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火上烤的曹禹

    第137章 火上烤的曹禹
    曹禹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找剧本,写剧本,让观眾看新戏。
    “这次人艺將《驴得水》改编成话剧,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喜欢,这说明,小说改剧本,也是能改好的,能改精彩的。大家可以围绕著《驴得水》这部剧本的成功,好好谈一谈自己的感想,看接下来,咱们应该如何去做。”
    曹禹说完,將目光看向了在场的眾人,示意大家各抒己见。
    “一民的作品我基本上都看,《驴得水》和《狼烟北平》作为几部小说中的精彩作品,满足了话剧的思想性和故事性的特点,要改编的话,非得具有这两种不可。我讲一讲,我对《驴得水》的看法,从驴引出整个故事、作者刘一民,通过驴讽刺了冒领薪水的学校老师.....”
    说话的是中华总工会的话剧团团长,在燕京这地界,人艺是老大,让其余话剧团名声不显,但这些话剧团自身的实力,要是拉出去,又是一地霸主的存在。
    “我觉得小说改编的话剧,终究不如本身就是话剧剧本的作品好。老舍先生的《茶馆》,曹院长的《雷雨》,可都是话剧作品。小说本身不是为话剧写的,改编起来硬是套到话剧上来,那容易肉皮不相符。
    《驴得水》是场好戏,但是要是其他的小说改编,那就不一样了。”
    也有人表达了担忧。
    “那你们话剧团写出好本子了吗?今年有几个新本子?”
    一句话,让担忧者彻底哑火。小说改成剧本,好列是有本子,你要是不想办法去改,可是一个本子都没有。
    小说改剧本不是新鲜事儿,但不代表都愿意这么做。
    曹禹將目光放到刘一民身上,示意他讲几句。
    “各位团长同志,我从我自身的角度说几句。小说改剧本,有的改起来肯定会水土不服,水土不服就要拉肚子。所以改起来要慎重,大家要有的放矢的去改,寻找一些思想性和故事性俱佳的作品去改。不要像运动一样,协会提倡大家多產剧本,都去一窝蜂的找小说改。
    另外不同的地方话剧团,地方特色不一样,改著也要根据地域风格来。我不敢说比大家有经验,只是改了两部剧本了,有点个人经验。”
    研討会嘛,自然不可能是一片和谐的声音,有质疑是正常的。
    见曹禹没说话,刘一民这番表態就是曹禹的態度。他话音落下,就有人附和了起来。大家一块商量,到底什么样的剧本值得改编。
    刘一民除了刚开始发言,接下来几乎没再说话,整个会议都在顺著曹禹的思路进行。
    等到他喝第三杯茶的时候,会议正式结束。
    曹禹带著大家统一了共识,那就是寻找优秀的小说进行剧本改编。另外就是各大话剧团,剧本要相互分享、共同促进话剧的繁荣。
    走出会场,周杨的秘书过来告诉他们,周杨正在办公室等他们。
    “老万,一民,你们两个坐!会开的怎么样?”周扬关心地问道。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很顺利,同志们都想把话剧做好,只要这个点一样,那么不管怎么想,最终都会落实到积极的行动上。”
    曹禹的话,让周扬很满意。周杨又说道:“戏剧界的剧本奖名字经过我跟夏言还有其他的同志们商量,决定还是以你的笔名来命名,就叫【曹禹剧本奖】,至於你上次提议,以老舍同志的笔名命名,我们的意见是,暂时等一等!”
    刘一民这才知道,曹禹为了避嫌,提议设立老舍剧本奖,而非曹禹剧本奖。
    曹禹看了一眼刘一民,刘一民將目光放在双手的茶杯上,感嘆这茶杯可真白!
    “既然文联的同志们都决定了,那我听就是。“曹禹坦然地说道。
    “这不只是文联的意见,也是群眾的意见。”
    走出文联的大门,曹禹说道:“瞧你办的好事,简直是把我放在火上烤!”
    “真金不怕火炼,烤也不怕,那些假货才怕烤!”
    曹禹无奈地指了指刘一民:
    :“你呀,你这张嘴,走,先回家!”
    九月份,大二开学后,刘振云忽然忙碌了起来。刚开学总是见不到他的人影,也不跟大家討论文学了。
    回到宿舍就看书,如饥似渴的补充文学知识。
    李学勤好奇,还专门问了问,刘振云闭著嘴,什么话也不说。
    “他不跟咱们聊,肯定是跟別人聊了,看了那么多总归是要说出来的。”刘一民调侃道。
    正在闭嘴看书的刘振云,脸腾的一下子就红了,看著刘一民支支吾吾,尽说一些什么污衊之类的词。
    看他这样子,陈大志没反应过来,李学勤反应了过来,於是严厉地说道:“振云,男女同学之间不准谈对象,你不知道吗?”
    刘振云像是火烧到了屁股,一下子弹了起来:“我没有,我没有,我就是跟人家聊聊托尔斯泰之类的。”
    见他如临大敌的样子,李学勤带头捂著肚子笑了起来:“哈哈哈!”
    这年代,確实是有男女学生不能谈对象的制度,八十年代还有。严重的时候,谈对象,是要退学的。
    “別逗他了!”刘一民笑著说道。
    刘振云知道自已那点小心思被诈了出来,於是躺在床上萎靡不振,一句话不,李学勤觉得自已犯了大错,连忙求原谅。
    刘一民说道:“请我们吃一顿长征食堂,他肯定就好了。”
    当张孟昭再次风尘僕僕的赶到燕大的时候,已经开学快一周的时间了。张孟昭找到刘一民,拿出一份改剧本的意见交给了他。
    “刘一民同志,倒不是你剧本写的不好,毕竟是第一次改剧本,肯定有不熟练的地方。接下来我就住在燕大招待所,咱们一起將剧本儘快改好。”
    张孟昭笑著说道。
    “张编,有你在我改著就放心了。”刘一民说道。
    张孟昭试探著问道:“最近没其他的电影厂找你吧?”
    “有一家,不过听说已经被你们给用了,就没再说了。”
    长影厂的编辑来燕京出差,不知道从谁的嘴里面听说了《剧本月刊》有《庐山恋》还没发表的剧本,於是跑到了万方那里看,最后又找到了刘一民,听到沪影厂已经要了之后,垂头丧气的离开了。
    “有人找是正常的,我们沪影厂觉得肉好吃,別人肯定也觉得好吃,可惜,这筷子肉我先夹嘍接下来的日子,张孟昭真的住在了燕大招待所,提供热情地陪改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