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剧本改编完毕

    第138章 剧本改编完毕
    张孟昭住在燕大招待所的日子对於她来说是相当愜意的,远离了一的剧本山。除了操心刘一民的改稿之外,其余的时间里总是混跡於燕大的教室听课,她喜欢去哲学和歷史系听课。
    要么就是跑到《剧本月刊》和《文艺报》这种地方,看看有没有合適的稿子可以用来改剧本。
    “一民,你改的速度可真够快的!”张孟昭看著刘一民改剧本的进度越来越快,脸上止不住的欣喜。
    刘一民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上,树叶將阳光遮挡了一大半。他將改好的部分,递给了张孟昭。张孟昭看完之后,还得以电文的形式,送到厂里面。
    厂子里面再看看比对一下原剧本,看一看改过的內容,同意后再回復一个电文。沪影厂急於开拍,总不能找人跑来跑去,只能用这个办法。
    好在沪影厂家大业大,也不在乎这点钱。
    “不快不行啊,您在这儿坐著呢!”刘一民调侃道。
    “你以为我好过,我的屁股后面也一堆人催著呢。厂里面已经把导演定下来了,黄祖默。是一位在电影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导演,所以说,他的水平你放心,绝对能够將《庐山恋》拍成功。我看,你这个速度,再有三天就改好了。”
    前几天改的片段,厂里面已经同意了,最后就剩下一小部分,沪影厂想要再突出一下上一代人的恩怨和解、以及最后同意两个年轻人的感情的不易。
    黄祖默是四十多岁的老导演,在沪影厂的一眾导演里面,算是年纪小的,属於青壮派导演。
    46年导演科班毕业,导演过《斩断魔爪》《淮上人家》等一系列【不知名】电影。
    正当两人说著话的时候,刘振云和李学勤几个人蹭了过来,跟张孟昭打起了招呼。他们早就听刘一民说,沪影厂的编剧正在这里陪著刘一民改稿子,一直想要见一面。
    刘振云三人手里面拿著本子,故意將自己写的小说露了出来。
    果然这动作,引起了张孟昭的好奇,询问了一声之后,拿起三人写了几千字的小说看了起来,
    三人笑著请张孟昭给出几点指导意见。
    “我不是专业的文学小说编辑,是剧本编辑,指导意见不敢当,给出一点我个人的看法还可以。”张孟昭也是閒的无聊,燕大中文系的学生,再怎么著也比一般的学校强吧!
    “故事比较幼稚,文字有些矫揉造作,这种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是要文字朴实一点,不需要各种华丽的修饰。吃饭就是吃饭,呼嚕声就是呼嚕声。”
    张孟昭看著刘振云的小说点评道。刘振云现在自己写的,跟后世的他创作的《塔埔》的故事走向和內容有很大的不同。
    刘振云忙问如何修改。
    张孟昭说道:“真实一点,你想一想你饿的时候吃饭,吃完还饿的时候,当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当时的感受是恨不得把碗都给吃了,碗上掛著的菜星子也得用筷子沾上放嘴里嚼一嚼咽了。”刘振云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就对了,你就这样写出来。”
    张孟昭很有耐心,几乎是一字一句的给他们三个改。
    一直聊到下午六点点,几个人才意犹未尽的从图书馆里面出来,四人去食堂吃饭,张孟昭因为没有燕大的食堂票,只能去外面的饭店吃。
    张孟昭走后,李学勤对刘一民说道:“谢谢你一民,张编给我们指点之后,我觉得茅塞顿开,
    说不定写完之后可以投一投大杂誌,即使不行,咱们文学社的《未名湖》总应该没问题。”
    刘一民用挎包挡住斜照下来的阳光:“谢我干什么,又不是我指导的,最应该谢的是张编。”
    “张编是要谢的,但是你也要谢,要不是你,张编怎么可能这么认真的给我们改稿子,这又不是人家分內的工作。”刘振云赶紧说道。
    陈大志点了点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你!”
    “你们好好写,说不定今年发表,明年能拿个文学奖。”刘一民走在中间对著三人鼓励道。
    他们写短篇,一万多字,几千字相当於万里长征已经走了一半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表。
    三人走到食堂,这次不像以前分开吃饭,刘振云心情舒畅,难得的打了一份一毛五的肉菜,跟三个人站在一块吃。
    “学校的厨师的刀工越来越好了啊!”刘一民看著肉越来越薄,用筷子夹在空中,调侃道。
    “一毛五的菜,肉应该多一点。”刘振云心痛的夹了一口菜塞进嘴里面,接著又是一筷子米饭,吃起来饭吃的多,肉吃的少,就怕菜吃完了,饭还在。
    “三角地要闹革命了,不少的学生吐槽饭菜难吃和种类少,正在要求校方解决,甚至还有人在骂校长。”
    “校长该不该骂不知道,但是这做菜的是应该改一改了。”陈大志接过李学勤的话,附和道。
    刘一民跟著点了点头,一副跟大家同仇敌的样子。李学勤鄙视地看了一眼刘一民:“一民,
    你就別跟著点头了,长征饭店跟你第二个食堂一样,我看你在外面吃的次数比在学校里面都多。”
    “污衊,简直是污衊!”刘一民愤怒地说道。
    “刘师兄?”
    一个女生端著饭盒站在了四人旁边,刘一民看了一眼,发现没见过,於是看向了刘振云,目光中露出徵询的神色。
    陈大志咬了一口馒头,平常嘴皮子最笨拙的他竟然想都没想就说道:“两个刘师兄,你称呼的是哪个?”
    刘振云赶紧说道:“叫我的,叫我的。小郭,你怎么来了?”
    女生走到刘振云旁边,放下了手中的餐盒:“我当然来吃饭,刚好看到你。”
    女生的话让刘振云不知道怎么接,嘴巴里面像是塞了一样,於是支支吾吾地说道:“吃饭好,吃饭好!”
    刘一民看著他这个样子,於是提示道:“振云,还不介绍一下?”
    刘振云这才找到话头,赶紧说道:“这是郭见梅,一民,这是咱们老乡,不过我们这老乡比你这老乡更近,法律系的。”刘振云开始讲起了如何认识的郭见梅。
    刘振云听从母亲的话,去看望母亲的朋友,遇见了郭见梅,两个人一聊天,嘿,都考上了燕大。作为校友,天然有共同的话题。加上郭见梅还没来过燕大,刘振云作为一名老鸟,向她讲起了燕大的种种。
    燕大的儿,燕大的湖,燕大的人儿。尤其是他的室友,是著名的作家刘一民。
    “你就是刘一民师兄啊?我特別喜欢你的诗歌和小说,百看不厌。上高二的时候,高考有时候太累,我都是朗诵你的诗歌缓解压力。振云师兄讲你们很熟,我刚开始还不相信。”
    郭见梅拘谨地伸出手笑著说道,刘一民握了一下郭见梅的手指就鬆开了。难怪刘振云最近不怎么说话,原来找到自己“老婆”了。
    刘振云得意地插嘴道:“我跟你讲的都是真话,一民的小说要改编成电影了,说不定明年在大饭堂就能看到了。我的小说马上也要写好了,写好给你看看。”
    李学勤跟陈大志对视了一眼,眼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一民,你如何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最近读了读,感触颇深。尤其是里面的那一句'人最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灵魂』。”
    刘一民和李学勤三个人,无奈地看了一眼刘振云,有必要吗?刚才还在討论食堂的肉,这跨度可太大了。
    郭见梅看著刘振云,眼睛中带著懵懵懂懂,又看了看刘一民。她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喜欢文学,但高中的阅读量是肯定比不上大学的。
    托尔斯泰,她哪儿懂啊!
    “我不太懂,你讲一讲!”刘一民笑著说道。
    刘振云热情地讲起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本小说,里面的经典句子信手拈来,刘一民不停地发出感嘆声,佩服刘振云的博学多识。郭见梅不懂这本书,但是听到刘振云说的名句,她也不断地频频点头,甚至想要当场记下来。
    “郭见梅同学,不用记,过几天让振云將自已摘抄下来的名句给你抄一份就行。”
    等从食堂里面走出来,刘振云一脸意犹未尽,刘一民笑著说道:“要不要给你买根冰棍?”
    “买冰棍干什么?”
    “你说了这么多不渴啊!”李学勤笑道。
    刘振云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表情,抿抿嘴,確实有点渴,不过还是硬著头皮说道:“燕大这么大,遇见个老乡不容易,说著说著话就多了!”
    刘一民抬头看看天,不再说话。
    陈大志反射弧比较长,过了一会儿才竖起手指说道:“咱们宿舍就有两个豫省人,还不容易。
    我这么长时间都没遇见过晋省人,话都憋的少了。”
    9月15號,刘一民终於將《庐山恋》的剧本给改好了,张孟昭跟厂里面核对过之后,觉得这个本子已经完全成熟,不需要再进行修改。
    “一民,这阵子辛苦你了,厂里面急著拍,要不然用不著这么著急。演员的选角工作已经在进行了,厂里面也派人去庐山开始寻找取景地了。”
    张孟昭看著手里面的剧本鬆了一口气,这阵子她在燕大看似轻鬆,
    其实压力也很大,已经吃胖了一圈了,脸也红润了不少。
    “张编,作者嘛,改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谈不上辛苦不辛苦,能改出好本子才是最重要的。这可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我也希望拍出来让观眾喜欢。”
    “放心吧。还有个事情,上次我见有个姑娘来找你,长得还挺漂亮的,她是谁啊?一直想问你,但是没说出口!”
    张孟昭將本子装进挎包里面,笑著问道。
    “未名湖边那个?张编,你不会跟踪我吧!”刘一民开玩笑道。
    “怎么?还有哪个?我哪来的閒心跟踪你,我在未名湖边散步,没想到刚好看到这一幕,想去打个招呼,又怕唐突了你们!”张孟昭说道,
    刘一民一边帮张孟昭收拾东西,一边说道:“那是朱霖,人艺话剧院的演员。”
    上次朱霖来燕大给刘一民张孟昭追问道:“演什么的?”
    “演《驴得水》里面的於佳佳!”
    “还是你的本子,你们两个很熟呀,放心,我又不是你们学校的,管不了你们年轻人的事情。
    说起来也到燕京这么长时间了,还没看过《驴得水》,离开之前得去看一看,票的事儿?”
    张孟昭將目光放到了刘一民身上,暗示意味很浓。
    “那就走唄!没票还不能看了,那就今晚吧!”
    於是,张孟昭又在燕大多住了一天。下午,从李学勤的手里面借了一辆自行车,一块前往人艺。
    《庐山恋》的剧本费现在还没有定下来,厂里面在等张孟昭回去后再做决定。
    不过张孟昭信誓旦旦的向刘一民保证,剧本的標准绝对会让他大吃一惊。
    “我们沪影厂缺钱,但不缺剧本费,好的剧本我们是捨得下本钱的。”
    到了人艺,刘一民找到蓝天野去要票,蓝天野让人送来了两张,笑著说道:“你要是再晚来一会儿,这票还真没有了。你们两个就只能找个板凳,坐到角落里面看了。”
    刘一民道谢了一声,將票递给了张孟昭。
    “好位置,你在人艺还真有面子!”张孟昭调侃道,从口袋里面拿出六毛钱,不由分说得塞给了刘一民。
    两个人的座位在第一层的第四排,不远也不至於太近。刘一民看过了,不过张孟昭作为自己的甲方代表,还是得把她陪好了。
    开心了,说不定这个稿费標准还能多个百十块钱。
    “人艺的剧场进来就感觉不一样,我也在沪市看过话剧,我们也有话剧团,但是没这种感觉。”至於是什么感觉,张孟昭说不明白。
    刘一民知道,一方面是设施確实好,另一方面是带著某种的朝圣心理,人艺在她心里面的形象本身就高大。
    “就是那个姑娘是吧!”
    开场后,张孟昭衝著刘一民看向了朱霖。
    “对,就是她!”
    “底子不错啊,以前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