暖的房间内烘烤头发,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许明月是第二天上午,加了姜丝和料酒煮了蚌肉青菜粥,想到昨天一起回来的孟老师,在抱着小阿锦去大队部上课的时候,顺便给孟老师也带了一碗。
谁知平时大门都敞开的大队部,都快中午了,大门居然还紧闭着,敲门敲了半天也没人应。
她左右张望了一下,距离大队部最近的人家,也离了有五六十米,风雪天,几乎家家门户紧闭,窝在家里猫冬,也没人冒着风雪出来。
许明月原本想着是不是孟老师不在家,但想想不太对。
孟老师和她一样,是个超级宅男,他在临河大队语言不通,平日里极少与人交流,除了上工期间,他基本上哪里也不去,每天窝在自己房间,极少出来,最多就是中午的时候,在宽阔明亮的后院里,给小阿锦上两节课,课后他也是回到屋里不出来。
她又过去敲了敲孟老师的窗户,里面依然没有响动。
原本她该原路返回的,想到昨日他单薄的衣服,在冰冷的风雪中走了两个多小时,怕他出事,见周围没人,找了个最容易爬墙的地方,三下五除二,背着小阿锦就跃上了墙头,动作十分熟练的爬了进去。
她一边爬还一边教育小阿锦:“妈妈这样不经过别人允许,就翻墙进别人家院子的行为对不对?”
阿锦双手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奶呼呼地说:“这样是不对的,会被当成小偷。”
“那阿锦能不能这样做?”
小阿锦摇头:“不能~~”
“那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刚刚许明月在敲门喊孟老师的时候,就已经嘀咕了‘孟老师不会生病了吧?’,所以小阿锦很聪明地说:“是因为妈妈担心孟老师生病了吗?”
“对呀,妈妈这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和平常小偷进别人家偷东西是不是一样的?”
“不是。”
许明月托着她的小屁屁,将她往背上更稳了些,再将墙雪上的粥拿下来,“对,所以哪怕是担心别人,我们平时也不能怎么样?”
阿锦顺着她的引导说:“不能爬墙去别人家里。”
“对。”
说话间,许明月已经背着阿锦,踏过院子里厚厚的雪,进了大队部后院的屋子,敲了敲孟老师的房门。
孟老师的房间她们都没有进去过,但她们都知道是哪一间。
房门是从里面栓起来的,所以里面一定是有人的,许明月敲了半天都没人应,心底咯噔一声,心想孟老师不会在昨晚被冻死了吧?
她忙从车里拿了把新刷新出来的水果刀,将刀身插进门缝,一点一点的将里面的门栓拨开,好半响,才打开门。
她让阿锦站在门口不要动,也不要进去,她进去看一看。
阿锦也想进去,许明月却怕孟老师假如是感冒的话,会传染给小阿锦,不仅不让她进去,还给她戴了个口罩,自己也戴了口罩,这才进了孟老师的房间。
孟老师的房间光线也十分昏暗,她刚从外面进去,视线有一瞬间的不适,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关好的窗户缝透出一点光来。
她走到窗户边,先打开了窗户,一股清冽的冷空气透过窗子穿进来,这才让她看清了房间内的情形。
只见木质高床上,一个瘦削的人影安静的蜷缩在单薄的被子里,额头通红,昏迷不醒。
许明月伸手在他额头上摸了一下,嘶~!
这么热,不会烧出毛病了吧?
她也顾不得想太多,赶紧将自己车里新刷新出来的成人退烧药,剥了两粒出来,在大队部找了下热水,自然是啥也没有。
他桌子上的水,都快结冰了。
没有热水,她也只能临时开了瓶矿泉水,先是戳了戳孟老师的脸颊,看能不能唤醒他,戳了几下没反应,她嫌弃地看着孟老师脸上的大胡子,捏住孟老师的下巴,给他投喂了两颗退烧药,又灌了两口水,让他把药吞了下去。
然后遗憾的看着自己手中剩下的矿缺水,不能喝了,扔掉可惜,想到人发烧就是要多喝水,她又给孟老师灌了几口,见他房间冷的跟冰窖似的,想了想,把热粥放下,将窗户和门都关上,自己抱着阿锦又回去了。
她拿了个陶盆出来,再陶盆下面放了些干燥的栗子壳,再盛了些燃着的碎木炭盖在栗子壳上,再在燃烧着的木炭上盖了一层碎木屑,这才拎着炭盆,送到已经打开了门栓的大队部大门前,推开门,将炭盆放到了孟老师的房间里,掩上门又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