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星星》编辑部的打算

    第173章 《星星》编辑部的打算
    看完信,刘一民笑道:“这兰勇,写个信跟打仗一样,写到一半不写了。”
    听他的话,刘一民没有给他写回信。等上课的时候,顺便將给家里和朱霖的回信扔到了邮筒里面。
    课堂上,教授在舌灿莲,讲著各种各样的古诗词。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同学们,古人是如何描写战爭,白骨散落在沙土之中无人收拾,白骨多到什么程度,都已经多到將草都给压枯死了。但是他们的家人呢,还不知道,还在担心他们在前线受冻,寄来了防寒的衣服。”
    刘一民在草稿纸上不断地写写画画,吧嗒一声,钢笔尖忽然折断了...
    自上次跟茅盾见面整一个月后,刘一民都忘了,茅盾给学校打了一个电话,询问刘一民《追风箏的人》有没有写完。
    “您老这是?”刘一民问道。
    “写完了,拿过来先给我看看再投稿,你不会已经投出去了吧?”茅盾松垮垮的身体,立马直了起来。
    “还没有,刚写完,您老记性可够好的。”
    『我掐著日子呢,你晚上过来,我家在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號,过来认认门。不吃饭就来,
    我请吃吃点好吃的。”茅盾兴奋地说道。
    刘一民连连答应,保证晚上准时到。
    回到宿舍后,跟几个人胡侃了一阵,看时间差不多了,拿著稿子就朝著茅盾家骑去。
    后慈恩寺胡同13號,刘一民现在才知道,茅盾的家距离他的四合院只不过两公里多,这简直是邻居啊。
    难怪上次茅盾让他没事就去他哪儿坐一坐,原来这么近。
    骑著自行车来到茅盾的家,四合院的大门很小,跟刘一民的比起来差太多了,也不如夏言的四合院。
    这是民国的时候建造的两进四合院,面积倒是不小,足足八百多平,刘一民被茅盾领进去后,
    看著里面的布置,极为古朴素雅。
    茅盾和孩子住在一起,夫人於70年去世,不过子女在一块,倒是不显得冷清。
    『来,今天给你做了杭帮菜,尝一尝,好不好吃!”
    刘一民淡笑道:“有西湖醋鱼吗?”
    “你喜欢吃这道菜?”
    刘一民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西湖醋鱼,为了好吃谁还做西湖醋鱼啊!
    旁边茅盾的儿子韦涛对著刘一民说道:“一民,终於见面了。最近这阵子,父亲一直念叨著你,念叻著你的书,我今天借了我父亲的光,也看一看。”
    “韦涛大哥,您儘管看,写的不好的地方,也请你指出来批评。”刘一民高兴地说道。
    “我那点墨水,还是不说得好,我只看。”
    在饭桌上,先吃饭,抗帮菜说实话刘一民是吃不惯的。但是茅盾、夏言他们吃不惯北方菜,在夏言的圈子里,南方来的人,还会经常聚会,大家一起吃南方菜,戏称为“二流堂”。
    “怎么吃不惯?”茅盾看著刘一民,问道。
    刘一民一愣,自己表现的很明显吗?
    “一民,是我的问题,我光想著让你尝尝杭帮菜,忘了你是北方人了,我现在去给你做点。”韦涛起身说道。
    刘一民赶紧说道:“韦涛大哥,我吃的已经差不多了,哪能总惯著肚子,有什么吃什么,我在法国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要不然法国的乾巴麵包真吃不下去。”
    好说列说,韦涛才重新坐了下来。
    一直看到深夜,茅盾看完后,笑著说道:“不错,不错,文学奖就应该颁给你这种作品。现在作协已经同意长篇文学奖成立了,明年评出来第一届,之后嘛,隔几年一届。”
    韦涛说道:“这一直都是我父亲的心愿,说起来,一民,这还得谢谢你!”
    “我一没出钱,二没出力,不用谢我。”
    茅盾摆了摆手说道:“应该谢的。”
    过了一会儿,茅盾又说到:“一民,你这本书出版单行本后,我给你写序怎么样?”
    “哎呀,这应该我谢您才对!”
    “咱们之间,不用总说谢谢,到时候你要是不找我,我可是要生气的。”
    “不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单行本,只要出了,一定来叨扰您。”
    “我看,不到年底,就有人来找你。另外,你到藏地採风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一民说道:“只等到放假出发就行。”这次刘一民就不回家了,直接去川省。
    “之后的事情我多少听说了点,你放手去干,別被外边的事情所影响。等回来后,咱们跟你老师,再一块喝酒。”
    茅盾的身体很虚弱,聊这么晚已经很累了,寒暄一会儿后刘一民离开了茅盾的家,回到了自己的四合院。
    刘一民还没到川省,一些当地的文化界的同志就听说了。当地安排陪同人员的时候,有一些年轻的同志爭相报名当嚮导。
    《星星》诗刊编辑部內,白行看到消息后,立马找编辑准备等刘一民到了跟刘一民取得联繫。
    去年《星星》刚復刊,作为唯一一家能跟《诗刊》过几招的专业诗歌杂誌,他们自然想要千方百计的在影响力上超过《诗刊》。
    鑑於刘一民在各个读者群里的影响力,白行认为一定要组到刘一民几首诗歌。以往他们人在川省,编辑很少到燕京,光发约稿函的话,刘一民又不回,所以这次算是,守株待兔,终於等来了。
    “刘一民同志在小说领域证明了自己,在诗歌领域同样证明了自己,找一个编辑去会一会刘一民同志,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跟著刘一民同志到阿坝等地走一走,看一看,联络一下感情。
    就算是组不到稿子,咱们也需要自己发表点诗歌文章嘛!”
    “省里面的接待同志,会不会允许我们参加?”有编辑发出疑问。
    “怎么不会?刘一民同志是文化人,安排咱们的人正正好嘛,你们討论討论,下午去找一下统战部们的同志,好好的聊一聊。
    最好会藏语,你们谁会,还能当个翻译!”白行笑著问道。
    ps,今天修电脑了,晚了很久,抱歉抱歉。
    感谢大佬100阅读幣打赏。